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docx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28203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闻学基础笔记被考到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闻学基础笔记第一部分:新闻理论笔记说明:参考用书:新闻理论 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 何梓华 高等教育出版社笔记来源:本校 2006、2007、2008、2009 级考生结合往年笔记和雷老师授课笔记综合整理而成。历年考试涉及情况:近四年来,新闻理论部分在新闻学基础考试中占 50 分,占卷面分数的三分之一。本笔记中每个知识点后面的【】内写的标注即表示该知识点被考到的年份及涉及的题型。新闻理论部分相对枯燥一些,需要大家花时间和耐心进行重复记忆,另外,建议大家注意关注学术类的期刊杂志,如现代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等,及时了解新闻理论界最新的动态及研究成果。绪 论新闻学及其研究对象【

2、2007 名词解释】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新闻现象指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报道和新闻事业。、新闻活动指的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传媒对新闻信息的采写编播过程,社会公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反馈过程,新闻事业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等。新闻学体系结构1、广义的新闻学,包括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国新闻界名人史)、应用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2、狭义的新闻学

3、,只包括理论新闻学,也就是新闻理论。新闻理论指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大量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形成基本的概念并建立起一定的理论体系,反应新闻现象和深层本质和新闻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原理、原则和方法论为主要内涵。新闻学舆论与经济、政治体系的关系新闻传播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任何新闻传播活动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对精神生产手段的占有和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因此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对新闻学有着直接的影响。西方主要新闻理论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苏联共产主义理论。(见外国新闻史笔记)【2006】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关系联系: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区

4、别:研究对象:新闻学新闻传媒及其行为;大众传播学所有的大众传播手段,侧重研究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书籍出版、电影、网络七大传媒。研究方法:新闻学定性描述;大众传播学定量分析法。研究重点:新闻学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大众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共有五个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中国共产党从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无产阶级新闻理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和学术研究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当代世界新闻学研究特别是传播学研究成果;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的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经验。新 闻新闻的起源:所谓新闻的起源,是指新闻传

5、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初动因。唯心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本能或者好奇心,即天性论和本能论,都是错误的,应当受到批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新闻起源于人来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它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需要。新闻的本源:【2000、2001 名词解释】1、所谓新闻的本源,即新闻和客观来源,指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2、马克思主义新闻本源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事实和新闻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可以进行能动的反映和报道。新闻的定义:表述:新闻是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

6、道。出处:1994 年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评价:具有科学性。这一定义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即事实的存在决定新闻的存在,新闻是对事实的一种反映。具有准确性。这一定义指明了新闻的本源属性是报道,是一时形态的东西,它强调了新闻的特性:“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有利于区分新闻同文艺、哲学等意识形态的界限,有利于指导新闻实践。具有普适性。这一定义对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进行了概括,适用于古今中外一切新闻现象。这一定义文字简约,概括得当,言简意赅。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新闻是一种信息,但信息并不等于新闻,两者既有

7、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等同。联系:(1)它们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2)它们对接受者而言都有未知性和针对性,都能提供某种新情况和新知识,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区别:(1)内涵不同。两者虽然都来源于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而信息来源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切状态。(2)外延不同。新闻知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应手段和认识结果。(3)传播的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新闻这种信息通过新闻传媒传向整个社会,能够调整和影响最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认识和思想,而信息传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通过新

8、闻传媒进行传播,都能公开面向整个社会。比如有的信息如机密情报要通过特定渠道,去调整一定范围内接受者的认识。3、决定信息是否构成新闻的主要因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2006】(1)首先必须是事实。从内容上说,新闻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真实的信息;从形式上说,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一切以新闻为主体的事业,其基本内容就是报道和评价事实,其基本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和就事实说话(评论)。(2)其次必须要有新意。新意是使某条信息成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新鲜事实,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它是人们未知的事实,即构成新闻的事实,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它是人们欲知的事实,这是构成新闻的根据,即人们共同

9、关心、很想知道的新情况、新动态、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新人物等。新闻的真实性、倾向性、客观性新闻真实性的概念: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特性之一,指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基础,报道中反映的情况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是各国新闻机构普遍遵循的首要原则。对于西方新闻机构来讲,失去真实性就是失去市场、失去广告、失去生命,对于我国新闻机构来讲,不讲真实性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新闻真实性的含义:【1991、1996、1997、2002、2007】新闻真实是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的统一。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新闻真实是真实性和真实感的统一。报道失

10、实的分析:报道失实现象:(1)虚构、(2)添加、(3)拼凑、(4)夸张、(5)偏颇、(6)孤证、(7)回避、(8)假象报道失实原因:从表层看:主观原因新闻工作者自身思想修养差,业务素质差;客观原因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从深层看:第一类“具体失实”的原因是违背了新闻在反映具体事实时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其表现有:捏造事实,向壁虚构;导演操作,以假乱真;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合理想象、艺术加工等。第二类“总体失实”的表现是对某个具体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但它和整个生活实际不符,其危害更大。原因如下:割裂客观事物内部因素的有机联系,用片面的观点对待和分析事物的原因,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不能用全局的角度观

11、察问题,而是孤立地看待某些事物,“一叶障目”,以偏盖全。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静止地、形而上学地看待事物的运动变化,从而导致报道失实。如何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出现失实情况?从新闻工作角度看维护真实性原则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实际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和具体情况,是新闻工作的本源,我们必须要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其本来面貌进行报道。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事实真相。首先,要做到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不仅要做到每篇新闻真实可信,“尤其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江泽民);其次,从全局出发,深刻地反映现实,透过现

12、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正确地把握新闻宣传的度。在新闻工作中,要注意宏观报道的广度、深度、密度、力度;报道时机的时间适度;新闻写作的尺度、详略度以及宣传效果的可接受程度。因此,一切宣传报道要服从大局,以国家大局为重,有针对性地宣传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新闻工作者角度看: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思想,坚持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在坚持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才能将新闻的真实性充分展示出来。注重新闻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是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报道权”应当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信条。培养高

13、尚的职业道德和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要用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更要用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扬善揭恶,才能从行动上杜绝新闻失实报道。从新闻业务角度看:变“结论式”报道为“连续式”报道。密切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连续报道的形式,力求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出来。变“封闭式”报道为“公开式”报道。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深入贯彻,新闻报道应增强公开性、透明度。如果隐瞒事实,应该报道的新闻不报道,应向受众传播和信息不传播,让小道消息谬误流传,将造成更大的失实。变“间播式”报道为“直播式”报道。广播电视的优势是直播,运用“直播”方式,既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更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从而赢得受众的

14、信任,增进传播效果。结语:江泽民指出,“祸福论”(舆论导向正确与错误);切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倾向性:概念: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新闻的倾向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为新闻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能动的反映,所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倾向性。客观存在的原因:从报道者个人来说,新闻是事实通过报道者的头脑所作的能动反映。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包含着报道者主体意识和社会生活,是经过报道者认识和评价过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新闻必然包含倾向性。从新闻事业来说,新闻事业属于一定的阶级、一定的政党或一定的社会集团,是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

15、会集团的舆论工具,并为他们的特定利益服务。因此,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的制约,使得新闻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表现形式:直接明显或含蓄隐晦。表现方式: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新闻的倾向性要受新闻客观性的制约。新闻的客观性的两层含义:【2005】其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背离了事实本身的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服人,而且生命力必然短暂。其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将有利之小事夸大或不利之小事化小,都是徒劳无益的,必然失去受众。因此,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倾向性

16、。如果故意回避或者背离事实,主观随意地在新闻中表现倾向性,一定会使报道者丧失信誉,失去受众。第四章 新闻价值、新闻敏感【2006】一、新闻价值的由来:背景:在 19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大众报刊大量流行。因此,“新闻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性报纸大量流行时期在大众报纸经营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产生原因:新闻事业一经产生,新闻工作者就面临两大矛盾:一是无限事实和有限传播渠道的矛盾,不可能“有闻必登、有闻必报”;而是新闻工作者的选择标准与广大受众需要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新闻工作者从具体的时间抽象概括出新闻的取舍标准,即“引起大众的共同兴趣”和“普遍关注”的共同素质。在我国,最早提出

17、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在 1918 年 10 月 14 日成立的北大新闻研究会讲学期间。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994、2001】时新性;2、接近性;3、显著性;4、重要性;5、趣味性。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时新*必备的,其它要素可多可少,具备的要素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四、新闻价值的客观性:【1992、1993、1998、2001】1、定义: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它是客观的、不因传播者的主观需要而增减,这就是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客观性”指的是:事实本身

18、确定包含这些素质;它能否成为新闻并为受众所关注是由受众而不是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新闻价值是一种预测。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是受众对新闻的选择和实践对新闻的检验,因为新闻刊登在前,社会效果在后,因而判断价值的有无与大小,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水平和经验。新闻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从内容上判断新闻价值,不仅包括信息价值,而且包括宣传舆论价值,文化教育价值等。五、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新闻控制者;2、新闻传播者;3、新闻传播媒介;4、新闻接受者。新闻敏感:概念:又叫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是指新闻记者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在一种特有的素质,即新闻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对客

19、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准确地反映能力。要求:(1)快捷,迅速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2)准确,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有传播价值的变化;(3)灵活,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表现:(1)发现新闻线索;(2)从众多新闻事实中发现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3)从新闻事实中选择最佳报道角度;(4)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新闻传播新闻传播的定义:是一种将新闻作为特定信息进行传播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因素:新闻事实、新闻报到者、新闻接受者。二、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新闻传播者从选择事实,发布新闻,到根据新闻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调整的过程。反

20、馈:是受传者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映和回应。(再补充下面一条的部分内容)四、事实、传者、受众三者的关系: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事实、新闻传播者、新闻接受者之间是一种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传者起关键性的中介作用,但从根本上说,事实和受众在新闻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和反馈是传播活动中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传播者的意识为转移,也不为传播者所控制。相反,传播者却要受到事实和反馈的制约。事实对传播者的制约:客观存在的事实制约着传播者报道的真实性;事实本身的逻辑性制约着传播者对事实的解释;重大事实具有传播的必然性,决定了传播者非传不可。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新闻机构必须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客观

21、的宣传效果取决于受众接受的程度。受众的反馈是受众对新闻机构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新闻机构对他们新闻需要的满足程度;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程度;对事实的判断、解释的正确性程度,即宣传的观点正确与否。由此可见,来自事实方面的制约,也要通过受众的行为表现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尊重事实,其次要认真搜集受众的反馈,从而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新闻事业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是新闻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它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1)社会对新闻的需求程度;(2)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所提供的物质手段;(3)国民教育的普及,形成广大的受众群。【2004 名词解释】新闻事业的发展:报纸:是以刊

22、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的公开发行的定期出版物,一般以散页形式连续出版。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的新闻媒体。互联网媒体: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网络传播技术问世,并立即用于新闻传播过程,诞生了第四媒体,标志着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即网络传播阶段。二、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和特点:【2006 论述题】1、性质: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新闻事业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又具有阶级性,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的统一。2、特点:(1)新闻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同经济基础的联

23、系更直接;(2)新闻事业反映社会生活,报道面最广,岁迅速,影响极大;(3)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强制作用;(4)新闻事业用新闻手段为经济基础服务。新闻手段【2003、2008】是指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标题、版面及节目编排等传播形式的总称,它们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新闻记录电影进行新闻报道时普遍使用的方式。新闻手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报道事实,就事实发表评论,并以此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形式,它不能强迫人们信奉或放弃某种思想、某种观点,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或说服受众。功能:报道新闻,传播信息;(2)反映舆情,引导舆论;(3)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服务,文化娱乐;(5)

24、刊播广告,服务经济。三、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总目标:【2004】性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地位: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任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总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媒介经营和管理体制,在保证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怎样贯彻“为社会

25、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2、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人民的利益;集中人民的智慧;体现人民的监督;引导人民前进。3、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织路线和工作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2007】1、内容: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工作路线。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闻工作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提出了依靠全党、依靠人民群众办报的思想。1942 年中国新闻界结合整风运动进行改革和整顿,1948 年毛泽东在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2、意义:(1)从组

26、织上保证和加强了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自“双办”方针提出后,各级党委更加强了对新闻工作地领导,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发挥新闻舆论工具的战斗作用。(2)群众参与新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新闻事业同群众的关系。新闻事业不仅是党的舆论工具,而且也是人民群众心声的表达者,人民群众的讲坛。(3)推动了新闻事业和实际的联系。实践证明,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必须直接依靠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做好群众工作,广泛吸引群众参加新闻工作的方式:【2008 简答】(1)建立以通讯员为主的群众性新闻工作网络;(2)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3)收集和研究来自群众的反馈信息;

27、(4)联络各行业专家和有代表性的人士,组织他们发表真知灼见;(5)群众内容、群众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内容上:充分地反应和报道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满腔热情地讴歌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及其业绩;表达人民的情绪、愿望、意见和呼声。形式上:新闻报道、报纸版面、节目编排,要尽可能地适应群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及其情趣品位。(6)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和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六、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和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2007】1、分别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2、分属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3、分别宣传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4、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新闻体制是为确保新闻事

28、业各项工作有序运行而制定的,它包括领导体制、经营体制、管理体制、出版发行体制等许多具体体制。)根本目的、宗旨不同。第七章 新闻自由一、“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1、新闻自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是公民通过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2、提出:1644 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提出著名的“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最初思路。“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代表了一种思想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代表了一项权利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政权;代表了一个原则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这一口号及其包含的

29、意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积极的进步作用。3、发展:(1)第一阶段,争取出版自由权利;(2)第二阶段,争取言论自由权利;(3)第三阶段,争取新闻自由,即对信息的流通自由,争取知晓权。二、资本主义制度下新闻自由的实质:【2003】是垄断资本控制下的新闻自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无政府集团竞争通过新闻手段的一种反映。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或者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和具体性)【2005】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而不是绝对的,抽象的。新闻自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恒古不变的。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得义务和责任。新闻自由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但归根到底是维护某种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

30、工具和手段。在阶级社会中,只有统治阶级才能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特点: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新闻媒体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剥夺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的新闻自由为前提。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坚持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处在发展中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自由。新闻控制:概念: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其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新闻传播行为加以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利的滥用。目标:给予新闻传播一定

31、的自由度;使新闻传播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使新闻传播行为不违背控制者的利益和主张;手段:经济控制、法规控制、政策控制、行政控制、伦理控制。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历史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列宁最早提出“党性”的概念,他把新闻事业和党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齿轮和螺丝钉”与“大机器”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江泽民 1989 年,针对新闻宣传舆论导向上出现的严重错误,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2002 简答】

32、概念: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内涵:在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利益完全一致:我国的新闻事业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

33、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坚持党性原则,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新闻工作,同时又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意舆情,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1991、1994、1999、2001、2005、2006,名解、简答、论述】概念: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它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功能:社会监测功能:监测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首先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具有“晴雨表”和“侯凤仪”的监测作用;其次表现在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视,第三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社会调整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社会心态、社会

34、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其次表现在充当社会公众的“传声筒”和“排气阀”,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社会控制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积极性控制,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其次表现在它是非强制性的软控制,只要通过精神自省、价值认同、道德感化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往往具有其他控制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制衡功能:首先表现在对社会权威和权利的设限和抗衡上,其次它代表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合民意的权利,监督领域广、反应快、影响大。特点:主动性:监督总是积极主动地介入各个领域,许多社会问题往往首先以舆论

35、监督形式表现出来。动态性:监督是一个过程,它严密地跟踪监督目标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到在否定自己的基础上求得正确监督。公正性:监督的公正性来自操作中的平衡手段,可以接纳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结论。批判性:监督不是社会控制的异己力量,也不是社会进程的逆向运动,批判是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揭露是为了推动,否定是为了肯定,批判是为了建设,这是舆论监督的意义所在、独特价值所在。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和新闻传媒运用新闻传播手段就党和政府的某些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就某一个社会问题或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其实质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其本质是人民的

36、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进行的监督。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作用):【2008】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防止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激发人民当家做主的热情,提高群众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四、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新闻批评【2003、2006,名词解释、简答】概念:新闻批评是指运用传播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37、。其特点:及时性、公开性、群众性、权威性。指导方针:开、好、管。新闻批评的原则:新闻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人民的事业,有利于党的工作和党的团结。新闻批评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新闻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根本原则)。新闻批评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大局意识(基本原则)。新闻批评要区分性质,主义方法,讲究实际效果。重大新闻批评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新闻批评的现实定位:开展新闻批评,进行舆论监督,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和社会、人民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其基本原则: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

38、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开展新闻批评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负责。开展新闻批评,要着眼于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为批评而批评。开展新闻批评,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进行。开展新闻批评,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新闻媒体作为舆论工具,绝不能代替职能部门和行政部门。开展新闻批评,必须注重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严守职业道德,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新闻批评的基本要素(新闻工作者业务角度):事实确凿;观点正确;公正平衡:即立场的公正无私和操作的平衡适度。立场公正,要求尊重事实,尊重实际,尊重批评,尊重被批评者的合法权益

39、。平衡适度,指实际操作中要“适时、适量、适宜”,把握好分寸,处理好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正确比例。遵纪守法:新闻批评要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意识,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被邪恶势力所利用,需要有匡扶正义、坚持真理及修正错误的勇气。第十章 新闻职业道德【1997、2001】一、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和他律:1、新闻工作者的自律:是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它是一种调整新闻工作者之间以及新闻工作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以善恶评判作为价值导向,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实现。2、新闻工作者的他律: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法律规范和宣传纪律,它是运用法律的政策手段调整新闻传

40、播行为的规范。它由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强调自律和他律的统一。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新闻业务素养,不断提高自律水平,同时应自觉遵守各种法律和宣传纪律,做到敬业、守法,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宣传任务。二、新闻职业道德:【1997、2001 名词解释】也叫新闻伦理或新闻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三、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1999、2002】1、具有坚定地政治立场。2、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3、尊重事实,维护新闻真实性。4、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思想品德。5、保持

41、廉洁自律的形象。四、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997 年,中国记协第二次修订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即为现行的新闻道德规范,内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它是政党掌握和管理新闻事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2007 名词解释】包括: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各项宣传纪律;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讲求和提高新闻时效;必须坚持改革,讲求艺术,不断提高宣传报道水平。另外,还要遵守有关民族、宗教及涉外宣传方面的纪律规定及其它有关新闻宣传的政策和法规。新闻法规是国家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定。隐私权隐私,是指在自己的私生活中,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隐私权就是个人按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害的权利。江泽民新闻思想的核心内容:江泽民新闻思想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内涵深刻丰富,其核心内容是他的“喉舌论”、“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