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22134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第 l2 卷第 6 期Vo1.12NO.6黄河科技大学JOURNALOFHUANGHESTUNIVERS 兀 Y2010 年 I1 月NOV.2010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刘文学(河南省新郑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会,河南新郑 451100)摘要:北魏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黄帝之孙悃在黄帝王朝时代被分封于鲜卑山为诸侯,成为鲜卑族的始祖,子孙世代为君.至公元四世纪,鲜卑族拓跋硅建立北魏政权,在南北朝时期,为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大融合作出重要贡献.关键词:黄帝;拓跋氏;北魏;平城;洛阳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424(20

2、10)06-0038-03北魏政权的领导者是鲜卑族拓跋氏,而拓跋氏是黄帝的后代.至公元四世纪初,拓跋氏统一我国北方,建立北魏政权,先后在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河南洛阳建都,历一百四十八年,对于我国北方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北魏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五千年前,黄帝通过对炎帝和蚩尤的战争,统一天下,在有熊(今河南新郑)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黄帝王朝,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体制分封诸侯制,即封建制.之后,黄帝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为诸侯.据南宋轩辕黄帝传说:黄帝九子,各封一国.其中,元妃嫘祖所生长子玄嚣“ 降居江水“(今蜀地.一说今河南安阳古江国

3、),次子“ 昌意居弱水“(今四川.一说今河南汝水),其妃女节所生少子挚被封于东方少吴之墟之后,黄帝次子昌意之子悃则被封于“北土“, 即今我国内蒙古的鲜卑山一带为诸侯,建立古鲜卑国,成为古鲜卑族的首领.拓跋氏是我国北方古鲜卑族的一个部族.他既是部族的名号,也是姓氏名号.拓跋氏的本意是黄帝的后裔.对此,1915 年(中华民国四年)版辞源说:“拓跋北魏之姓.鲜卑谓土为托 ,谓后为跋.魏自称黄帝之苗裔.黄帝以土德王.故以拓跋为氏,变作托跋.“1979 年版 辞源载 :“拓跋亦作托跋,北魏皇族的姓.北魏自称黄帝之后,受封北土,谓黄帝以土德王,鲜卑族语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故以拓跋为氏.“1983 年版 辞

4、海载 :“拓跋氏亦作托跋, 北魏皇族的姓.“ 汉语大词典 1994 年版也有“ 拓跋,复姓,北魏皇族的姓.北魏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之记载 .由此可知 ,北魏皇族拓跋氏是黄帝的 “土德“ 和黄帝的“ 后代“的意思.拓跋氏的始祖是黄帝之子昌意少子悃,在史书中也多有记载.北齐魏收的魏书?序纪说:“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人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 魏书?官氏志说:“黄帝子昌意少子悃

5、,受封北土,黄帝以土德为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拓跋氏.“卯唐代李延寿北史?魏本纪 说:“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日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_2 唐代杜佑通典? 北狄引 后魏史说:“( 拓跋氏)出自黄帝子昌意少子,受封北土,亦因鲜卑山以为号.或云黄帝之苗胤,以黄帝土德,谓土为托,后为跋,故以为氏.“ 上述之说都证明北魏拓跋氏就是悃的后代.对此,宋代罗泌的路史?疏仡纪? 黄帝记述更加系统完整,说:“(黄帝 )元妃西陵氏,日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日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项,是为高阳氏;

6、安处西土,后日安息,汉来服者为安氏延,李氏;悃迁北土,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至郁律二子,长沙莫雄,次什翼犍,初王于代,七子其七窟咄生魏帝武道,始都洛为元氏.十五世百六十有一年,周齐灭之,有党氏“到近代,拓跋氏来源于古鲜卑族,而黄帝之孙悃收稿日期:20100812作者简介:刘文学(1938),男,河南新郑人,曾任新郑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总编辑,副编审,现为新郑市黄帝故里文化研究-gl 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黄帝文化及地方史志研究.刘文学:北魏拓跋氏与黄帝渊源关系考证 39是古鲜卑族的始祖之说更为明确.例如,民国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鲜卑,种族名.黄帝子

7、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鲜卑山,因以为号.起于兴安岭东,后移于匈奴之故地,后汉之末最盛,晋初分数部,以慕容,拓拔二氏为最着.拓跋氏后建国号魏,是为北朝.隋唐以来,其遗裔遂与汉族同化.“关于鲜卑山,民国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鲜卑山,后汉书?鲜卑传 : 鲜卑,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清一统志:鲜卑山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西三十里,土人呼蒙格.“1980 年版辞海说:“ 鲜卑山,古山名,一说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本地人称为蒙格,相传古鲜卑族因居于此山得名.“综上所述,黄帝之孙悃,因被分封于北方的古鲜卑山一带,而成为古鲜卑族诸侯.古鲜卑族中的一支拓跋氏,至四世纪时在我国北方建立北魏

8、拓跋氏政权.至北魏孝文帝时迁都河南洛阳,其中的皇族改拓跋氏为汉姓元姓,其贵族等亦改为汉姓,融人汉族体系.二,北魏拓跋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拓跋氏在我国北方和中原地区所建北魏王朝长达一个半世纪.东汉末年,鲜卑族拓跋氏部从北方大沙漠以北南迁,先是定居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 315 年,拓跋部首领猗卢于此建立代国.公元 338 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即位,始称国号为建国,至公元 376 年,为前秦苻所灭,共传六主,凡六十一年.公元 386 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硅恢复代国并称王,号登国,后改称魏.为区别三国之魏,史称后魏,因居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又称北魏.北魏政权是拓跋氏政权,故又称拓跋魏.天

9、兴元年(公元 398年),拓跋硅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建都,改元始皇并称帝(武帝 ).其后 ,历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南安王拓跋余,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在平城建都凡九十六年,历七帝.当时平城拥有人口一百多万,一直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至公元 494 年,“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为由 ,魏孝文帝迁都河南洛阳 .历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在洛阳建都四十一年历八帝.北魏政权自公元386 年道武帝拓跋畦建魏至公元 534 年为北齐所灭,共历十四帝,一百四十八年(公元 386534 年).北魏政权的建立,结束了我国

10、北方二十六国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混战局面,不仅使我国北方形成与南朝宋相对立的南北朝局面,而且由于魏孝文帝政策开放,进行了许多改革,使北方出现一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从而对于恢复社会生产,安定人民生活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并为其后隋唐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魏孝文帝所进行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方面.北魏政权建立之前,鲜卑族是一个仍处于原始社会的游牧民族.建立北魏后,占领了汉民族居住地,要统治汉民,就必须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政治制度和创新必要的治民措施,方能达到统治目的.为此,北魏统治者一是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封建的政治机构,即中央设置尚书郎,地方设立刺史,太守,郡县等,以图加强对汉民的管理.二是广纳

11、汉族人士入仕,并在国都平城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培养治国人才.三是比照南朝的政治制度,实行士族门第评定制,即按照“以贵袭贵 ,以贱袭贱 “的原则,官职按门第高下分配.四是整顿吏治,即针对北魏皇族,贵族和汉族官员结成一体,相互勾结,贪污腐化盛行之现象,制定一整套法规,对其进行整顿.例如,规定地方官员以政绩好坏升降,政绩好的满一年迁升一级,政绩不好的不予迁升,或降级或处罚;县令能平一县之盗贼者,兼治两县,能平两县之盗贼者,兼治三县,三年升为郡守;而郡守能平两郡至三郡的,三年升为州刺史.魏孝文帝主政时,还多次下诏,要求对官员的贪污进行严惩,规定官商勾结贪赃十匹以上者处死.这些政治作为,使得北魏在相当

12、一段时间里保持了政权稳定,社会和谐.2.经济方面.一是为了缓和阶级和民族矛盾,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北魏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孝文帝于公元 485 年实行均田制.均田制规定:丁男可向政府领“ 露田 “四十亩 ,丁女二十亩 ,种植谷物.丁男另给桑田二十亩,种植桑树,枣树和榆树等.农民年老或死亡,“ 露田 “要还给政府 ,桑田可作为个人的永业 ,亦可以传给子孙.二是实行“三长法 “.为了严密地管制人民,同时把许多隐瞒的荫户清查出来,编入政府户籍,以增加财政收入.公元 486 年,孝文帝又采纳李安世的建议推行“三长法 “.“三长法“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有邻长,里有里长,党有党长.这“

13、三长“ 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户口 ,征收租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等.上述措施的实施,使北魏的社会得到了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3.文化与风俗方面.北魏孝文帝非常清楚,黄河南以北各州,郡,县是北魏政权的地理基础,居住在这里的广大汉民族是维护政权的社会基础;而鲜卑族是少数民族,人口少而且同汉人文化大不相同,要想长久地统治汉民族就必须实行汉化政策,融入汉民族,必须实行汉鲜一家,对此广大汉民才能接受他们的统治.于是,魏孝文帝在其执政期问采取了许多措施实施汉化:一是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平城黄河科技大学(今山西省大同市) 迁往中原的中心地区“天下之中“ 的洛阳.孝文帝深知, 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河洛地区是

14、历代帝王统治全国的中心地区,唯有迁都于此,才能实现汉化大略,进而有效实现统治之目的.然而,文帝迁都之议遭到皇亲,贵族的激烈反对.据北齐魏收的魏书和唐代李延寿的北史等书记载,孝文帝在太极殿召见留守官员商讨迁都之事,当时的燕州刺史穆罴就上疏:“今四方未平,谓不可移.臣闻黄帝都涿鹿,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认为当今天下还未完全平定,不宜迁都;而孝文帝回答说:“黄帝以天下未定,故居于涿鹿,既定,亦迁都于河南.“最后,孝文帝还是决计迁都河南洛阳.二是文化与旧俗改革.魏孝文帝将他的六官妃子,宫女,文武官员及家属,奴隶迁往新都洛阳之后,为 r 加强间 LJ 原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取得汉民族对其统治的认同等,

15、规定“ 迁洛之民,死葬河南, 不得还北“, 规定禁止鲜卑人穿胡服,一律穿汉服,还规定 30 岁以下的鲜卑官员不准说鲜卑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豪族门阀通婚,鲜卑族的风俗习惯要改为汉族的风俗等.此外,魏孝文帝还发动了一场姓氏改革,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像这样大规模的少数民族改为汉族姓氏,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三,北魏姓氏改革和祭祀黄帝为了维护鲜卑族拓跋氏在中原的统治地位,魏孝文帝除自尊黄帝为自己的始祖外,还发动鲜卑族拓跋氏改为汉族姓氏.宋代罗泌路史?疏仡记? 黄帝记载,黄帝之子昌意的第三个儿子“悃迁北土,后为党项之辟,为拓跋氏.至郁律二子,长沙莫雄,次什翼犍,初王于代,七子.其七窟咄生魏

16、帝道武,始都洛为元氏.十五世百六十有一年,周齐灭之.有党氏,奚氏,达奚氏,乞伏氏,仡骨氏,什氏,乾氏,乌氏,源氏,贺拔氏,拔拔氏,万俟氏,乙旃氏,秃发氏,周氏,长孙氏,车非氏,兀氏,俟亥氏,车煜氏,普氏,李氏,八氏,十姓,俱其出也“.这里较详细地记述了鲜卑族拓跋氏的姓氏情况.北魏孝文帝为什么将拓跋姓改为“元姓“:一是黄帝是以土德称王,“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二是拓跋氏姓重复太多 ,因此下令“ 诸功臣旧族,自代北来者 ,姓或重复皆改之“.据河南洛阳的姓氏学者姬传东研究,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多达一百五十多个,所改姓氏有:元,王,李,周,陈,杨,刘,孙

17、,罗,胡,卢,苏,吕,陆,石,邱,薛,侯,万,何,高,朱,林,梁,谢,韩,潘,于,杜,丘,连,薄,寇,路,甄,狄,鲍,和,黎,莫,伊,温,窦,解,葛,穆,贺,毕,稽,楼,娄,艾,单,兰,缑,车,咎,昝,云,辰,柯,明,阎,姒,芦,尉,伏,若,弥,党,奚,可,古,卜,乙,略,仆,是,房,谷,安,卫,祝,费,骆,如,兀,桓,步,豆,屈,出,阿,茹,干,门,口,延,亥,邰,浑,副,几,扈,沓,绵,树,缓,就,越,味,羽,偻,山,纥,骨,禄,斤,狼,纸,苟,鹿,潞,乞,叔,拓,扶,儿,与,奇,宿,看,綦,覆,库,蒌,一,俎,似,傍,折,邗,封,繇,衰,仇,俟,萨,乌,屋,引,展,蕺,迟,襄,叔孙,长孙

18、,索户等.对于魏孝文帝这次大规模改姓,有姓氏学者将其视为姓氏起源,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欠妥:它只能是一种从姓氏,不得视为是某姓氏的起源,因为这些所改汉姓,大抵原本就是黄帝的子孙,也说明北魏拓跋氏不忘始祖黄帝.据北齐魏收魏书?太宗纪记载,神颛二年(公元 415 年) 夏四月壬申,太宗明元皇帝“幸涿鹿,登桥山 ,观温泉,使者以太牢祠黄帝庙 “.泰常七年(公元 422 年)“ 秋九月 ,辛酉,幸桥山,遣使者祠黄帝,尧庙“.魏书?世祖纪记述:“神霈元年(公元 428 年)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魏书?礼志记载:“泰常三年,为无精帝兆于四郊以太嗥等及诸佐随配,侑祭黄帝.“ 后二年

19、九月,太宗明元皇帝 “幸桥山,遣有司祀黄帝,唐尧庙“.和平元年( 公元 460 年)正月,高宗文成皇帝东巡,“历桥山,祀黄帝 “.上述太宗明元帝,世宗太武帝及高宗文成帝等,皆以黄帝为自己的始祖进行祭祀,而这些祭祀都是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为都时进行的.参考文献1魏收.魏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84.2李延寿.北齐 M.北京:中华书局,1983:1.3王贵民.炎黄文化汇典 ?史籍卷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261.4于右任.黄帝功德记 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6,5刘文学.黄帝故里志 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155.责任编辑陶谦见姬传东试论洛阳是中华姓氏文化的圣城,载于河洛文化与姓氏文化,2009 年 7 月,河南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