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30)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载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动运输不存在载体饱和现象B水和氨基酸分子共用相同的载体进入细胞C细胞膜上的载体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D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答案】D【解析】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存在载体饱和现象,A错误;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也可以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氨基酸分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载体有特异性,因此协助水和氨基酸分子进入细胞的载体不同,B错误;细
2、胞膜上的载体为蛋白质,C错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温度能够影响组成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结构与运动,而载体属于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分子,因此温度可通过影响载体结构进而影响主动运输速率,D正确。2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灰色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G1期的细胞含有1个中心体,S期和G2期的细胞含有两个中心体,G1
3、期的细胞和G2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完成中心体的复制,推测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A项正确;G1期和S期的细胞融合,G1期细胞可以发育到S期,同时完成中心体的复制,B项正确;根据B项推测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C项正确;中心体在S期即复制完毕,D项错误。3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两瓜是用生长素处理单倍体西瓜幼苗获得的B三倍体无子西瓜因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无法产生种子C秋水仙素可以促进三倍体无子西瓜果实的发育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三倍体无子西瓜幼苗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4、并且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有些人在发生高原反应时会感到头晕,这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可见肾上腺素直接参与了糖类代谢D神经冲动在传递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依赖于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答案】B【解析】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其中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A错误;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高原现象感到头晕,这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正确;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可见肾上腺素可以调节糖类代谢,但是并没有直接参与代谢,C错误;神经冲动在传递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产生依赖于
5、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5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D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答案】C【解析】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A正确;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
6、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正确;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C错误;根据实验一与实验三的对照可知,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D正确。6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物根系和土壤动物的呼吸都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统称为土壤呼吸,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森林下的苔藓和凋落物覆盖条件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注:Rs-裸为裸土土壤呼吸速率;Rs-苔为苔藓覆盖土壤呼吸速率;Rs-凋为凋落物覆盖土壤呼吸速率)A凋落物中的能量可供给分解者和其他各营养级生物利用B该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环节
7、是生产者和分解者C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会影响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D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答案】A【解析】分解者分解凋落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转移到ATP中供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所需,不能被其他营养级生物利用,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据坐标图中曲线数据变化分析,Rs-凋Rs-苔Rs-裸,说明土壤表层的凋落物覆盖可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C正确;温度影响细胞呼吸中酶的活性,推测土壤表层的覆盖物提高土壤呼吸速率的原因可能与提高温度有关,D正确。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
8、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月饼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B航天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合成材料C加入Na2S可除去工业废水中Cu2+和Hg2+等离子D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纤维素【答案】C【解析】生石灰能吸水,具有防潮作用,故A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故B 错误;Na2S与工业废水中Cu2+和Hg2+等离子生成难溶物CuS和HgS,故C正确;天然纤维中的羊毛、蚕丝成分是蛋白质,故D错误。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为0.01NAB常温常压下,18 gD2O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C标准状况下,
9、11.2 L乙烯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共用电子对数目为3NAD0.1 molCu溶于足量稀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A9己知:C3H7COOCH3(m)、C2H5COOC2H5(e)、C4H9COOH(p)的分子式均为C5H10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的一氯代物有四种Be中存在少量的p时可以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后分液除去Cm、e、p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Dm、p的可能结构一样多【答案】D【解析】C2H5COOC2H5结构中两个- C2H5不对称,所以有4中不同环境的H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4种,A的说法正确;不溶于水的C4H9COOH与Na2CO3反应,生成易溶于水
10、的C4H9COONa,而C2H5COOC2H5是属于酯类,不溶于水,C2H5COOC2H5中含有少量的C4H9COOH可以通过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使C4H9COOH转化为易溶于水C4H9COONa,然后分液法除去,B说法正确;C3H7COOCH3(m)、C2H5COOC2H5(e)是酯类,能够在NaOH溶液完全水解生成盐和醇,C4H9COOH(p)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 m、e、p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C说法正确;-C3H7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C4H9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C3H7COOCH3(m)和C4H9COOH(p)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相同,D说法错误,正确选项
11、D。10实验室中某此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 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 NH3 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2H2OD浓硫酸木炭CO2NaOH溶液【答案】B【解析】A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该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应该为短进长出,故A错误;B浓硫酸可以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SO2气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反应,所以吸收装置中要防倒吸,图中收集装置和吸收装置都合理,所以
12、B选项是正确的;C项,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项,浓硫酸与木炭反应需要加热,而且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在C中收集不到CO2,故D错误。综合以上分析,本题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等实验知识,要求熟悉各种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和尾气处理方法,平时要多积累勤总结。11同一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1时溶液pH=13。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的半径最小。p和q分别是元素丙和丁的单质,其中p为浅黄色固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产物水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
13、:甲乙丙丁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12+H2OH+C1-+HC1OCm、n的阴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p是元素丙的单质,p为浅黄色固体,丙为S元素,p为单质硫;甲、乙、丙、丁是同一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丁为Cl元素,q为Cl2,甲、乙都是第三周期元素;含甲的化合物r浓度为0.1mol/L时溶液pH=13,r为一元强碱,甲为Na元素,r为NaOH;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乙离子半径最小,乙为Al元素。A项,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甲乙丙丁,A项正确;B项,反应为Cl2与NaOH的反应,反应的离
14、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B项错误;C项,反应为S与NaOH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6OH-2S2-+SO32-+3H2O,S2-、SO32-酸性条件下发生归中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C项正确;D项,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依次为NaOH、Al(OH)3、HClO4,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有:NaOH+Al(OH)3=NaAlO2+2H2O、NaOH+HClO4=NaClO4+H2O、Al(OH)3+3HClO4=Al(ClO4)3+3H2O,D项正确;答案选B。12某科研小组公司开发了Li-SO
15、2Cl2军用电池,其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已知电池总反应为:2Li+ SO2Cl2= 2LiCl+S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负极材料是Li,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锂电极导线负载碳棒C电池工作时,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生成4.48 L气体D电池工作过程中,石墨电极反应式为SO2Cl2+2e-=2Cl-+SO2【答案】C【解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2Li+ SO2Cl2= 2LiCl+SO2。得到单质锂在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单质锂是该电池的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选项A正确。锂电极为负极,所以电子从锂电极流出,经导线、负载,到达石墨电极,选项B正确。
16、总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2e-,所以转移电子是生成的SO2气体的2倍,外电路流过0.2 mol电子,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0.1mol)气体,选项C错误。石墨电极是反应的正极,正极上是SO2Cl2得电子,转化为SO2和Cl-,方程式为:SO2Cl2+2e-=2Cl-+SO2,选项D正确。13T时,浓度均为1mol/L的两种弱酸HA、HB中不断加水稀释,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pH。所得溶液pH的两倍(2pH)与溶液浓度的对数(lgc)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已知:HA的电离平衡常数:pKa=-lgKaA酸性:HAHBBa点对应的溶液中:c(HA)=0.1mol/L,c(H+)=0.01
17、mol/LCT时,弱酸HB的pKa5D弱酸的Ka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答案】D【解析】从图中得到,浓度相等的时候,HB溶液的pH更高,所以说明HB的酸性更弱,选项A正确。a点溶液的纵坐标为4,即溶液的pH为2(注意纵坐标为pH的2倍),所以c(H+)=0.01mol/L。a点溶液的横坐标为-1,即lgc(HA)=-1,所以c(HA)=0.1mol/L,选项B正确。从图中得到,1mol/L的HB溶液的pH=2.5,即c(H+)=10-2.5mol/L,所以,所以pKa5,选项C正确。Ka是电离平衡常数,其数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不变,Ka的值不变,选项D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18、。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镭核()发生了衰变,产生新核氧()。放射出的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过程电荷量和质量均守恒B衰变后氧核的动量大小与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C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与粒子做匀速图周运动的轨道内切D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与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相等【答案】 B【解析】衰变过程电荷数和质量数均守恒,选项A错误;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反冲,满足动量守恒,因初动量等于零,则衰变后氧核
19、的动量大小与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B正确;氡核和粒子均带正电且速度反向,由左手定则可知,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与粒子做匀速图周运动的轨道外切,选项C错误;根据可知,氡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与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是知道衰变过程电荷数和质量数均守恒,且遵守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由两大守恒定律,结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研究15如图所示,小球从静止开始沿光滑曲面轨道AB滑下,从B端水平飞出,撞击到一个与地面呈的斜面上,撞击点为C已知斜面上端与曲面末端B相连若AB的高度差为h,BC间的高度差为H,则h与H的比值等于(不计空气阻力, , )
20、A B C D【答案】 C【解析】小球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有: ,解得:vB,到达B点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有: ,解得: ,水平方向x=vBt,根据几何关系有: ,解得: ,故C正确,ABD错误。16机场有一专门运送行李的传送带,工作时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向右做直线运动。某时刻工作人员将质量为M的行李箱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同时行李箱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纸盒,加速一段时间后纸盒和行李箱一起随传送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行李箱与传送带、纸盒与行李箱之间的动摩擦因素分别为1、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纸盒与行李箱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加速运动过程中,行李箱对
21、纸盒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在加速运动过程中,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摩擦力大小为1(M+m)gC在匀速运动过程中,行李箱对纸盒的摩擦力大小为2mgD在匀速运动过程中,传送带对行李箱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点晴:解决本题关键分析加速和匀过程的受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出物体的受力,注意分清静摩擦与滑动摩擦。17假设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随x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间各点场强的方向均与x轴垂直B某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从0移到x1的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负电荷沿x轴从x4移到x5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正电荷沿x轴从x2移到x3的过程中,电场力做
22、正功,电势能减小【答案】 C【解析】由图看出,x轴上各点电势不全相等,x轴不是一条等势线,所以空间各点场强的方向不全与x轴垂直;故A错误;将电荷沿x轴从0移到的过程中,各点电势相等,图象的斜率为零,电场力为零,电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负电荷沿x轴从移到的过程中,电势降低,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故C正确正电荷沿x轴从移到的过程中,电势升高,电荷的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负功故D错误故选C18一个矩形导线框abcd全部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绕一竖直固定轴OO匀速转动,如图所示,ad边水平向右。导线框转动过程中磁通量的最大值为m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则( )A导线框转动的周期为B当
23、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线框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C当导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导线框磁通量的变化率为ED从磁通量最大的位置开始计时,导线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sin()【答案】 C【解析】A项:导线框转动过程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根据正弦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与有效值间的关系可得, ,即,解得,故A错误;B项:当感应电流为零时(即磁通量最大),电流方向发生改变,故B错误;C项:当导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为,故C正确;D项:从磁通量最大(即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故D错误。19宇宙飞船以周期为T绕地地球作圆周运动时,由于地球遮挡阳光,会经历“日全食
24、”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0,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宇航员在A点测出的张角为,则( )A飞船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为B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T/T0C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为D飞船周期为【答案】 AD【解析】A、飞船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则由于线速度为又由几何关系知,所以,故A正确;B、地球自转一圈时间为,飞船绕地球一圈时间为T,飞船绕一圈会有一次日全食,所以每过时间T就有一次日全食,得一天内飞船经历“日全食”的次数为,故B错误;C、由几何关系,飞船每次“日全食”过程的时间内飞船转过角,所需的时间为,故C错误;D、万有
25、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所以,故D正确。点睛:掌握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角速度及半径的关系,同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几何关系得出转动的角度。20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a的物体a和质量为mb的物体b,分别在水平推力Fa和Fb作用下开始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都撤去推力,两个物体都将再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两物体运动的vt图线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CBD。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ma mb,则Fa mb,则Fa Fb,且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功大于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功C若ma mb,则可能Fa Fb,且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于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冲量D若ma Fb,且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小于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冲
26、量【答案】 BD【解析】AB:vt图线中线段ACBD,可见两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设为。在a、b加速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解得:、由vt图线知,在a、b加速的过程中,若,则;整个运动过程中a、b的位移分别为、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功,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功若,则物体a克服摩擦力做功大于物体b克服摩擦力做功。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若,则Fa 、 Fb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大小若,则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小于物体b所受摩擦力的冲量。故C项错误,D项正确。21图甲是回旋加速器的示意图,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在加速带电粒子时
27、,两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并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动能Ek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若忽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Ekt图中应有t4t3=t3t2=t2t1B高频电源的变化周期应该等于tntn2C要使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增大,可以增大电源电压D在磁感应强度B、“D”形盒半径、粒子的质量m及其电荷量q不变的情况下,粒子的加速次数越多,粒子的最大动能一定越大【答案】 AB【解析】A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故周期,与速度无关,故t4t3=t3t2=t2t1,故A正确;B交流电源的周期必须和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一致,故高频电源的变化周期应该等于tntn2,故B正确;C当粒子从D形盒中出来时,速度最大,此时运动的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由,解得,则最大动能,知最大动能与加速器的半径、磁感线强度以及电荷的电量和质量有关,与加速电压等其他因素无关,故C错误;D当粒子从D形盒中出来时,速度最大,此时运动的半径等于D形盒的半径;由,解得,则最大动能,知最大动能与加速器的半径、磁感线强度以及电荷的电量和质量有关,与加速电压无关,与加速次数无关,故D错误;故选:AB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