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成都市南片区六校联考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 1.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题卷上不得分。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计的台词应是A“
2、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以法治国,中央集权”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民贵君轻,社稷次之”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韩非子、董仲舒 D商鞅、孟子3.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B强调道德教化功能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4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始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
3、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A提出“致良知”学说 B创立了理学体系C主张儒、佛、道并重 D致力于复兴儒学5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6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C博大精深但有
4、一定封闭性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7.“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比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句话表明李贽A反对偶像崇拜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专制君主 D反对纲常礼教8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9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10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
5、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11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注重经验总结 重视实用技术 缺乏学科体系 注重实验根据A B C D12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真实的景象 B个人的
6、情感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4.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15.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辩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无名氏朝天子志感)从这首元曲中可以反映出 迎合权贵、歌功
7、颂德 平民文学、雅俗共赏 批判科举、针砭时弊 内容深刻、寓意深远A. B. C. D.16.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17“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
8、者18.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19.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的“第二次反思”是指向西方学习发展到A器物层面 B教育层面 C文化层面 D制度层面A民风日新 B民族觉醒 C民权兴衰 D民智未开2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B剔除传统糟粕,
9、重建儒家信仰C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2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颁布义务教育法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 B C D2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24.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
1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 B C D 2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
11、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 1. 第卷共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 第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26.(共16分)孔孟之乡山东蕴含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4分)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
12、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材料三 若必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3)据材料三回答,明朝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材料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
13、志,陶冶情操。(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有哪些?(4分)27.(共18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2)材料二中,陈独秀
14、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3分)(4)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
15、,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28(共16分)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分)变法活动实践后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2分)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2)材料二图l
16、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4分)材料三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的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材料三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
17、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4分)(4)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成都市“六校联考”高2012级第三学期期中试题历史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共16分)(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2分)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 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 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融合在儒家学说之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8、(2分) (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可)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分)(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4)“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道德价值等。27.(共18分)(1)途径: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任意4点4分)(2)三个阶段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结果失败。(阶段、实践、结
19、果各1分,共3 分)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阶段、实践、结果各1分,共3 分) 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阶段、实践、结果各1分,共3 分)(3)原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1 分)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答出其中一点也可)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4)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或“避免全盘西化或传统化”)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或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对西方文化要扬弃)(任意2点2 分。类似观点均可得分)(3)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分)(答出大革命失败,敌强我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可) 情怀:百折不挠,对革命充满信心。(1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1分)新民主主义理论。(1分)(4)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分)(5)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分)(言之成理即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