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26411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高中一年级-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5 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都昌一中 江晓芸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铁路、公路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杜牧 过华清宫绝句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长安城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 6 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讲授新课(合作探究)中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68 第一段和“历史纵横” ,然后归纳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一、交通工具(一) 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 铁路交通(1) 晚清19 世纪 70 年代,外

3、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19 世纪 80 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见下图)它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 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 新中国建立后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 年 7 月 1 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

4、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侯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2、机车制造思考:结合教材内容和第 69 页有关铁路交通的图片以及“火车机车演变一览表”讨论,我国的铁路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 。随着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开始发生质的变革。火车机车的演变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铁路的延伸、火车机车的改进、 火车提速 (合作探究)阅读 P69“学思之窗”

5、,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机车改进对社会的影响; 思路引领:从经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3、小结: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火车机车的变化很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通使用内燃机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07 年 4 月 18 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以“时速 200 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未来新的领

6、域之内陆地交通工具的展望未来 20 到 50 年中,陆地上平原地区的现行铁路内燃机列车,将大部分改为磁悬浮超导火车运行。时速将达 500 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 3 小时即可到达。人们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车去上海上班。(二) 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 20 世纪初开始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2、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1897 年生产的本茨汽车 20 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2000 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 200 万辆。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小结:1、思考公路交通在民国时期发展缓慢,而到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的原因各是什么?说明了什

7、么问题?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旧中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建立和发展了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说明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实现,才能实现交通工具的发展。2、 (合作探究)看第 69 页“学思之窗”思考: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有哪些办法?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三) 水路交通1、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2、 19 世纪 70 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的近代航运企

8、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3、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四) 航空运输1、1909 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1949 年有 52 条民航线。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计划于 2006 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 A380 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 555 个客舱座位。 小结:(合作探究)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 原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

9、进了中国社会发展。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2) 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 影响: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消极影响: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二、通讯工具的变迁电报电话互联网

10、 (一) 电报在中国1、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2、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1877 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3、20 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无线电报陆续开设,但主要用于军事目的和商业目的,民间百姓使用很少。 (二) 电话在中国1、1875 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2、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3、1900 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4、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电话局。5、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事业快速发展;。到 2003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

11、第一位。(三)互联网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手机、电话、传真机、互联网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利用。目前国内 Internet 用户已超过 6000 万户,而宽带用户占到 10%以上,数量十分可观,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小结:(合作探究)1、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3)政府的大力提倡;(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2、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讨论:现在我们为什么把地球称为“地球村”? 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