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doc

上传人:尼博士 文档编号:21987190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刘软【内容摘要】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时丈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呈现出“显学”态势。然而目前有关“丈化创意产业”命名泥乱;在研究范式上分为“丈学艺术”、“新闻传媒”、“产业经济”三大类别以及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模式。这种研究范式的分开带来种种并端和局限性。帷有拼弃现有学科上的人为限制,在更为广阔的视开中来研究丈化创意产业,才能进免目前在研究资源上的浪费,并借以扩大该研究领城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丈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关性词】丈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局限性;反思一、小引济以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其最重要的标志是,近年来,我国

2、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多方的关注和重视,各地方政府的“十一五”规划几乎都将其作为最为重要的并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笔者认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十内容之一。这种重视,使得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越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突出,其未来的发展也更加引人注目。从1992年到2以X)年。在这一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尚未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呈现出“显学”社会各个层面得到应有的关注,也未能得到国家宏观战略的态势。例如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仅2以拓年一年间有关层面的重视,属于相对自发的发展阶段。1992年中国加快的重要论文就达130余篇。然而,一方面尽管越来越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

3、设,政府在文化行业加大改革力度,的人参与到对它的研究之中,无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充分扩展了文化市场、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到十还是应用研究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对它的研五届五中全会,“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它研究范件中提出,形成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权威共识,使得我国式中存在着诸多分歧,并由此带来种种弊端,以至于对它文化创惫产业开始进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视野,步入了的研究并不能明确有效地呈现它的发展现实;由于我国文新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从2(X刃年到2003年,是我国化创惫产业研究领域的混乱,导致了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文化创意产

4、业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三实践之间的巨大反差。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应该是到了亚年。主要有两大标志性事件,其一是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需重视并加以解决的时候了。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二、命名混乱与学科分歧的重要途径”,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二在谈论“文化创意产业”之时,一个让人常常疑惑不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徽观解和不该发生的事实就是: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命名混乱组织(经营性文化企业)的改革目标、文化体制改革的目之极,有的按照习惯称之为“文化产业”,有的称之为“创标和

5、文化产业政策的方向,使文化创愈产业的国家战略计意产业,还有的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如2006年统计划落实到各个具体层面。经过这三年的实践,文化创意产的130余篇论文中,以“文化产业”为标题发表的论文为业在社会各个层面得到更为广泛的共识,并且因为“这些92篇,以“创意产业”为标题发表的为30余篇,以“文政策直接给予了文化产业政策上的合法地位,也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为名发表的为10余篇。表面看来,这种命名化产业在我国合法化过程的结束。我国文化产业的理论也的不同仅仅在于对“文化创意产业”认识的不同和关注点开始进人合理化阶段,即文化产业的应用研究阶段”0。在的不一致,然而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

6、科间研究这一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粗放型、分歧而导致,并间接映射着我国文化创惫产业研究中所存简约性、低层次的中下端产业链状态中获得快速的发展,在的巨大隔阂和结症。朝着产业链的上游、较高的产业能级方向发展,并突破了(一)基于不同俪向上的含混命名以往单纯的文化艺术、新闻传播的领域,开始拓展到经济、关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惫产业”三社会、建筑等领域。第三阶段,从2002年11月至今。这者之间的辨析,已经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论述,但至今依一阶段,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以更为快速的发展,其特点旧没有权威统一的看法。例如,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的是文化创愈产业加快资源整合、充分渗

7、透到社会各个领城,核心与源头是文化,文化与技术、资本这三个要素的共同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研究者层面,都非常重视它在国民经作用与紧密结合,支撑起了这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新兴产108理代传.双月刊刘娜,年第1翔总第1“翔)刘轶:我国文恻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目毓翻闷脚.业”。也有学者认为,“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某种的混乱。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将文化创愈产业做了以下意义上可以说是艺术生产的一种业态”,“早期的创意产业定义:“源自于创意或文化泉积,透过智慧财产的形式与运被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不过“创意产业”超越了“文化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提升产业,。还有学者认为,“尽管创

8、意产业、文化产业和内之行业。”其范围也包括13个产业:视觉艺术产业、音乐容产业的概念产生的背景和描述的侧重点不同,但三者之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间具有明显的交叉和重.,从广义上看,它们都属于知识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数产业文化、创意及内容产业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字休闲娱乐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创意生活产业、建互动系统”。同时,也有学者看到了由于命名分歧的原因筑设计产业。在于关注点不同和行业划分的不一致,因此有意从定义上通过以上的梳理,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产业”混合起来谈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也好,.创意产业”也好

9、,都在新经济时代有着自身无法概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全的局限性,只有结合两者所长,才能得以厘清这个概念业,其定义几乎完全与“创意产业”相同,并认为在实的真实意义;而在命名上采取“文化创意产业”,正是处于际的分析和研究中,“文化创惫产业中,很多的行业是有交这样的目的(有学者将“创意产业”内部分为“文化创愈”叉的,要把这些行业既分头梳理,又整合在一个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愈”两大部分,其实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0。产业大的平台上,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和整合发展吻。因此在命名的倾向上,笔者认同于“文化创愈产业”。因为目前相对一致的看法是,“文化产业”(C泊ltureindus一“

10、这个概念之所以目前有不少人使用,就是因为它集合了文try)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化产业与创惫产业这两个概念于一身,涵盖了更为广阔的文派。不过,“但文化产业在中国的产生还是具有自己的特殊化经济活动,在中国语境里有弥补文化产业概念不足的意语境,国内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讨论很多,有人统计义。这种弥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创愈源头其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吻。与“文化产业”概念的本土特征的作用,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意义,强调其产业的经济价值主相比,“创意产业”这一概念却更多地带有了外来政府经济要由文化价值来决定;二是更加重视设计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战略的输人意义。英国作为第一个提倡创

11、意产业(Creative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高端地位和重要价值这就是文化创industries)定义与范围的国家,其真实含义在于推进政党意产业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存在和流行的主要理由”。意识和执政策略。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以后,新工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其实从本源来讲,“文化产业”、党政府为了振兴低迷的英国经济,决定采用大力推动知识“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并无真正的实质区别,三经济的发展来作为产业能级提升以及国家经济振兴的策略,者间的“同”远远要大于“异”这尤其可以从中国香并于1998年组成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In一港政府历经“创意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命名变革l

12、:.dustriesTaskFb代e),由布莱尔任主席。特别工作组可以得到佐证。因而笔者不赞同过多地在该领域进行命名(CITF)于1998年11月与2001年提出创意产业图录报上的纠缠,建议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该领域的学科告(CreativeIndustriesMPPingDDCUrnents)将创意产业定建设以及更为深层次的问题研究之上。义为“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二)研究范式的分歧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创意产在辨析“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业概念在英国被正式命名后,短短几年内迅速地被新加三者之间的异同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一

13、个更为核心的问题坡、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呈现出来:由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倾向和关注点不同、以区略作调整后采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及对行业划分的分歧而导致,并由于学科间研究范式的不有意思的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其2003年正式发表同而在研究中产生分野和隔阂。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报告(B巴犯】ineStudyonH】g将这些研究范式加以取长补短,并从研究者内部进行整合,K“堪,CreativeIndustries)中,将11项产业纳人“创意产是关键所在。业”的范围,并依其属性分为3大类,如艺术、古董和工笔者认为,这些年来中国学者在“文

14、化创意产业”领艺、音乐、表演艺术等专属文化艺术类.数字娱乐、电影域的研究历程,从学科差异角度和研究重点来看,裁本可与录像带、软件与计算机、电视与广播等专属电子媒体类,分为三大类别、两大模式:三大类别由“文学艺术”研究广告、建筑、设计、出版等专属设计类。然而到了2005领域、“新闻传媒”研究领域、“产业经济”研究领城三大年,为了更加清楚地表明努力的方向,香港将创意产业改学科的学者构成;两大模式是“理论研究”模式与“应用称为“文化创意产业”(Cuh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研究”模式构成。三大类别的划分是蓦于学科的不同和研并将其列为新经济增长点,作为香港未来集中推动的发

15、展究范式分野,两大模式的划分是基于研究者关注点的不同。政策之一。这种命名上的变更,与其说是策略上的变化,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对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视角可不如说是在运用“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之后在实践以从“文化、经济和区域,来划分。这种看法应该说是正中发现其内在局限性的反馈。确的。不过,基于我国学科划分上的实际原因,从“文如果说中国香港地区是经历实践后才将“文化创意产学艺术”、“新闻传播”、“产业经济”来划分或许更能说明业”的概念及范畴明确下来,并在实际中得以拓展,而中问题。国台清地区则从一开始就有愈识地将“文化产业”、“创意我们先谈三大类别。产业”的概念进行调和,使之不至于在实践中产生不必要

16、在第一类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大多为人现代传.双月刊2加7年第1期总第144期)100文类学科,其中主要又是从传统的哲学、文学、艺术类的类别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大多更重视文化创惫产业的产学科中转型而来,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文学艺术学派”。业性质,“强调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的产业属性,强调产在这一类别的研究范式中,较为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的业化和市场化手段和运营”,认为“文化从起初就是与产业创造性活动以及个人创意、精神活动对商业、产业方面的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是由于社会发展我们以前更多重要影响简单而言,即尤为重视“文化.,及“文化精地强调了文化的文化属性,忽视了产业属性峭。或者更为神

17、”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它将研究的重心“放在文直接地认定,产业才是文化产业的主要成分,文化只是对化上,强调文化和内容在文化产业的核心地位,强调文化它的限定。在这一研究范式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产业的文化属性.o。这一研究范式带有较强的文学艺术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厉无畏,山西财经大学的冯子标、焦斌科愈味,其像头可以直接追溯到20世纪4O年代法兰克福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向民,国务院研究室的陈文玲学派的研究范式。在这一研究范式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人等。在这一研究范式中,他们更多地“从产业经济学的角物有北京大学艺术学系的叶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度来审视创意产业,试图建立以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的产

18、中心的张晓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谢名家、上海社会科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体系,。这一研究范式的长处在于看到学院的花建、上海交通大学的胡惠林、中国人民大学中文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产业”所具备的请要家,看到系的金元浦、中央美术学院的许平等。目前在三类研究范了“在人类进人21世纪之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世纪的式中,这一研究范式的学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代表性。朝阳产业。文化的产业属性越来越显著,先进文化带动先这一研究范式优势在于,这些学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学艺进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生产力中绝涵着先进文化,文化与术理论功底,他们将这种特长融合在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经济的一体化性质得到恢复,。,能够紧密结合经济发

19、展现之中,较为全面和深刻地把握了该产业的文化艺术内蕴特状,将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察,并因为具征,对于文化创愈产业的原创特质、艺术性特质、个人化有经济学的背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定量分析上具有较大的特质都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全面而客观地发掘了作为创造优势。不过,该研究范式的缺点在于不能充分、全面重视文性的“人”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地位,看到了在产业化创意产业中“创造主体/人”的核心作用,相对忽视了文化层面之下“文化创意产业是我们探索将每个社会成员的幸创意产业中极端明显、尤为重要的个人化创造特征亦即福作为社会幸福的基础的阶段性成果。它提供了一种全新是说,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这种研究范式导

20、致“没有抓住前期的视角,超越社会分工,把个人智葱从社会机器中解放出阶段艺术家、作家、设计师以及企图全职思想者的想法,也没来,通过鼓励个人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为社会的发展作有抓住后期阶段点子转为产品时的进展”,容易忽视“在注重出贡献。这样的发展模式将更好地利用人的智慧,并且能思想和个人表达的社会里,我们必须应对的是自己的想象为其中每个社会成员实现自我和获得幸福提供更好的帮力”0,因而也无法用经济学的范式来回答“精神活动在文化助”。不过,这一研究范式的缺点在于对文化创意产业作创意产业中究竟起何种(决定性)作用”的间题,也无法回答为“产业”本身的关注不够,较少有经济学方面理论支撑,“文化产业的美学功

21、能”问题。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学科间的分歧而导在第二类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大多集中致了文化创意产业在研究范式上的分野,也形成了研究中在新闻传播领域,其中主要又是从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无形的隔阂和研究资源的浪费。播影视等学科中转型而来,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传播学从关注点不同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两大模派”。在这一类别的研究范式中,他们较为关注文化创意产式,亦即:“理论研究”模式与“应用研究”模式也有业的“文化”及“文化精神”,将关注的重点放置在具体的学者将这种划分称之为“理论一意识形态”和“应用”两传播、动漫、影视、广告等领域中。可以认为,他们研究派

22、0,或者称为“基础理论路线”和“应用理论路线,。的方向依旧大多集聚在原有的学科领域中。在这一研究范这种称谓的实际含义大致相同,在此,可简单地称之为式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人物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理论”和“运用”两种模式。顾名思义,在这两种模式院的喻国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黄芝晓、中国传媒大学中,前者更加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建构和学理思索.的吕学武、范周、卜希性,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的张连生,后者更加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以及运用。四川大学的蔡尚伟,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贾磊磊,清华大学“理论研究”模式可以追溯到英国伯明翰学派,诸如约的熊澄宇等。这一研究范式的优势在于.这些学者将较为翰费

23、克斯、雷蒙威廉姆斯、斯图尔特康尔、托尼本尼空泛、松散的“文化创愈产业”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和研究特等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侧重于从文化研究领域之中,使得文化创惫产业的研究具有了切实可行的落的视角来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例如对“文化”的重新定义脚点。例如喻国明就明确认为,“传媒产业本质上就是创意(威廉姆斯)、对“文化消费”的再理解(斯图尔特)、文化产业,创新是传媒业发展变革的永恒主题.,o。不过,所谓“经济化”的审视(费克斯),乃至后来布迪厄、思罗斯比硬币的双面效应在这一研究范式中尤为明显:一方面这一等人对于“文化资本”的阐释等等,无不是从“文化研究”研究范式切实将文化创意产业落实到每一个研究领

24、域,然的角度出发。目前国内借鉴和参考这一研究模式的人不少,而另一方面,正又因为过度关注具体的每一个研究领城,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并不多,系统全面地在该领域进行理使得这一研究范式往往缺乏全局性的研究视野。论思索和创新研究的人更为罕见,只有少数论文表达出了在第三类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大多集中此种倾向.如赵宝晨对文化产业的哲学思考、苑洁(文在经济学领域,因此我们不妨称之为“经济学派”。在这一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110现代传.双月刊创娜,年第l期【总第144期)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胭翻脚即脚.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等文。“应用研究”模式在我国目前处

25、于相对主流的位置,取得的成果也相对比较丰硕。“它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有关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运作以及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和文化产业政策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划分、运作机制、经济影响、城市/区城发展、社会就业、政策研究等方面都有着众多论述,主要代表著作有:张晓明等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系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叶取源等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系列,上海人民出版社)、厉无畏主编的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冯子标和焦斌龙的(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胡惠林等主编的文化经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叶朗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健冷(湖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市哲学

26、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学林出版社)、谢名家的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人民出版社)、评价文化: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理论研究”模式和“应用研究”模式两者间还缺乏合理的衔接。同时,理论探讨上的不足,也导致了应用研究缺乏更进一步的思索深度。三、反思:局限、盛合与新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认为,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中,正是由于研究者学术背景的不同、所处的学科领城不同,从而导致了命名的混乱、研究范式的分野以及其他种种弊端。目前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有着如下的局限性:其一,研究视野不开阔,有着明显的研究“盲点”。由于大多数的研究者只具备单一

27、的学科背景,而“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概念包含了文学艺术、新闻传播、产业经济、区域发展、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大多只能从自身所植长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研究领域中的盲点。如文学艺术学科的研究者通常以文化研究的视角为主,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者通常也只从产业经济和管理学的视角出发,都无法或未能有效、深入地把握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核心要家。其二,缺乏必要而有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沟通。正是由于第一个局限,导致了第二个局限性的产生。因为学术背景和学科领域的不同,研究者大多限于自己所在的“学术圈子”进行交流,而较少有与其他学科学者进行交流的机会,如经济学的学者大多

28、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谈论文化创意产业,文学、传播学的学者也大多局限于文学艺术、传媒领域来谈论,因此造成了明显的“自说自话”,不能及时了解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和进度;同时因为这种“自说自话”,还极有可能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的误解与隔阂。其三,宏观层面的研究多,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通观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多数研究者都侧重于宏观层面,诸如较为宏观地来谈论该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战略分析与体制改革、产业与区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等。然而从微观的层面来阐述的,包括具体到每一个具体领域层面来阐述的,都比较少;就算有,又大多局限在传统的新闻出版、影视传播领域。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一问

29、题已经得到了有关研究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修正,在研究中试图破解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难题,从基本原理到应用部分都进行了论述,并从各具体的产业层面如纸质传媒产业、广播影视产业、网络文化产业、广告产业、休闲文化产业(主要指艺术与体育产业)、教育产业、会展业、博物馆业、图书馆业和档案馆业、文物保护业等诸多方面进行论述,应该说这是有益的尝试。因此,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特性,以及目前研究中的局限性,一个必要的整合觅需解决。这个整合就是研究领域中各学科的全新构建.这种构建并非简单的学科益加,也不是研究者之间的短暂结合,而是需要从研究源头重新设立新的范式、新的思路。目前看来,这种整合在现有阶段包

30、含着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破除现有学科的局限,设定全新的学科范式,从最原初的研究力量开始培育。例如,能否结合文学艺术、新闻传播、经济、管理、社会等学科相关的研究方向,形成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学科,从本科学历就开始进行研究力量的培养.?二是能否在既有的基础和现有条件下,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博士后的培养?因为现有教育模式中,博士阶段的教育只能局限于现有的各种学科之中,无法拓展更深广的研究视野。可以在博士后阶段来弥补这一不足,补充原有博士学科中学术训练的不足,并借以推动跨学科的研究模式。三是能否在现有各学科的研究者中,建立一个相关的、全国性的学术机构(研究学会)?依托这个机构,对研究资源和研究机构进

31、行整合,有效沟通和组织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如果我们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那么在文化创愈产业研究领域,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便出现:那便是经由各学科的共同努力,不但形成一门全新的学科,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避免了包括研究资源、教育资源、财政资源在内各种资源的浪费,能迅速扩大该研究领域的社会影响力,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让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清晰地看到“文化创意产业”走向、看到“创意阶层”在我国不久将来快速崛起的局面或者换而言之,假如我们真的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能够让我们看到“整个世界所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建立起这样一个真正的创意社会,让它来疏导创意经济的能量大潮”,并意识到“创意经济时代需要的只是一种

32、世界观的改变。创意力不像是矿产一样可以触摸,也不可囤积或掠夺,甚至无法买卖。我们必须经常注意培养、补充和保持它,否则它就会溜走,.。那么,让我们摒弃现有学科上的人为限制,在更为广阔和开放的视野中来看待并研究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从而推动它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岂不是一件更为有益的工作?注释:0000函冯子标、焦斌龙:分工、比较优势与文化产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下转第116页)现代传.双月刊2加7年第1期总第144期)李海春:日本内容产业现状及发展要因范围更加广泛,潜在市场扩大,制作产业专业化程度提高,投资和回报模式也发生着变化。这为传统愈义上的内容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由数码技术

33、普及和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产业革命正在日本展开。注释:内容产业国际战略研究会中间小结,2(X)3年)o参见李希光,周庆安主编:软力t与全球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X)5年版。O甲,龟htInd仪巾以in1lleU.S.D习阴my2(X犯报告书,经济产业省资料,内阁府海外经济数据)(2叨3年7月),洪野保树表现的商务根据尸胃C、I州F资料。叩”龟htInduS卿inT、eu.s.D划阴.y2加2报告书,经济产业省资料,内阁府海外经济数据(2阅3年7月),饭野保树表现的商务)o赵瑾:日本三大内容产业:漫画、动画、游戏,国际文化发展报告,商务印书馆2朋5年12月版,第233页。据2(X)1年12月“廿

34、才,心一了卜才夕又社”调查结果。根据国际交流墓金海外日语学习现状。0日本国际交流荃金日语教育国别情报。0(朝日新闻),2佣2年10月29日。0日本国际交流羞金网站httP:H.jpfbj.词。O转引自吴咏梅:日本内容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国家政策。的胡鞍钢:中、日经贸关系是威胁论还是互利论,httP:/lb浅石u.目1甘0人民网,2口以)年12月16日(日本实现GDp正增长),http:/lwww.p改甲le.司G日c恤朋d口/2912仪X)12z61352一ZI.h闹。0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想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卯7年版,第17页。0httP:/l.州长刀k.阴寸11司bk访ew.asP?幽d=66

35、36&dd=112印。0转引自吴咏梅:日本内容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国家政策。张祖国: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知识产权立国,中文导报网站。0电通总研信息媒体白皮书,2003年版。0总务省通信白皮书,2003年版。(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资任绷辑:淆可斌】上接策111页)仅以发表在(S以二I学术期刊上的相关论文为统计对象。贺寿昌:关于创意产业的理论思考,戏剧艺术20(拓年第3期。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X抖年第5期。认为“创意产业超越文化产业”的观点,早在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安坎宁安的论文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理论、产业和政策的定义中就已出现。不过有意思的是,美

36、国学者阿伦斯科特在其论文文化产业:地理分布与创意领域中,却从地理分布与创愈领域的角度出发.将“创意”超越“文化”的观点又拉回到了起点。0000厉无畏主编:创意产业导论,学林出版社2以拓年6月版。的文化创意产业参考创刊号,2仪陌年8月。范周、卜希盆:文化创愈产业:以大观小和以小见大,文化创意产业参考2(X拓年8月,创刊号。0叶辛、栩大申主编:创意上海:2砚巧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杜2(X巧年版。O罗文宏: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个人可能性,文化创意产业参考创刊号,2以场年8月。0章建刚: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逻辑,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X)3年版。英约翰桩金斯:创惫产

37、业的核心因家,电影艺术,2(X拓年第5期。0参见赵宝晨:对文化产业的哲学思考,理论学刊,2仪场年5月第5期。公如欧阳友权主编的文化产业通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仪拓年3月版)等著作都有此倾向。函尽管目前我国在本科专业中已经有山东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具有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一般命名为“文化产业专业”),然而其课程的设t、师资力盆的整合等依旧有比较多的问题;另一个问题还在于,硕士、博士学历中尚未有专门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导致研究力量和学术训练的中断,未能形成长效的研究力量之培养。函【美理查德佛罗里达著:创愈经济,方海萍、魏清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场年版,第159页。(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丈化产业研究中心)【资任编辑:汤可武】116现代传.双月刊ZIN打年第1翔总第144期,62090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