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本).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22014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教案 体验情感1、 我的母亲 老舍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 (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

2、亲。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 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 、 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1918 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

3、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 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 1 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

4、而弃世。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2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

5、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明确:四个方面(1)第 9 节,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 10 节, “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 12 节,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

6、,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 17 节,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四、重点研习 1、第 12 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2、第

7、 13 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 ,送“我”上学。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 ,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 , “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8、女之心。(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 “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 ,母亲“笑了” 。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 ,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 。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3五、鉴赏语言特色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

9、世界。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 “挣扎” “咬”“扶” “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 “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

10、,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六、总结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

11、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 “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 (读者2006 年第 6 期)八、亲情作业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

12、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学后记:2、冰心:巴金这个人吴泰昌教学目标1、体会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情,深入体会纯真友情;2、激发每一位同学关注和袒露自己友情

13、的勇气和积极性;3、探讨一些关于友情的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友情观。4教学过程教学课时 3 课时一、预习安排1、课前预习课文并思考课后练习;2、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诗词和名言警句;3、四人小组寻找有关友情的影视资料和名人友情故事;二、导入林肯曾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友情。三、课文探究1、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两位文学巨匠,80 年始终不渝的友爱成为耳熟能详的佳话,他们是谁?对了,就是冰心和巴金!冰心,巴金这个人这篇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冰心和巴金两位老先生是如何诠释“友情”二字的呢?首先请听一段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冰心、巴金之间的对话(这

14、里我将会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巴金和冰心,很有感情地朗读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的对话内容)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 (6 分钟)然后请两位学生回答(8 分钟)总结:冰心、巴金,一个住在北京,一个住在上海,人们也许知道他们有许多共同的优秀品质,却未必知道他们之间的莫齿深情,对话向我们展示的是两颗正直、智慧的心灵在相互碰撞中所产生的默契,这种默契,体现了人类最珍贵的友谊。文中在描述冰心与巴金的友谊时说:淡交如水,大道若弦,古人也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君子之交,像雨后的碧荷,又像清晨的露珠,是纯洁的,超脱的。古人曾说:与势交者、势倾则绝,与利交者、利穷则散。只有

15、在排除利害关系之外,相互尊重、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友谊才会天长地九。冰心和巴金两位老先生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友情的真谛。2、感知把握:阅读全文,掌握大意,概括三个部分的主要事情。第一部分:“好好休息,尽情享爱” 。写作者与冰心一道给巴金发贺电,祝他 80 大寿。第二部分:“淡交如水,大道若弦” 。写冰心和巴金之间真诚亲密纯朴的友谊。第三部分:“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写冰心和巴金互引为人生“知己”的故事及原因。3、分析研讨:(1)作者认为冰心的“巴金这个人”这句话包含很多东西。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辛苦、勤奋、认真一辈子;放弃工资,大公无私;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并

16、无私捐物;对冰心十分敬重,破例担任冰心研究会会长;讲真话,写真话,对祖国和人民有深切的爱;内向,忧郁,心里有团火,有时爆发出极大的热情。总之,巴金是一位热爱祖国和人民;坚持真理,富有激情,忠于“知己” ,纯真坦诚,大公无私的著名作家。(2)文章写了哪些事来表达冰心与巴金之间的友谊?请列事例说明。互相祝寿;互相安慰;互相支持;互相勉励;互相学习。(3)本文运用了三个小标题来结构全文,假如把这三个小标题都去掉,你会如何整合本文的三个部分?将你修改后的文章与课文比较一下,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参考第 2 题答案。可写成大作文提纲。(4)请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全文内容。冰心 谈 巴金这个人 高尚的人 纯

17、真友情四、实践活动1、在了解了名人的故事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现在请看事例,想一想,就如你是 B,你会怎么办?( 6 分钟)事例:A 和 B 是一对好朋友,一天, A 对 B 说:“我昨天路过甲班时某人向我泼水。 ”“那还得了,5今天我帮你收拾收拾!” B 说。于是,放学时 A、B 拦住那人痛打了一顿。假如你是 B,你会怎样做?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当朋友需要帮助时,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总结: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友情观。大家都知道为朋友两肋插刀固然勇气可嘉,但是,江湖义气却万万使不得。当朋友需要帮助时,首先,我们应该思考三个问题,第

18、一,是不是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第二,考虑这种帮助是不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第三,如何帮助,也就是帮助的方式。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帮助朋友之前想想这三个问题,进行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2、同学们对友情是这样理解的,那么,古今中外的名人对友情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现在我们进行关于友情的古典诗词、名言警句抢答赛,比赛的规则是:以小组为单位,每抢答一次得一分;比赛的优胜组和最佳表现个人将获得一份精美的礼品。古典诗词: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两黄金易得,知心一个难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名言警句:

19、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鲁迅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高尔基人心只能赢得,不能靠人馈赠。 叶芝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 列宁结束语:友情是写不完的、说不完的。歌德说:恋爱中的男女都是诗人。而我要说:友情中的男女都是诗人。你们写的一定是人世间最美的诗篇。真正的友情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结束也不会随空间的阻隔而淡忘,它只会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3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触景生情的构思特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主旨选择材料进行写作的方法2、培养学生选材立意,提炼主旨的能力3、领会作者以故乡的榕树为寄托所抒发

20、的游子思乡的深情。4、培养学生欣赏故乡风土人情的美教学重难点独具匠心的构思 优美生动富于抒情色彩的文学语言所展现的景、事、情交融的意境。教学课时 3 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思乡怀旧是散文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借别具深意的物或富有特色的景来抒发思乡之情,比如萧乾的友人因为当年住北京总布胡同时,院里有一棵枣树,所以她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枣核”这一物上;香港作家黄河浪,因为生于榕树之乡福建,而把思乡之情寄托在榕树这种景上。他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使他激情澎湃、文思涌动,写下本文呢?请大家一起从第 5 节浏览至第 10 节。二、自读探究1、故乡的榕树有什么奇异之处? 明确:驼背的榕树形状奇,传说奇,

21、功用奇;另一棵树也为农人遮阳歇凉提供场所,为我幸福酣眠提供场所。它们在我心中,不仅仅是树,还是理想的启迪放飞者,道德的见证教化者,爱心的赐予传达者,6农人的庇护慰安者,夏夜的造境催眠者。榕树,汇聚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乡情,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故乡风物之一。这部分回忆片段犹如一个个电影分镜头,回忆画卷徐徐展开。2、为什么不直接以忆故乡或故乡的回忆为题? 明确:A 作者所怀念的人、事、物莫不与榕树相关,对故乡的怀念是通过对榕树的怀念来表达的。所以,用的榕树作标题,准确、贴切。B、这样的标题含蓄、深情,有艺术感染力。C、此外,榕树在文章结构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3、请看课文 14 节和 1113 节,分

22、析课文是如何拉开回忆的序幕,又如何收起回忆的画卷的。明确:(1)从第 3 节开始回忆。(2)12 节的序幕里突出的背景是什么?画面中流动着怎样的情?(明确:是榕树;浓郁、幸福的感情。写狗是为了烘托情。 )(3)第 3 节是故乡榕树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一节里“迷濛的烟水,苍茫的群山”表明他现在距故乡很遥远,但,再远也挡不住思乡的视线,割不断思乡的情感。你瞧,他对榕树叶子的记忆多么细腻真切!请齐读 3 节末句。 (4)第 4 节是与榕树有关的两个广角镜头,注意一下句子的衔接特点,颇似顶针格修辞。好处是有连绵不绝之势,仿佛悠长的乡思,缠绵温馨。请读一遍。 4、为什么不说“记忆里的故事”象天上星星一样多

23、,而说“象榕树的叶子一样多”?6这句话起什么作用?明确:就近取譬,扣题、新颖。开启下文回忆。5、1113 节先以“快摇镜头”的方式徐徐收束画卷。再由哨音、榕树回到现实,让我与忆中树对话询问,产生一种彼此思念的意境美。结尾轻声呼唤,传达了绵绵不尽的乡思。 6、板书设计香港的榕树(亲切) 景 中 情哨 笛 浓 深景物:榕树下的小溪、石桥、石板条 浓 深故乡的榕树(怀念) 事件:划“榕”船,祈“榕”福,乘“榕”凉 的 的传说:玉帝烧蛇精 乡 思愁 念情 中 景7、总结:本文是由眼前树而引起回忆的。忆时先特写再广角,前者使榕树的形象清晰而遥远,后者为下文分镜头回忆榕树设下了背景。下文以分镜头的方式展开

24、回忆的画卷,分别有两次集中抒情。所以,以为题,还起了使形散神聚的作用。三、学习过本文后,你有什么作文方面的收获? 明确:1、写思乡之作,要注意选择,对你别别具深意或故乡富有特色的景或物。2、思乡之作,常常以“眼前回忆眼前”的方式结构全文。3、类于顶针格的语言组织有情韵悠长的效果,细腻描写所忆之人、物,有真切动人的效果。四、作业1、请仿照这样的方式写一个句子。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2、课后请仿照本文,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怀旧之作。五、教学后记 教学本文,我有一些深刻体会:正确

25、解读本文。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96 年 12 期 P26 上,有宁夏/朱宗明的教案,是借乡7愁导入的。我以为十分不妥。a.乡愁与本文虽同抒乡愁,但作者具体情况不同;在台与在港心态绝不会相同的。b.乡愁有苦味, 故有甘味;乡愁有悲观怅惘气息, 故则是神秘感恩气息。市一中的曹德山说,授课结束时应提一下作家之所以会如此思乡,是因为港陆分离。我也觉得不妥。因为香港回归指日可待,且未必在港才会有此情调、此内容的怀乡,在他处也一样会怀乡的。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 20 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我在市一中上这节比赛

26、课时,只用一节课不仅教完全文,还详析了特写处、第 4 节、第 5 节写理想处,第 10 节写玄想处,还让学生当堂背诵了3、4、5、10 节中以上详析之处;听了弯弯的月亮的部分旋律。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a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 4 节,又如弯弯的月亮 ,它与所想表达的绵长不绝的思乡之情相一致。b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 3 节对叶子,给人之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c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且3 句,若去掉其中一句,效果立即

27、大减。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 诗歌4、毛泽东词两首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词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

28、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教学方法:诵读、体会、领悟、感受、讨论教学课时 2 课时学法指导1、课前自读,扫除文字障碍;通过诵读,理清写作思路;反复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诵读,直至熟练背诵和默写。教学内容和步骤学习沁园春 长沙一、导入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 (文字投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

29、写作背景1925 年是中国革命异常激烈的年代。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已经爆发,农民运动也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领导权,排挤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内,陈独秀认为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提出“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毛泽东同志则针锋相对,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这年 2 月,毛泽东同志回到家乡湖南湘潭韶山冲,组织农民协会,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8 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冲,经过长沙,准备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10 月深秋8季节,在长沙停留期间,重

30、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三、教师范读 接着,大家同学们边看课文边看录像画面,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四、朗读、领会,品评、鉴赏。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本词的开头三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这是这样。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生: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2、 “独立”能否改为“站立” “直立”等? (生: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

31、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 ,坦荡从容。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吗?(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明,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 ,毛泽东是“独立寒秋” ,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竟自由” ) 共 7 句。在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 ,

32、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我们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上阕的领字是哪个?(生:望。 )也是控制 7 句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里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大家推荐一位朗诵水平高的同学来读一下。 (生 1 读:“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竟自由”7 句) “看”是领字,要稍加停顿,以下几句要读得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关键字的重读,要情绪饱满,充满兴奋喜悦之情。 (师范读此 7 句) 。现在大家再齐读这 7 句(生齐读) 。这几句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湘江秋色图。 (文字投影:“山红” “林染” “红碧” “舸争” “鹰击” “鱼翔” “万类竞” ) 4、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

33、有特色。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生:放眼望去。 )对,是“远眺” ,你能模仿一下吗?(生模仿)这写的是“远景” 。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诗人的视线又怎样?(生:收回来。 )这是“近观” ,你再模仿一下(生模仿) 。这写的是“近景”。 “鹰击长空”怎样看?写的什么景?生:“仰视” ,写的是“高景” (生模仿) “鱼翔浅底”怎样看?写的是什么景?生:“俯瞰” ,写的是“低景” (生模仿) 5、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 ,饱览大好放?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生上台演示)毛主席的“手”

34、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生:插腰。 ) “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生:慢点好。 )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现在我读着这几句,你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生演示)神态自然,从容多了,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6、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放音乐) “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

35、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低眉处,鱼翔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 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 ,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 ,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第三步, “使画面动起来” ,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9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 “让画面更细

36、致、逼真” ,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7、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生:染、击、翔) “染”为什么用得好?(生:用了拟人手法。 )对,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生: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是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万山红遍” ,大有燎原之势。 “击”改成“飞”可以吗?(生:不好。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飞”太一般了。)说得好,这位同学的语言感悟力较强。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

37、像鸟儿一样飞翔呢?(生:“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说得好。“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其实诗句里不光这些动词用得精练形象,在诗人眼里,山是万山,林是层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万山红就要红个遍,层林染就要尽染,漫江碧就要碧个透,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用词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

38、揉成一团。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 ”毛主席这种苦心孤诣,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语言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生:值得学习。 ) 8、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生:号召和呼唤。 )对,如同说: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这幅秋色图的特征吗?(生:色彩斑澜,生机勃勃) 。是的,绚丽多姿

39、,充满生机。 (文字投影: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 9、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寞” (刘禹锡) 、 “风急天高猿啸衰” 、 “草本摇落而变衰”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 ,不也是写秋的悲凉吗?那么,毛泽东笔下的秋为何如此绚丽多姿、充满生机吗?为何如此与众不同呢?(生:沉思,或讨论) ,这与一个人的什么有关?(生: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他是一介普通书生吗?(生:不是。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杰出的政治家。 )是的,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40、,不同于哪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充满豪情。古人云:“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 ”怪不得最后诗人不是顺势而问“秋光正好,何日再游?”而是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巨大而严肃的社会问题“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课本注释说,它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其实, “怅”的本意是“望” ,但“怅望”不是一般的望,而是心有所思,心有所想的望,是心有所念,心有所忧的望,也就是说“怅望”这个词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蓬勃、绚烂,而现实社会却又是如此沉闷、黑暗, “独

41、立寒秋”的诗人,仰天俯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向苍茫大地发问:谁来主宰你的盛衰枯草?“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生: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对,诗人“独立寒秋” ,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么心境?(生: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文字投影:伟大抱负) 。下面齐读上阕。 10、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

42、是怎样回答的呢?“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生:“独立” 。 )对。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10风物景观非常熟悉。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下阕的领字是哪个?一直统领到哪里?(生:忆。 “粪土当年万户候” 。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八句读一下。 (生:诵读) “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师范读) 。 (生齐读) “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 “江山”代指什么?(生:国家大事。 ) “指点”就是

43、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 11、可能有同学要问: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生:这些青年有才华、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有道理。哪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 “唐宗宗祖”“成吉思汗” ,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生:历史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 “风流人物

44、”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他们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 )是的,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文字投影: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 ) 12、可能有同学又要问: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譬如说:“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 ”“知识青年

45、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 ”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笑问)我这两句诗写得比毛主席的怎样?(生: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 “稍逊风骚”是吗?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毛泽东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 ”我这两句诗就太直白了,所以不像诗。 13、最后三句:“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多么大的气魄!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

46、慷慨激昂。 (文字投影:革命情怀) 13、归纳总结与欣赏歌曲。 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 ,下阕由“忆”到“记” ,思路清晰,情贯全词。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文学投影: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14、板书设计看 山、林、江静景上阙 舸、鹰、鱼动景 写景言志意象问 谁主沉浮忆 往昔 峥嵘岁月 稠下阙 风华正茂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呼应 忆事抒情战斗精神记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五、问题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