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常见典故集释第 4 卷第 7 期Vo1.4No.7读与写毒志RcadandtePcriodical2007 年 7 月Junly2007中图分类号:G633.33古诗常见典故集释安民(重庆市第八中学重庆 400030)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07)07008302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要求能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这一考点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时候读不懂诗的内容.在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后我发现:学生读不懂诗歌的原因除了不熟悉古诗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言
2、表达习惯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对古诗中出现的一些典故感到“无能为力 “.就此,笔者归纳整理了古诗中常见的一些典故,以期对师生学习古诗能有所帮助.螟蛉诗.,J,雅.,J, 宛:“螟蛉有子 ,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蛏)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鸿雁汉书?苏轼传 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 “,“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3、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 ,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 “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祝融
4、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 ZErO 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
5、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问鼎左传?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逐鹿汉书?蒯通传 :“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日:“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 “,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杜康说文解字?巾
6、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太息日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 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 来祝人长寿 .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 “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 ,谢安曾问子侄 :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
7、回答说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拜疾泌园春?叠嶂西驰:“ 似谢家子弟 ,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沧浪濯缨屈原死前,渔父曾劝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用以喻保持高风亮节.苌弘化碧苌弘遭权奸所害,剖肠而死,死后鲜血历三年成碧.喻刚直忠贞,为正义而蒙冤抱恨.如秋瑾语:“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孙文也说:“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五湖泛舟一83
8、第 4 卷第 7 期Vo1.4No.7读与写毒志ReadandtePeriodical2Oo7 年 7 月Ounly2007范蠡功成身退,携美女西施泛舟五湖.后指功成身退,避祸远难;悠闲泛舟,渴望归隐.苏轼语:“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身.“李白语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商隐语:“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喻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冯谩弹铗冯谖,孟尝君门客,初寄居盂门,不受重用,常弹铗高歌,“长铗归去兮,食无鱼. 长铗归去兮,出无车.长铗归去兮,居无家.“后受遇 ,为孟尝置三窟 ,避祸全身.“ 歌鱼 弹铗歌车鱼“均指怀才不遇 ,渴望重用 .长风破浪宗悫少
9、时理想“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喻志向远大,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终军请缨终军请求皇上批准其收服南越王,有言“以长绳定系南越王于汉宫阙下“.后用“ 请缨请长缨 “指立下降服强敌,建功报国的大志.(上接 88 页)有个性的发展.语文课堂五分钟演讲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当他们走上台来,刚开始还比较羞涩害怕,但有过第一次之后,他们中的许多同学坦言心里非常期待有第二次第三次,并且一次比一次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一些先前不太爱表现自己的,无论什么事情都比较被动的同学,经过多次登台演讲之后,胆子越来越大,勇气越来越足;一些先前不太爱读书爱观察爱思考的同学,在演讲活动的带动下,养成了爱读书爱观
10、察爱动脑善思维的好习惯;一些不大愿意和别人交流合作沟通辩论的同学,在积极参与演讲活动的准备工作中,有了集体合作的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许多同学在参与演讲的互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说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听,写的能力,尤其是写作的能力,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积极参与之后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因为每一次的演讲都是一篇有理有据以理服人的文章,无论对于说者还是对于听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写作思维的训练;等等.可以说,在参与活动之前,许多同学拥有的这些能力大致上是处于一种沉睡的(上接 93 页)欣赏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虎丘记教学的第三步骤:拓展延伸,进行创造性思维.老师先从网上收集课外的阅读材料:张岱的 虎丘中秋夜
11、,还有已学过姚鼐的登泰山记等多篇古代游记,便于学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本文独特的构思,体会“公安派“作家“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上完课后,学生或抒写感受,心得,或自己创作(比如将游人如织,斗歌盛况展开想象加以描述,不拘形式,写成短文),发表到老师的论坛上.借助网络的条件,学生在家里也能学习,把自己的问题,体会通过网络传送给老师,小组的同学,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大环境下的教学.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勒石记功望建功立业.范伸淹语:“燕然未勒归无计.“?湘妃竹舜死于湘之苍梧,其妻娥皇,女英泪洒湘畔,洒泪于竹上呈点点斑斑.后喻忧愁悲伤的相思
12、之情.鼓盆而歌庄子妻死后,他鼓盆而歌,后喻轻生死.徐孺下榻礼贤下士,人才重用.形容宾主交情浓厚,情意款洽.凌烟阁,大雁塔“绘像凌烟阁,题诗大雁塔“.望建功立业,望受重用.李贺语:“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沧海遗珠喻怀才不遇.无弦琴陶潜不解琴音,但常抚琴自娱,琴上无弦.指意趣高雅,不同流俗,或用于表弦外之音.休眠的状态,那么,通过课堂五分钟的演讲的激发激励,很多潜在的能力得以苏醒和有效的提高发展.有一位同学演讲时选的话题是“机遇“, 他说:“每一次机遇都为我们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就如我们今天的课堂演讲,或许我们明天的发展,就是因为今天有它而会变得精彩无限.“苏霍姆林
13、斯基说:“没有那样的人,他的身上未被赋予天资和可能性,以便于他在生活中,首先在创造性劳动中表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的美质和天才来.笔者认为,语文课堂的五分钟演讲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潜能,使其获得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而使学生获得的发展能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能够提供强有力的且久远的支持.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面前,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所选择的不应也不会是抱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鲜活之水,要积极的寻求石子激起美丽的浪花,尽量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一种参与的快乐和自信,体会到吸纳知识理解道理的愉悦.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面对网络,语文教师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要能够有效地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并且要与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努力结合起来,融合起来,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黎加厚.教育技术教程 M.华东师范大学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佐藤正夫. 教学原理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3顾德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远程教育,2002,64马和民,吴瑞君 .网络社会和学校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5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M.宇航出版社,200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