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洁又美丽;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清明节,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今日,YJBYS我特意为大家举荐简洁又美丽的二年级清明节手抄报图片大全,希望大家喜爱!清明节的来历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慢慢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慢慢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日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
2、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啼饥号寒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稳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最终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帮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示,才连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肯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觉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特别难过和后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
3、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其次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祀介之推,他们发觉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渐渐演化成今日的清明节习俗。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4、。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非常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嘲讽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非常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
5、餐伤身,于是就定了春游、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反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快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爽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特别特殊的节日。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行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
6、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正式的确定,墓祭之风必定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详细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较崇拜自己祖先的民族,于是就有每逢重大节日或人生重大事情要祭祀的习俗,清明节就是中国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节日之一。在现代,清明节
7、还是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是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化的重要日子。清明节加上它前一天的寒食节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留下的许多关于清明的诗篇看出,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或许就数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了,;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老先生写这诗的时候也许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后,他的这一首诗成就了杏花村酒。)还有同一朝代的另一诗人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飞入五侯家。在北方,清明祭祀大约从寒食节起先,清明节前后几天。祭祀的形式由于各地丧葬的风俗不同,形式也就不同。比如在沂蒙山&mdas
8、h;—坟墓是用土堆起来的圆锥形式土堆,人们一般在祭祀时要带上铁锨等工具,祭品一般包括纸钱、酒,有的还带上鞭炮。到墓地后,先是给坟墓添上新土,最终再在坟头上压上一块大的土坯(地方上叫坟头),这一切结束后,再烧纸钱祭拜自己的祖先。许多人会在这几天里找一便利的时间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祭拜祖先。这些年,有些地方兴起立碑,在沂蒙山的大多数地方,并不是一年中第一时候都可以立碑的,大多是选在清明节前后的。在这一祭祀活动中,包含着一些人情世事。假如一个人在外,和村子里父老兄弟爷们儿关系比较好的话,在家里的人一般会等在外的人回家后一起到坟地里祭拜先祖,或者是在外的人不能回家给坟添新土的时候,家里的其他
9、人会给代添一下。假如关系不好,不但回家没有人和你一起做事,就是你不在家,自家的坟地也没有人给添新土,而坟墓任凭风吹雨打,渐渐荒废,除非坟墓的主子没有后代留下才有这样的状况。所以只要一个人在外闯荡,还记着自己的先祖就必需要和家里的人搞好关系,这当然是一个熟人社会所必需的,否则是很让人尴尬的。中国人讲求落叶归根,这根当然是自己的家乡了,就连毛泽东当年出韶关求学的时候还写下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立志诗句。可见在毛泽东当时来看,人死后是要埋在自己的祖坟里的。这种对根的追求与依恋,就是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基因之一。试想,近代以来多少在外闯荡的华侨华人为祖国的富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他们
10、之所以对祖国具有这样的情怀就是因为这种根的情结所在。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放在国家前面的,不是家比国家重要,而是说家庭在个人来说是更为基本的概念,而没有国家就没有家,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受苦难的历史阅历。所以,当中国处于危难之时,中华民族的全部儿女都会为这个大家付出自己应尽的努力。先祖对我们每一个人是重要的,正是对先祖的崇拜使人们的家的概念更为稳固。祭祀说是一种迷信活动,不如说是一种风俗,是怀念先祖的一种特别方式。所以清明节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在今日,清明节中的文化意义必需要重新进行挖掘,继承和发展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假如清明真的起源于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期
11、晋国的介子推,那就还具有另一层意义。他那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在今日尤其值得人们思索。其过于死脑筋的行为虽然不值得学习,但其为国家为百姓考虑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当然晋国王也太糊涂,假如传闻是真的,那么介子推的死还是具有无限价值的,终归促使晋文公成为了一代明君,并成就了国家的霸主地位。清明节祭英烈寄语1.;网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2.纪念先烈 吃水不忘打井人3.最英勇的人是你们,最可爱的人也是你们。愿你们在天堂华蜜欢乐,英烈们!-郑若冰4.向为圆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梦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先烈热血不能白流,革命遗志当代代相传。人人实干敬业,祖国早日
12、腾飞!5.先烈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我才能有今日的华蜜生活,在此向先烈们表达崇高敬意,并沿着先烈们的踪迹勇往直前、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我要好好学习学问,以告慰先烈们的英灵,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陈昭6.万里光辉,因你们而闪烁。7.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做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8.先烈热血不能白流,革命遗志当代代相传。人人实干敬业,祖国早日腾飞!9.牢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国情感,努力学习,立志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25、网上祭英烈,英雄永垂不朽、26、向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致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10.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先烈们永垂不朽!青春的绽放,热情,与飞扬。忘不了,你们——烈士。静静等待,静静默哀,待你醒悟,哀你……烈士,我们的傲慢!你们,曾经奋勇杀敌。曾经帮助广阔劳苦民众,学习你我们怀念你!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