1、第十一章 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35 更新时间:2009-3-25 21:01:52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的相关知识。 授课方式:网络多媒体课件【基本要求】1.了解物理教育研究的意义;2.了解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3.掌握教学研究的过程;4.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来源;5.掌握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原则和撰写方法。课 程 物理教学论 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 物理学教育专业教 师 岳辉吉 职 称 讲师 讲授方式 理论课 大 班 学 时 54 学时实验课 小 班 学 时 18 学时 使用教材 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
2、出版社【基本内容】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师的教学研究对物理教育现象、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常统称为物理教育研究。中学物理教师在重视并作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学科教育水平。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探索关于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有关具体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物理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介入、影响、特别是导致物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一切因素、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这种作用形成的某种状态和由这些状态构成的某种过程。物理教育研究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所研究对象在某种层次上的规律性认识,如它的历史沿革、现状、变化的原因、内在的规律、发
3、展的态势等等。一、物理教育研究的意义中学物理教师深入开展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意义可概括成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是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提出的最主要的难题之一,而且这一要求日益迫切。鉴于物理学的基础科学性质,物理教学的效率问题将首当其冲。根据物理教育研究的目的功能,深入开展物理教育研究,就成为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减小盲目教学实践的根本出路。开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教益的重要途径。2物理教师参加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物理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学
4、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并联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进修活动。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高教育思想,认识到以往教育观念的缺陷,进行纠正;可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把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可以扩大和完善知【基本概念】1.物理教育研究:对物理教育现象、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常统称为物理教育研究。【重点难点】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思考练习】1. 有中学教师说:“搞教育研究那是教育专家的事情,我们当中学教师的把自己的课教好就行了,搞研究那不是我们的事!”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2.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比论证教
5、学研究能力不同的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实践证明,带着研究课题学习理论,搜集并研读信息资料,方向目标明确,印象深刻,收获也会比较大。教师通过教育实践和研究,自身获得教育研究成功的体验,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必然过程。3开展物理教育研究,遵循物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系统,存在各种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规律,物理教育也是如此。要正确认识和掌握物理教育规律,必须通过物理教育研究,探索物理教育规律和按照物理教育规律办事。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不得法,事倍而功半,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还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未能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而教师参加教育研究,在实
6、践中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和探讨,是认识教育规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社会和科技飞跃发展的形势下,教育界就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和解惑,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发展他们的个性。目前,这种教育本质认识的新的理念已经反映在课程计划、教材编写、教法研讨、作业配置、学法指导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面,对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教育研究,系统总结教育历史经验,全面升华教师教育经验,探索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和规律并使它上升为理论,从而指导教师的实践。
7、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加深了对物理教育规律的认识,学习了各种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教育的质量。因此,教育研究是广大教师和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之路。4开展物理教育研究,促进物理教育发展自然科学要突破和发展,需要科学研究;教育要突破和发展,也需要教育研究。只有通过教育研究,才能不断地促进教育发展。在当前的物理教育中,理性地认识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办事,还很欠缺;想当然凭经验办教育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理教育理论研究的薄弱,而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难以深入和系统的进行。即使有一些研究,也没有关注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
8、结合点上。有些研究脱离教育实践,从书本到书本,古人的、国外的东西研究的多,如何结合教育实际则较少。而广大物理教师虽然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的经验和感性认识,但忙于日常教学工作,缺乏教育理论思考和理论的提高,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以及参与教育研究,还显不足。这样,教育质量自然难以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教育理论也无从建树,也谈不上用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发展。而广大教师参加教育研究能使大量的丰富的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从而指导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研究就没有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大力提倡进行教育研究,真正做到“以研究促教,以研究导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深入开展物理
9、教育研究,还可以丰富和发展物理教育的科学理论。物理教育理论面临着必须能解决 21世纪世界性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教育可能对我国物理教学的社会实践提出的,一系列具体的新的高水平要求。而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物理教育研究是发展物理教育科学理论的先导、重要基础及手段。二、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在本质上不同于通常的物理教学工作,前者以创造性地探索未知的教育教学规律、内容、手段和方法为主要任务,而后者是主要对物理教材上已有结论和结果加以理解消化,并用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加以说明和阐述的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人们得到的将是对未知事物的全新认识(例如提出新的教育观念、构筑新的教学模式、创
10、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新教学内容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等),或者是对已有事物的补充和完善的认识(例如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时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等)。通过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一个物理教师将会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重新组织自己的各项教学活动。一个物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时间可能有长有短,取得的成果在数量上可能有多有少,在质量上可能有高有低,但是,一名物理教师唯有通过这样的研究过程,才不仅能较好地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能发展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实现一名物理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
11、的转变,从一般的“教书匠”向“学科教育专家”的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实现了向高层次教育教学水平的跨越,同时也推进了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其工作特点是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如何利用日常的教学工作选择研究的问题和收集重要的信息,如何勤于观察,善于发现,不断积累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教育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方法也不相同。从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看,大致上可以分为“就理论理”、“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三种。“就理论理”是对主要由教育专家、教育科研人员进行的研究工作方式的一个概括。他们的研究涉及教育
12、的一般理论、国内外教育比较、教育的模式等教育的大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从理论到理论,讲究理论研究的逻辑性和思辨性。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教育的宏观发展,例如更新教育观念、制定教育规划、为决策者提供教育信息和咨询等是必要的。但是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却一时难以起到指导作用,学科教师对于学习这样的理论并不十分感兴趣。与“就理论理”相比,目前处于基础教育第一线的广大从事学科教学的中学物理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进行的研究工作比较多的是属于一种“就事论事”的方式。因为中学物理教师在教育进行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对教材内容怎样做出符合教学规律的处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
13、学习兴趣、怎样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等。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力图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因此中学物理教师研究的主要途径是从实际到实际,就“事”论“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讲究教育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中学物理教师的研究可以提出富有启发的“做什么”和“怎么做”,但对于“为什么这样做是成功的、有效的?”的道理却没有很有见地的说明。常常会听到一些教师感叹,一地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另一地却行不通。除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条件不同以外,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这些好的教学经验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总结,难以推广。以上两类研究显然各有所长,
14、也各有不足之处。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很多教育工作者寻求着第三条研究途径,即就“事”论“理”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这里的“事”就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理”就是对实际问题做出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说明。这样的研究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为解决实际问题指出方向和途径。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理论研究和实际研究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从而将使教育教学研究走近学科教师,成为他们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有力武器。这样的研究途径重在从实际问题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归宿,因此,在很多教育文献上被称之为“行动研究法”,以突出在行动中研究的特色。已经有许多教育研究工作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显
15、示了这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前景。三、教学研究过程教育教学研究过程,就是对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和认识的过程,它大体上包括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深入探究,实践验证四个阶段。1. 发现问题一切研究工作都开始于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才需要进行研究。因此教学研究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认清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即发现教学中的问题。2. 收集资料确定了要研究的问题,就必须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各方面情况,占有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数据。3. 深入探究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改革方案等。4. 实践验证经过深入思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6、否可靠、可行,必须付诸于实践,用实践检验。以上所述教学研究过程的四个阶段,并不是绝对的顺序,是允许交叉、同步,或交叉、反复地进行。四、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按照一般科学研究的分类方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课题,也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1)基础理论研究课题指的是物理教学改革中已经遇到或即将遇到的理论问题;原有理论与教学实验成果之间暴露出来的矛盾问题;中学物理课程设置、物理教材建设,到物理学习方法、物理教学方法等暂时看不出实际应用,但将来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问题;国际物理教育发展潮流中的趋势问题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的特点是探索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研究周期长。例如以
17、下课题: 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与学习规律的研究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素质及再提高的研究 现代物理教学论特点与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何解决物理“难学问题” 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等。(2)应用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物理教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探索提高当前中学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研究课题。着重于研究如何把教育理论转化为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案和具体方法的尝试。比如以下课题: 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从几所学校的调查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几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
18、在的主要问题 系统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机与物理教学 迁移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等。 应用性研究课题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其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理论的深化和验证,有助于提高当前教学效益。(3)开发性研究课题开发性研究课题是运用物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给合实际需要,设计、试制新的教学材料,开辟新的应用领域的研究课题,例如新仪器的试制,各种教学软件的设计、制作等,都属于开发性教学研究课题。以上三种教学研究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前者的研究成果,有赖于后者的研究去实现,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并成为后者研究的依据;后者的研究成果,又不断为前者提出新的课题,充实
19、其内容。五、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撰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都是研究工作结果的科学记录,它们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结论,或是针对某问题发表的学术性文章。研究报告是对某个问题进行研究工作的如实记载。它必须反映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即研究的课题及其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结果等。研究报告可以表明研究者对研究课题所持的观点和所采用的方法。一份良好的研究报告,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即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在实际中能被人应用。撰写研究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但一般来讲,总有以下几个部分:研究该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结论;参考资料等。学术论文是对某个问题具有自己见解或创造性研究
20、成果的总结。它是将研究过程中取得的充分资料、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加工处理,形成论点,作出结论。对于学术论文,不仅要求具有客观性、可靠性和再现性,还要求具有创新性。这就是说,要求实事求是,论点明确,准确地表达创新的成果。物理教学研究的论文,必须具有实践的充分资料,要观点鲜明,资料、数据准确、可靠,分析严谨,体现出良好的学风论文要文字通顺,条理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并能反映研究工作过程中所决定的问题。论文的参考文献要给出引用前人工作成果的出处。绝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所取得的,应当把引用前人的观点、方法、成果等的出处列出,这
21、一方面反应论文具有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体现对前人成果的尊重。最后我们谈谈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和撰写需要注意的问题:1. 物理教学研究论文的选题论文题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 思想性原则 即选题是否反映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特别要符合今天教育改革的总趋势。(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论文题目有价值,即题目的先进性、正确性和针对性。先进性:指要写的论文内容是先进的,不是简单重复别人已经选过的题目及内容,或已经证明是陈旧的题目。正确性:指论文的观点、论点、正确无误,并经得住时间进程的考验,在一段时间内有指导意义。针对性:指论文
22、题目有明确的针对性,要解决现实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某个倾向性问题,或论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研究中的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或针对别人论文中某个不正确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之商榷。 (3) 需要与可能性原则 论文题目的选定要从物理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选择物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并且别人尚未从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绝对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先拟定题目,再找材料来附和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论文的完成是否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指的是自己的理论根据是否正确,实践中积累的第一手材料是否充实。客观条件指的是,是否查阅大量资料,了解你所选论文题目的历史和现状,你选的论文题目别人是否研究过,进
23、展到什么程度,存在什么问题,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第三,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论文题目的大小,初写论文的时候不妨把题目选的小些,具体些,以便能保证质量,使其顺利的完成。 (4) 发展性原则 指论文题目是否符合物理教学的发展方向,论文完成后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有什么指导作用,对物理教学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能帮助解决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例如,选“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衔接”、“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及其内部联系问题”、“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等题目,都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所说的理论指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物理科学方法论、教育测
24、量与评价的理论、物理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论等,实际是指教学过程的实际。一个论文题目应该来源于教学的客观实际,反映物理教学研究与物理教学改革的实际。在阐述论文的内容时,既不要停留在原始素材的阶段,也不要搞单纯的理论叙述,而应该用理论去阐明事实,由事实中提炼出理论,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6) 发展优势原则 指的是选择论文题目时,要从本地区、本学校、本人的长处出发,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教学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以达到按期完成,并收到最好的效果。2论文的一般体裁结构撰写论文总的要求是要做到论点正确,内容充实,真实反映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研究成果,这是我们撰写论文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25、,也是衡量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结构的逻辑性,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精练程度。不同题材的论文,体例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法与风格。但是,一般论文大体上的结构,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题目。应以醒目、简练、明确的语言反映论文阐述的中心内容,使读者由此迅速判断有无阅读价值。例如:“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过程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负迁移现象研究”等。(2)序言。 一般的论文都在文章的开头非常扼要地说明一下,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写这篇论文,想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研究该课题的目的、意义。 (3)正文。正文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
26、的安排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要求作者正确地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充分利用第一手材料,详细、完整、而又重点突出的论证自己经验或研究成果,并做必要的分析和讨论。使人们读后受到启发、感到有新意、有收获,对改进物理教学有帮助。(4)概括性结语。在正文后面用简短的语言,简要概括论文的要点,或对研究成果未尽善之处,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参考资料。在论文最后一般应该按先后主次顺序,有序号的列出撰写论文,或作专题研究时,自己亲自阅读,并对论文有重大参考价值的主要文献,以便别人考证或进一步继续进行研究。引用报刊、杂志文献一定要写明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作者姓名、单位等。引用的一些
27、重要观点与结论最好说明页码。 3. 撰写论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写作之前要有写作提纲,它是论文的框架,也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编写提纲时,要确定论文的主题思想,中心内容,论文应该划分几段,各段落要说明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各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 (2) 文章结构要严谨、简明、朴实,层次清楚,逻辑性、针对性强。要说一个问题就把它说清楚,说透彻,不“拖泥带水”。 (3) 经验性文章,要把自己的经验突出出来,内容要具体,并使之条理化,要把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利于别人学习或推广。论证性文章,要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论据充分,最好要有典型事例,或调查研究的数据为依据,
28、避免发空议论。研究成果性文章,要比较详细地说明自己的指导思想,阐明研究方法及简要过程,研究成果要做到真实,完整而且准确地反映出研究者的水平。 (4) 要有诚实的科学态度。任何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都只是相对真理,应该客观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既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做到恰如其分。对自己的经验或研究成果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在文章结尾部分交待清楚,以便别人在你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别人对自己文章提出质疑时,要谦虚、谨慎、据理说明。对别人文章的观点、理论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以理服人,采取商榷、讨论、研究的态度,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才是学者的风度。 总之,开展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无论课题是大、还是小,都应当写
29、出研究报告或研究工作总结,其中具有创新内容的可以写成学术论文。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该门学科发展积累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中学物理教育改革。初中物理“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式 讲授和探究 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创新要 素 内 容 设计意图教材处理及学习内容设计电阻和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第十四章“探究电路”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由“电阻” 、 “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变阻器”三部分组成, 为尽可能体现出“探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应用与创新”等新课程理念
30、,结合实际条件和情况,对教材做如下处理:第一环节:打开探究和学习之门。第二环节:学习、探究与发现。第三环节:实践与创新。第四环节:多维度建构课堂教学:拓展与延伸。结合教学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使之更有利于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新,从而学到真正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从探究“程序操作”走向“实质探索” 。学习理论教师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加强学习理论与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建问题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把实验观察、猜想、设计、问题解决等建构学习手段穿插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
31、观察自然,寻找问题,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学习类型利用探究实验,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法结构层次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探究实验、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讨论、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约占课时的/;引入和拓展课堂教学提出创新实践活动时间约占课时的。重点 电阻、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变阻器学习任务难点 变阻器原理和使用方法1.以“探究”为“桥” ,引领师生共同走向 “变薄的教材” 。2.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知识学习”是一种“探究活动” ,知识并不是绝对不变的结论。3注意发挥教师为主
32、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探究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猜想、分析、讨论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实验入手进行分析、思考,加深对电阻和变阻器原理的理解。教学知识与技能1在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基础上, 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建构最有效的学习过程,使之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实践能力。2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解决实际问题能力。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变阻器”实践,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会使用“
33、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和“变阻器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2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转换法和变量控制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电流、电压” 。2教学条件允许情况下,把一般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可以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与探究过程,体验学习与探究
34、方法,培养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习者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和焦虑分析力求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原有知识水平,思维习惯和学习风格特点。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学习中时常表现出很大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初三学生经过近二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一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科学探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学生还不甚明了,有必要加强探究学习的指导。教学策略 构建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解决式的教学、合作化的课堂、实践创新”等特色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挖掘教材,精心设计,以探究为过程
35、,问题为契机,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教学媒体电池组、小灯泡、电流表、开关、导线、长度相等粗细不同的同材料电阻线、粗细相同长度不等的同材料电阻线、长度相等粗细相同的不同材料电阻线、各种电阻器、电阻箱、自制电阻比较装置、铅笔芯、滑动变阻器、自制滑动变阻器模型、 “探究和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和动画与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生动逼真的模拟,突破时空和环境限制,把枯燥、烦琐、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动态化、形象化和简单化,易于学生掌握,促使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以学生的生活以验为基础,
36、探究发现为学习主要过程,问题解决为契机,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创新实践精神,加深对电阻和变阻器原理的理解,从而掌握知识,获得技能。过程教学活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景设置、课前启动导入新课一、打开学习与探究之门(5分钟)前节课组织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预习本节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一些不同导线,如铁线、铜线等。师语:请同学们观察所带来的各式电线,谈谈你们的“发现”并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引思;为什么普通电线内部导线多用铜制成? 可能性的发现和提问:(摘选)1一般电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
37、包有一层塑料。2导线粗细不同,颜色不同。联系旧知识及实物展示,重新唤起学生对导体、绝缘体、电流等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对于学生不同的回答,从积极参与的态度上予以肯定。2在“学习导入”中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 。打开课堂学习与探究之门。3注意新旧知识的积极迁移,使学生前面知识成为以后所学知识的基础,后面所学知识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设计预备阶段电 阻影响电阻因素变 阻 器问题讨论小结 课后作业实践应 用结 论结果分析原 理探究发现情境导入探究、发现、学习、实践与创新。新课二、学习探究与发现(15分钟)1 “电阻”实验发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
38、器材并操作(装置见 P67 图 145) ;教师补充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钢丝、铜丝及镍铬合金丝的导电情况。组织讨论本次实验发现的意义。组织学生细读“电阻”框,并积极鼓励合作探究和对有效信息进行收集。对第 66 页框表中所列的几种导体在一定条件下的阻值数据提出猜想:导体电阻除与材料有关外,是否可能还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2 “电阻影响因素”和“变阻器”实验发现。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操作(装置见 P67 图 142、图 145) ;教师巡回帮助指导,参与同学的讨论。 1学习教材内容,完成“电阻”的知识建构:电阻表示异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 R,电路图中的符号“ ”,单
39、位:欧姆() ;探究发现“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灯泡明暗推断电流强弱,并发表见解) 。讨论总结:粗细、长短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丝导电能力不一定相同,换言之它们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有所不同。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金属丝导电能力跟导体的种类有关;不同导体电阻可能不同。探究与发现“变阻器的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应用” (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讨论本次发现意义:某段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做法就是改变导体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根据导体这一特性制作“可变电阻器件” 。1在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大胆猜想、分组讨论、设计、操作并讲解、评估交流、获得知识。2教学安排的目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新的科学探究进行知识建构,突破“
40、电阻”和“电阻影响因素”两个教学重点。3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使学生明确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从而初步突破“电阻”这一教学重点难点。4通过观察、讨论达到学习和探究目的。目的 1:探究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不锈钢丝的导电情况。目的 2:了解电阻。目的 3: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限它的长度有什么关系?教学三、实践与创新(20分钟)利用 P67 的图 145和图 146 实验器材的现象观察,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做一个铅笔芯变阻器。同时对学生提出创新之门:如何制作可变电阻器件? 指出实验设计依据;设计选材:师生互动探讨材料选择。设计过程:师
41、生合作“制作”变阻器模型。1绕线2抽头。3滑片。4装固定架。组织学生观察实际的“滑动变阻器” ,探究有效接法与变阻情况。提醒学生注意“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最大电流值。(师语)由于选材和变阻方式不同,变阻器会有很多种类,课后请同学们也试着设计一种变阻器,了解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变阻器件应用。主要材料选择:1可选择金属电阻丝,因为它的韧性和可塑性好;2为便于使用,又不影响导体电阻,需用绝缘体制作配套固定装置。操作实践(见下图):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实验过程由学生完成。学生讨论(P66 图143 实物图和结构示意图对照)得出:1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原理:改变导线中的电阻长度来达到目的。2接“
42、A、B 阻值最大,接 C、D 阻值几乎为零,且均无法变阻。应接 A(B )和 C(D) ; 3若接 A 和 C(D) ,则 P 向 A 移动,阻值减小。4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 。1本环节中重组了教材内容,让学生经历“探究设计实践创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主动突破“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即“知识”乃是一种“探究的活动” ,并不是绝对不变的结论。2学会设计制作滑动变阻器,并为了解其他变阻器设备原理打下了基础。3运用滑动变阻器(根据需要)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通过设计实验、操作实践,变单一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为创新意识的
43、建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讨论本次实践意义,指导学生课后对变阻器的构造提出自己的一些创新见解。拓展与四、多维度建构课堂教学(5分钟)(一)补充:教师介绍“欧姆的探究精神” ;(二)小结: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板书设计,兼作练习): 1电 阻.电阻表示( ) ,符号:( ) ,单位:( ) ,电路图中电阻的符号是:( ) (一)我总结:通过本次的学习探究发现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是: 变阻器的设计依据:通过改变_来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材料选择、设计思路和实践:利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1培养学生执著的科学探究精神;开阔学生视野,并对以后探究方向给予指导,使课堂教学得以拓展与延伸。2设计拓展与延伸教学目的
44、是多维度建构课堂小结,并通过师生交流设置“课堂留味” ,以收“课虽停而思未止”延伸电阻的特性是()2影响电阻的因素是: 、 、 、3变阻器 .构造是 原理是 使用方法是 作用是 (三)布置课后作业查找电阻的种类和作用。你会设计“变阻器”吗?请试一试,并画出你的设计图。(二)收获:1新的发现是( ) 。2本节课中印象最深的过程和方法是( ) 。3还想知道(三)课后探究:导体电阻除与材料和长度有关外,可能还与其他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四)实践课题:设计一种可以改变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器件。之效。3师生共同构建多维度课堂,小结知识和课后探究和实践,对以后探究和创新活动有更好的指导作
45、用和确定方向。反思与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学生通过探究中提出和发现问题、猜想与设计、问题解决、讨论与评估,最后进行交流总结的条件下获得。老师利用信息技术与实验器材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引导与利用评价功能激励学生学习。在实验探究操作水平、总结和交流等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穿针引线,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精心组织教材,把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是这堂课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由于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考虑问题能力等有很大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适合的,课前预
46、习、课内思考、动手操作都更加主动积极。讨论与评估,进行交流总结知识过程中必须采用以强带弱、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到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同伴互助的品质。这种合作显然是双赢的。 利用学生总结的知识,以课件形式对小结性知识进行练习,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学习评价。在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个别问题个别帮助,普遍问题集中指导。没有评价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过程有效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使老师、其他同学和同学自己都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与全班同学都要共同给予鼓励,特别是对那些有独特创新的设计,要充分肯定、积极引导,使之更加完美。对于学习过程中表现不够好的学生,也要认真发现其闪光点,同时指出其不足,提供改进办法。这样做,使每个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促使他们继续努力,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乐趣更多的是来自学习探究活动本身,对过程的评价要起到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