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阅历,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1小壁虎借尾巴在原来的教材中也有的课文,许多人作为公开课讲过。要想出新,上出新意,是不简单的。最终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在高效,两课时的任务,在一节课上完成。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要想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对于低年级来说,不是硬塞,而是在方法上下功夫。1、随文识字更高效味同嚼蜡的汉字怎么才能记住?其实最“土”的一个方法,也是一个
2、很有效的方法,多见面。见面多了,自然就相识了。但是假如只是一遍遍机械地去读,孩子们会觉得无味。于是,我分散本课的九个生字,让孩子的学习课文时,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就会对生字有更深的相识。2、大胆取舍,直奔重点小壁虎借尾巴是本册篇幅较长的一篇文章。课堂上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段3、4、5段,这三个段落构段方式一样。重点是对话指导。我本着朗读的这一目标,采纳扶放结合的形式,重点指导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在读中,孩子们感悟到小鱼、老牛、燕子,它们尾巴有着不同的作用。小壁虎借尾巴的缘由和结果,一笔带过。因为这些内容孩子在预习不难理解。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我采纳了变换角色的形式,让
3、老师和学生进入不同角色,相互对话。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提升朗读。最终到演角色水到渠成。4、书写指导,重视方法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也是难点。老师的方法指导更是重中之重。写字前,我告知孩子三留意:一是留意结构,二是留意在田字格的位置,三是留意笔顺。写时,还有一留意:书写姿态,通过儿歌强化孩子的正确的书写姿态。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2今日语文课堂气氛非常和谐,无论是朗读、回答还是拓展沟通,学生表现都稀奇的好。在欣慰之余,觉得我的课堂引入设计起了作用。首先,我故作神奇地问:谁能告知我,什么动物有尾巴?孩子们的爱好被我激发,依据平常看到的听到的,都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谁知道哪只小动物的尾巴救了他的性命
4、吗?”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由此导入新课,引入课文的学习。教学中我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3、小壁虎借到了没有?学生四人一组探讨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基本能画出来回答对,以后应当大胆让学生去自主的学。留意培育学生的这种实力。在课堂上我还让学生分别扮演老牛、燕子、小鱼并做动作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小壁虎借尾巴时的着急和说话时讲文明、有礼貌。进行礼貌教化。有意识的指导朗读。在总结时,我问学生老牛它们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老牛它们有自己的生活,不好打搅;动物的尾巴各有用处,不能缺少;小壁虎尾巴的作用是
5、躲避危难(我顺势告知学生这叫再生功能,有这种功能的动物还有许多如蚯蚓等);动物没了尾巴就像我们人没有手一样因此要想学生学得好,关键还是老师的引导得法,教学设计合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3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相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好玩,语言美丽,具有浓重的感情色调,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一、学生读通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
6、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驾驭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纳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起先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绽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终,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缘由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育了语感。二、学生表演课文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
7、。其间我深化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沟通,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反馈给我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牢固的奠基。三、学生表达课文表达是培育学生思维、语言实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减去了教材中重复的环节,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自己去悟。首先,在教学中让学生悟出课文是用童话的形式把学问写出来的,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然后,我选择学生感爱好的话题进行课外阅读尾巴的妙用,通过填表格,书面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和各
8、种作用;最终,学生依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方式进行表达,在此基础上我创建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四、学生沟通课文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沟通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绽开探讨,激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探讨、沟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学问。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讨,在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沟通,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实力的训练。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尽力创建出一
9、种氛围,使孩子们能自然而然地将情感释放于朗读中,使他们的感情在朗读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宣泄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4这是一篇没有注音的课文,连生字也没有注音。学生习惯了借助拼音识字,一下子没有了拼音,学生如何读课文相识生字呢?学习新课之前,我习惯让学生先预习,这篇课文我事先没有让学生预习。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篇极好的熬炼学生自主识字的好素材。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首先让学生对课文感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引课:今日我们要相识一位新挚友:小壁虎(板书:小壁虎)。谁来说说小壁虎长什么样儿呀?(出示课件:小壁虎)可是有一天,小壁虎的尾巴没有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小壁虎确定去借尾巴(板书:借尾巴)小壁虎都向
10、谁借尾巴了?它借着了吗?视察书上的插图。这篇课文可有意思啦,请大家看书上68、69页的彩图。书上一共有几幅图呀?谁来给大家讲第一幅图?学生一副一副地讲,然后把六幅图连起来讲,降低难度又有了整体的把握。读课文。“大家喜爱这个故事吗?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我范读课文。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为学生喜爱读又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老师读的好吗?信任大家也能读得这么好!同学们,你们发觉了么,这篇课文有拼音么?那遇到了不相识的生字怎么办?”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问老师,有的说问同桌。“今日比一比,看谁学会了自己认字。我提议大家把不相识的生字先画上横线,三个人一小组,画完后三个人沟通不相识的字,相互教一教记住
11、绳子的方法。假如你们三个都不相识,就画上三角,一会儿我们集体学。”学生自主识字,我巡察指导。一起先个别小组知道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有的小组急于求成画课后横条里的二类字。我立刻赐予全班学生提要求,按老师的要求做,自己先读课文,边读边画不相识的生字。学生渐渐进入状态,我在赐予个别指导。然后沟通小组内不相识的字,此时我并不急于教孩子,而是提问别的小组有没有相识的,动用全班学生的力气,说说识字的方法。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二类字一类字学生都已驾驭,只需集体巩固即可。提出最多的是:断和檐两个字,进行了集体识记。进行了这样的训练,旨在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方法有了,识字问题将不再是个难题。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12、5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洁、易懂。一、在教法上在教学上,孩子们在读书上感觉有口无心,不少学生自读课文仅停留在读通顺、识字的阶段,不会结合书本配的图片进行思索。可能自己在引导方面出错,没有思索:我自己究竟要教什么,传授给学生什么,没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好像思路有点乱。应当就先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壁虎的特点,告知了他们壁虎尾巴有防卫的功能,然后去抓住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对话,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功能和特点。二、在读文上本篇课文,教学重点放在“读
13、”上,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分练习实质性的朗读,多种方式的朗读,然后沟通评议,读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礼貌,焦急,难过;感悟语言表达方式。而我却没有抓住尾巴这个特点,遐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当自己的心情兴奋时是怎样的语气,当自己哀痛时又该这样的语气。这样学生才能感同身受,读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虽然,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没有了簇新感,但是也顺当地完成了这堂课,只是很平淡,学生没有自己的新发觉。或许不该给学生提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觉问题更好一些。师傅在课后进行耐性,细致的辅导讲评,让我茅塞顿开,学习颇多。这是我在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希望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提高、学习。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