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21821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社会科学)l990 年第 3 期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刘建丽自唐未.五代以来,曾一度建立过强大政权的吐蕃日渐衰落了.居于西藏本土的吐蕃各部分崩离析,居于河陇地区的吐蕃部落更是.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无复统一, 散处在黄河.泾,渭二水上游及湟,洮岷江等流域.诚如邵伯温所言:.吐蕃在唐最盛,至本朝始衰.今河秦,邈 JII.?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茂.黎,移州夷人,皆其遗种,自.仪,威,泾,原,环.庆及镇戎,秦州暨于灵,夏皆有之.因此吐蕃部族散居的地域辽阔,人数众多,仅.居秦,渭之间者十余万,而且有生,熟户之分.居于洮河以东地区,与汉族交错杂居,.接连汉界,入

2、州城者,谓之熟户.他们在政治上大多.内附,接受北宋地方州,军的管属.居于洮河以西以南及“居深山僻远 ,横遏寇掠者,谓及生户 .北宋统治者施以“羁縻政策,并通过茶马贡赐进行经济,政治的联系.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是其对吐着总体策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宋王朝与吐蕃关系的始终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经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两代的努力,并没有完成如汉唐王朝的大一统.北面的幽云十六州之地,契丹骑兵纵横驰骋;西面的河西陇右之地,则被党项.回鹘,吐蕃瓜分殆尽.而且自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夏州李继迁公开反宋后,契丹,党项结甥舅之好,从西,北二面犄角攻宋,宋王朝处于游牧民族的武力威胁之中.由于外部威胁的

3、增大,宋王朝势必把逐渐兴起的一些吐蕃地方势力作为自己与辽,西夏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盟友.宋王朝对吐蕃政策的变化,是受不同时期与夏,辽矛盾斗争的节制,特别是宋夏矛盾的发92展,演变,对宋朝与吐蕃关系是有直接影响.北宋初期,对西北沿边的吐蕃部落只是采取“置于度外,存而勿论 的态度,施行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羁廉政策.宋太宗曾说.“吐蕃言语不通,衣服异制, 朕常以禽兽畜之.自唐室以来,颇为边患.以国家兵力雄盛,聊举偏师,便可驱逐数千里外,但念其种类蕃息,安土审迁,倘因攘除,必致杀戮,所以置于度外,存而勿论也.这其中虽然包含着汉族大国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但不主张.攘除.,却是可取的.宋初诸帝屡汶告诫

4、边臣对于吐蕃要.抚宁部落,务令安集,当以.绥怀为务.后来由于西夏与宋朝矛盾的加剧,北宋对吐蕃的政策也随之变化,由一般的羁縻怀柔发展刭龙络联合.在政治上,不断册封吐蕃各部首领,从军主,指挥使到巡检使,以至遥领节镇 I 在经济上,加强对吐蕃各部的援助,厚赐金帛,奖励优恤,互市贸易.用各种手段笼络吐蕃,.结其欢心,.以为藩篱. .正如吴淑所盲?.夫蕃戎靡不贪慕财贿,国家诚受重币珍玩以岐之,爵赏荣耀以诱之,则西戎(即吐蕃)宜其为用吐蕃.既已禀命,.缘边兵势自雄,则邦延,环庆之浅蕃,原,渭,镇戎之熟户,自然齐心讨贼(即西夏), 竭力圣朝.宋王朝就是想通过这种笼络结好吐蕃的策略,达蓟钳制西夏的目的.这正是

5、张齐贤上疏中所谓的.以蛮夷攻蛮夷,中夏之上策也.这种政策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琼州(今甘肃武威市)潘罗支,青唐(今青海西宁市)嗨厮罗以及沿遗吐蕃其他地方势力的支持.牵翩了西夏对宋边墟的骚扰,吐蕃已成为西夏进攻宋朝的后顾之忧.诚如张方平所云:.今诸戎能为元吴后患者?惟洮,凉尔.社会科学 1990 年第 3 期北宋中期熙宁年间,神宗赵项即位,起用王安石,并支持池在国内进行变法.于是要求改革旧政,渴望富国强兵,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思猢.随着政治,经济方面的逐步实行.因此必然要把边防军事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径略河湟,兼制西夏,使西夏国有腹背之患.恢复汉唐旧境,展开对西北地区的开拓经营,就成为革新派的一

6、项重要战略目标.王韶所上的平戎策则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指出.国家必欲讨平西贼,莫若先复河湟,则李氏腹背皆受敌,表里交击之患,不攻而自覆矣.而他韵和戎六事则为这一战略目标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六项措施,其中就有对.与汉界相近的吐蓍,. 辅以汉法,.渐以恩信招抚沿边诸羌 ,.使其习用汉法,渐同汉俗.这所谓的.恩信.及.汉法“汉法之中也必然包括汉文化政策的影响.随着王韶平戎策及和戎六事的被采纳,点燃了用武力征服河湟吐蕃的战火.从熙宁五年(1072 年) 开始,宋王朝进行了征服河湟吐蕃的.熙河之役.北宋晚期,在元符二年(1099)及崇宁元年 (1102 年), 又先后两进行了.河湟之役.

7、伴随着对吐蕃的军事征服,对吐蕃的文化政策也同步进行.不论是宋初对吐蕃的羁縻怀柔,笼络联合,还是中,后期的武力征服,宋王朝对吐蕃政策的主旨是采用.以夏变夷的传统策略,用汉法治理蕃部.随着北宋封建经济的日益繁荣,中原地区与周边少数民族频繁接触并往来不断,高度发展的封建文明必然会对吐蕃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吐蕃部族克慕华风,幸求内附,这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北宋对吐蕃的文化政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宵而.(一)广建寿院 ,以“佛夸羁豫“吐蕃人笃信佛教,.尊释氏,宋岷州广仁禅院碑记载了吐蕃人的崇佛之俗.西羌之俗,自知佛教.每计其部人多寡,推择其可奉佛者使为之.自知佛教正说明佛教在此地流传甚久,.尊佛鼋僧已成

8、为当地习俗,而这正是吐蕃文化的反映.由于吐蕃人.尊释氏,因此宋统治者.以蕃俗佞佛,故以佛事怀柔之.借助宗教这一精神武器来征服笃信佛教的吐蕃人民,而寺院正是佛教重地,是凝聚吐蕃人信仰的场所,也是吐蕃文化荟萃之地,于是广建寺院就成为宋王朝实施文化政策的一项具体措施.西凉府灶蕃六谷部首领斯多特贡马,.求易全彩等修佛寺,宋王朝赐所求全彩,竭力满足其修佛寺的要求.天圣三年(1025 年) 十月,秦州蕃官军主策拉等人.请于来远寨置佛寺,宋朝亦立即答应.特别是在吐蕃聚居的熙河地区,更是拨专款,.乃敕数州皆建佛寺,并.赐秦风路缘边安抚司钱一万缗,与镇洮军建僧寺.短短的数年问,一座座宝刹接踵拔地而起.熙宁五年(

9、1072 年 )十月 ,熙州(今甘肃临洮县) 建超大威德禅院,同年十一月,又新建.东山禅院与 .东湖禅院,并赐名为.慈云与.慧日.熙宁六年(1073 年) 十月,河州(今甘肃临夏市)建起.广德禅院.特别是元丰年间在岷州(今甘肃岷县) 修建的广仁禅院,更是规模宏大,令人赞叹.元丰七年(1084 年)八月十四日立的岷州广仁禅院碑对此有所记述.荆榛蕹而宫殿巍然,门扉辟而金人焕然,则范钟以鼓其时,藏经以尊其道,徒有常居,客有攸舍.储峙有廪,涓洁有庖,最其凡四百六十区.这种气概非凡的寺院的建成,正是体现了宋王朝对吐蕃宗教文化政策的实施.赵宋统治者就是利用.塔庙的威严来变革吐蕃的民风.在广修禅院的同时,宋

10、王朝既满足吐蕃人崇佛心理,也尊重吐蕃的文化心态但文化观念.元符=年 (1099 年)闰九月十四日 ,御史中丞安淳上言.欲应陕西沿边收复故地,并纳降疆界内,有羌人坟垄及灵祠,寺,观等,不得辄行发掘毁折.宋廷采纳这一建议,并支持吐蕃大93社会科学l990 年第 3 期兴佛茕译写经文.吐蕃首领鬼章.贡马十三匹,乞买写经纸,宋政府下诏:.纸可就赐之,而还其马.蕃俗重僧,僧侣在吐蕃社会生活中重起着要作用,占据崇高的地位.蕃僧可以.立文法,此即有.施役号令,统众之意,也具有拥立为王的特征.欺南陵温筏逋(即嗡厮口多)就是被僧李立遵迁回宋哥城(今青清乐都县都县西),拥立为王,而自己身任.论逋(宰相),参预政事

11、,牢牢控制着实权.正因为僧侣的特殊身份及其不可低估的影响,宋王朝在施行以佛事羁麇的宗教文化政策时,自然也利用吐蕃.信重喇嘛的习俗.熙宁中,王韶谋取青唐,认为吐蕃首领董毡,摩正.多与僧亲善, 而蕃僧结吴叱腊又主部帐甚众,于是请京都相国寺汉僧智缘随同王韶至边,.径入蕃中,劝诱吐蕃归化.宋王朝正是利用汉蕃佛教文化的互通性,从崇佛重僧的文化心理上征服吐蕃.宋王朝也尽量满足吐蕃僧侣的欲望和要求.对佛教僧侣赐.紫衣师号,最初是为了表彰僧侣的功德及籍以对皇帝或执政太后祈福,它是佛门的奖赏,是对释迦弟子虔诚事佛的肯定.后来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一种服务于军事,政治目的笼络,赏赐之手段.宋王朝曾用以奖励过汉僧

12、.渭州(今甘肃平凉) 崆蛹山慧明院主法淳率领其弟子们抗击西夏党项人的骚扰,因能守护御书院及保蕃汉老幼,孽畜数万计,故赏赐紫僧法淳,号志护.大师法焕,法深,法汾并紫衣. 宋统治者对吐蕃僧侣的赏赐也不例外.元符二年 fl099 年) 闰九月 ,给熙河路.紫衣师号牒一百,以待新羌.为宋朝效力的吐蕃蹭侣理所当然地获得赐.紫衣师号的奖赏.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永宁寨蕃僧策凌班珠尔,伊朗颇斡因.曹玮言其屡经指使,二人皆赐紫衣.故秦州蕃僧努卜诺尔弟子布颇玛喇干,因.本州钤辖言其干事.,获赐紫衣.泾原界掌事蕃僧硕琳布齐等四人乞赐紫袍师号,宋王朝下诏允许其要求.对已故蕃僧子弟也以承袭紫衣作为笼络与奖励.吐蕃吻厮部

13、的蕃僧马取逋厮鸡94死,宋朝政府允许其侄.蕃僧结巴承袭紫衣.对吐蕃进奉僧侣的赏赐更是优厚.皇祜五年(1053 年 )十二月 ,吐蕃首领磨毡角部进贡僧遵兰毡结逋,沈遵,觉遵此腊青.各赐紫衣三件,银器五两,衣着十匹.公元十一世纪是藏族佛教史上的后宏期,佛教由原来的排斥地位而逐渐走向统治地位,不仅在上层统治者中立稳了脚跟,也在广大吐蕃人民中深深扎下了根,寺唐及僧侣成为权力及神圣的象征.宋王朝统治者正是抓住吐蕃人民.最重佛法的文化心理,而又施以.佛事羁麇的宗教文化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讲求“儒艺“,行“ 中国法教“产生于中原本土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学,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到北宋时期,一种新的儡学形

14、态一一理学在中原地区兴起,发展并盛行一时,儒学成为宋王朝的统治思想.位于宋朝西北沿边地区的吐蕃部落,随着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往来,也必然会受到儒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宋统治者采用“以夏变衷 “的传统方针,其重要的内容就是用.汉法治蕃部.熙宁六年(1O73 年)十月 ,宋神宗与王安石的一段对话就反映了这种用汉文化来改造吐蕃,使其为已用的意图.王安石说羌夷之性,虽不可猝化,若抚劝得术,其用之也,犹可胜中国之人.“神宗则认为;“昔商之顽民,本居中国,又以毕会主之,尚书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况蕃夷乎.但日渐风摩.庶几有就耳.显然此时宋统治者对吐蕃已抛弃了历代统治者天子之于夷狄,其义羁麋勿绝而已的传统

15、政策,改变了宋初“置于度外,存而勿论的态度,不以羁縻恍忽之道身其人,而要以中国法教驭之.王安石在韶元厚之庆捷诗中写道.投戈更讲诸儡艺, 表明在武力征服吐蕃的同时,更要用儒家思想文化使吐蕃.世变风移,使陇右,河源三百年陷没故郡,俄复冠裳.数十万众强梗之生羌,涵游膏泽一新.辫发之俗,举为右衽之民. 使吐蕃接受汉族封建文化,缩小不同民(社会科学 l990 年第 3 期一族之间的差距.用中国法教驭之,就是以.文法调驭.然而.调驭蕃部并非易事,要变革吐蕃风俗,使之.思繁庶之理,.求变革之道,其办法除了用佛教之外,更要讲求“儒艺,要用.待书礼乐,即用儒家经典进行教化.宋王朝在吐蕃聚居区设蕃学,赐书籍,立解

16、额.熙宁六年(1073 年) 十二月,在熙州(今甘肃临洮县)西罗城役置蕃学,.晓谕蕃官子弟入学.熙宁七年(1074 年) 九月,在氓州.许建时学.已立解额.,并.赐国子监书.熙宁八年(1075 年)三月,又应河州知州鲜于师中之请,.赐地十顷,岁给钱千缗,.置蕃学,教蕃酋子弟.对吐蕃地区的应试举人也放宽条件,熙宁六年(1073 年)下诏:熙河路举人,不以户贳年限所取.并增加应试名额,.熙州以五人,河,洮,氓州各三人为解额. 熙宁八年,又在河州.增解进士为五人额.对于那些为宋朝效力,招纳吐蕃有功之人,科举考试更是优先照颐.熙宁六年-)I 一日馏.秦凤路效用进士窦长裕,窦解,招纳蕃部有劳,贡院考试不

17、中格,宜依特奏名人例就试.由子宋朝对吐蕃用.中国法教驭之,施以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吐蕃也渐习汉法,渐变风俗,渐有华风.吐蕃青唐主怠厮咿.冠紫罗毡冠,服金锦花袍,黄金带,丝履,服饰冠带犹如汉家天子.吐蕃人服饰既有.旃裘毳服,也有.锦袍彩服,是.胡装与.汉服并行.J 赴厮咿孙木征教其子识汉字,向往汉族封建文明.南宋时,意厮后裔益麻党征更是.世陶中国冠带礼义,深受儒家君臣道义的影响,抵拒金朝的诱降,.不从伪命,备见忠节.地处僻远的吐蕃人也以儒家文化作为共同的信仰标准,价值取向,儒家文化逐渐渗入到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三)定立律令 ,易蕃风习俗宋代吐蕃以部落形式聚族而居,部落有大小强弱之别,.虽各有鞍甲,无魁首统摄,并皆散漫居山川,部落内部有较强的凝聚力.吐蕃部族内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法规来处理各法矛盾纠纷,这种本俗法就是.蕃法或.羌法.蓍法成为解决吐蕃部内部纠纷的重要依据.文州(今甘肃文县 J 蕃族有复仇者,.当以蕃法论;蕃法规定 .黠羌杀人,辄以羊马自赎 9,甚至蕃部与边民发生花纷,也往往依.蕃法处置,据文献记载,.旧羌杀中国人得以羊马赎死,如羌法“这种吐蕃内部的法规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蕃风习俗,但也不可避免地夹杂有许多丑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