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青山不老教案青山不老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青山不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青山不老教案1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发明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
2、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一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同学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身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教师出示重点词,同学进行练习。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
3、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同学想象,然后齐读。2、课文的哪些局部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明出来的?同学读课文,概括。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用自身的话,概括老人发明的奇迹,再说说自身对老人的看法。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他已经将自身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4、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再读全文,积累句段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身喜欢的内容。青山不老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教学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
5、事。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3思考下列问题:(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4提出不懂的问题。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3“青山是不会老的。” /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四、写一写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五、作业1会写本课
6、的4个生字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教学后记: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大环境恶劣险峻创造奇迹小环境简陋艰苦青山不老教案31.知识能力目标(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2.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1.能通过阅读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决疑难。2.感受老农改造山林
7、、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教学课件一、导入课文师:滋养我们黄种人的土地是肥沃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劳朴素的中国农民。今天我们将跟随记者梁衡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提出质疑,初谈老人印象1.自读课文师:1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把你认为比较难理解词句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初谈印象师:青山是不会老的,但养育青山的人是会老的。文中作者所要拜访的就是一位老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画出描写老人的词句)生:瘦小、让人同情、敬佩、伟大3、深入课文,重识老人师:老人果真如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那样吗
8、?让我们走近老人,拜访这位护林使者。(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师:谁来说数这个老人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生:1.外表:旱烟瘦小2.年龄:65813.居住环境:孤独师:找体会归纳,你感受到了什么?(二)感受老人的壮举师:这样的老人在中国的晋西北还有很多,可仅凭这一点,不会让作家写成这篇文章。那么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预设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师生:十五年,他失去五位与他共同坚守岗位的护林伙伴,多少泪水读十五年,他失去了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却来不及说一声再见读十五年,多
9、少次梦中惊醒,多少次泪如雨下,却无助孤独读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和老人所处的环境艰苦:这样的一片绿洲在祖国大地上随处可处见,能称之为是“了不起的奇迹”吗?(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用课件介绍晋西北的干旱、霜冰、沙尘暴。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老人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想象出老人战胜恶劣环境的困难树种的一个场景吗?(2)“8条沟、七条带、3700亩”的顽强多
10、少崎岖坎坷,多少次跌倒又爬起,他绿化了3700亩,那是一条一条的,像互相挽住的臂膀,绵延多少坡,怀抱多少坎啊!读(3)升华:这就是一个用瘦小的身躯扛起来的一个奇迹,读预设二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师:读完这段话,你觉得这段话的内容怎么样?生:(优美、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师:让我们带着这种美认真地读一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杨树、柳树课件欣赏,让学生感受林海的美观。引导板书(美丽壮观)预设三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
11、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师:你体会到什么?预设:树的茁壮、顽强、勇敢生:一层层的树经历了一次次的泥沙的侵袭,一层层的梯就是他们与泥沙抗争的有力证明。老人铁锹下的孩子,就像这老人一样顽强而永不言弃。师: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感受老人的悲情四、照应前面,总结课堂,领悟“青山不老”师:老人已是81岁高龄,看着他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生: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
12、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师: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是老农这样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简单地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山沟里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吗?师: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
13、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中“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
14、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这节课上还应该有更多的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青山不老教案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3、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教学流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
15、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过度:是啊,恶劣的自然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那金黄的沙土成了人们心中隐隐的痛,但是,有一位1岁的老人却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一切。我们来看3、出示第一自然段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1)轻轻地读着这一段文字,然后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什么?(2)交流:(3)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预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se yu流、郁郁葱葱(4)朗读指导:引:a.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指名读b.你
16、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吧齐读(5)过度:一个81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6)揭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6课,走近这位老人,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板书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感悟“奇迹”、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老人还创造了哪些奇迹?2、交流(随机出示2个句子)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a.课件出示:b.生谈感受 (评:老人的举动让你受到了震撼)c.自由读师:请大家也自由去读读这句话,你又有什么
17、新的发现吗?d.课件点击数字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数字上,再去品味,你感受到什么?:(我们樊川小学约占地几亩?(约7。4亩)(3700亩林网就相当于我们500个樊川小学差不多大。)e.交流: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f.小结:师: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种奇迹吧!自由读这一句指名读(强调数字)评:1、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数字,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了这种奇迹。2、你读得声情并茂,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师: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生
18、:伟岸、高大。生:值得尊敬、学习。师:(结)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的心境吧。男生读,女生读。预设(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引:我们身边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杨挺拔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c.朗读指导:(男女生读)
19、d.引读: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三、奇迹背后1、 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2、自由找3、交流(预设)(一)大环境生: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 (板书:恶劣)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盘踞之地、
20、风吹沙起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4、师:在座的同学有谁去过晋西北?那么你们知道晋西北的环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恶劣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资料)师读(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5、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6、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
21、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二)小环境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生: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生:早出晚归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板书:艰苦师引: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课件出示)种树!;面对老伴的
22、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师: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2、师:他不走,还会因为什么?预设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预设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
23、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句子)师:自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理解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另一种东西”)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在一起吗?能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生:(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
24、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板书:无私奉献造福人类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生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四、再造奇迹1、 A“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他就是马永顺。今天,就让我们在这儿,说出老人心中的话。B、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
25、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将铁力林业局第二中学改名为马永顺中学。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现在,请左边两组同学来写老人想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2、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五、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青山不老教案51、紧扣“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的热爱,以及绿化家园的艰辛与毅力。2、围绕“学疑”,抓住关键疑问,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3、通过阅读、感悟、练笔,体会人物情感,领悟表达效果。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老人绿化家园的艰辛
26、与毅力。一、发现一道风景二、感悟一片情怀1、围绕“感动中国”推荐表,交流预习收获2、围绕我的阅读疑问,盘点预习疑难3、梳理学情疑问,确定学习目标三、体验一段人生话题一:“15年创造的奇迹”1、从数字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2、从大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3、从小环境中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关注年龄体味生活深化奇迹话题二:“15年奇迹的背后”1、出示村干部的工作手记,练笔,交流2、出示造林功臣碑的文字,齐诵,提升3、回归学情疑问,讨论交流,深化解读四、铭刻一种记忆青山不老教案6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
27、语。2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比较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三、时间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的图片与青葱临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让学生畅所欲言。师: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个和他有关的奇迹。(三)预习探究1 检查预习(1)检查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2)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合作交流(1)
28、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2)师:对于这篇文章来说,仅说出老人 创造绿洲,就完整了吗?还缺点儿什么吗?看来把主要内容概括清楚、全面,还需要我们深入阅读啊。”(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做一做简要批注。(4)交流批注。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总结出什么情况?什么奇迹?概括出板书:自然环境恶劣 生活条件艰苦 造福于人。(5)看,我们深入阅读后,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桌两个人再相互说说主要内容。指
29、名说。(6)阅读记叙文时尽管我们都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去概括主要内容,但我们还要注重事件存在的特殊性。3 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写出读文后的感受,联系他们认识课文的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1)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读过课文后,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学生写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出学生可以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老人的精神品格方面,以及老人的精神是永存的三个角度去写感受。(3)是呀,连绵的青山代代常绿;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也必将永存!板书红字:精神永存 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找出作者的感受,画下来,再读一读吧。指名朗读。(4)师小结:“作者的感受写得含蓄
30、,富有哲理,让我们学到了虽然表达同样的意思,还可以用这样的语言、这样的句式来表达,特别是他在结尾用了一句更加含蓄凝练的话,概括出了他结识老人后的感受,那就是“青山是不会老的。”四 拓展延伸1. 简介课文中的真实人物,以情感人,引起师生共鸣。五 课后小练笔请以“我的拯救行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写一写自己做过的或想做的在环保方面的有意义的事情。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阅读提示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根据提示,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 初读 课文。 熟悉课文内容,然后默读自悟 。
31、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 接着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都找到 有关的自然段:“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为什么说这是个奇迹呢?”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通过一个个的数字的列举,学生不难理解这是个奇迹。 最后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本文的中心, 先请学生说说老汉改造山林的作用 ,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自然便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了。本课教学再结尾又加入了故
32、事中的真人真事,让学生不禁能够增长知识,加深对课文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使本课的中心思想更加明确。青山不老教案7教学目标:、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难点: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学生预习: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习课文,思考问题。2、查找资
33、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课文一、教学引入,初读课文: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
34、课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打出重点词语。(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找句子,并用“”打出重点
35、词语。(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
36、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
37、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瘦小老头创造绿洲)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
38、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1)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另一种东西”指什么?“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第二课时:领悟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一、写作特色领悟:1、与詹天佑一课作比较,领悟本课的叙述风格:你如果是作者,从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想象:作者此时此刻走在归
39、去的山路上,看着这满山的绿树,想起“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你心潮腾涌,你有一种冲动,很想也给这位老人在这青山之际留下像詹天佑一样的铜像。说起詹天佑,我们我们不由得想到,作者的这篇文章如果变换一下写作风格,比如学习詹天佑作者的叙述风格,再写为铜像写一篇文章呢?你还得搜集哪些材料呢?而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头上有吗?你现在手头上只有什么材料?于是你放弃了学习詹天佑一课作者叙述风格,改用自己的风格。什么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附两课对比提纲詹天佑概括介绍按事情发展顺序具体描述受命于危难之际(造京张铁路的背景)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开线路铁路提
40、前竣工詹天佑的塑像青山不老绿树浓浓的山林景观晋西北山沟险恶的大环境院子里艰苦的小环境干部介绍、老家陪同参观作者的心灵感触总结本课的叙述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2、巩固小练笔:你如果有机会来到这座青山,看到老人创造的绿洲,又看到作者塑的老人的铜像,站在铜像前,你会从心底里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什么?题目:青山是不会老的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以“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望着这片生机勃勃的绿,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铜像前默默地对老人说的写下来。板书设计:青山不老老弱的身躯险恶的大环境创造绿洲,创造奇迹艰苦的小环境另
41、一种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叙述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青山不老教案8A案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
42、,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N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43、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Q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R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再读全文,积累句段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B案课前准备1、中国地图,认识晋西北的地理位置。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猜字激趣。课件出示“老”字。这个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谁来说说看。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