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调查报告摘要:为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我们小组成员做了许多的工作,在此期间也遇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我们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虽然在此期间我们曾为不被理解而感到痛苦,但我们凭着强大的勇气、部分同学和老师的支持,我们最终完成了此次调研。 (这里需要全篇的总结和概括,我没办法写了,就写这些。 )关键词:大学生 家庭 经济一、调研的基本情况(一)调研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状况,从而引导大学生对自身有更明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理财目标以及消费观念,希望本调查能帮助当代大学生们提供一点点的启示。同时,为校方和国家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也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
2、参考。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为家庭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二)调研内容针对重庆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情况做了本次调研(三)调研的地点、方法由重庆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比较集中,有大学生的甚至在同一个专业或学院,所以主要采取的是抽样式调查和走访式调查,另外还采取了问卷调查方式。(四)调研过程我们小组成员进入各自分配的宿舍楼,对该宿舍楼里的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和走访调查,抽样都是随机的,存在偶然性;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成员还通过访谈间接或直接的方式,对调查对象的家庭经济情况做了了解;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是在图书馆自习室和食堂等人数较多的地方进行,在此过程中不排除有同学经历了多次调查。我们小组成员在此次
3、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120 份,实际收回 97 份问卷,有效问卷同样的是 97 份。(五)调研时间2012 年 9 月 10 号2012 年 9 月 30 号(六)调研结果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占 68%左右)大学生来自农村,14.4%的大学生来自乡镇,17.6%的大学生来自城市,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各不相同,即使家庭都是农村或城市也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他们的家庭的经济来源是靠务农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这两项占总比例的 69%,工薪收入为主的家庭的比例22.6%,有少部分则是也经商收入为主,极少一部分(占 2%左右)家庭是以其他形式来维持家庭的运作。据调查他们有的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甚至
4、连生病了都不去就医,就为了给大学生节约一点生活费。而上一种情况是稍微好一点的,还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则主要是依靠学校的贷款以及一些亲戚的借款。更有甚者是靠着自己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来维持学业的,他们每天忙得连歇息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这些同学中,有的一天打四份工。据调查每个大学生的学费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 8000 元左右,而生活费则在 800-1000 之间,而这些钱大部分都需要家里解决。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显现出比较大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每月生活费 400 元以下的人数仅为 9 人(占 9.3%) ,400800 元的人为 51
5、 人(占 52.6%) ,8001200 的有 29 人(占 29.9%) ,1200 医生的同学有 8 人(占 8.2%) 。虽然有些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明显可以看出生活费的支出存在的差距已经相当大了。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一)在抽样调查中,我们遇到了重庆师范大学男女比例不均衡的大问题,还有就是男生女生宿舍分布较为离散,而且男生女生宿舍还存在没住满的现象。在对于重庆师范大学存在女生多男生少的现象时,我们在抽样中又不得不考虑男女生比例问题,所以这实在是让我们小组成员头痛了一把,后来我们决定按男女宿舍比例,做出比较合理的抽样方法。在对于宿舍没住满的问题,我们将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案加以全校总人数及其男
6、女生比例等权重因子,最终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案。(二)在走访调查中,我们遇到了男生不能进女生宿舍,女生不能进男生宿舍的问题,和在走访调查中不被理解的问题,甚至在走访调查中,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同学骂我们,说我们又不是调查户口的,问这么多干嘛。当然啦,在第一个问题上面我们组做出的决定是,男生走访男生宿舍,女生走访女生宿舍,虽然男生的工作量少了许多,不过我们组的女生们也没有说什么。对于不被理解,我们做出的回应是,耐心的解释。之所以他们的不理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以及我们这个调研的目的和价值。对于无端的谩骂,我们也就是尽量的作解释,如果他不听,我们也就躲
7、得远远的,我们没必要和不可理喻的人纠缠不清。或许也不是这样,只是他们当时没理解到而已,要么就是其他什么原因,比如,心情不好,或是怎么的。反正我们的原则是耐心、细心加爱心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的。(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析的个人感悟 二 从这些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是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理性消费路线。农村家庭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群的一半以上,基本的家庭收入都是来自于父母的打工收入,也有少数是经商或务农收入;城市的绝大多数也是以打工收入为主,也有以工薪收入的;城镇的多半以在外打工和经商为主。可以由此看出,在本此调查的对象中家庭富裕的学生不在多数,几乎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所以不难发现绝大多
8、数的学生还是选择走理性消费路线。消费支出的来源是大学生消费的基本前提,来源渠道和量的不同时影响学生的实际消费水平的基本因素。调查结果显示: 600-800 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 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 200 元左右,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 大部分的学生主张先计划后消费。绝大数学生多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 追求物美价廉。 调出结果显示 将近一半被调查者的生活费不是全向家里要 他们自己做兼职以补贴零用。而且她们一般将兼职所挣得的钱用于社会交际
9、 或者慢慢积累以供自己自由支配。这充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的意识。有大多数的学生都有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来增加自己的生活开销一补贴价用。也有个别优秀的同学通过申请国家助学奖经、校级奖励来实现自己的额外开销。在调查中的经济来源问题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养成独立自强的意识。作为大学生,我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大部分同学形成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再者是,大学生的感恩心和虚荣心。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很必要的,我们接受的一切都需要感恩 明白父母给予的一切是因为他们的爱,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好好去对待父母的这份情,懂得知恩,懂得回报。尽管如此,还是有
10、一部分的同学存在一定的虚荣心,比例达到 20%,而这种攀比现象的主要目的基本是为了面子,和同学比吃穿用度,首饰银钱,都只是虚荣心作怪,为了让自己能在同学面前炫耀,洋洋自得。但是,也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以朴实为主的。也明白父母的辛苦,有的还主动补贴家用,存着对父母的养育感激的心情。 从以上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有着理性的消费观念,但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的现象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 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考上了大学,前途就一片光明,从而变得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
11、长们特有的“补偿”心,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 。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所以有将近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每月向家里要 1000 元以上的生活费。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整体来看,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要高于来自农村的。 2.学校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很好的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慢慢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 ,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我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虽然社会经济与以往比较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离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距离还很遥远。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栋梁,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