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8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尼博士 文档编号:21896439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8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8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18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8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测试时间:50分钟,总分:70分)班级:_ 姓名:_ 座号:_ 得分:_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A生物群落中B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D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由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物质循环在二者之间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如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物质是单向流动的。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不断循环的D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总有

2、一部分流入分解者【答案】A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表示分解者,一定是原核生物B丁的CO2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破坏C丁甲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D乙、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种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丁是无机环境、甲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丙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乙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真核生物秃鹫也是分解者,A错误;丁的CO2含量增加将导致温室效应,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B错误;丁是无机

3、环境、甲是生产者,丁甲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C正确;丙是分解者不能和乙消费者之间构成捕食关系,D错误。4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步骤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C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对照组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答案】C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

4、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答案】C【解析】X1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大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因为生产者会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的;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X3过程的能量值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C选项正确;生产者、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除了被分解者分解外,还有一部分用于自身生命活动,转化为其他物质。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

5、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7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 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abcBcbaCc=baDac=b【答案】A【解析】从图中分析,落叶供给量大,土壤有机物的含量少,说明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快;反之,落叶供给量小,土壤中有机物含量高,说明残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的速度慢。而b介于二者之间。图中所示 a、b、c三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abc,所以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bc。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

6、的是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E与F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图中的生理过程b在线粒体中进行该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ABCD【答案】A【解析】从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判断E是生产者,F、G是消费者,H是分解者,M是CO2,N是O2,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是E、H。过程a主要是指光合作用。过程b、c是呼吸作用,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9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故物质在循环

7、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答案】D10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能量的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C丁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D碳元素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的信息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初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利用、留在生产者的体内。图中的总和是呼吸消耗、流向动物、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从题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物质可以循

8、环再生,如碳元素以CO2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而能量必须由太阳能不断补充。丁作为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员”,因此选项C错误。11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甲虫能促进落叶林的物质循环B该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C该甲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初级消费者D落叶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甲虫体内【答案】A1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由图可知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往复的

9、C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D图中碳元素的流动过程也可以表示能量流动的过程【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甲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图中碳元素可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也可以从生物群落返回大气,是循环往复的,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成流动的,即图中的过程,C正确;图中碳元素是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13如图为某人工生态系统中碳流动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碳元素在各种生物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B过程、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C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不需要能量的驱动【答案】C14兴趣小

10、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A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B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C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D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答案】C【解析】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实验组的处理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可以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恒温箱中灭菌1 h,故A项错误;本实验探究自然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土壤都不能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B项错误;由于对照组的土壤中含有微生物,而实验组的土壤经过灭菌缺少微生物,

11、所以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C项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放入土壤中的落叶的种类和数量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D项错误。15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加环”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

12、B正确;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 “加环”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分)16(8分)近段时间我国北方持续出现的大范围雾霾天气,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的罪魁祸首要归咎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不良排放物,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由_(填代号)共同构成。(2)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8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质量_kJ。(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某同学捕获了64个个体,并将这些个体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

13、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8个带有标记,估计此生态系统中该种动物个体的数量约为_个。(4)过程是绿色植物的_,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1)A、B(B1、B2、B3)、C (2)32 (3)400 (4)光合作用(1分) 二氧化碳(1分)17(8分)近年来,雾霾天气愈发严重和频繁,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引起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含碳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丁属于生态系统的_成分,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_形式进行传递。(2)若甲乙丙构成

14、一条食物链,则丙增重200 kg,最少要消耗甲_kg。(3)雾霾中的颗粒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这属于_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进入呼吸系统的颗粒物大多被呼吸道粘膜阻挡或被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但颗粒物浓度若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负荷,则会破坏内环境稳态。(4)汽车数量的增加及汽油的不充分燃烧是产生雾霾的重要因素,据此你认为防治雾霾的措施有_(答两点即可)。【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1)分解者 有机物(含碳有机物) (2)5 000(2分) (3)非条件 非特异性 (4)健康出行(多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少开汽车)、研发并利用新能源、提高

15、汽柴油品级、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分)【解析】(1)图中表示的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因为甲能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双向传递,所以甲是生产者,代表的是将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固定到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呼吸作用,是化学燃料的燃烧。丁因为每个箭头都指向丁,所以丁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点睛:判断碳循环中的各种成分时的突破点是应先找双向箭头,双向箭头的物质代表的一个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一个是生产者,在这两个中有很多箭头指入的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余的成分就依次分析出来了。18(8分)图一是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

16、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二是对图一生物群落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三是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部分利用情况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一中消耗或产生CO2的生理过程有_(填写序号),能量转换值最大的生理过程是_(填写序号)。 A、B、C、D中,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是_。(2)图二中的牛和人应分别对应于图一中A、B、C、D中的_。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则人从玉米秸秆中获得的能量比值为_。(3)图三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_,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达成这一目标的主导因素是_。【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1

17、) B、C、D (2)C、C 1.8%(2分) (3)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人(1)分析图一可知:A表示大气中的CO2,B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 D为生产者;是光合作用、消耗CO2,分别是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都产生CO2,因此图一中消耗或产生CO2的生理过程有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从根本上说都来自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所以能量转换值最大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碳元素在A中主要以CO2形式存在,在B、C、D中都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19(8分)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_、_。(2)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18、中,过程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转化为_的形式,释放回无机环境中。目前,人们应当力求减少_(填图中序号)途径的碳排放量。(3)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_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_方面的效益和后果。【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1)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2)热能(2分) (2分) (3)负反馈(反馈、自我) 生态【解析】(1)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过程表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回无机环境中。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短时间内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因此目前

19、,人们应当力求减少即化学燃料燃烧途径的碳排放量,以减缓温室效应。(3)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所以生态系统的稳态是靠负反馈(反馈、自我)调节来实现的。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20(8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称作碳循环。(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_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并以_的形式在不同营养级间沿_传递。(3)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开采利用图中的A_使得大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加,形成了温室效应,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答案】(8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2)光合 有机物 食物链(2分) (3)化石燃料(煤炭)(2分)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