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班固《幽通赋》探微.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21149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固《幽通赋》探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班固《幽通赋》探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班固《幽通赋》探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班固《幽通赋》探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班固《幽通赋》探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班固幽通赋探微下的印迹.班固幽通赋的创作时间,汉书?叙传载之甚明:“(班彪)有子日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以致命遂志.“(汉书 卷一百上叙传,中华书局 1962 年版)可见幽通赋作于班固弱冠之时,又当其父班彪丧后.班彪(354) 在建武三十年(54) 卒于望都任上,班固(3292)时年 23 岁,时间大致不差.再看幽通赋的内证:“咨孤蒙之渺渺兮,将圮绝而罔阶.岂余身之足殉兮?帏世业之可怀.“丧父的悲凄之情溢于纸上,也足以证明幽通赋作于班固服丧期间.陆侃如先生将其古了“ 黄帝之书“, 所谓“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可见,像往哲先贤一样,班固对占梦一事抱着非常认真的态度.至于第二层,我认

2、为“幽通“之题兼有困且通或通于幽明之道的含义.下面结合赋文,对这一层含义试作阐发.赋云: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揽葛菡而授余兮,眷峻谷日勿坠.黄神邈而靡质兮,仪遗谶以臆对.日乘高而递神兮,道遐通而不迷.葛绵绵于掺木兮,咏南风以为绥.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既谇尔以告象兮,又申之以炯戒.这段话是说班固梦见自己登高而危,与幽人相遇于山谷,幽人揽取葛蕞交给自己,并告诫说千万小心,不要从高谷中坠落.班固占卜此梦,占书告诉他的答案既有吉象,也有箴言.不难发现,赋中一些词于幽以且洪关武占着要腑志占为从文学传统来说,幽通赋属于述志或宣志赋.昭明太子将其归入文选赋体“志“ 类,认为 幽通赋是述志之

3、作 ,洵为的见.关于述志赋的文学源流,西晋陆机遂志赋并序云:“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班固作幽通赋,皆相依仿焉.张衡思玄,蔡邕(133192) 玄表,张叔(生卒年不详) 哀系,此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唐欧阳询撰 ,汪绍楹校 艺文类聚卷二十六 ,第一册.严可均辑入全晋文卷九十六)就其与幽通赋的关系而言,冯衍的显志赋是最值得注意的.显志赋作于建武三十一年(55),与幽通班固的态度则是批评,攻击,幽通赋用到老庄字句的地方不少,其班班显着者有五处,其中用庄子四,用老子一.姑制表如下:赋文出处惟天地之无穷兮,鲜生民之晦在.庄子? 盗跖: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庄子?达生 : 鲁有单豹

4、者,岩居而水饮,不单治里而外凋兮,张修裸而与民共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不幸遇饿虎,饿虎杀而食之.有张毅者,高门县薄,内逼.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4200(o芷第co期总第一期V(续表)赋文出处庄子?齐物论 : 罔两问景日:“曩子行,今子恐魍魉之责景兮,羌未得其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云已.邪?吾待蛇蚶蜩翼邪 ?恶识所以然 !恶识所以不然!“周贾荡而贡愤兮,齐死生与庄子?列御寇:或聘於庄子,庄子应其使祸福.抗爽言以矫情兮,信日:“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 ,食以刍叔,及畏牺而忌服.

5、其牵而人於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道混成而自然兮,术同原而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异流.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以上五处文字来说,表达的是宇宙,人事的事实或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感受.可以视为班固对庄子思想的批评.是用老子里的成语,未予置评.班固不仅在幽通赋对庄子持批评的意见,他还有一篇难庄论,现在只剩下一些残存的文字(见清严可均辑全后汉文卷二十五).班固虽然没有直接批评老子,但老庄为一家之学,他对老子当然不会看得太重.汉书?古今人表以九品衡人,即将老子驱人中上,将庄子置于中下.班固在幽通赋里感慨天地无穷而人命有尽,世艰多而人智寡,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祸福无门,忧喜同域

6、的例子来表达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诸般困惑,所谓“神先心以定命兮 ,命随行以消息.斡流迁其不济兮,故遭罹而赢缩“.班固批判了庄周与贾谊 “齐死生与祸福 “的思想,认为他们这是矫情之论.班固推崇的则是“顺天性而断谊,物有欲而不居,亦有恶而不避“,以仁义为纲纪 ,尽人事,听天命.可见,尽管班固的作品中有庄老的词句,但其思想与老庄相距甚远而更近于儒家.幽通赋的主题始终围绕着对穷达,寿天,祸福,生死,幽明等人生问题的困惑与求解而展开的,而割断这万千烦恼丝的利器则是儒家的通达幽明之道.青年班固所信奉的是儒家天道,人事观,所谓“死生有命,一富贵在天“,所谓 “尽人事,听天命 “,皆是也.幽通赋中贬庄老,尊孔孟

7、之义甚明.班固之“天道观“,表面上祸福无门,似乎不可知 ,不可问,而实则“ 道长而世短“, 需要从长期的历史发展来考察 . 郭店楚简中有一篇儒家文献叫穷达以时,其中讲到:“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又说:“ 善丕己也,穷达以时.德行一也,誉毁在旁.“(参见陈剑郭店简穷达以时,语丛四的几处简序调整,载新出简帛研究,文物出版社 2004 年版)即后世所谓“是非审之于己 ,毁誉任之于人“ 之意 .这与 幽通赋 的主题是完全一致的.班固的思想在后来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他在永平(5875)年间所作的答宾戏中说:“若乃伯夷抗行于首阳,柳惠降志于辱仕.颜潜乐于箪瓢,孔终篇于西狩.声盈塞于天

8、渊,真吾徒之师表也.“又说:“委命供己,味道之腴 ,神之听之 ,名其舍诸.“(尤刻本文选,第三函,第十五册)这与班固早年的思想取向是一贯的.但班固的处世原则在后来却有所松动,它不再是原来的“顺天性而断谊,物有欲而不居,亦有恶而不避“,而是有了热中躁进的色彩 .他在(离骚 )序中认为屈原“ 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 ,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贬絮狂狷景行之士.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妄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楚辞补注,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离骚序的写作时间,史书没有记载,大概是班固在明帝时担任郎官,校理秘书时所作

9、.从序文对屈原人格的指责可以看出,班固的思想已开始由贞固自守向营私罔利的方向转变.这种思想转变不仅影响了班固的文学创作,也决定了班固的个人命运.章帝以后,班固日渐受到重用,参与了建初四年(79)的白虎观会议,并受命撰集白虎通德论,成为官方学术的代表人物.为了谋求政治上更大的发展,班固在和帝初年加入了外戚窦宪的幕府,以中护军的身份参议军机.这次政治冒险让班固深深地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最终瘐死狱中.对此笔者曾有讨论,参见拙作从兰台文人到“宪府文章“ 班固的宦海浮沉与文学活动 (载古典文学知识4300co在第期总第一期/严重影响到凉州和关中人民的生活,而且影响到益州,冀州等地.帝国中衰,内忧外患,造成士人群体分化,出现了逃避,退隐的思想倾向.因此,与幽通赋传达出的反躬自省的儒家思想不同,思玄赋洋溢着高蹈出世的道家精神,这是时代变迁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影.(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