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张衡传》教学设计_1.docx

上传人:尼博士 文档编号:2198719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张衡传》教学设计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2《张衡传》教学设计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2《张衡传》教学设计_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张衡传教学设计张衡传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安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张衡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张衡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了解传记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支配得当的写法。2. 驾驭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学问和文史、文化常识。3. 了解张衡的品行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重点:1. 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2. 文言词句学问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3. 文史、文化常识。教学难点:驾驭课文中所涉及的文

2、言词句学问和文史、文化常识。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一、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设的候风地动仪模型和郭沫若在张衡基碑上的题词说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设着候风地动仪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张衡独创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候风地动仪。这个仪器早已毁于西晋战乱之中,现在陈设的候风地动仪模型,是现代科学家王振铎等人依据张衡传中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说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郭沫若在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见。”二、解题“传”:传记 . 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主的特点。比较“传”的不同含义:张衡传 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诗集传(传记) (

3、传记)张衡,作为一个宏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宏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他在政治、文学与自然学诸方面都有重大的贡献。他在书法、绘画上也有成就。他尤其注意试验科学的探讨和独创创建,其独创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人第一次制出地震仪要早 1700 多年。他的这一宏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课文节选自后汉书 张衡传。后汉书作者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后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 删众家汉书,成一家之作。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选谋逆,伏诛。 初中课文乐羊子妻变节选自后汉书。三、导读全篇

4、,驾驭内容、结构、写法1. 逐段阅读课文以时间先后为依次,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1) 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行,以及他既关切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推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缘由。游三辅、观太学 通五经、贯六艺因 果虚心、踏实 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宏大成就的思想基础。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然 然而 (转折复句)不慕荣利的名贵品行。先概述,然后列举详细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探讨。从容淡静、不交俗人 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概括叙述) (列举事例)关切国事

5、,文学才华杰出。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切国事)精思博会(文才出众)小结:才能奇妙,品质高尚。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如不应(侧写其才之奇) (正写其品之高)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2) 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便利条件从事科学探讨。“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3) 写张衡不慕官场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状况。“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4)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仪器的材料、大小、形态、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

6、给人总体印象。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试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精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相识过程。仪器正式投入运用。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详细,以致可以依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5) 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能。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坚决、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逝世时间。语言极其简练。“治威

7、历,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2. 分析结构。采纳明段意分段法:先逐段概括段意,然后用合并同类项法把相关联紧缩密的自然段合在一起。全文五个自然段中,二、三、四自然段讲的都是张衡取得的科学成就,自然应合为一大段。这样,就理清了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 写张衡的品行和文才(2) 写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 )(3) 写张衡的政治才能 ( )其次部分是的重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状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状况;一是特地介绍候风地支仪。明显,后者又是其次部分的重点。作者这样处理的详略支配。无疑是特别正确的,因为张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

8、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创建独创最为突出,理应成为本文记叙的重点。四、小结1. 了解全文的内容和结构,驾驭明段意分段法。2. 了解的详略支配。五、作业书题二、三、四张衡传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学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虚心等优秀品质,并形成肯定深度的思索与推断。教学方法:.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驾驭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通过延长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教具打算:多媒体投影课时支配: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日我们要相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

9、都还在茫然中端详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踪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全部的文明巅峰。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概恢宏;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他是独创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日,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二、整体感知,驾驭重点字词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嘹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仔细听读。2.检查重点字词的说明。课件出示。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1.在读这

10、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索,概括回答。学生概括回答4.老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吸取才智和力气。张衡的胜利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肯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确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

11、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沟通。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6.总结: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虚心细心严谨不慕名利 果敢机灵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四、拓展延长1.老师引导:在那个时代,张衡肯定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假如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刺眼光线,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实基石。古今中外有许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行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

12、们应当吸取并坚守的。张衡胜利的性格因素有许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2.学生发言3.老师小结: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专心品尝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共享一下我的感受。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志向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或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闲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宁静。

13、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或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倾听幻想的声音,诗意前行。最终,把这幅不算特殊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横批品才双馨”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张衡传教学反思焦作十二中程轶我本次讲课所抽题目为张衡传,抽到这课时心头便是一紧。这篇课文是传记性的文言文,而且要在一课时内完成,究竟是要侧重“文”,还是要侧重“言”,这的确是个问题。说实话,这令我很是纠结了一阵子。后来感觉课文文言难度不大,字词较好理

14、解,加上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感觉,假如不深化探讨文本的话,别说学生,就是我们自己,对张衡这个人,自然并不生疏,但肯定不熟识,除了知道那个基本上就是个词语概念的“地动仪”外,其他一窍不通,更不用说去了解并学习他身上的那些优秀的品质了。所以我就确定将字词含义及文意疏通等以预习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对大部分字词的理解和梳理。然后在课堂之初将文章涉及的几个最为重要的字词句,以检测的方式做一简洁回顾,课堂的重点放到研讨张衡的成就和性格。然而,在经过惊慌的打算之后,在经验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仔细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一、布置预习

15、任务肯定要尽可能地详尽、详细。假如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肯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当尽可能地详尽、详细。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肯定要详细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当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二、语文课肯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实力。不要越俎代庖。对文本的深化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长,架空教材。老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

16、在在地学。三、文言文学习肯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中学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好像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窍不通。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终,那肯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靠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阅历呢?若没有这种阅历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总之,这次参与优质课竞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视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很多

17、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接着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加载中,请稍候.张衡传教学设计31、知道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状况;疏通文章大意,归纳文言学问点。2、明白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3、带领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意社会实践的精神。知道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驾驭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体会文章凝炼简洁的语言。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师说里学过这样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说懂得道理是有先后的,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特地探讨,但今日我们要相识一位全才张衡。他学问广博而精深。在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天文历算、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探讨。

18、他的功劳业绩,在我国乃至世界科学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二、简介张衡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宏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说明了月食的成因,并且相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精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

19、、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20世纪中国闻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展示图片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东汉时期,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

20、身体验。为了驾驭全国地振动态,他经过长年探讨,最终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独创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独创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浑天仪: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张衡的浑天仪,其主体与现今的天球仪相仿。不过张衡的天球上画的是他所定名的444官2500颗星。三、作家作品与文化常识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2、后汉书,纪传体东汉史。“前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是“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对我国

21、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四、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自由朗读。2、检查预习A、大屏幕展示字词B、本文的写作依次时间依次(请你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永和四年3、初步理解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不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去,本文介绍了张衡的哪些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学生归纳,老师板书)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文学成就)善属文。其次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科技成就)善机巧、善术学。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成就。(治国才能)善政事。其中,又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在介绍科学才能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探讨制

22、造,详略恰当。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读第一段,疏通文意。2、感知:这一段介绍张衡哪些方面?先写姓名、字和籍贯,这是史书纪传体例的通例,推断句式。再写他的才学非凡。年少时便“善属文”;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后到他的品德:一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珍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治学的基础),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当太史令、有机会视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二是“从容淡静”“不慕当

23、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白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可见他品德端正,忧国忧民;一上任河间相,马上“治威历,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侈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3、体会:你从第一段悟出了什么?(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引导学生留意张衡的游)谦逊持重,鄙视名利。(留意课文中连用的词语)执著专一,治

24、学严谨。六、课堂练习见大屏幕其次课时一、复习回顾二、分析课文其次部分1、指朗读名第2段。检查字词、难句落实状况。前两句总述,两个“善”字,一个“尤”字,突出他科学探讨方面的特长。2、文章其次部分主要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其突出成就表现在哪里,作者进行了怎样的安排?学生探讨归纳A、善技巧浑天仪、候风地动仪B、善术学灵宪、算罔3、文章是根据如下的依次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时间和名称阳嘉元年、候风地动仪材料外形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内部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作用如有地

25、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效果验证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投入运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小结:候风地动仪是非常精致灵活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刚好测报,可见其灵敏精确的程度。这段文字可看成小型说明文来学习。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但依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这部分介绍深化细致,清楚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特别精彩。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状况作了

26、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形象详细地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从里到外,从上而下简要清晰地写出了构造特点,足见其用语之精确。二、研读第三部分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2、这两段写了哪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当心谨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才智。这都突显了张衡的政治才能。三、总结全文1、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

27、;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历,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常为人还是政治才能,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2、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特别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特别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显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其次,说明语言非常精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

28、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状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精确。四、归纳文言文学问(一)通假字1、一时收禽:“禽”通“擒”,擒拿。2、员径八尺:“员”通“圆”。3、傍行八道:“傍”通“旁”,四周。4、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二)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作状,当时。)2、衡少善属文(形作动,擅长,擅长。)3、妙尽璇机之正(尽:形作动,探讨透了;正:形作名,正确的道理。)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5、皆共目之(名作动,递眼色)(三)古今异义词常从容淡静(古义:举止适度得体。今

29、义:不慌不忙,镇静镇静。)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行以。)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记等。)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播。此指嘹亮洪亮。今义:激烈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激扬文字”中是激浊扬清的意思。)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衡下车,治威历(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四)特别句式1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五)一词多义1、观:观太学(游历,考察学习)2、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大王见臣列观(宫廷里高大华丽的楼

30、台)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应验)3、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就)4、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接着)十年乃成(才)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用)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于是,就)五、补充相关文化常识文史专名(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学问和技能):礼、乐、射、御、书、数。(3)四书:论语、孟子、高校、中庸。(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1、举:举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2、行:去应荐。3、辟:征

31、召,(被)召。(“连辟公府不就”)4、就:就职,任职。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6、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8、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贬官。9、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衡下车”)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14、除:拜官。除旧职任新职。15、乞骸骨:恳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张衡传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支配得当的写法。2、

32、驾驭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学问和文史、文化常识。3、文言词句学问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过程与方法学习张衡传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详细。情感价值观了解张衡的品行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方法:探讨法、朗读法。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

33、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重点字词(1)衡不慕当世:当世,是当世之人,即当时的掌权者。(2)咸怪其无征:征,是应验、征验、效验的意思。(3)举孝廉”、“辟公府”、“累召不应”、“公车特征”:举,举荐。辟,征召。召,呼喊,特指上对下的呼喊,引申为招致,征,召,特指君召臣。“举、辟”二字在这里都表被动。(4)“拜郎中”、“迁为太史令”、“积年不徙”、“再转复为太史令”:拜,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才是贬官。徙,表一般的调职,有时也用以表示降职,本文指前者。转,迁调官职。这四字的意思很接近,略有区分。(5)关于“璇机”的说明:“机”即“玑”,“璇机”是两

34、颗星名,璇”“玑”二星指代北斗七星,又进而指代天文,“妙尽璇机之正”即精通天文的意思。2、文言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奇”,形的意动。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词结构后置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3、一词多义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35、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公”字释义还可参见258页。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动词,征召。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动词,出征。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词,征伐。于游于三辅介在虽才高于世介比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介对因因入京师,观太学顺便趁机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因此伺者因此觉知因为精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形容词,细心。以精铜铸成形容词,精纯

3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齐楚之精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容词,精锐。三打白骨精名词,精怪。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hf4h施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动词,设置。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动词,施行,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动词,施加,强加。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动词作名词,赐予、赠送的东西。靡计不施,迄无济动词,运用。未报秦施动词作名词,恩惠。何施之为动词,报答。关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赢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关者,守门人。机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

37、词,器件。衡善机巧名词,机件。其牙机巧制名词,机件。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名词,关键。此子机变形容词,敏捷,机智。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活应变的方法。日理万机名词,事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副词,平素,一直。察纳雅言形容词,正确的。明经义谙雅故形容词,旧时的。闻弦歌而知雅意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妙的”。附庸风雅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4.词类活用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擅长。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妙尽璇机之正形作动,探讨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大将军邓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5.古今异同词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

38、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静镇静。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行以。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记等。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播。此指嘹亮洪亮。今义:激烈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衡下车,治威历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上下肃然古义:整肃,醇厚收敛的样子。今义:非常尊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表范围的副词。三、思索

39、探讨1结合“语言、思维”题,说说本文的内容结构。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行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其次段(第2、3、4自然段):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潜心科研不慕名利重大独创第三段(第5自然段):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能。2张衡有哪些珍贵的品行?a“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白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b忧国忧民-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马上“治威历,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

40、收禽”。c才高于世-“善属文”,作二京赋;“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善政事,为政机灵坚决,不畏权贵,称为政理。3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历,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

41、常为人还是政治才能,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四、课文是怎样按时间依次的?写得最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1时间依次:永元中、顺帝初、阳嘉元年、永和出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具体地介绍他的重大独创地动仪。时间-阳嘉元年名称-候风地动仪材料-以精铜铸成外形-圆径。龟鸟兽之形。构造-中有都柱。周密无际。作用-如有地动。乃知震之所在。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验证-尝一龙机发于是皆服其妙。运用-自此以后。所从方起。五、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2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

42、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历,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看法坚决,措施得力。张衡传教学设计5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闻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精彩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仰慕。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根据时间依次介绍人物的写法。学问与技能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状况;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学问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深化全面地相识张衡。情

43、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意社会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学习时间4学时教学方法诵读品尝,分析探究。教具打算PPT课件。PPT课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精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二、了解作家作品。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闻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他编写的后汉书详载了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东汉195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