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2师说课件鲁人版必修.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222706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2师说课件鲁人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2师说课件鲁人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2师说课件鲁人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2师说课件鲁人版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2师说课件鲁人版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师 说,开篇得益,课前预习,文本精解,课堂演练,美文赏读,素材积累,开篇得益,春 雪 韩 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鉴赏:这首诗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新年前后是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是这种急切心情的透露。“未有芳华”,一抑;“惊见草芽”,一扬,跌宕腾挪,波澜起伏。第二句的“惊”字表明,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而惊喜。然而这种淡淡的情绪藏在诗句背后,显得十分含蕴。 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

2、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却嫌”“故穿”,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课前预习,一、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人们也称他为“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先秦、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

3、、造奇句,被人们评为“以文为诗”。著有昌黎先生集等。,2.写作背景 在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3.相关知识 (1)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

4、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宗旨在于提倡用先秦两汉时期的散行单句的行式写文章,反对骈文。这样的想法早已有之,皆因社会条件不成熟或理论单薄不成系统或创作实践的范例性做得不好而没能形成气候。唯至中唐条件具备,韩柳又用其先进的理论和大胆杰出的创作实践相匹,而使之声势浩大,使这场运动彪炳一时,影响千秋。但韩柳以后,骈文死灰复燃、重登统治地位。宋六家高举韩柳旗帜,勇于创作,大胆实践,最终取得了战胜骈文的胜利。 (3)“说” 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简明,寓意深刻,通常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

5、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如师说马说捕蛇者说等。,二、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1)“受”通“授” (2)“不”通“否”,答案:(1)名词,老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动词,学习 动词,从师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名词,军队 (2)道理 风尚 道德学问 封建社会认为好的治国方法 动词,说,2.一词多义,答案:(3)丢弃,放弃 名词,遗失的东西 遗留 (4)chun,动词,传授 chun,动词,流传 zhu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5)副词,就 动词,是,表判断 连词,表并列,答案:(6)介词,对于 介词,比 介词,向 介词

6、,被 (7)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8)表比较,相当于“于” 语气助词,表揣测,答案:(1)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2)齿,名词作动词,并列 (3)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4)圣、愚(前一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5)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 (7)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3.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 (2)君子不齿( ) (3)孔子师郯子( ) (4)圣益圣,愚益愚( ) (5)小学而大遗( ) (6)位卑则足羞( ) (7)巫医乐师百工

7、之人,不耻相师( ),4.古今异义,答案:(1)求学的人 (2)一般人 (3)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的学习,答案:(4)秦汉的散文 (5)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 (6)不一定 (7)用来的,的凭借,5.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3)而耻学于师( ) (4)生乎吾前( )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7)不拘于时( )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答案:(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 (3)介词结构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省略句 (6)

8、省略句 (7)被动句 (8)固定结构“庸乎”意思是“难道吗?” (9)固定结构“是故”,作连词用,表结果,相当于“所以”,“因此”,6.名句默写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然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 , , 。 (4)韩愈师说中“ , ”这句话与 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答案:(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3)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4)是故弟子不

9、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整体把握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展开其论证思路的?,参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文章的论证思路是: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提出教师的职责范围,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第二段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接着从三方面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批判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阐明从师的重要性,论证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三段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以孔子的言行为例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从师学习的原则,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古

10、之学者必有师”。第四段说明写本文的缘由,仍紧扣中心论点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精神。,二、局部揣摩 1.人为什么要从师?请引用原文语句从三方面回答。,参考答案:(1)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家长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为什么?,参考答案:主要批判的对象是“士大夫之族”。理由有二:第一,从行文的语气看,批判“今之众人”用的是疑问语气,批判做家长的人用的是否定语气,批判“士大夫之族”用的是讽刺语气。他对士大夫不仅不满,而且显示出一

11、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说他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聪明,这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不懂得从师的道理。第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士大夫们的特殊心态,这与以“道”为师的观点格格不入。,参考答案: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论证角度不同,前者从正面立论,在论证教师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基本观点;第二段从反面立论,通过三组事实的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作者在第一段里有感而发,针对当时以从师为耻的风气,提出观点;第二段批判现实,从反面证明从师的重要性。两段互为表里,相辅相成。,3.文章第二段的论述与第一段有何区别?,参考

12、答案:年轻人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方面,往往比老师来得快,所以,从某些方面说,的确“弟子不必不如师”;从接受世界新思潮,特别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先进思想上,年轻人的老师更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因而可以说,“师不必贤于弟子”。(言之成理即可),4.你如何看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参考答案:,5.举例分析课文二、三自然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三、开放探究 韩愈的师说千古传诵,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你认为文章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为韩愈写一段评论。,思路提示:韩愈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

13、受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三是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评论:文如长江大

14、河,泻浩流传;气若泰山北斗,千年不衰。摈弃流俗,倡导古文。不畏士人聚骂,论述学者必有师。他对真理的执着,对陋习的批判,对师道的传扬,给我们的不仅是非凡勇气,还有为人师表的气魄。,课堂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剖析:B A项,“砭”读bin;C项,“阿”读;D项,“蟠”读pn,“屑” 读xi。,剖析:B 知:理解,通晓。,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剖析:C A项,语气词,表判断;代词,的人。B项,副词,表揣测,大概;代词,自己。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却。D项,介词,比;语气词,相当于“

15、呢”。,剖析:B A、C、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B项,名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剖析:D D项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含贬义。,美文赏读,千年一叹读韩愈 丛维熙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何故?只因为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

16、被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笔者应邀去潮州师院讲演时,在校园门前看见学校的门楣上,也刻着韩山师范学院的字样。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因而我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的咏叹,还启迪笔者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似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韩愈何许人也?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他是河南河阳县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819),他担任监察御

17、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的潮州做刺史的。笔者昔日曾读过他在被贬官的路上,马过秦岭时留下的诗句。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此诗是写给前来为他送行的侄子的,字里行间除了透骨的悲凉之外,还咏叹地预言,他的一把老骨将埋葬于他出使的潮州瘴江。记得,我年轻时读此诗文时,心中曾充满了对韩愈的同情:韩文公何罪之有?不就是敢于批评皇帝吗,一纸谏文就遭发配潮州之厄运,不知他是否真的埋骨于潮州之畔的瘴江?直到此次潮州之行,才让我对韩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被贬官

18、到潮州的韩愈,不仅没有葬骨于粤东的瘴江,说起来似乎是个神话,他在此为官的时日,这儿的江河易色,竟然统统改为韩姓,这对我产生了强烈的精神震撼。,笔者沿韩江而行时,江边有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停车仔细观看,见亭内有一石碑,碑下压着一条鳄鱼石雕。当地友人为我解疑说,这是后人为纪念韩愈带领当地百姓的驱鳄之举,而建立起的功德碑。韩愈初到潮州上任之日,正是潮汕江河鳄鱼成灾之时,当时此地的黎民百姓,因为继承了远古的迷信传说,认知鳄鱼为水中之神灵;每到鳄鱼成灾时,都向江里投下屠杀了的牛羊猪狗等生灵,以求平安。韩愈一向尊重孔孟正统儒理之道,反对神鬼的玄学之说,便不顾疲劳地日夜游说于江水之边,宣扬除鳄才是自我拯救之良

19、策。潮州自古为客家族人之领地,其族人把信奉神灵视为灵魂之全部,因而驱鳄之举步履维艰。但生性执著的韩愈,一直不改初衷,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获得了善果,不仅将为害一方的鳄鱼驱之于海,让潮州百姓从“江神”的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还以驱鳄为兴修水利机遇,打开引水浇灌之门,给封闭的沿江大地,带来五谷丰登的年华。因而,后人一直垂念其德政,在江边立起这个临江亭和亭内的功德碑。其影响之大穿越了时空,直到明朝嘉靖年间(1537),礼部右谏沈伯咸,还特意在韩山写下了“功不在禹下”的碑文,以示对贬官到潮州后韩愈德政的崇敬。此为韩愈在粤东的肖像之一。,尽管大唐时期还属于帝王世袭的封建社会,但在唐律中已有不许“纳良为

20、奴”的律条。但当时的粤东岭南,处于大唐版图上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韩愈贬官到此地时,该地盛行贩卖人口之恶习,地方志中留有“其荒阻处,父子相缚为奴”的记载。用白话文解析,就是在饥荒之地,有钱人家能收贫穷人的全家为奴。韩愈到了潮州之后,以大刀阔斧之气势,更改这地区的千古陋习。此举比驱鳄更为艰难,因为鳄鱼是没有思想的低级动物;而脖子上顶着脑袋的人,无论是贩奴买方和卖方,都是有思维的活人。韩愈为此付出了比驱鳄之举更为艰辛的努力,一扫沉积于粤东的千年恶习。韩愈早有名言喻世:“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就是用这种不知疲惫的执著精神,而完成他解放奴隶的壮举的。据地方史料记载,韩愈此举开花结果后,曾有贫苦奴民称他为粤

21、东岭南的“韩青天”。笔者翻阅过始自远古的人文资料,一个仕途败落的文人,能不顾自我伤痛而把疾苦黎民之痛苦放于其上,并拿出全部精力为其解疼者,华夏大地唯韩文公一人也!这是韩愈被贬官到潮州后的肖像之二。,这里必须说明的是,这是韩愈在八个月内的政绩。不知是他的时运不济?还是唐宪宗余怒未消?也许是二者兼有之故吧,他在潮州为官八个月之后,他又被贬官到袁州当“芝麻绿豆官”去了。因而,当笔者登上韩山上巍峨的韩公祠时,不禁百感丛生:天下浪漫文人,多如天上繁星;天下无文采而缚于理性牢笼中者,更是不计其数;但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者,可谓寥寥无几,而韩愈两者兼备,犹如平地上的高山。以文而论,文史学家评说他为“

22、唐宋八大家之首”;以理而说,他是个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的清官。该怎么形容才准确呢,他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中官吏史上的一个奇人,又是人文星空中的一轮皓月!后人为了纪念他为文为人之德,在韩山绿色环抱中,为他修建了雄伟的纪念祠堂。据知,胡耀邦是从不到处随便题词的,但他却在韩愈祠宇的石牌楼上,亲笔写下“韩文公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沿石阶攀登约百余米,即韩文公祠宇中的主殿,韩愈雕像之上悬挂着“百代文宗”的牌匾,两个古代侍卫模样的泥塑,站在韩愈两旁陪伴着他的英魂。沿山而上的回廊两侧,皆为唐代之后官人和文人对他的评说,始自宋代苏轼,一直伸延到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笔者统计了一下,总共四十块碑

23、文,碑文以各种书体刻下对这位“百代文宗”的盛誉。至于潮州的本土人士,更是以韩愈曾在此地驻足为荣。与我一同登山朝圣的当地文联友人对我说:,“千古中的文人至圣,从长安被贬到我们这儿来,成了我们这方水土至高无上的荣誉。”我说:“愿华夏大地的文人,能有韩文公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愿那些文官们,都能以韩愈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形神!”赏析:韩愈“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将高度理性和超人文采集于一身”,“敢作敢为、荣辱不惊、视庶民百姓为父母”。本文用心灵解读韩愈,视野开阔,行文大气,文笔洒脱,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韩愈“敢言、敢行的精神风骨”的敬佩。,素材积累,【内容素材】 韩愈的师说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专

24、门论述教师的文章。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古人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韩愈看到这一点,并对魏晋以来社会上形成的以从师为耻的风气深为不满。他勇敢地站出来指出教师具有“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作用。韩愈把“传道”放在第一位。“传道”就是发扬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正统思想。韩愈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道是儒家之道,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被历代儒生奉为圭臬。韩愈是以传这个“道”为己任的。因此,对“道”的理解是解读师说的一把钥匙,“受业”是教授儒学之业,“解惑”是指解答学者在学习儒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三者的内涵与外延都没有超出儒学范畴。 【适用话题】 求学,文明传承,教育,教师尊师重教。,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