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new.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5118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教学大纲开课学期:本科生第三学期周学时:3,总学时:54学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微积分,政治经济学指定教材: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三版) ,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参考教材:经济学 (下) (美) ,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 (下) (美) ,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经济学原理 (下) (美) ,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本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问题。它既关心造成经济繁荣与衰退的短期波动,也研究经济的长期增长。通过对产品市场、资本市

2、场和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的分析,寻找影响总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和失业率的因素,探讨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通过对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揭示一个经济体获得长期稳定增长的主要源泉,以及政府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用于分析上述问题的基本模型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根据基本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根据这些结论理解和解释经济中的总产出(GDP)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其增长受什么因素影响;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现象为什么不可消除;政府对经济波动能够采用什么政策工具,其行为又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影响等等。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能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相关模型进行简

3、单计算分析,对给定的现象做出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初步解释。教学中结合各章内容,对宏观经济学不同流派的理论作简单介绍,以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发展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经济理论理解和解释现实经济状况,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国内外实际发生的经济问题进行讲解,在可能的条件下采用案例教学。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扎实,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是必要的。指定教材中每章所附习题原则上要求必须选作,或教师根据学生程度用适量其他习题代换。本课程考试方式和成绩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全校统一考试,学期成绩按平时成绩(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成绩 70%加权平均计算。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与微观经济学比较,宏观经济

4、学的历史比较短,研究方法上也与微观经济学有着较大的区别。本章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框架等,使学生对宏观经济学是什么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以便转换思路,顺利进入本课程的学习。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萧条与凯恩斯革命;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的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国或一个地区中的人们整体的经济行为。主要关注的经济变量: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国际收支;研究这些变量的均衡与波动、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政府如何对其波动进行调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基本模型:产出决定的三个

5、模型、经济增长模型;涉及三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均衡分析;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存量与流量、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本章讲解重点:经济学的发展特点:挑战革命综合新的挑战;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这一过程,它与世界经济变化紧密相关。注意介绍新理论新学派产生的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四大经济变量:产出水平、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和国际收支,各个变量分别受一些独立的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宏观经济学所分析的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概念不同,这里指

6、的是总量市场。虽然现在宏观经济学越来越多地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但其分析对象最终是落在总量上。在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基本模型中,最重要的是产出决定的三个模型,即简单凯恩斯模型、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这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宏观经济政策部分。本章关键词:大萧条、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新古典学派、新凯恩斯学派、总量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存量、流量、外生变量、内生变量本章学时:国民收入核算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要研究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波动和增长,首先要能够衡量和计算它。本章主要介绍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指标体系及相关问题。它将告诉我们:一国的总

7、产出由什么构成,如何计算?在计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哪些、核算是否全面完整?构成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消费、投资等怎么划分?总产出与个人收入是什么关系?核算中涉及的各个变量之间有什么固定关系?在学习本章后,要求能够用公式或文字对以上问题进行表述,并对核算方法作出解释。本章教学内容: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六个指标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收入(NI) 、个人收入(PI)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2从 GDP 的定义解释其核算口径; GDP 和 GNP 核算的区别和共同点。3GDP 的两种核算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前者是从需求支出的角度

8、而后者是从要素报酬的角度进行的加总。4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GDP 折算指数。5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本恒等关系:投资储蓄6GDP 指标的缺陷。本章讲解重点:1GDP 的核算口径:当期的(一定时期内) 、本国的、所生产的(包含非意愿存货) 、经市场交换的(有支付行为的) 、最终产品(扣除中间产品)和劳务。对每一种情况举例说明。2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的项目构成:解释为什么产出等于支出等于收入。支出法中投资的概念、非意愿投资的涵义和在核算中的作用、政府购买和政府支出的区别。收入法中要素报酬的构成,利润的涵义和在核算中的作用;要素报酬与其他收入来源(如转移支付等)的区别。3名义量和实际量:价格波

9、动的影响。4为什么投资储蓄,公式的转换和实际经济中的转换;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构成。本章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 、消费支出、投资、折旧、净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预算盈余、净出口、最终产品、GDP 折算指数本章学时: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在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础上,本章讨论:仅从产品市场看,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我们将看到,消费者将其收入在支出和储蓄之间的分配行为,是影响产出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章主要运用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均衡模型,对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对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对凯恩

10、斯以后消费理论的发展作简单介绍。本章内容是凯恩斯理论的核心,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对凯恩斯的分析方法、理论前提和主要结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应能回答:为什么产出水平仅与总需求相关?为什么模型中价格的调节作用被排除,是什么代替价格在起调节作用?经济活动为什么需要政府介入进行干预?企业的投资行为和政府的购买行为对产出水平有什么影响、影响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的区别是什么?本章教学内容:1简单介绍凯恩斯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模型的前提假定。2凯恩斯消费函数: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 。3总需求(或总支出)函数;二部门、三部门及四部门经济的可支配收入计算。4收入支出模型:国民收入均衡条

11、件;非均衡向均衡水平的趋近:非意愿存货调节机制。5总需求变动导致均衡的变动:自发变量的增量与产出的增量。6乘数分析。7其他消费理论简介: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性收入假说。本章讲解重点:1凯恩斯消费函数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其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2总需求函数中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总需求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3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收入=支出,或总产出=总需求。详细说明等式的含义和计算。4非均衡与非意愿存货。非均衡时不能用均衡等式关系计算相关变量。5各种支出乘数的含义及大小比较,平衡预算乘数对产出均衡的影响;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对乘数的影响。6凯恩斯消费理论与其他消费理论的比较:消

12、费行为主要与短期还是长期收入相关;持久性收入的计算。本章关键词:价格刚性、消费函数、总需求函数、可支配收入、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国民收入均衡(均衡产出) 、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性收入本章学时: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国民经济运行中,仅仅从产品市场分析总需求,不能全面考察产出水平的影响因素。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资,而且这是总需求中最易波动的变量。本章的分析表明,企业的投资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投资的成本收益计算中,资本边际效率与资金成本的比较是影响投资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使得投资与资金供给市场货币市场联系起来。因此本章扩大了分析系统,引

13、入货币市场变量利率。这时投资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受利率影响的内生变量。本章首先分别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导出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的 IS 曲线和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的 LM 曲线,然后考察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并对偏离均衡的情况作简单分析。本章涉及的新增概念较多,将要介绍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利率怎样通过影响投资而作用于产品市场均衡;在货币市场上,均衡利率又是怎样被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所决定;货币需求受什么因素影响。最终,将引入货币市场之后的产出均衡与上一章简单模型中的均衡进行比较,以更全面地了解国民收入均衡水平怎样被决定。本章教学内容:1投资的决定:

14、(1)投资需求与利率的关系投资函数;(2)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对投资收益的预期、风险、托宾“q”理论等。2考虑利率影响时的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推导。3IS 曲线方程分析:曲线的斜率和位移。4非均衡分析:IS 曲线外的点的意义、向均衡的趋近。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导出货币需求函数。6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7货币市场的均衡。均衡利率的决定与 LM 曲线推导。8LM 曲线方程分析:曲线的斜率和位移。LM 曲线的三种情况:水平、垂直和向右上方倾斜。9非均衡分析:LM 曲线外的点的意义、向均衡的趋近。10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主要通过作图说明) 。IS 曲线和 LM 曲线移动

15、对均衡的影响。本章讲解重点:1资本边际效率概念:实际上就是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它是预期值而不是实现值,其与资金成本利率的比较决定了投资是否值得。2影响投资的其他重要因素:需求预测、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政策因素等。3资本边际效率与投资效率的关系,导出投资函数 i=e-dr。利率变量通过投资函数被引入总需求中,从不同利率下的国民收入均衡导出 IS 曲线。4重点解释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d”值的经济含义。在 IS 曲线方程中, “d”值的变化对曲线斜率的影响。5IS 曲线的位移表示总需求的变化。能使总需求变动的所有自发性支出均能使 IS 曲线移动。6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着重解释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

16、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反向关系决定着人们将金融资产在货币和有价证券之间进行分配,使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紧密相连,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必须强调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卖出债券持有货币的需求,而不是用于购买债券所需货币的需求。7LM 曲线的推导:由产出变化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移动,使货币市场均衡变动。8货币需求函数中“h”值的经济含义,以及其变化对 LM 曲线斜率的影响。 “h”值趋于零和趋于无穷大的极端情形所表示的经济含义。凯恩斯流动偏好陷阱。9LM 曲线的位移: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产出水平增长。10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位移对均衡点的影响,与单独考察 IS 曲

17、线和 LM 曲线的位移导致的产出变化比较:两个市场的相互作用(利率因素)使各个变量对均衡产出的影响减小。本章关键词: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函数、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余额、IS 曲线、LM 曲线、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区域的LM 曲线、古典区域的 LM 曲线本章学时:12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凯恩斯理论,市场不能使经济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运行,造成大量失业和资源闲置。从前两章的分析可知,总需求可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和货币供给行为发生变动。因此,通过政府有意识的政策干预能够增加总需求,改善宏观经济状况。本章主要从理论上介

18、绍政府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从西方国家的实践上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工具和政策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将初步了解:什么叫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手段上和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情况下采用那种政策效果最好?怎样利用 ISLM 模型判断政策效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上,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什么不同观点?鉴于我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本章学习将有助于理解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并对其政策效果作出初步分析判断。本章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扩张和紧缩政策分别对应于经济衰退和经济过热(通货膨胀) 。2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政府支出和税收。财政政

19、策的传导机制。3用 IS 曲线方程说明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对总需求的影响。4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创造乘数。5用 LM 曲线方程说明货币政策工具对总需求的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6在 ISLM 模型中,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7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斜率不同时,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8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本章讲解重点: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适用的情况。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d”值和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值的大小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20、。3运用 ISLM 模型中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不同斜率分析挤出效应和政策效果,说明与图形相对应的经济状况。着重说明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无效、什么情况下效果最大。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使用。5对是否应该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本章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创造乘数、自动稳定器、政策传导机制、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挤出效应、适应性货币政策本章学时: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二战以后世界各国的经济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世界经济完全摆脱了萧条的阴影。随着经济的增

21、长,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再是严重的失业和衰退,而是价格水平增长即通货膨胀。凯恩斯理论的价格刚性假设距离经济现实越来越远,需要新的更贴近现实的分析模型对发展中的经济现象做出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正是出于这一需要,将价格变量引入了分析系统,使得国民收入均衡的分析更全面更贴近现实。在本章的教学中将使学生了解到:实际货币供给(或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动如何将价格与总需求联系起来;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工资变动如何影响就业和总供给,从而将价格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意味着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了均衡,此时,国民收入才最终获得稳定的均衡。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量发生变动,将改变产出的

22、均衡。关于价格和名义工资是否随供求状况灵活调整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并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本章教学内容:1利用简单凯恩斯模型和 ISLM 模型,在总需求分析中加入价格变量,导出价格和产出的一一对应关系曲线总需求曲线。2总需求曲线的位移: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变动。影响因素分析。3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总供给与就业、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的影响。 本章讲解重点:1在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23、中,价格变动怎样传导到总需求变化上:收入效应和利率效应。重点讲解传导路径。2投资支出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对总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短期中,总产量与就业量同方向变动、劳动力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对名义工资是否随价格灵活变动、劳动力市场是否很快出清,存在不同理论学派,得出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长期中不同理论学派都认为总供给曲线垂直。因为长期中劳动力市场调整到均衡,即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宏观经济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可能引起价格水平波动。三种总供给曲线下经济政策的不同效果。移动总供给曲线的因素;总供给曲线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的机会较大。本章关键词:总需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

24、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市场出清、充分就业本章学时: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我们看到,产出变动与价格波动常常同时发生。产出的变动与就业变动相联系。价格水平的增长称为通货膨胀。因此,仅仅研究产出均衡水平的决定,还不能反映经济运行中的其他重要问题:失业与通货膨胀。本章首先分别讨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其相互联系。从本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对不同原因的失业进行分类,以便了解什么类型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关注的是那种的失业现象,以及为什么要关注和减少失业。我们还将了解,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它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政府的

25、宏观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如何相关;如果政府的目标是既要减少失业又要控制通货膨胀,是否可能实现。本章教学内容:失业的定义和分类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的经济学定义失业的成本: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分类通货膨胀的影响:谁受益、谁受损;相对价格变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不同诱因的通货膨胀及其后果分析:产出随价格变动的方向不同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和长期、附加预期本章讲解重点:失业的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原因、频率、时间长短,以及与经济状况的联系自愿失业和自然失业率的联系和区别;自然失业率的定义:与通货膨胀率和充分就业相联系,分别用文字和菲利普斯曲线图形加以说明;什么情况可以归

26、入自愿失业。为什么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周期性失业;影响失业率的因素:人口结构、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等。通货膨胀引起的财富再分配:私人之间、私人与政府之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使产出和就业同时增长,符合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使就业同时减少,产生“滞胀”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的过度使用常常导致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减少失业和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目标不可能两全。本章关键词: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奥肯定律、通货膨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螺旋、菲利普斯曲线本章学时:经济增长和经济

27、周期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本章之前,我们研究的主要是短期中的经济运行情况。一个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还依赖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产出增长所提供的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服务,是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随之增加的就业使社会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什么决定?为什么不同时期增长率会不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有着很大差异?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经济为什么会出现繁荣和衰退?短期和中期的波动与长期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本章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上述问题。长期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乐此不疲的话题,该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层出不穷,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很多属于该领域课题。因此,本章的内容

28、为有兴趣进行更深高层次学习和研究的学生提供了入门的基础。本章教学内容:关于增长的基本概念:()增长与波动:长期增长趋势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增长与发展:总量增长率和人均增长率、增长与发展的联系和区别。增长的源泉:增长核算方程、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政府政策的影响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简介:()模型基本假定和人均资本积累方程;()稳态分析:在模型假定条件下,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对稳态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均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人均资本的黄金分割律:稳态水平下使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人均资本量。经济周期理论简介:()经济周期的四

29、个阶段及其经济特征;()长、中、短经济周期的划分;()二战后主要经济周期理论简介。本章讲解重点:增长与发展的区别:人均产出的增长才能使生活水平提高;总产出中投资(资本积累)与消费各自所占的比重反映出生活水平提高与增长的关联度。增长的源泉中,知识进步贡献的大小反映增长的质量及可持续性。资源配置改进是我国制度变革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来源。我国要保持高速增长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新古典模型中稳态的含义:人均产出不变不等于经济总量没有增长,但表示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只有技术进步才能使人均产出增长,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古典模型的重要结论:不考虑技术因素时,国与国之间的增长率不同,是因为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不同;对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增长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率。本章关键词:总量生产函数、人均产出、增长核算、新古典增长模型、全要素生产率、人均资本、资本劳动比率、稳态、资本的黄金分割律、经济周期本章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