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伶官传序(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9分每题3分)唐宋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
2、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代的古文复
3、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
4、向。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1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其实是一
5、场古文复兴运动。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了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前进。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D唐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直至在宋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取得胜利。【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对唐、宋两个阶段古文运动的比较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唐代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宋代古文运动是在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的。B唐宋古文运动都有理论作为指导,都有实践者的推动,都以明道为主张,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C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宋代的古
6、文家们不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D韩柳身体力行,引起热烈响应;宋代名家迭出,扩大了古文的影响,取得了比唐代更大的文学成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题中,C项,宋代古文家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下列不属于文章第段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的作用是( )(3分)A主要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B照应上文“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C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应有任务,为下文交代宋代古
7、文运动的产生做伏笔。D说明五代到宋初的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答案】D【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9分)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
8、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
9、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C然而惠然见临 见:看见。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见:我,指自己。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全都表现了欧阳修关于“为文之道”深刻观点的一组是( )(3分)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
10、溺焉尔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A B C D【答案】B【解析】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C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中说“大抵道胜者
11、,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2)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4分)【答案】 (1)世上想借助(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人,从我这里能获取什么呢?(2)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认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却越达不到(道的境界)。【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12、我恭敬地告白吴秀才,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以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您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您却给我恩惠来问我
13、,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
14、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范仲淹,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
15、,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三、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田家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夏日田园杂兴(其一)范成大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8欧阳修的田家后两句写景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1)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雨声初歇,斑鸠和鸣,是充满生机的动景。初
16、升的红日,怒放的杏花,是静景。(1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1分)(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两首诗描写的田园生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答案】(2)欧诗主要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美,(1分)表现农民生活的愉悦与满足。(1分)范诗主要刻画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1分)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1分)【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首诗的人物充满了乐观和愉悦,对生活的满足、对美好未来的自信尽在不言之中,而这又与乡村美景相得益彰。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
17、家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三部分,共十二首。诗歌描写了农村夏天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0分)采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10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6分)【答案】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2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总写)(2分)
18、,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2分)。【解析】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1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4分)。【解析】试题分析:鉴赏诗歌的情感主要是根据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本诗中的“笙歌散尽游人去”“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还有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来理解诗歌情感,如本诗中的致仕后归隐所作,这就是重要的信息。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道口书院秋声王剑冰我的记忆在涨水,我曾经来过道口镇。那个时候我还很小,我天真地寻找着那个道口。一定是有一个
19、道口的,它在摆渡着来往,引导着方向。可是我没有找到。现在我依然在道口徜徉。有个声音告诉我,欧阳书院就是道口的标志。我看到一扇门无声地开启,一股清风灌了满怀,我的怀里立时温热起来,心里在荡舟。我曾经找过的那个历史的道口,就芳香四溢地站在四通八达的地方。那个在乎山水之间的人也在乎“庭院深深深几许”,他找到这里的时候,“星月皎洁,明河在天”,一缕秋风正在流浪。他记住了那个朴素的路碑,正如多少年后我们循着那个路碑,毫无偏差地找到你。我试着像欧阳修一样在秋声里沙哑地歌唱,真的,我真的在那种歌唱里越过了灵魂的高峡,在一片清澈而亲切的水上飞奔。水的四周是辽阔的中原,中原一派玄黄。一个个经过无数次痛苦和愉悦而
20、繁衍的村庄,把这玄黄连缀起来,就如汉赋、唐诗、宋词的连缀一样,将广袤和丰收连缀起来。一个人从广袤和丰收里站直弯着的腰身,甩出一串汗水,那汗水变成了飒飒秋风。带着秋香的风吹过大地,大地上一片繁忙。欧阳修来的那天,是否也是这样的景象?我去过欧阳修的家乡,正是“白水芦花吹稻香”的季节。一群学子的声音水一样缱绻在风中,我听到了你们的歌唱,不,不惟是我,我身后那个摇摇晃晃的醉翁也听到了你们的歌唱,他激动地抖动着胡须,陷入了沉沉的回忆,似乎感怀那两次短暂的行程,感怀历史的理解和千年中滑州人的感情。欧阳公,六一居士,你始终让心居住在孩童中吗?你的生命里,重叠着那个儿童的节日,我们叫起来是那么亲切。声音就这么
21、缱绻地流着,我在这流水里偷偷地泡着自己的泪光。我回头看欧阳公,欧阳公的眼睛里映着清澈的天空。欧阳书院已成卫河边的风景,我在这夜晚的风景里久久不能成眠。秋风拂过大地,我随风扶摇而上,看一个人怎样对天惆怅,惆怅中又带着怎样的调侃与放浪。你一定流过泪,没有泪水的男人是不真实的,只是我没有看见。故乡沙溪旁,满头白发的芦花摇出的风,一直吹过卫水,抖乱你的衣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生不可能长驻春天,那就在秋天里扎下根,把春天重新孕育。绵州、夷陵、扬州、滁州、滑州,欧阳公,你把坦荡和豪情种植在这些山水的深刻部位,让它们长出思想和灵魂,长出文字和墨香,没有人知道你的痛苦,亦如不知道你的快乐。你看,童子都
22、睡了,你露出了宽怀的笑意。深秋的风重复着重复着,一直重复到现在。其实我不该想起这些,我应该想起醉翁亭的快意,想起蝶恋花的清香,可我还是忍不住。我还想起你的直率,你的不屈,你的无愧。就让我这样多想一些吧,想得多了,我就离你越来越近了。不,我一点都不怀疑你的意志,你只是借助秋风放飞一下自己的思绪,就如你放飞吹落的一根胡须。“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谗佞的草在你的跟前,早拂之而色变,秋声赋后不知去向。滑州,让我搬运些秋声走吧,我要把它扎成生命的篱笆。在欧阳中学,我看见那些不老的风,在雨中丝丝落地,长出又一茬嫩苗。风雨之间,千岁欧阳依然“子夜读书”。欧阳书院,请允许我作为你的一位
23、晚来的学子,让我再坐在那方舢板样的小桌前,用我满腹的激情诵出:“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节选自黄河报)【注】道口镇:河南省滑县(古称滑州)的县治所在地,欧阳修曾两次到滑县为官。欧阳书院:欧阳修任滑州通判时,曾修建“画舫斋”,后人在此旧址上建书院,称“欧阳书院”,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欧阳书院”原址上建“欧阳中学”。秋声赋:欧阳修53岁时写的一篇赋,通过秋声摹写自然界的秋天,用以烘托作者人生旅途上的秋天;但全文既无失意的惆怅,又无身世的感伤,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情怀。1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道口”含义丰富,实指欧阳书院的所在地道口镇和地理意义上的路口,虚指人
24、生的路口与方向,以及历史的关口。B第段或化用或引用欧阳修的诗文,既写出了欧阳修的部分经历,又突出了他感情丰富、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形象。C第段写“我”和欧阳修听孩童们“歌唱”这一情景,意在说明欧阳修的作品深受后世儿童喜爱,表现其童心未泯的性情。D第段以“醉翁亭的快意”“蝶恋花的清香”,写出了欧阳修作品风格的多样,也巧妙地引出对欧阳修个性的评说。E本文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艺术再现了欧阳修的生平与创作,赞颂了欧阳修忧国忧民、坦荡超然的高尚情操。 【答案】CE(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解析】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第段采用第二人称写作,有何作用?请简要
25、分析。(4分)【答案】(4分)拉近与欧阳修的距离,使作者能够跨越时空与欧阳修直接对话,更显亲切。使叙述具有抒情意味,便于表达作者对欧阳修的理解与赞颂。(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一般而言,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运用第二人称是较少见的叙述方式,其作用与优势在于:增加亲切感,更直接,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原文段的距离;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第段含意丰富,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6分)【答案】(6分)赞美秋声赋和欧阳修的文化贡献。赞颂滑州继承文化传统,焕发书院活力。企盼汲取传统文化以滋养生命。(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第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