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5 离骚(节选).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25522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5 离骚(节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5 离骚(节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5 离骚(节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5 离骚(节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新设计】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5 离骚(节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5 课 离骚( 节选)学习重点 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屈原名句。2读:理解并把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分析、理解诗人的政治抱负;感悟并学习诗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至死不渝的思想。3写:就屈原抱石投江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看法。4练:判定和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一、诵记名言警句文本名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6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7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8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其他的名句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

2、求索。(离骚)2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涉江 )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涉江)5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屈原(约前 340约前 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上官大夫等人的

3、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 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 天问 九歌 九章 招魂 。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篇名, “离” ,通“罹” ,遭遇;“骚” ,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意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情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2文体知识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后,楚辞于是成为

4、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 、 “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创立了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字音识记修姱(ku) 羁(jj) 謇(jin) 揽茞(chi)谣诼(zhu) 偭(min) 忳(tn) 鸷鸟(zh)延伫(zh) 兰皋(o) 椒丘(jio) 芰荷(j)岌(j) 杂糅(ru)(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2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措” ,措施

5、。(2)伏清白以死直兮:通“服” ,保持。(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圆形的穿孔。(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 ,遭受。(5)芳菲菲其弥章:通“彰” ,明显,显著。3一词多义(1)虽Error!(2)替Error!(3)相Error!(4)固Error!(5)信Error!(6)顾Error!(7)修Error!4古今异义(1)长太息以掩涕兮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这里指无所用心的样子。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3)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工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多用于工艺品或诗文、书画)。(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指境遇困窘。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6、。(5)自前世而固然古义:本来就是这样。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6)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5词类活用(1)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名词用作动词,束缚、约束(2)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死(3)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4)屈心而抑志兮:均为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抑(5)回朕车以复路兮:使动用法,使转回(6)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用法,使步行(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使动用法,使加高,使加长6特殊句式(1)哀民生之多艰:省略句,句前省略主语“余”(2)步余马于兰皋兮: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兰皋步余马”

7、(3)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不吾知”应为“不知吾”(4)高余冠之岌岌兮:“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岌岌之冠”(5)长余佩之陆离:“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即“陆离之佩”(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 “体解”表被动四、速读感知课文选文中围绕着屈原写了哪几方面的矛盾冲突?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答: 答案 (1)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信周围小人的挑拨。有关诗句:“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屈原和群臣(主要是楚国旧贵族) 的矛盾。群臣妒忌贤才,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他们投机取巧,毫无原则。有关诗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

8、。 ”一、重点突破1选文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后面又接着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前后是否矛盾?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前一部分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与小人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后面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

9、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2 离骚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 “绳墨”) ,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

10、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力量。3赏析文中重要诗句的作用。(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 缔结了婚

11、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

12、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二、疑点探究4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手段来增强韵律感、音乐性?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押韵。根据上古音韵系统, 离骚是隔句用韵的。如“余虽好修姱以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中, “替” “茝”是韵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中, “错” “度”是韵脚。(2)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 “兮”是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在这首诗中,一般是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兮”用在上下句之间,增加了停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3)大量使用对偶句。(4)多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及叠音词。如“郁邑” “侘傺” “陆离”等

13、是双声词,“岌岌” “菲菲”等是叠音词。三、美点赏析比喻象征手法5文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这些诗句对表现主人公有什么作用?我来答题 我来规范 答案 (1)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放逐的原因及被放逐后的行为。(2)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芳芷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烘托了诗人高大芳洁的形象。在被疏远放逐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在长满椒树的山丘,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 “退” ,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不悔。四、随堂写练6诗人屈原在理想

14、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绝望之余,抱定必死的决心。诗中也写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请就屈原抱石投江谈谈你的看法。妙笔生花 答案 (提示)开放性训练,只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水兮,水兮李 红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大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象当年那位落魄逐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

15、下行浮;想象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徙,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象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衣” , “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 ,“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

16、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 ,把生命托付清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江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自屈子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天命之年的王国维,

17、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如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 “义无再辱” ,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心。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

18、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这样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 耳边有水蚓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 / 萤火

19、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 投入泛滥的春江/ 与落花一同漂去/ 无人知道的地方。 ”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 29 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 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皎洁的灵魂。点评 红楼梦中有这样的句子“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取其洁净之意。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 许多文人选择了与碧水融为一体,他们愿意让自己生命中最后的美丽在碧水中绽放,这是一种精神层次的追求,物质 世界的污浊让他们 “义无再辱” ,只有灵魂的升腾才是真正的信仰所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可以让文人们放弃所有物质的优越。他们就像碧水,那么透明,能够一眼望穿。这就是文人 单纯、 执着、质朴、 纯净,这不正是水本身所要向我们揭示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