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7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上传人:Judejasmine
  • 文档编号:21897223
  • 上传时间:2023-12-13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1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7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资源描述:

    1、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一)(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70分)班级:_ 姓名:_ 座号:_ 得分:_1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葭苇(ji) 赪颜(chn) 烽燧(su) 歌台舞榭(xi)B巉岩(chn)屏风(png) 营葺(q) 兔起鹘落(g)C山麓(l) 宗祠(ch) 彭蠡(l) 光风霁月(j)D迁徙(x) 浔阳(xn) 汲水(j) 溯流穷源(s)【答案】D【解析】A项,赪(chng)颜;B项,兔起鹘(h)落;C项,宗祠(c)。2下列各选项中,画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砉然(hu) 中意(zhng) 更换(gng) 庖丁解牛(po)B踌躇(zh) 怵惧(

    2、ch) 醴酪(l) 切中肯綮(qng)C宫绦(to) 酬酢(zu) 脚踝(hui) 不偏不倚(y)D孽障(ni) 绾发(wn) 妻孥(n) 削足适履(xio)【答案】C【解析】A项,更(gng)换;B项,踌躇(ch);D项,削(xu)足适履。3下列各项中,“信”字的意义和“信造化之尤物也”中的“信”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C低眉信手续续弹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答案】D4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3分)A臣之所好者道也B族庖月更刀,折也C怵然为戒D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答案】D【解析】A项,判断句;B项,判断句;C项

    3、,省略句,在“为”后省略了“之”。5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此山当是其一也 有碑载其事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D 【解析】代词,其中的;代词,这;副词,才;副词,才。6下列对过小孤山大孤山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

    4、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片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广阔无边的江水,望上去它好像浮在水面上,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景。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答案】B【解析】B项,应该是“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7将下列句子以“在濮水边钓鱼”为开头重组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怀王派人来请他做宰相,他持竿不顾,“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答案】在濮水边钓鱼,对楚怀王派人来

    5、请他做宰相却持竿不顾的庄子,“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也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解析】关键是找出以“在濮水边钓鱼”为开头的句子的主干句:庄子不愿与统治阶级为伍。名师点睛解答句子重组题,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句子原意。具体来看,可分类型找到答题切入点:1如果题目要求重组后的句子是单句,则必须先确定重组后单句的主干,可用题目中要求置于句首的词语作为叙述对象,与短句群中某一句子结合在一起,做重组后单句的主干;然后把其他短句转化为主干的修饰限制成分。2如果题目要求重组后的句子是复句,则首先应明确该句的逻辑关系。3如果题目要求重组后的句子强调某一个词,或某些内容时,也要注意单句与复句的区别。如果是单句,强调的内

    6、容可作为这个句子的谓语部分;如果是复句,则要运用表示相应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连接这些分句。如“固然但”“虽然但是”这些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组通常强调转折后的内容。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游赤松山记吕祖谦淳熙十五年,南至后一日,与二三友访吕兄仲平之庐。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戒行囊。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而晴光亦时着人。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庐。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带。季氏兄弟与其知友陈岩夫,亦赍袱被,欲共宿山中。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与涧横石,激为清湍,

    7、澎湃汹涌。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复曳杖入“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徙倚“枕流”,四际溟蒙,天水一色,泉声松韵,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徐行察之,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清澈无底。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再至“过清”,驻目久之。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归途高者平,险者顺。

    8、山回路转,乌纱欹斜,随意先后。至山下,日犹未中。饭竟,信其所之。再寻“桃源”之游,昔林木交翳,今皆廓然。复循山磴,游于“物外”。乔木倚天,涧流清壮。此间桃源之津所从始也。过小桥,缘山而行。泉石相捕,无风而涛。行且百步,幽意益邃。横涧为桥,榜曰“三峡”。惊涛怒流,与巨石相吞啮。前莫知其所穷,后莫知其所止。复行数十步过盘石,临浚流,景象天逸。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亦与所谓“三峡”者异。久之,暮烟四合,不可久留,遂寻旧游而归。抵夜复坐于“枕流”,林外灯火,久益微茫。泉流静深,尤与夜气相宜。是行也,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而于“枕流”“过清”之间,朝暮几与神交。自己未至辛酉,凡三日而后返。(选自古今

    9、游记从钞,有删节)【注】南至:冬至。黄初平,东晋人,著名道教神仙,俗称黄大仙。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亦赍袱被,欲共宿山中 赍:携带B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 卒:通“猝”,突然C晨兴复至其处 兴:高兴,兴奋D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 特:只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兴:起,起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B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 句读之不知C泉石相捕,无风而涛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抵夜复坐于“枕流”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答案】C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

    10、是描写赤松山景致的一组是(3分)积霭横翠,蔚然深明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乌纱欹斜,随意先后乔木倚天,涧流清壮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A BC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写的是作者衣冠歪斜的样子,是作者游览的经历和感受。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淳熙十五年冬,作者与几个朋友到了吕仲平家,后又到了季氏兄弟依赤松山而建的住处,然后一起去游览赤松山。B作者一行先后两次游历“桃源”,第一次是傍晚时分,光线昏暗,树木互相遮蔽;第二次是午饭后,光线明亮,视野开阔。C作者一行在赤松山中住了两夜,赤松山的夜晚静谧而清

    11、幽,让人感到神气清爽,心情放松,梦中所到之处也超尘脱俗。D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述了作者游览赤松山的经历,景物随作者游踪而变化,时远时近,有高有低,动静结合,写景极具特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季氏兄弟的住所并非依赤松山而建。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2分)(2)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2分)【答案】(1)坐下来闭上眼睛休息,神清气爽好像在天上畅游,却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将近半夜才睡觉。睡梦中所到的(地方),大概也不是人

    12、世间。(2)也有人说,这里是张良所说的愿意放弃人间事情想要跟从赤松子游仙的地方,难道果真如此吗?【参考译文】淳熙十五年,冬至后一天,我与二三个朋友(一起)到吕仲平兄的家中拜访。冬至后两天,呼唤童子找出藜杖,让朋友备好行囊(准备去登赤松山)。缓步出城北门五里多地,山野风光渐渐迎面而来,晴朗的日光也时时让人喜欢。又走了二里多,到了季氏兄弟的住所。他们的住所依山而建,茂密的树林和清澈的池水相互映衬。季氏兄弟和他们的知心好友陈岩夫也携带行囊被褥,要与我们一起去山中住宿。又走了十里路,到了小石桥。远望赤松山,层层云雾笼罩着山林,树木茂密幽深有光泽。又走了三里多路,进入山门。高大的松树在道旁高高耸立,好像

    13、不肯与世人为伍。到了桥亭,在老木上坐下。山涧中横立着许多石头,溪水冲激石头形成湍急的水流,汹涌澎湃。人的说话声听不到了,心神和眼睛因为它而清醒明亮。又拄着藜杖进入“桃源”,暮色已布满岩壁山谷了。在“枕流”徘徊,四周雾蒙蒙的一片,天水一色,泉水声和松涛声就像暴风骤雨突然来到。慢慢地边走边观察,又好像车马突然狂奔而不停止。云间不时地露出几颗疏疏朗朗的星辰,点缀在树梢,和水影相映衬,流水清澈异常。坐下来闭上眼睛休息,神清气爽好像在天上畅游,却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将近半夜才睡觉。睡梦中所到的(地方),大概也不是人世间。早晨起身,又来到那里,山间雾气恣意游荡,天空中没有一丝渣滓。又来到“过清”,在这里留

    14、恋观赏了好久。然后就寻找小路探访二仙祠,世人相传认为(这里就是)黄初平寻觅丟失的羊群的地方;也有人说,这里是张良所说的愿意放弃人间事情想要跟从赤松子游仙的地方,难道果真如此吗?一起来的人都要登山,喝一喝丹井的水,于是就一起登山。登山的途中,有的人沿着山涧往上,观赏瀑布流泉,踏过白色山岩,想要走到山泉的源头却没有成功,然后就在丹泉之上会合。山高峻而幽深,向下窥视群谷,山谷都呈现出各自的形状。回来的路上,感觉高的地方也很平坦,危险的地方也很顺利。山回路转,帽子歪歪斜斜,随它前后颠倒。到了山下,太阳还没有到中天。饭后,信步闲走。再次来到“桃源”游玩,以前树木互相遮蔽,现在都视野开阔。又沿着石阶,到“

    15、物外”游玩。乔木参天,涧中流水清澈浩荡。这里就是进入世外桃源之路的起始点。过了小桥,沿着山往前走。山泉和石头互相冲撞,没有刮风却发出波涛汹涌的声音。再往前走将近一百步,清幽之意更加深邃。横跨山涧建了一座桥,上书三峡。惊涛激流和巨石相互冲撞。往前不知道它的源头,往后不知道它的尽头。又前行数十步过了盘石,来到湍急的水边,景象天然超绝。不仅仅与前面所说的“物外”不同,也和前面所说的“三峡”不同。过了很久,暮烟四合,不能长久地停留了,就沿着经过的路线回去。到了夜里,再次在“枕流”静坐,林外灯火,夜深更加微茫。泉流静谧幽深,尤其和夜晚环境相适合。这次出行,在丹井纵目远眺,在桃源尽情游玩,并且在“枕流”“

    16、过清”之间,早晨和傍晚多次尽情领略美景。从己未到辛酉,共游玩三天才返回。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3分)入蜀记陆 游(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蓉,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九月)

    17、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许,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皆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

    18、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骨髓,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欲穷之穷:看个究竟B苫茅皆厚尺许 苫:覆盖C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 权:主管D是日重阴微雪 雪:下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权:代理。2下列画线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为之颓然径醉”中的“为”相同的一项是(3分)A卒相与

    19、欢,为刎颈之交B吾属今为之虏矣C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C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如行云流水,涉笔成趣,尤其是所写景物和观感,简练优美,多富有诗意。B作者写景,常用白描与衬托的手法,如写木筏之大,从写筏子上“妻子鸡犬臼碓”等什物入手,就是很好的例子。C“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许,整洁无一枝乱”,“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作者对眼前的景物作简练而深刻的勾勒,几笔就写出当地的民风的淳朴。D陆游看到寇莱公(寇准)的祠堂,想到自己大半生无所作为,才会有“始有流落天涯之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后一句引文是

    20、写当地井邑极萧条,不是体现当地的民风的淳朴。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2分)(2)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2分)【答案】(1)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2)做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两三年没有人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参考译文】(八月)十四日。早晨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只木筏,宽十

    21、多丈,长五十多丈,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这天,遇上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太阳偏西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旁停泊,这里是蕲州地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广阔的湖,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蓉,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捕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是不敢再向前走了。”(九月)九日。早上,去拜土地神的

    22、庙。路旁的民屋,覆盖房顶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齐得没有一根杂乱。张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矶停泊,塔子矶是江边的大山。从离开鄂州,到这里才见到山。买羊肉买酒,村边泊船处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杀了一只羊,几条船分买了,不一会就卖完了。向江边的人家索取菊花,得到了几枝,芳香可爱,(对菊饮酒)因此就喝得醉了。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十月)二十一日。在船中望石门关,才能通过一个人,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但街市上很萧条,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

    23、是四川人。拜见寇莱公(寇准)祠堂,登上秋风亭,亭下是长江和山岳。这一天浓云密布下着小雪,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幽奇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有二三百年的树龄。亭栏外面有两条瀑布直流进山涧中,激溅起的水花宛如珠玉纷飞,冷气侵入骨间。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我从吴地(江浙)进入楚地(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所见的亭台胜景,没有超过白云亭的。而且(白云亭)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公事也没有,做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

    24、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常常就是两三年没有人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触蛮之战,蜗角之争庄 周魏莹与田侯牟约,田侯牟背之。魏莹怒,将使人刺之。犀首公孙衍闻而耻之,曰:“君为万乘之君也,而以匹夫从仇。衍请受甲二十万,为君攻之,虏其人民,系其牛马,使其君内热发于背,然后拔其国。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闻而耻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乱人也,不可听也。”华子闻而丑之,曰:“善言伐齐者,乱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乱人也;谓伐之与不伐乱人也者,又乱人也。”君曰:“然则若何?”

    25、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闻之,而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客出,惠子见。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当之。”惠子曰:“夫吹管也,犹有嗃也;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尧、舜,人之所誉也。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

    26、也。”(选自庄子杂篇则阳,有删改)【注】莹:魏惠王名。田侯牟:齐威王名。犀首:武官名。内热发于背:因恚愤而背生痈疽。胥靡:服役的人。管:一种乐器。剑首:指剑鼻环的小孔。嗃: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吷:细微的声音。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莹与田侯牟约 约:结盟B善言伐齐者,乱人也 伐:攻打C王与蛮氏有辩乎 辩:辩论,争辩D臣请为君实之 实:证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辩”通“辨”,“分别”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魏莹怒,将使人刺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衍,乱人也,不可听也 彼且奚适也C君以

    27、意在四万上下有穷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尧、舜,人之所誉也 犹有所待者也【答案】D3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B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C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D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则又坏之/此胥靡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根据语法、语感等去判断。“城者既十仞矣”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所以排除A、B两项,“此胥靡之所苦也”是

    28、一个判断句,“此”是句子的主语,故选D项。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亦叫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而到了唐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C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作为文学家,庄子的思想超尘脱俗,作品形象诡谲奇特,文风汪洋恣肆。D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代表了庄子学说的最高境界

    29、,也体现了他散文的风格和成就。至今流传的许多耳熟能详的词语,如“游刃有余”“达人知命”“鹏程万里”“扶摇直上”都出自庄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而到了唐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有误,应改为“汉代”。C项,“春秋时宋国人”有误,应改为“战国时期的人”;D项,“达人知命”出自滕王阁序。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齐国毁约而要发动战争的主战派,是要争一口气;反对战争的反战派,是顾及王家基业。这两者本质上都是主张“有为”的。B华子既反对主战,也反对反战,是最合乎“无为之道”的,但是华子却不愿意讲,只是说:“你还是求助于清虚淡漠、物我兼忘

    30、的大道吧!”C戴晋人用“蜗角虚名”的寓言,让魏莹明白为名利而战是多么渺小。“蜗角虚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蕴藏着不易领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是为了名利的行为,予以否定;同时也宣扬了道家的无为思想。【答案】B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2分)(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2分)(3)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譬犹一吷也。(2分) 【答案】(1)它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败兵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2)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3)在戴晋人面

    31、前提起尧舜,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参考译文】魏莹与田侯牟订有盟约,而田侯牟却违背了盟约。魏莹十分愤怒,准备派人去刺杀他。犀首公孙衍听说后,感到这种做法很可耻,便对魏莹说:“君主您是万乘大国的国君,却用老百姓的方法去报仇。我恳请受命率领二十万披甲士兵,为您攻打齐国,俘虏他的人民,牵走他的牛马,让他因恚愤而背生痈疽,然后占领他的国家。等齐将田忌出逃,然后抓住他,鞭打他的后背,折断他的脊梁。(这才是大国的风度,光明正大的做法。)”季子听了公孙衍的议论感到可耻,他说:“譬如要修筑十仞高的城池,已经修筑了十仞之高,却又去把它毁掉,这可是服役之人的辛苦劳动啊。现在不用兵打仗已经七年了,这是王业的基础啊。

    32、公孙衍是个挑起战乱的人,他的话不能听。”华子听了这些议论之后,感到这些观点都很不好,便说:“鼓动攻打齐国的人,是好乱之人;鼓动不要攻打齐国的人,也是好乱之人;议论攻打与不攻打来搅乱人心的人,又是一个好乱之人。”君主说:“那么怎么办呢?”华子回答说:“君主但求自然之道就是了。”惠子听说了这件事,把戴晋人引荐给了魏莹。戴晋人说:“有一种叫蜗牛的小动物,君主知道吗?”魏莹说:“知道。”(戴晋人接着)说:“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它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斗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十天半月才返回。”魏莹说:“唉!这不

    33、是虚话吗?”(戴晋人)说:“我请求为君主把话说实。君主认为自己的主观想法推测宇宙的空间有极限吗?”魏莹说:“无极限。”(戴晋人接着)说:“知道自己在无极限中遐想,再返回人迹所到之处的国家,是不是感到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呢?”魏莹说:“是的。”(戴晋人又)说:“在这人迹所到之处有个魏国,在魏国之中有个梁都,在梁都之中有个君王,(试问)君王和蛮氏有分别吗?”魏莹说:“没有分别。”戴晋人离开后,魏莹心中恍惚,若有所失。客人走后,惠子觐见。魏莹说:“客人真是位德才超群的人,像尧、舜这样的圣人也比不上他。”惠子说:“吹奏管,尚能发出洪亮而悠长的声音;吹奏剑首,就只能发出细微的声音罢了。尧、舜是人们所赞誉的圣人。在戴晋人面前提起尧、舜,犹如一声细微之音而已。”1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周末培优第17周创造形象诗文有别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2189722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