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专题课程基于网格考核改革方案(此方案仅限于 2014 年春季参加基于网络课程考核使用)一、课程说明教育心理专题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结合我国小学教育实际,优先选择国际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理论完整且坚实、证据丰富而确凿的若干题目作为教学内容,以专题形式作进一步的系统讲解,讲解中适当增加基础理论部分,展现从理论走向应用的逻辑过程,阐释代表性研究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员树立和巩固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应该坚持的基本信念,向学员提供看待教育、教学问题的有利视角,努力使学员形成富有启发性的认知结构,从而便于他们反思自己的经验,改善自己的工作。课程内容包括 4 编
2、 12 讲,第 1 编的内容包括:遗传与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第 2 编的内容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第 3 编的内容包括: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第 4 编的内容包括:个体差异,测量与分数,教学与测验。各讲内容既有专题的相对独立性,又彼此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网上课程考核方案说明1网上课程考核的总体要求网上课程考核,包括网上形成性考核和网上终结性考核两大部分,网上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6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 40% ,两部分成绩合成为课程最终成绩。需要强调的
3、是:只有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及格,即形成性考核成绩为 36 分(含,或以上),终结性考核成绩为 24 分(含,或以上),最后的课程考试成绩才为及格。2网上形成性考核网上形成性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互助互动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考核各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此外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根据整个课程内容的编排,把网上形成性考核设计为 6 次,网上考核采取网络讨论、小论文、案例分析和教案设计的方式进行,要求按质、按量和按时完成。每次网上形成性考核成绩按照百分制计算。总的网上
4、形成性考核方案见下表:项目序号涵盖内容 考核形式 发布时间 最迟提交时间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第 1 次 第 1 编 小论文教案设计第 5 周第 7 周 12 分第 2 次 第 2 编 小论文案例分析第 9 周第 11 周12 分第 3 次 第 12 编 网络讨论 第 10 周第 11 周6 分第 4 次 第 3 编 小论文教案设计第 12 周第 13 周12 分第 5 次 第 4 编 小论文案例分析第 14 周第 15 周12 分第 6 次 第 34 编 网络讨论 第 15 周第 16 周6 分第 7 次 第 14 编 期末试题样例练习第 16 周自定3网上终结性考试网上终结性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
5、行,时间为 90 分钟。终结性考核也是按百分制计。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4教师评阅学生所有的考核原则上均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评阅,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评阅情况。对于阅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国家开放大学的课程主持教师联系解决。形成性考核评阅均需要根据统一的评分要求进行评析并给出成绩;终结性考试中的填空题和选择题由机器自动判卷,简答题和论述题根据统一评分标准给出成绩。三、网上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一)网上形成性考核方案具体内容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小论文:浅论早期依恋对未来心理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完成 800 字左右的论
6、文。(50 分)(2)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经验,依据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观设计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要求学生完成 800 字左右的案例设计。(5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12 分。2第二次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小论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应对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要求学生完成 800 字左右的论文。(50 分)(2)案例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选择成功、失败或追悔的一例,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的某一原理进行分析。(5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12 分。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1)网络讨论:题目是“学习有关遗传决定与环境影响的知识对搞好教育教学有何意义?”。要求每位学生
7、有效回帖不少于 5 幅。(50 分)(2)网络讨论:题目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惩罚与强化配合使用”。要求每位学生有效回帖不少于 5 幅。(5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6 分。4第四次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小论文:浅论意象的调用与操纵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意义。要求学生完成 800 字左右的论文。(50 分)(2)教案设计:从实际的课程教学计划中任选一则要传授的新知识,然后确定这个新知识的命题形式;估计学生会激活怎样的已有命题;预定学生派生出怎样的新命题,完成上述后,把它们连贯起来撰写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要求学生完成 800 字左右的教案设计。(5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12 分。5第五次
8、形成性考核考核形式:(1)小论文:结合自己的任课实际,完成下列任务:确定 A 类、B 类、C类教学内容各一则;具体写出它们的特点;分别陈述它们的教学目标。(50 分)(2)案例分析:选择应用某一分数类型的实际案例,用所学的测量与分数的相关知识对这一分数类型的优劣进行分析。(5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12 分。6第六次形成性考核(1)网络讨论:题目是“结合实例谈谈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要求每位学生有效回帖不少于 5 幅。(50 分)(2)网络讨论:题目是“确立个体差异是量的差异的意义”。要求每位学生有效回帖不少于 5 幅。(5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6 分。7第七次形成性
9、考核发布时间:期末考试的前两周完成时间:自定期末试题样例练习:l 填空题:16 分(每空 2 分)(一)填空例题:1皮亚杰把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最后阶段命名为( )阶段。2布鲁纳鉴定了三种认知表征方式是动作表征、( )表征和( )表征。3循环往复相互作用里的三个因素分别是( )、( )、( )。4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 )和( )这两个特点。l 选择题:24 分(每题 4 分)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 )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A.16 世纪 B.17 世纪 C.18 世纪 D.19 世纪2如果有雀斑是显性特征,无雀斑是隐性特征,则( )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无雀斑。A.WW B.Ww C. wW D.
10、 ww 3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 )。A.客体永久性 B.守恒 C.自我中心性 D.延迟模仿 4 图中标的( )点表示经典条件反射充分形成了。A A B.B C.C D.D5( )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A)斯金纳 B)托尔曼 C)苛勒 D)班杜拉6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短测验( )。A)信度好 B)表面效度好 C)内容效度好 D)一致效度好l 简答题:28 分(每题 14 分)1托尔曼的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2简述 A、 B、 C 三 种 教 学 目 标 的 名 称 , 其
11、 中 的 A-类教学内容有何的特点?l 论述题:32 分(每题 16 分)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2请从你的工作实践中挑一个例子,讲讲你是如何实施辨别学习的。(二)网上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评定考核成绩的评定标准:1网络讨论的评定 根据学员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评定,共 30分。评分标准 18 分以下 1924 分 2530 分扣题 不准确或过泛 扣题较紧 紧扣议题内容 不完整、材料组织凌乱表达较为完整,材料组织合理,立意较新表述完整,材料详实,有独到的见解分析 简单或基本没有逻辑性较强,言之有理逻辑层次非常清晰,言之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文采较好2小论文
12、根据学员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评定,共 35 分评分标准 21 分以下 2228 分 2935 分论点 不清楚 较为清晰 非常清晰论据 没有逻辑性,论据不充分逻辑性较强,论据较为充分逻辑层次非常清晰,论据确凿充分内容 论述不完整、材料凌乱堆积论述较为完整,材料组织合理,立意较新论述完整,材料详实,有独到的见解性,语言流畅、文采较好3案例分析根据学员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评定,共 35 分评分标准 21 分以下 2228 分 2935 分案例选取 不恰当、不完整、材料组织凌乱较为恰当、较为完整,材料组织合理,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非常恰当、表述完整,材料详实,非常有代表性
13、和典型性分析 简单或基本没有逻辑层次较为清晰,言之有据分析透彻、逻辑性强,言之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文采较好4教案设计根据学员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评定,共 35 分评分标准 21 分以下 2228 分 2935 分主题 不明确或过泛 较为明确 非常明确内容 不完整、材料组织凌乱、没有可操作性完整,材料组织合理,立意较新、有操作性表述完整,材料合理详实,有创新,操作性很强四、网上终结性考试任务发布时间:由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另行通知考核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参考“教育心理专题考核说明”的层次要求。考核题型形式:(一)填空题:16 分(每空 2 分)(二)选择题:24(每题 4 分)(
14、三)简答题:28 分(每题 14 分)(四)论述题:32 分(每题 16 分)满分 100 分,折合为课程总成绩的 40 分。方案内容科学与技术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方案 一、 课程性质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通识性的自然科学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从利于本科学生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以现代生活中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窗口,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习,使学员具备在当代生活中工作、学习所必须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框架。(2)适当引进了当代各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力图使学员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体味自然科学发展轨迹及内在逻辑,加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启迪,增强
15、自身的科学素养。(3)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实践与应用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员受到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行为作风。(4)在对科技内容的论述中注重人文内涵的渗透,引导学员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思考,帮助学员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理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实处。二、考核改革的目的(一)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探索现代远程教育、成人学习的考核新模式,促进远程教育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二)通过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三)通过课程考核改革,进一步落实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促进考试
16、环节与教学环节相结合,促进科学技术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探索现代远程教育以考核过程代替考试环节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三、考核目标学习本课程要贯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起源、形成,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理解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具体内容和主流观点,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理性思考,增强学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检测学生对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起源、形成、相互关系的了解程度,对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理解,检测学生对自然科学各学
17、科的具体内容和主流观点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对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科技与环境的理性思考。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分为两种: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学期总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合计形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 5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均达到及格标准,方为课程考核合格。(一)形成性考核1、考核目的通过形成性考核,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督,充分发挥电大系统教师群体的优势,把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过程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考核说明形成性考核由五次形成
18、性作业组成,共计 50 分,占总成绩的50%,其中一次简述题;一次专题讨论题;一次综合思考题;两次客观测试题。每次形考任务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所有形成性考核试题均由中央电大统一编制。序号内容 形式 发布时间 最迟提交时间权重1 绪论 简述题 第四周 第五周 202 第一章 专题讨论 第八周 第九周 203 第六章 综合思考题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204 测试 填空题、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205 测试 填空题、单选题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203、考核内容以下以样例的形式说明考核的各部分内容。(1)第一次形考 【简述题】 (100 分)题目:简述科学
19、与技术的关系。考核目的:简述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整合、分析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对一综合问题进行阐述,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要回答出问题的主要观点。要对问题有自己的分析。要有实例。时 间:学完绪论后做本作业。(2)第二次形考:【专题讨论】(100 分)题目: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考核目的:这是一道讨论题,通过讨论、同学之间相互问答、教师点评等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 STS 问题的认识,了解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要 求:认真阅读教材第一章的教学内容。由辅导教师提前布置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20、每组5 人左右),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组织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说明本小组的观点,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并向其他小组提问。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书面讨论材料,字数不少于 800 字。时 间:学完第一章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3)第三次形考:【综合思考题】(100 分)题目:如何理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考核目的:通过本题考察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 求: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
21、展之间关系的思考。字数不低于 600 字。时 间:学习第六章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4)第四次形考:测验(100 分)题目:(见终结性考核)考核目的: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要 求:1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理清各章的基本原理;2认真完成电大网以及教材后提供的相关练习题。时 间:学完第七章后做本次作业。第五次形考:测验(100 分)题目:(见终结性考核)考核目的:检测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
22、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要 求:1认真研读教材的内容,理清各章的基本原理;2认真完成电大网以及教材后提供的相关练习题。时 间:学完第七章后做本次作业。(二)终结性考试1、考试目的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以及灵活应用的能力。2、考试说明终结性考试 50 分,占学期总成绩的 50%。每学期末,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考试时间,统一编制试题,地方电大负责组织考试。考试时间:60 分钟。3、考试题型终结性考试采用四种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1)填空题: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3、(共 10 题,每题 2 分,20 分)(2)单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答案准确无误。(共 10 题,每题 2 分,20 分)(3)简答题:检查学生对重点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共 6 题,每题 5 分,30 分)(4)材料分析题:检查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 题,30 分)4、样题(1)填空题(2 分)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有三种:原子核衰变、原子核裂变和 。答案:原子核聚变(2)单项选择题(1 分)工业革命是于 发生的。A.20 世纪中叶 B.18 世纪后期C.19 世纪 D.21 世纪答案:B(3)什么是材料(5
24、 分)?答案: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30 分)。“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的设想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在 1932 年提出的。到 20 世纪 40 年代,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
25、学模型,并计算出爆炸之初的温度、温度下降的快慢等,论述了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在诞生之初由于缺少证据并不使人信服,但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特别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于宇宙起源后最初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 150 亿年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大爆炸的整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大约 150 亿年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突然,这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在四大皆空的“无”中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人
26、们将大爆炸的瞬间定作宇宙年龄“零”时。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迅速膨胀,温度急速下降。宇宙年龄为百分之一秒时,温度降到 1000 亿摄氏度;宇宙年龄为 1 秒时,温度继续下降,但仍高达 100 亿摄氏度以上,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在“宇宙汤”中,原先只有中子和质子等基本粒子,在 3 分钟时中子和质子之比为 1:6。
27、随着整个宇宙体系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 10 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数量较少。各种轻元素的丰度即与氢的比例在宇宙各处都是一定的。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 100 万摄氏度时,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就结束了。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是没有星体存在。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最长,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这一阶段起始
28、于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此时上述各种原子核开始与电子结合为中性原子,这一过程称为复合。由于温度的降低,辐射也逐步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试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简述伽莫夫、斯蒂芬霍金对大爆炸理论的贡献。生命现象出现在宇宙形成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五、考核手段终结性考试运用中央电大考试系统进行闭卷网考。六、考试时间90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