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疫苗方法预防狂犬病姓名-(学校 学院 专业 )摘要: 狂犬病是通过患狂犬病或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或从黏膜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大多出现在感染后的 20 天60 天内,其潜伏期短则几天,长可达数十年以上,其临床表现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可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麻痹最终死亡。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暴露后只有立即实施免疫接种才能幸存,抗狂犬病免疫接种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唯一有效的措施。而在疫苗的接种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接种后的过敏反应以及疫苗的漏接种等.关键词: 狂犬疫苗;接种 ;过敏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过敏史;病毒活疫苗;灭
2、活疫苗Using the method of vaccine against rabies-(-)Abstract: Rabies is carried through with rabies or animal bites, scratches, or of the rabies virus from mucosal infection caused by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is a kind of disease of natural foci. Most clinical symptoms of rabies in 20 days to 60 da
3、ys after infection, the incubation period is short a few days, up to dozens of years,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re afraid of water, fear of wind, pharyngeal muscle spasms, progressive paralysis, but due to paralysi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 circulatory system. Because there is no specific tr
4、eatment, after exposure can only survive, immediately implement vaccination against rabies vaccination is the only effective measure to prevent rabies incidence. And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vaccination, such as the leakage of allergic reaction after inoculation and vaccine immunization, etc.K
5、ey words: Wild dog vaccine;vaccination;Irritability urticaria;Anaphylactic shock;allergy;Virus vaccine;Inactivated vaccines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提高,而狂犬病作为一个经常出现的疾病,它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其极高的致死率使人们对这一病毒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且同时还在不断的研究发展中。对于狂犬病疫苗的发展,使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值得人们关注。1.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可望以保留狂犬病毒完整的免疫原性而不含
6、狂犬病毒致病性的疫苗,这就是正在发展的疫苗。目前正在研究的新型狂犬病疫苗种类很多,涉及面很广,研究得较早较多的是基因重组疫苗,主要是以活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最近发展了非复制病毒或复制缺陷病毒为载体的重组疫苗。与此同时又发展了 DNA 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等。1.1 重组疫苗(recombinant vaccine) 是指应用 DNA 重组技术,借助载体对狂犬病毒中的基因进行重组和表达,将表达产物或重组体本身用于研制疫苗。其表达方式有以下几种载体:(1)以大肠杆菌为载体。细菌结构简单,培养方便,易于大规模用发酵罐生产,且成本低,因此狂犬病毒重组疫苗的研究最早是以大肠杆菌为表达,但表达量均
7、不太高,不能产生对狂犬病的保护作用,故被放弃研究。最近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以狂犬病毒 aG 株 G 基因在 PET 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经固定化金属螯合层析(IMAC)获得纯化的狂犬病毒糖蛋白,实验证明无免疫原性。 (2)以活病毒为载体的有:痘苗病毒(Vaccina virus) ,自 1973 年基因工程问世以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优点是免疫原性强,可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对热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易于培养,便于生产,成本低;病毒的复制在细胞内进行,不与宿主染色体整合,无致癌性;操作简单,可研制联合疫苗。腺病毒(Adeno virus):以人腺病毒作为载体有其独特之处
8、,因为它具有对热、pH 稳定和经口感染等特点,特别适用于作为重组疫苗的载体。杆状病毒(Baculo virus) ,是一种感染昆虫的病毒,主要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我国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生化所联合研究,首先应用杆状病毒为载体,对狂犬病毒基因的研究,试验结果虽然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由于昆虫细胞的培养条件高,费用昂贵,受到一定限制。其他表达系统:即狂犬病毒在其他系统的表达有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等。1.2.DNA 疫苗 狂犬病病毒 DNA 疫苗的研究于 1994 年由 Wistar 研究所的 Xiang 首先报道,将编码狂犬病毒糖蛋白的 cDNA 插入到质粒 DNA 中,将构建的质粒
9、直接注射小鼠腓肠肌,免疫 3 次,间隔 23 周,每次 150 g。免疫后小鼠产生了狂犬病毒中和抗体,至第 5 周达高峰,并维持一段时间。免疫后 911 个月的小鼠用狂犬病毒攻击仍具有保护作用,而且未发现明显副反应。我国于 1997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扈荣良等首次将 G 基因插入 PMTOIO/A+表达质粒中,以该质粒DNA 用肌肉途径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狂犬病毒抗体,初步证明有免疫效果。接着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李萍等将狂犬病毒 G 基因重组到质粒 PRC/CMV中,然后对小鼠免疫可产生抗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对狂犬病毒的攻击也有一定保护作用。现在我国已有更多实验室进行狂犬病毒的 DNA
10、 疫苗研究。DNA 疫苗便于制备,成本低,DNA 对热稳定,保存方便,接种量少,仅一次免疫可引发长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反应。但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观察。1.3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为获得更安全的抗狂犬病毒疫苗,改进现有的常规疫苗,开发一种只含有所需免疫原性的亚单位疫苗是非常必要的。根据亚单位的来源和研制方法,可分为狂犬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狂犬病毒糖蛋白亚单位疫苗:狂犬病毒主要起免疫作用的是糖蛋白,为此亚单位疫苗首先是用糖蛋白来制备。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提取狂犬病毒起免疫作用的蛋白制备亚单位疫苗。近年来已证明核糖核酸蛋白也具有保护性
11、。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苏焱等用 3 批从狂犬病毒提取的纯化核糖核酸蛋白和3 批从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纯化核蛋白分别比较,结果证明两者的抗原性和免疫性无差异。1.4 多肽疫苗(polypeptide vaccine)1982 年 Dietzschold 等把提纯狂犬病毒 ERA 株的糖蛋白,采用溴化氰(CNBr)化学裂解法,裂解成 7 个大小不等,从 3277 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片段,在还原性 SDSPAGE 中分成 7 条肽带,发现其中 Cr1、Cr3 和 Cr4 等 3 个片段可诱生中和抗体,其滴度为 180、270 和 510,因而认为这些片段可能存在诱生狂犬病毒中和抗体的抗
12、原决定簇,在体外可激活 T 淋巴细胞,这一现象是一个研究多肽疫苗的良好开端。2.狂犬病疫苗的使用2.1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可用 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 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对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消毒处理在彻底冲洗后用进行,可用 2%-3%碘酒(碘伏)或者 75%酒精涂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可采用外科方法进行处置。对于特殊部位如眼部、口腔、外生
13、殖器或肛门部粘膜的伤口处理,要严格按国家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 年版) 执行。2.2 禁忌症由于狂犬病的致死性,对疫苗接种无任何禁忌症。对采用暴露前免疫者,凡有妊娠、急性发热性疾病时,可推迟接种。 2.3 使用方法、接种程序对疫苗受种者按 0、3、7、14 和 28 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 1 个剂量。狂犬病疫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 1 个剂量。注射部位一般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而对于 2 岁以下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严格按照体重计算使用剂量,一次性足量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公斤体重 20 个国际单位(20IU/kg) ,
14、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 40 个国际单位(40IU/kg)计算。 3.注射狂犬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注射狂犬疫苗,短时间内,不仅会引起过敏性荨麻疹,有极少数人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因此使用狂犬疫苗前,要询问过敏史。 3.1 病例患儿, 女 ,12 岁。2009 年 7 月 15 日晚被邻居家犬咬伤,右小腿处有0.3cm1.5cm 牙痕一处,未出血。次日上午九点来我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肌注狂犬疫苗, (批号 200901006-02,吉林迈丰生物制品研究所)一支,二十分钟后患儿自觉周身不适,皮肤瘙痒,全身出现大小不等荨麻疹。 3.2 诊断结果颜面部红肿,全身荨麻疹呈片状融合,呼吸困难,唇发绀,此患
15、儿已处于半昏迷状态。血压 8/5kpa,P: 50 次/min, R:42 次/min,心音低钝,双肺呼吸音较粗。 是 注射狂犬疫苗后致过敏性休克。 4.讨论狂犬病疫苗发展经历羊脑疫苗到各种细胞培养疫苗的过程。近年来又研究成功 Vero 细胞疫苗,从而解决了人用脑组织疫苗接种后引发的神经系统合并症、针次多和效价低的问题。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目前在新型疫苗研究中,最令人鼓舞的是以病毒为载体的新型重组减毒活疫苗和 DNA 疫苗都很有发展前景。发展中的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对提高免疫原性,也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些新型疫苗与传统的细胞培养疫苗相比,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特别是暴
16、露后的预防,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待研究。研究认为,新型疫苗应重点解决动物狂犬病,才可能达到降低人类狂犬病的发病率。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人被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粘膜后,其唾液所含病毒经伤口或粘膜进入人体,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达 100%。根据国内部分地区对狂犬病病例的调查2,3,约半数到八成的病例未按要求全程接种抗狂犬病疫苗及使用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引起重视。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病毒,可立即起效。抗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在处置狂犬病暴露时,要求抗狂犬病疫苗受种者立即正确
17、地处理伤口,根据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严格按照要求全程接种抗狂犬病疫苗,这样可大大减少发病的风险。使用狂犬疫苗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又必须注射狂犬疫苗者最好配合抗过敏药(H1 受体拮抗剂及糖皮质激素) 。凡已出现全身性荨麻疹者或其他症状者,应立即停用狂犬疫苗,并及时到就近医院抢救。参考文献:1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M.第 2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89-300.2陶炳根,马福宝.疫苗的应用与发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17-434.3吴群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6-70.4葛宪民.狂犬病的
18、防治与监测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3-120.5 谢世宏.狂犬病防治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4-455.7严有望.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研究近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88,4(1):24.8林放涛,于恩庶.狂犬病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18-220.9杨裕华,王际萃,黄捷通.狂犬病的分型、毒株及其免疫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10(4):35-37.10俞永新.国内外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和现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5):216-218.11王树声,吴泰才,古 漓,等.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M.南宁:广
19、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65-66.12张玉慧,高春润,潘广成,等.狂犬病病毒 CTN 株不同代次在 Vero 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和免疫原性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8,11(2):90-92.13桑爱军,黄仕和,乐 威,等.人用精制 Vero 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性试验J.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进展,2000,28(1):10-11.14查 力,高 军,侯剑英,等.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人用狂犬病疫苗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19(3):288-290.15何 君,严家新,李承平,等.狂犬病毒 aG 株糖蛋白在 PET 质粒系统中表达及纯化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9,27(3
20、):1-3.16李 萍,严家新,朱家鸿.狂犬病毒糖蛋白 DNA 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病毒学,1997,12(2):142-144.17苏 焱,王继麟,朱家新.狂犬病毒核蛋白(NP)纯化及免疫性的研究J.中国病毒学杂志,2001,16(1):142-146.18 卫生部.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 年版). 19张宣,施李洁.苏州市 1984-1996 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江苏预防医学,1999,10:20-21. 20靳凤鸣,姚邵荣,靳程.15 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11921路易.巴斯德首次将兔脑脊髓制备的减毒狂犬疫苗应用人体治疗
21、成功.22 洪小栩,苏文全,陶文健.人用狂犬病疫苗病毒灭活验证试验方法修订的建议J.中国药品标准,2009,10(3):166 168.23 万敏.犬伤患者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现状调查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02(5):32 33.24 吕志红,曹亚荀,高红琴关于狂犬疫苗三种不同免疫程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9) :742 744.25 姚红霞.注射人用狂犬疫苗 126 例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6):247. 26 向远.559 例人用纯化狂犬疫苗(Vero 细胞)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260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