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六首》教案(语文版必修3).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20570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六首》教案(语文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诗六首》教案(语文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诗六首》教案(语文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诗六首》教案(语文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诗六首》教案(语文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0 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8 诗六首 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来源:GkStK.Com【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3、品味赏析名句。【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赏析名句。【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二、作者简介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 株连而

2、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三、分析课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

3、资参证。 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可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

4、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 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第 2 页 共 10 页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 和“而”),多了

5、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四、作品赏析这首诗在陈子昂的诗歌作品中独一无二,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从诗歌形式上来讲,它似乎不能划归任何一种类别,连诗歌的重要特征押韵,也弃而不用,它确实如题目所指示的那样,它是诗人从心底唱出的无调的“ 歌” 。然而,它那质朴的形式与直白的语言中却蕴涵着巨大的情感力量,千百年来,仍然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发力。诗的起首两句,突如其来且丝毫不加掩饰地表达了对于自己生不逢辰的愤愤不平感和失落感。由于这首诗写作时间、地点以及诗人当时的处境都相当明确,所以对诗中的

6、“古人”“ 来者”如何理解,历来没有什么疑义。 “古人”即指春秋战国时期能够礼贤下士的燕昭王, “来者” 指以后就像燕昭王那样的明君。显然,这两句诗里包含着明显的现实内容,是作者当时所思所感的直接反映。但如果抛开我们所了解的本诗的创作背景不谈,仅从诗歌本身来欣赏和理解这首诗,不必坐实“古人”“ 来者 ”的意义,那么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就具有了更普遍的意义,它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 ,不少论者认为表现了空间的寥廓无限,未必确切。其实这一句表达的意思直接接续前两句,且把时间无尽及个

7、人生命有限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强化。前两句在表达时间感时还隐隐有一个“我” 作坐标,这样势必限制了读者的思绪,第三句则直接从“天地” 落笔,而天地是亘古不变、无始无终的,这样诗人的茫然感、失落感就更彻底、更难以排解,而读者也被带入一个更广阔的诗境中。在这一层深似一层的思绪中,诗人的悲感无可消解,终而至于“ 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的形象也就此定格。这首诗纯任感情喷发,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技巧。不过,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与第四句“ 独/怆然/而/涕下”的节奏完全相应,而第三句中的“ 天地之悠悠”读起来语调舒缓、平直,第四句“怆然而涕下”读起来语调急促、下挫,语调的变化与感情走向相合,是出自诗人匠

8、心,还是无意而为之,就不得而知了。五、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诗歌来源:GkStK.Com燕歌行【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来源:高考试题库 GkStK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第 3 页 共 10 页【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

9、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因此涌现出一批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人,如高適、岑参、王昌龄、王维、王之涣等,后人称为“边塞诗派”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作者简介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

10、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 年)卒,终年 64 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2、写作背景: 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其所感之事与“张公”有关。张时任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

11、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故此时有讥讽张公(守珪)的意思。三、朗读诗文,划分诗节1、请一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2、自由朗读,参照注释,了解诗意。根据诗意和压韵特点,将诗分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按照战役发展的顺序:出师失利被围结局(心愿)四、品读诗句,鉴赏诗文 1、圈出诗歌中的表现征战生活艰苦的语句,清人宋宗元说高適的这些“沉痛语不堪多读” ,为什么“不堪多读”?(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

12、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处境苦)铁衣远戍辛勤久 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思苦)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征战苦)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第 4 页 共 10 页(一)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明确: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2、 “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明确:“男儿本自

13、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见史记季布传 )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明确:“校尉羽书飞瀚海” ,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4 “榆关” “碣石” “瀚海” “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

14、入紧张。 (二)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明确:“萧条”自然条件恶劣;“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明确: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 “大漠” “穷秋” “塞草” “孤城” “落日” “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明

15、确: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三)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提示:扣住“久” “断肠” “空” ,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3、 “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 “阵云” “寒声” “刁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明确:这一段

16、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 “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 “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 ;晚上所闻,第 5 页 共 10 页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 ,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四)苦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

17、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 “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明确:“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明确: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2思考为什么士兵如此

18、尽力,但唐军战败,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明确:汉将(男儿):重横行半生死斗兵稀空回首死节不顾勋。 将军: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 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军前战士帐下美人铁衣远戍玉箸啼别城南少妇蓟北征人 对比对士兵的同情,谴责将帅骄傲轻敌,荒淫失职。轻敌之将古之李广来源:学 7 优 5 高 0 考 g 网 k五、艺术特色归纳: 1、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2、艺术特色: 来源:高考试题库 GkStK(1)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19、(2)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3)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4)雄浑悲壮,风骨凛然。六、布置作业1、拓展阅读阅读下面几首边塞诗,总结边塞诗派的特点。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从军行 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第 6 页 共 10 页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提示:边塞诗派的特点:(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人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3)描绘戍守战斗的

20、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2背诵并默写燕歌行石头城【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诗歌,解题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人。 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 ,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

21、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二、齐诵全诗,整体感知1、思考全诗都写了哪些“境”?明确:(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达女墙 2、分组讨论:“境”所含的“意” 是什么? 境 1 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境 2 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 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 境 3 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 “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

22、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 三、译诗 群山依旧围绕在故都周围,江湖拍打城根后寂寞退回。 淮水东边那旧时的月亮,夜深时仍然还照过女墙来。 四、鉴赏 这首席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第 7 页 共 10 页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经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

23、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 。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这首诗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均为怀古之作,但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明确:两首诗均借景抒情,但刘诗并无“只今惟有” 现实之景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寄情的内容通篇都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诗境更浑厚深远。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2、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教学重难点】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

24、色。【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 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 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二、阅读全诗,把握诗歌内容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

25、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 (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 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

26、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来源:学 7 优 5 高 0 考 g 网kGkStK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第 8 页 共 10 页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

27、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 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

28、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三、赏析“吴丝蜀桐”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困山” 以声写声, “芙蓉” 则以形写声。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

29、响效果。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紫皇” 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巧妙过渡,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四、有感情的朗读,并当堂背诵全诗。锦瑟【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来源: 学 7 优 5 高 0 考 g 网 k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来源: 高考试题库【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他说

30、:“义山的锦瑟 、 碧城 、 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第 9 页 共 10 页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约 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 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

31、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 李(德裕) 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 年),这年诗人 46 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

32、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 ,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四、常见的几种理解:来源 :GkStK.Com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来源:GkStK.Com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 “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

33、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 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 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大意为: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

34、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 “庄生”“望帝” 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 ”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

35、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 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第 10 页 共 10 页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 。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 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大意为: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

36、心中飘出?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 :“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大意为: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六、拓展迁移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