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5335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初中语文四册复习辅导一、复习范围及要点1、 拼音(1) 掌握拼音规则中常出现的问题A、 上不知何时加点去点 (拼写规则 yjqx 后 省略,其它声母后加上)B、 “ iu”“iu”“uo ”“ou”中间加“o”或“e” 。如“iu”误拼为“iou” 。C、 “ie”与“ei” 、 “iu”与“ui” 、 “ou”与“uo”前后顺序相颠倒,或读音相混淆, “in”与“ing” “en”与“eng” 、 “an”与“ang”读音相混淆。需加强辨析,示范正确与错误范例,加以比较鉴别加深印象。(2) 多音字不同语言环境误读例如“差”有四种读音,容易误读,解决的方法首要是让学生组词,再根据词义辨析。其

2、次列出常用的多音字让学生辨析记忆。(3) 外形相似的字根据以往的经验误读。例如“葺”与“茸”形似而因会“茸”而误读“葺”为“茸” 。(4) 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推测读音,没有考虑变音的情况而误读。如“妪”误读为“区”的音。(3) (4)两小点解决的方法是让学生注意课文注释中拼音,勤查字典。2、 汉字需从字的形、音、义三方面把握。记忆书写常用字并辨析形近字,记忆的方法辨析的方法是以形推义记字,从词义出发来组词。字音由声旁推测读音,实实在在记忆特殊发音,难字读音。字义理解上要注意不同词语中字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例如“川”字有三种解释, “河川”中当“河流”解, “一马平川”中当“平地”解, “川菜”中当

3、“四川”解。要看词语搭配,根据词整体意思推测,根据与它搭配的字关系推知意义(并列、偏正、补充等关系) ,还要让学生养成时常查字典的习惯。3、 词语(1) 词语释义,重要的是语境义,怎样分析词语的语境义?学生应懂得词语有它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有些词语作者使用时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这样学生在对文本中词语的理解上就要结合本句话,还要结合上下文,又要从作者的思想情感出发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准确深刻地把握词义。(2) 词语运用。难解决的是近义词辨析运用,常出的题形是选词填空。还可以出几个词语连话成段。这种题可以检测学生对词语的使用请况是否准确,还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对事物的理解力

4、。4、 句子句子的语气(祈使、陈述、感叹、疑问) ,反问句的特殊效果。句子的肯否 双重否定句的特殊使用效果。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各例复句所常使用的关联词 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句子的仿写 讲明仿写的要点 (1)要从整体看修辞,大致为对偶、拟人、比喻、排比等。 (2)要从局部看短语类型,看关键词。 (3)要琢磨上下语句语义相联系,(4)要琢磨遣词用字,要使语言优美,有意境。例如:我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香飘四野。修辞大致是对偶, “秋高气爽”为并列短语, “香飘四野”为主谓短语,关键词为“爱” 。句子打乱排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5、 文学常识

5、记忆作家名字、对作家的评价、课文文题、选自哪里、主要作品。6、 背诵指导方法 (1)分层来背。既理解文段所写内容要点,又能化整为零,一层一层来解决。如桃花源记第二段的背诵先让学生把它分层,渔人遇到桃源人 文言文阅读:(1) 、背诵默写。(2) 、重点实词释义。(3) 、重点虚词的理解。(4) 、句子的翻译。翻译时的标准是做到“信” 、 “达”、 “雅” 1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 2 “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3 “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

6、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3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

7、达能力。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翻译时的标准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 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 其他们 的;管钥匙。(3)、留,就是保

8、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学习古代汉语专题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阅读古文

9、的能力。所谓阅读能力,就是准确理解古文的能力,而古文翻译正是全面检测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就是理解文章、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字、词、句等问题的过程。提高古文翻译水平的途径,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多读、多译,掌握相当数量的文言词语。但由于时代的变化,今人都要依靠各种工具书来阅读古文。因此,在初学阶段,掌握古文翻译的方法,尤其是利用工具书翻译古文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两种,主要注意掌握直译的方法。从理论上说古文直译的方法并不复杂,所以掌握古文直译方法实际上是个实践的问题,即只有通过大量地做翻译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纯熟运用直译的方法。掌握文言文翻

10、译的方法,对于减少和避免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十分重要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明确做翻译练习的目的做翻译练习的目的主要是掌握翻译方法,这对于解答考试中古文翻译的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期末复习指导和辅导栏目都列了一些练习题。注意:综合性的练习供学习中择要练习。专书型的练习供教师参考。古文翻译是指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古文翻译的过程是全面运用和加深理解文言语法、词汇等知识的过程,所以翻译是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学习古文翻译,主要是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翻译的方法。一、古文今译的要求信、达、雅古文今译的要求,一般归纳为信、达、雅三项。1“信”是指译文要准确地反映原作的意思,不要曲解原文的内容。

11、例如:原文: 厉王 虐,国 人 谤 王。(召公谏弭谤)误译: 周厉王暴虐,国内的人诽谤厉王。这段译文有两处不准确,没有达到“信”的要求。一是句中的“国”指国都,“国人”指国都里的人,不能译成“国内的人”。二是“谤”在句中指公开批评,没有贬义。用今义“诽谤”的来翻译就歪曲了原意。这句应译为“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议论厉王。”2“达”是指译文应该通顺、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就是说,译文即使在内容上与原文相符,但表达不通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便不合乎“达”的要求。例如:原文:永州之野 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原文: 触草木, 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

12、)译文:异蛇触草木,草木全尽死。这一段译文内容上没有多大问题,但表达得拗口。“奇异蛇”、“黑底而白花”、“全尽死”等,都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异蛇”、“触”也应该翻译,意思才更清楚。这段可译为:“永州的郊野生长一种怪蛇,黑色的皮上带有白色斑纹。它碰到草和树木,草和树木都会死去。”“信”和“达”是紧密相关的。脱离了“信”而求“达”,不能称为翻译;只求“信”而不顾“达”,也不是好的译文。因此“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3“雅”是指译文不仅准确、通顺,而且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神韵。这是很高的要求,在目前学习阶段,我们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二古文今译的方法古文今译有直

13、译和意译两种方法。1关于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句子进行对等翻译的方法。它要求忠实于原文,一丝不苟,确切表达原意。例如:原文:樊迟请 学 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译文: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道:“我不如老农。”原文: 请 学为圃。 子曰:“吾不如老圃 。”(论语子路)译文:又请求学种菜蔬。孔子道:“我不如老菜农。”上面的译文紧扣原文,字词落实,句法结构基本上与原文对等。但对直译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由于古今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今译时对原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或增补词语也是必要的。例如:原文: 逐 之 ,三周华不注 。(齐晋鞌之战)译文: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

14、山绕了三圈。译文在“追赶”前补上了省略的主语“晋军”,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把状语“三”调整为补语。如果拘泥于原文,译成“追赶他们,三圈围绕华不注山”,就不符合“达”的要求。2关于意译所谓意译,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这种方法多用来翻译诗歌。例如原文 凌余陈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楚辞九歌国殇)译文 阵势冲破乱了行,车上四马,一死一受伤。埋了两车轮,不解马头韁,擂得战鼓咚咚响。天昏地黑,鬼哭神号,片甲不留,死在疆场上。(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由上面的译文可以看出,意译不强求字、

15、词、句的对等,而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的内容,力求体现原作的风采神韵,译法比直译灵活自由。但对学习文言文来说,应该坚持用直译的方法作今译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三、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对译、移位、增补、删除、保留等。1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这是直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译的第一个步骤。古今汉语词序一致,句法结构相同的句子,今译时不用改变原句词序,只要从现代汉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翻译原句中的字词就可以了。例如:原文: 齐 师 伐 我 。 公将 战,曹刿请 见。(曹刿论战)译文: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将要应战,曹刿请求接见。对译的好处是

16、逐字逐句落实,可以避免漏译漏译是初学时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古今汉语句子结构的相同之处很多,所以凡是能够对译的地方都要对译。对译有困难或对译后意思表达还不够清楚、句子不通顺的,才能用移位、增补等方法作适当的调整。2移位移位是指古代汉语某些词序与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例如:(1)原文:无 适小国, 将 不 女容 焉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对译: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你容纳的。调整:不要到小国去,(小国)是不会容纳你的。(2)原文:谁 为为之? 孰令听之?(司马迁报任安书)对译:谁为做事?谁让听我的?调整:为谁做事?让谁听我的?(3)原文:邴夏 御 齐

17、侯。(齐晋鞌之战)对译:邴夏 驾车给齐侯 。调整:邴夏给齐侯驾车 。(4)原文: 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对译: 晋侯饮赵盾酒。调整: 晋侯使赵盾饮酒。(5)原文:先 生不 羞 ,乃有意欲 为 收责于薛 乎?(冯谖客孟尝君)对译:先生不 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收债到薛地吗?调整:先生不觉得羞耻,竟然有意想为我到薛地收债吗?例(1)的“女”是前置宾语,翻译时要调到动词“容”的后面。例(2)的“谁”、“孰”是疑问代词作前置宾语,翻译时要移到介词“为”和动词“令”后面。例(3)的“御齐侯”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宾语不是行为的目的物,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翻译时词序应调整为“给齐侯驾车”。例(4)中

18、“饮”与“赵盾”之间是古汉语特有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今译时,词序应调整为“使赵盾饮酒”。例(5)的“羞”是意动用法,“于薛”是补语,翻译时要调为状语。3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古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例如:原文: 一 鼓 作 气, 再 而衰 , 对译: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 衰落, 增补: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落,原文: 三 而竭 。(曹刿论战)对译:第三次 便泄尽了。增补:第三次击鼓士气便泄尽了。原文在“再”、“三”之前承前省略了谓语动词“鼓”,在“衰”、“竭”前面省略了主语“士气”。翻译时分别补出“击鼓”和“士气”,这样才能使语意清楚。增补词语时应

19、该慎重,要“惜字如金”,只有在不增补词语原意就无法表达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增补。4删减与“增补”相反,删减是指原文中个别词语可以删掉不译。文言文中某些表达方式和某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和相应的虚词,遇到这种情况,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例如:原文:狼度 简子之 去远 。(中山狼传)译文:狼估计赵简子已经离远了。原文“简子”和“去远”之间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字,现代汉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可不译。5保留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词语可以不译而直接保留在译文中。凡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特别是许多基本词汇,如人、牛、山、草等,当然可以保留不译;象一些表

20、示已经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词语,诸如人名、国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及官号、年号、谥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以至专业术语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译。例如:(1)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生 庄公及公叔段。译文: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下庄公和公叔段。(郑伯克段于鄢)(2)原文: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柳子厚墓志铭)译文: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逝世,享年四十七岁。(3)原文: 道可 道 , 非 常道。(老子)译文:“道”可以用言词表达的,就不是“常道”。原文(1)中的人名、国名都保留不译;原文(2)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元和”是唐宪宗年号,也保留不译;原文(

21、3)中的“道”、“常道”都是具特定含义的哲学概念,也保留原貌。上述五种具体方法中,对译是最基本的,其他几项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在对译基础上的调整。我们在今译时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以求既准确地译出原文内容,又行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四、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因不了解字词含义造成的误译由于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义与今义、单音词与复音词等字词问题而造成的误译,在文言文今译的错误中占很大比重。例如:(1)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爱”字在古代有两个常用义项,

22、一是亲爱义,古今相同;一是吝惜义,今已消失。例(1)中的“爱”字正是吝惜义。“吾何爱一牛”应译为“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如果不明古义,就会误译为“我怎么会疼爱一头牛”。例(2)的“卑鄙”是个词组。“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识浅薄。可译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如果把这个词组理解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就误译成道德品质恶劣的意思了。2因不了解语法修辞造成的误译这类错误也很多。例如:(1)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2)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例(1)“小”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果不理解,就会译为无法理解的“小了鲁国”。这句应译为“孔子登上东山而觉得鲁国变小了

23、”。例(2)的“犬”是名词用作状语,不理解就会误译为“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3因不了解古代生活与典章制度而误译缺乏古代文化常识,不了解古代社会生活,也会造成误译。例如:(1) 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袁枚黄生借书说)(2)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韩愈送董邵南序)例(1)的“通籍”,意思是做官。古代中进士取得做官资格称“通籍”,意为朝廷中有了名籍。不了解就会误译为“精通书籍”。例(2)的“举进士”是“被推举参加进士科考试”。如果不了解唐代的科举制度,就会误译为“中了进士”。不认真阅读、分析原文,是产生误译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准确通顺地翻译古文,最重要的是结合上下文准确地理解每一个词。以上虽然列了一些常见错误,不过从考试的角度说,这样的问题不常遇到。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掌握古文翻译方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