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唐 贞元 初年 杨良 瑶聘 使大 食寒 江郑 和 下 西 洋 是 世 界 航 海 史 上 的 空 前 壮 举,因 而 郑 和 被 认 为 是 我 国 古 代 最 早 下 西 洋 的 外交 使 节。但 根 据 最 新 披 露 的 考 古 发 现,实 际 上 最 早 下 西 洋 的 外 交 使 节 是 唐 代 中 叶 的 杨 良瑶。出 土 石 碑 弥 补 历 史 空 白杨 良 瑶(7 3 6 8 0 6),字 良 瑶,原 籍 弘 农 郡 人,出 生 在 一 个 普 通 的 家 庭,从 小 父 亲 教导 其 节 约、勤 奋。虽 说 家 境 贫 寒,但 淳 朴 的 家 风 让 杨 良 瑶 从 小 立
2、 志,希 望 能 为 国 家 贡 献 一己 之 力。后 来 他 作 为 宦 官 入 宫,服 侍 过 多 朝 皇 帝,其 中 包 括 唐 肃、代、德、顺 宗 四 朝 帝王。2 0 世 纪 8 0 年 代,专 家 考 古 时 发 现 了 唐 代 杨 良 瑶 神 道 碑,在 陕 西 省 泾 阳 县 博 物 馆 内 保存,该 石 碑 体 形 高 大,额 篆 的“唐 故 杨 府 君 神 道 之 碑”9 个 篆 字 周 正 圆 浑,苍 遒 大 气,不失 为 中 晚 唐 书 法 中 的 佳 品。碑 文 里 最 重 要 的 记 载 是 唐 中 晚 期 贞 元 元 年(7 8 5 年)4月,5 0 岁 的 杨
3、良 瑶 亲 率 外 交 使 团,通 过 海 路 出 使 印 度 洋 沿 岸 南 亚、中 东 国 家。大 食 国 与 唐王 朝 一 直 以 来 都 保 持 着 良 好 的 外 交 关 系,所 以 海 洋 上 的 丝 路 贸 易 十 分 频 繁。但 由 于 现 存 的唐 代 正 史 文 献 中,对 正 式 派 遣 使 节 航 海 下 西 洋 的 记 录 不 是 十 分 详 细,因 而 这 座 碑 文 有 关 杨良 瑶 航 海 出 使 黑 衣 大 食 的 记 载,就 显 得 弥 足 珍 贵,填 补 了 这 段 历 史 空 白。值 得 注 意 的 是,该 神 道 碑 正 文 行 书 镌 刻,用 了 许
4、 多 简 笔 字,与 当 今 简 化 汉 字 有 相 似 之处。比 如“請”写 作“请”,“繼”写 作“继”,“萬”写 作“万”,“邇”写 作“迩”,“爾”写 作“尔”,“輔”写 作“辅”,“彌”写 作“弥”,等 等。这 些 汉 字 简笔 字 的 使 用,对 于 研 究 唐 代 文 字 史,有 着 相 当 重 要 的 启 迪 和 帮 助。而 这 两 次 发 现,对 研 究唐 王 朝 与 阿 拉 伯 之 间 的 使 节 往 来,以 及 我 国 历 史 上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的 发 展 提 供 了 宝 贵 的 实 物见 证。杨 良 瑶 作 为 聘 国 使 受 命 西 行唐 代 宗 永 泰 年
5、 间(7 5 6 年),慈(治 今 山 西 吉 县)、隰(治 今 山 西 隰 县)等 州 发 生 武装 叛 乱,狼 山 部 落 首 领 塌 实 力 率 众 劫 掠,威 胁 州 县。这 时,“西 河 初 平,四 野 犹 耸”,唐王 朝 无 力 东 征,遂 派 遣 中 使 刘 崇 进 衔 命 招 抚,让 杨 良 瑶 充 任 判 官。碑 文 称 刘 崇 进 畏 懦 不前,杨 良 瑶 毅 然 孤 身 前 往,当 场 宣 示 皇 帝 口 谕,促 使 狼 山 部 众“交 臂 屈 膝,弃 甲 投 弓,革面 回 心,稽 颡 受 诏”。此 举 得 到 了 皇 帝 的 赏 识,除 褒 奖 赐 禄 外,还 授 予
6、其 文 林 郎、行 内 侍省 掖 庭 监 作 之 职。此 后 他“奉 使 必 适 于 所 难,临 事 未 尝 有 不 当”,深 蒙 历 朝 皇 帝 的 信 任。据 与 杨 良 瑶 同 时 期 的 著 名 地 理 学 家 贾 耽(于 贞 元 九 年 曾 任 右 仆 射、同 中 书 门 下 平 章事)的 有 关 记 载,经 由 海 路 前 往 黑 衣 大 食 国 首 都 缚 达 城(今 伊 拉 克 首 都 巴 格 达)的 路 线,应 当 先 从 广 州 南 海 登 船,沿 南 中 国 海 向 南 行,先 至 门 毒 国(今 东 西 竺 昆 仑 洋),再 至 古 笪国(一 说 真 腊),经 海 峡(
7、今 新 加 坡 海 峡),北 岸 为 逻 越(即 暹 罗,今 柬 埔 寨 国),南 岸为 佛 逝(今 苏 门 答 腊 岛 南 部),路 过 天 竺(今 印 度 国 一 带)等 百 数 个 国 家,抵 达 大 食 国 弗剌 利 河(今 伊 拉 克 境 内 幼 发 拉 底 河),改 乘 小 船 北 行 至 末 罗 国(今 伊 拉 克 巴 斯 拉 镇),再向 西 北 陆 行 千 里,便 可 到 达 茂 门 王 所 都 缚 达 城(详 见 新 唐 书 地 理 志)。與 此 相 近,公 元 9 世 纪 中 后 叶 阿 拉 伯 地 理 学 家 依 宾 库 达 特 拔(约 8 2 0 年 或 8 3 0 年
8、 至 9 1 2 年)所 著 的 省 道 记,亦 详 记 了 从 大 食 国 到 广 州(康 府)的 航 程 及 贸 易 景 况。右 仆 射 贾 耽 将 游 记 载 入 历 史据 悉,贾 耽 十 分 喜 欢 国 家 地 理 知 识,晚 年 常 向 四 夷 来 使 及 出 访 四 夷 的 使 节 询 问 道 里 民俗,并 写 入 自 家 著 作。其 所 记 广 州 至 大 食 一 段 海 上 路 程 十 分 详 细,所 取 原 始 资 料 当 来 自 杨良 瑶 一 行 的 亲 身 经 历。据 张 星 烺 中 西 交 通 史 料 汇 编 考 证,贾 耽 所 记 通 往 大 食 海 道 的 不少 国
9、 名、水 名,多 与 阿 拉 伯 人 的 记 载 颇 相 一 致,“足 见 其 所 见 者,闻 自 阿 拉 伯 人 也。”阿 拉 伯 人 固 然 熟 悉 由 大 食 至 中 国 的 海 上 航 路,但 贾 耽 在 这 里 所 记 录 的 从 南 海 通 过 印 度洋 抵 达 黑 衣 大 食 首 都 缚 达 的 海 上 航 行 路 线,更 是 来 自 杨 良 瑶 作 为 聘 国 使 西 行 黑 衣 大 食 的 海上 日 志。照 常 例,杨 良 瑶 归 国 后,应 当 向 朝 廷 做 出 详 尽 的 出 使 报 告,贾 耽 因 职 务 之 便,获悉 这 一 信 息 并 写 入 著 作,亦 属 情
10、理 中 事。故 而 贾 耽 之 于 杨 良 瑶,恰 如 逻 斯 梯 谢 奴 之 于 旅 行家 马 可 波 罗 一 样。杨 良 瑶 回 国 后,因 功 勋 卓 著,恩 宠 更 渥,颇 受 德 宗 皇 帝 的 青 睐。贞 元 十 二 年(7 9 6年),加 太 中 大 夫,余 如 故。十 四 年(7 9 8 年)春,特 受 命 主 持 修 葺 先 帝 陵 寝。杨 良 瑶“夙 夜 在 公,日 月 匪 懈。不 改 经 制,惜 费 省 劳。”受 赐 紫 金 鱼 袋、判、傔 等,并 加 绿 绶。“非 例 也,特 恩 及 之。”嗣 后,举 凡 唐 德 宗 圣 情 眷 顾 的 贵 主 亲 王,其 丧 葬 事 宜 一 律 由 他 筹划 办 理,因 其 功 劳 巨 大,受 赐“金 帛 纷 纶,不 可 备 纪 矣。”岁 月 沧 桑,但 历 史 是 宝 贵 的。杨 良 瑶 身 为 唐 朝 宦 官,率 领 使 团 航 海 出 使 黑 衣 大 食,对中 国 和 阿 拉 伯 世 界 的 政 治、经 济 和 文 化 交 往 作 出 了 重 要 贡 献。我 们 既 要 为 郑 和 下 西 洋 给 予世 界 航 海 事 业 的 伟 大 贡 献 而 骄 傲,更 要 为 杨 良 瑶 早 在 公 元 8 世 纪 后 期 就 远 航 中 东 的 历 史 壮举 而 自 豪。编 辑 陆 思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