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练通】高中历史 5.4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时提升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基础达标】1. (2013重庆高一检测)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至今仍广泛存在。直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技术的大量创新C.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2.(2013四川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A.雇佣关系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垄断组织形成3.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辆汽车。1925年,福特
2、一天能造出9 109辆T型车,创造平均10秒一辆的世界纪录。这表明()A.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B.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C.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D.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4.美国新殖民主义“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不包括()A.追求商业利益,要求“公平”、自由贸易B.“保全”中国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C.划分各自在华势力范围D.反对分割殖民地和势力范围5.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
3、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厂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厂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得多。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材料中的描述应该出现在()A.18世纪晚期B.19世纪前期C.19世纪末期D.20世纪中期2.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科学时代”期间的主要成就不包
4、括()A.电力工业B.汽车工业C.蒸汽机车D.化学工业3.(2013三明高一检测)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不能说明()A.英国的蒸汽机车制造技术领先世界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军工技术发达4.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这主要说明()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5.(2013武汉高一检测)19
5、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国际垄断组织要求瓜分世界B.东方国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东方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落后D.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6.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框架建立,形成由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它主要反映了()A.工业生产方式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B.财富积累的欲望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C.社会发展机制的革命性变化带动社会的转型D.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速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二、非选择题(共26分)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
6、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像是已经完成。185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材料二世界史若就其确切意义而言,并不是由所有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或共同目的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汇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时常以枯燥无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尽管世界上诸民族或者为时间、事件所分隔,或者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史必须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将它们谱成一首壮丽的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8分)(2)15、16世纪,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
7、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一时期哪些重大活动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4分)(3)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影响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14分)【备选习题】1.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A.B.C.D.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
8、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简明科学史话材料二科学在开始对工业没有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做出。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相应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后,科学家开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全球通史材料三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1 900个,占企
9、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在德国,雇佣50个工人以上的大企业,在1907年占企业总数的0.9%,而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总数的39.4%,占有的蒸汽马力和电力分别高达75.3%和77.2%。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工业发展与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此现象出现后对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推动力,重要发明大多出自科
10、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实践经验,比如电磁感应理论的发现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基础。这一点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2.【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出现了垄断组织。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福特汽车公司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和管理效率大大提高。A错在“发达国家都”。C与材料无关。D表述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选B。4.【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美国“太平洋商业帝国”的三点构想可知,构想不包括划分各自在华的势力范围。5.【解析】选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迅速发展,垄断组
11、织形成,并使“资本”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界限,走向世界,使生产和消费具有了世界性,说明世界市场形成了,故D正确。【能力提升】1.【解析】选C。从科学与工厂的相互关系变化来看,科学的重要性增加了,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从时间推断来看,故选C。A、B、D与材料所述的时间不符。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科学“走到前面”可知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选项中只有C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由英、美、德三国各自的展品可以看出A、B、D正确。单从材料内容不能看出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并且也不符合187
12、6年的史实,C错误。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材料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电力工业工人人数的迅速增加,本质上体现了电力工业的兴起,故选C。A、B与材料无关,排除。D中的“世界各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反映了德国的状况,排除。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时间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积极要求对外扩张,寻找原料产地和产品投资市场。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和要求只是推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主要反映了在交融冲突中主流文明横向拓展加
13、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只是工业主流文明扩展的一种手段和形式,不能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A、B错误。社会发展机制的革命性变化是内部的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或世界体系建立的过程、原因不符,C错误。【知识拓展】多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从世界整体发展角度看: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在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3)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
14、的形成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变式训练】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C.国际分工明显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材料中提到非工业国家、工业化国家的不同商品的流向实际是反映国际分工的不同。7.【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分四个阶段归纳,注意语言的概括性。第(2)(3)题注意时间限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5、。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新航路的开辟和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行的殖民扩张。(3)经济: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兴起,民族工业产生,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政治: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发起了救亡图存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等)。思想: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早期维新等思想。【备选习题】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1900年这个时间,b段应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6、。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是正确表述。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应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错误。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材料反映了科学与工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关系。第(2)题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发挥的不同作用回答。第(3)题第一问阅读材料,提炼信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垄断组织的影响。答案:(1)关系:科学转化为技术,对工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科学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为科学的进步发展创造条件。启发: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多来自于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科学的作用尚不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对生产力的发展发挥显著作用。(3)现象: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治生活(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