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用事实说话第 1 课 落 日课前预习区自主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轻拂( ) 摄影( ) 舷梯( )咔叽( ) 勋绶( ) 拾级( )翘首( ) 淞沪( ) 湔雪( )挣扎( ) 潘( ) 西藩( )2辨形组词Error! Error!Error! Error!Error! Error!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永志不忘:_古色古香:_殊异:_勋绶:_拾级:_五光十色:_目不暇接:_不可一世:_审视:_天网恢恢:_天理昭彰:_4近义词辨析(1)庄严庄重辨析:“庄严”指庄重而严肃。 “庄重”指(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例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_的人民大会
2、堂里,表情_的政协委员们起立,激动人心的国歌在会场内激昂地响起。(2)安宁安静辨析:“安宁”指秩序正常,没有骚扰;(心情)安定,宁静。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稳、平静。例句:老街上,楼阁式、牌坊式、苏式、皖式各色建筑,粉墙青瓦、古朴典雅,_有几分,清闲有几分;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人,一切都是_而平和的。(3)继续连续辨析:“继续”指(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连续”着重指一个接着一个。例句:中铁十三局都汶项目部全体员工实现预期工程目标,_发扬抗震救灾不怕困难、敢打硬仗的作风,发扬不怕疲劳、_作战的铁道兵精神。预习思考1文章的标题是“落日” ,试分析其具有的象征意义和嘲
3、讽意味。_2 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_课堂活动区文本探究探究点一 新闻内容1第 1 段记述时间具体到分及写到“我”在“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何作用?_2第 2 段扼要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角度有何特点?_探究点二 细节描写1分别从环境和人物两个方面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其妙处。_2根据新闻写作的要求,新闻作品中一般不应出现记者身份的“我” ,而本文不仅出现了“我” ,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对事件进行了评述。这样写会不会影响这篇报道的客观公正?_探究点三 中国人眼里的“日本投降”1下面的一段描写摘自美国记者
4、荷马比格特与本文写于同期的一篇通讯。读后,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那段细节描写,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重光葵外相代表天皇裕仁首先为日方签字。他脱下大礼帽,拿好笔,然后在一份约1218 的投降文件上用力地签上他的名字。他先小心地签完美国文本,然后签日本保存的一个副本。接着他签字的是日本帝国大本营的梅津美治郎将军。他重重地坐下,草草地签上名字,好像急不可耐一样。这位将军签字的时候,在场的一位日军上校在擦眼泪。日本人都紧绷着脸,显得疲乏。梅津签字的时候,重光葵焦急地在旁边瞧着。_2请在文本中再找一处别国记者可能不会特别关注而作为“中国人”的作者特别关注的细节,并作简要赏析。_写法探究精妙的细节描写文本回顾
5、本文对受降的人物和环境都作了精妙的细节描写。技法点拨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肖像进行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行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典型行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事物细节描写,即对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
6、。技法运用 许多童年往事深深地印在脑海深处,那些天真、顽皮、快乐或者烦恼总是挥之不去。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与同学们分享你的美好童年吧。答案自主梳理1f sh xin j shu sh qio sn jin zh pn fn2飘扬 漂泊 缥缈 像话 相片 愉快 忠贞不渝 逾越 大放厥词 一蹶不振 撅嘴 遮天蔽日 弊绝风清 敝帚自珍 多幕剧 招募 摹仿3永远记住不忘记。志:记。 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特别不同。 一种系勋章用的彩色丝带。 逐步登阶。 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 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仔细看。 天道像一个广阔的
7、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也就是逃不出天道的惩罚。迷信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4(1)庄严 庄重 (2)安静 安宁 (3)继续 连续预习思考1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而且透露出作者的嘲讽之意。21945 年 9 月 2 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日本向联合国投降。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
8、内容。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第二部分:“签字场所” ,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第三部分:“白马故事” ,叙述了海尔赛将军关于白马的故事。第四部分:“代表到来” ,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第五部分:“仪式开始” ,写了双方代表签字。第六部分:“投降书脏了” ,是全篇通讯的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文本探究探究点一1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本通讯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分,清楚地交代出新闻事件发生地与作者的距离,点出作者是“目睹”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真实可靠。2 “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是指自从 1874
9、 年 5 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文中“简单、庄严、肃穆”是写氛围的,这些是总的介绍,笼罩全篇,为后面的展开伏下一笔。 “永志不忘” ,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作者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探究点二1环境(1)开头第 3 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
10、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2)关于乐队:“白马故事” , “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 , “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 , “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 , “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乐队寂然”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3)关于“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 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
11、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4)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 ”以动衬静,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5)“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鲜明的对比,一边是
12、侵略者窘态毕露灰溜溜离去,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人物(1)神态: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 ,“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 , “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喜,说说笑笑” , “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 , “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2)外貌:“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
13、” , “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见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可见害人之人也害了自己。(3)动作:“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 ,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 ,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
14、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扬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2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 “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探究点三1文本中的描写:“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
15、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朱文着力刻画签字者的丑态。写重光葵,主要是正面描写;写梅津,用水兵的笑声作侧面烘托。比格特描写中有主观色彩很浓的评论,如“小心” 、 “草草” 、 “急不可耐” ,在新闻稿的客观性上有欠缺;说梅津坐着签字,更是违背史实。2日本的投降书是脏的。作者评论说:“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这一句语言风趣,表达了作者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极度痛恨。 “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既是实写,也是日本侵略者内心肮脏的写照。写法探究略训练反
16、馈(分值:50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翘首(qio) 亚裔(y)投掷(zh) 哔叽(b)B拾级(sh) 昏厥(ju)气氛(fn) 摄影(sh)C湔雪(qin) 藩国(fn)强迫(qin) 勋绶(shu)D舷梯(xun) 殉难(xn)装载(zi) 淞沪(h)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和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入口处又排列着一小队精神饱满、体格强壮的水兵。B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五光十色,目不遐接。C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D这
17、时,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的猎猎声。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_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_,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我们的_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A庄重 安闲 国事B庄严 安闲 国势C庄重 安然 国势D庄严 安然 国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出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字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 ,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
18、在在这里重逢了。B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C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D著名记者朱启平写下了骇人听闻的新闻报道落日 ,向祖国人民报道日本法西斯签署无条件投降议定书时的场面。二、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文,回答 58 题。仪式开始九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
19、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九时十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
20、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 ”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抗拒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国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立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六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 ”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华民
21、国代表现在签字。 ”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着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请人陪同签字。陪同的人澳大利亚最多,有四个,荷兰、新西兰最少,各一人。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 “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
22、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5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 ”作者为什么只记录了麦克阿瑟的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意义?(4 分)答:_6文中的两个画线句子分别描写了重光葵签字的动作和日本代表的表情,这样写有何意义?(5 分)答:_7.“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他们的笑声是在表达什么?为什么
23、会和全舰的气氛不融洽?(5 分)答:_8作者由“九点十八分”联想到“九一八” ,有什么意义,想表达什么?(4 分)答:_三、类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她只能活七小时” 注美保罗舍恩斯坦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 40 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 7 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 34 大道第 83 号。濒于死
24、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 144 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 7 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
25、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 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理查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 4 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讶。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
26、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 6 点 30 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 7 点 30 分。3 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 ”他说, “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 8 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 65 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 ”一个记者说,
27、“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 “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 ,有删改)注 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 年 8 月,获 1944 年普利策新闻奖。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4 分)答:_10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 分)答:_11新
28、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4 分)答:_四、语言运用(8 分)12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 50 字。(4 分)主持人甲:1970 年的 12 月 7 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 600 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的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主持人乙:_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 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