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三历史硬训练试题.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5303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硬训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硬训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硬训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硬训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硬训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邓州一高高三历史硬训练一、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3. 一篇历

2、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 ”、 “自强” 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 3000 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 17 年总支出之和 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必然结局4. 图 5 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 1913 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5.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徒有民国之名,毫无民国之实”

3、。这表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A革命与维新的斗争 B改良主义与封建守旧的斗争C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斗争 D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6. 马克思在 1871 年 4 月 17 日致顾格曼的信内曾说过:“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 ”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取并建立政权阶段7. 2010 年,吉尔吉斯坦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

4、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B冲突与动荡日益加剧C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D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8.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中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 ,其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91860 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 。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A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B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C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

5、国带来的危害最大10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虎门销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 B C D111881 年 12 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 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3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 ”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有线电报进入

6、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A B C D12秦 朝 时 制 定 的 法 律 细 密 严 苛 , 实 行 “轻 罪 重 罚 ”, 古 罗 马 民 法 大 全 规 定 “不 得 基于 怀 疑 而 惩 罚 任 何 人 。 与 其 判 处 无 罪 之 人 , 不 如 容 许罪犯逃脱惩罚。 ”二者的最大差别是A.对犯罪的界定 B.立法的完整性 C.立法的出发点 D.打击犯罪的效果1319 世纪晚期到 20 世纪初,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多年。有人把武昌起义的发生说成是张之洞“种豆得瓜。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 A张

7、之洞横征暴敛,埋下了人民仇清的种子B张之洞在鄂开展洋务,客观上为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C张之洞残酷镇压人民反抗,引发了人民更强的反清情绪D张之洞思想守旧顽固,使革命在沉默中爆发14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 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15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 “西学中源”证据充分1

8、61918 年 12 月, 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 ,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17 诗经 大雅上说:“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 )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A分封的依据 B分封对象的主体C分封的目的 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418 2010 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 世纪 90 年代“省管县” 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 20 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

9、简表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19在古代希腊雅典城邦, “经济困境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 ”这应归功于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20. 1894 年 7 月 11 日 申 报 发 表 战 必 胜 说 一 文 , 从 中 国 传 统 的 战 胜 之 道 天 时 、 地 利 、人 和 来 进

10、 行 分 析 , 认 为 日 本 东 京 地 震 是 天 心 示 警 , 此 失 天 时 ; 海 口 众 多 , 处 处 可 攻 , 此失 地 利 ; 党 派 林 立 , 人 各 一 心 , 又 失 人 和 。 而 中 国 自 仿 行 西 法 以 来 ,“凡 事 皆 一 洗 因 循 之 习 ”,军 队 历 练 , 民 众 同 仇 , 所 以 对 日 本 “尚 何 有 惧 哉 ? ”这 表 明 战 前A 中 国 已 经 最 好 了 战 争 准 备 B 国 人 对 国 情 分 析 比 较 透 彻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21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 ,残缺不

11、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 ”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2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523费正清在观察中国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代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有利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

12、争时期24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 (1759 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C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2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 ”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 洋 务 自 强 的 践 行 者 B 维 新 图 强 的 呼 吁 着 C 民 主 共 和

13、的 实 践 者 D 民 主 科 学 的 倡 导 者26 严 复 在 给 他 的 学 生 熊 纯 如 的 信 中 曾 写 道 : “袁 氏 四 年 中 , 行 事 所 最 为 中 外 佩 服 者 , 即 其 解散 国 会 一 事 , 谓 其 有 利 刃 对 乱 麻 之 能 。 ”在 严 复 看 来 , “共 和 政 体 , 非 为 吾 种 所 宜 ”, 故 “天 下仍 须 定 于 专 制 , 不 然 , 则 秩 序 恢 复 之 不 能 , 尚 何 富 强 之 可 期 乎 ”? 严 复 还 在 他 的 书 信 与 日 记中 多 次 提 到 , 中 国 当 时 “唯 学 申 韩 , 庶 几 可 用

14、”。 以 下 相 关 表 述 中 , 不 正 确 的 是A 严 复 认 为 袁 世 凯 最 值 得 中 外 称 道 的 事 情 就 是 解 散 国 会B 严 复 对 袁 世 凯 的 强 权 政 治 予 以 高 度 赞 扬C 严 复 认 为 应 该 学 习 法 家 思 想 , 实 行 专 制 统 治 才 能 拯 救 中 国D 严 复 认 为 共 和 政 体 符 合 中 国 的 国 情27 凤 凰 网 救 赎 中 国 专 题 中 , 在 叙 述 某 一 历 史 事 件 时 , 分 为 四 个 部 分 : 第 一 部 分 : 动 荡 了 ;第 二 部 分 : 传 播 了 ; 第 三 部 分 : 愤

15、怒 了 ; 第 四 部 分 : 爆 发 了 。 该 历 史 事 件 最 可 能 是A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B 辛 亥 革 命 C 五 四 运 动 D 新 文 化 运 动28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 世纪 50 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6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29 马 克 思 在 1853 年 说 : “太 平 天 国 是 世 界 上 第 一 个 具 有 共 产 主 义 性 质 的 政 权 。 ”而 蒋 介 石

16、 则 说 :“往 者 , 洪 杨 诸 先 民 , 崛 起 东 南 , 以 抗 满 清 , 虽 志 业 未 究 而 邃 尔 败 亡 在 历 史 , 足 以 留 一重 大 纪 念 焉 。 ”马 克 思 、 蒋 介 石 对 太 平 天 国 的 评 价A 符 合 革 命 史 观 , 角 度 不 同 B 符 合 现 代 化 史 观 , 立 场 相 同C 符 合 革 命 史 观 , 角 度 相 同 D 符 合 文 明 史 观 , 具 有 客 观 性30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

17、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 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 热战”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 B C D二、非选择题(31 题 20 分,32 题 20 分,共 40 分)31 (20 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 驻北京, 强 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 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

18、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 “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 史条件改变了, 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 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 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 转折。它 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 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 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三 清朝一向奉行“ 重 农抑商” 的 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7外。爱国人士要求“ 振兴实业”“ 设厂自救”。

19、在此压力之下,20 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 、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 。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 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 规。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4 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1 分)为什么?(2 分)(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 (6 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 (4 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3 分)32 ( 2

20、0 分)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James Madison(1)结合所学,在 1787 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对政府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的。 (6 分)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8(2)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 2 和图 3 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4 分)陕甘宁边区政府礼堂旧址 1945 年 8 月毛泽东到达重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示例图 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

21、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材料三:1953 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 10 万人选代表 1 人,一般省份每 80 万人选 1 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 议 8 年之久1979 年,修订后的“ 选举法”规定,采用无 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 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 1:1。(3)依据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6 分)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22、 (4 分)9高三历史硬训练答题卷一、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二、非选择题(31 题 20 分,32 题 20 分,共 40 分)31、 ( 1) (7 分)(2 ) (6 分)(3 ) (7 分)32、 ( 1) (6 分)(2 ) (4 分)(3 ) (10 分)10历史硬训练答案110 CAAAD DCCCC 1120ACBDC BDBCD 2130DDDBC DCCAD31.(1)清政府: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

23、。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和制度,希望进一步控制中国。 (4 分)有积极意义。有助于破除传统思想和打破旧的礼仪制度的束缚,有助于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 (3 分)(2)创办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生产方式和技术,刺激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创办近代 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为新思想的引进和传播创造了条件。 (6 分)(3)背景: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破坏;国内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清政府扩大税源。 (4 分)意义:突破了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有利于 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3

2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32 ( 1)确立联邦制原则,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 ,保留各州一定自主权;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6 分)(2)图 2: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 ,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 (4 分)图 3:解放战争胜利之际,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的问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4 分)(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6 分)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4 分)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不超过 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