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我国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的反思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OURNALOFI(ANGDlNGNATl0NALITYTEACHERSCOLLEGE第 15 卷第 6 期 2006 年 12 月Vo1.15No.6Dec.2006对我国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行为的反思蒋良凤【摘要】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使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 行为强调个人服从社会的政治与道德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儒家的道德教育观存在着理想化的色彩,它压抑人性,束缚着人的理性发展.今天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 “行为增添了新要求但超高的要求仍存在盲目性和狂热性,我们的道德教育依然缺乏人性.人与社会,人是本,因此我们道德教育中“见艾勇为“
2、 行为应以人为本.克服盲目和狂热.【关键词】道德教育;见义勇为;反思【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076(2006)06.0053.02一,传统伦理文化误区使道德教育中的“见义勇为“ 行为压抑人性辞海对“见义勇为“ 解释是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它最早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宋史?欧阳修传:“ 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什么是正义?指符合政治和道德准则的行为语出苟子?正名“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2 综合论语?为政和宋史?欧阳修传 这两本着作 ,“见义勇为“就是看到符合政治和道德准则的事,不考虑前面危险大小,我们
3、都应该勇敢地去做.见义勇为是行为者在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政治与道德利益发生冲突时即刻须做出的“只能择其一“ 的行为抉择.追求社会的政治与道德利益的后果极有可能损害个人自身利益,维护个人自身的利益则会失去社会政治与道德的利益.这就是我们传统伦理文化中的见义勇为行为的两难选择困境审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理想主义道德教育观的浓厚色彩.见义勇为行为体现的是儒家伦理学说对义利关系问题的价值认定和道德评价.对义利的抉择,是见义勇为的关键.传统义利观之“义“ 指的是符合社会的政治与道德标准,“利“ 则指个人的利益,好处.儒家伦理观主张的原则是,义第一,个人之利第二;二者发生冲突时,应为义牺牲;并将
4、如何对待义,利视为判定人格高尚与卑鄙的依据,以定君子与小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道德高尚的人应做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抉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已为千古名言.但应该指出,传统义利观的总体倾向是崇义贬利的,或者说是义利相斥的,传统儒家理想化的无私利他的伦理道德观从实质上讲存在着明显理想化,压抑人性,束缚着人性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的一切需要都是以最低级的需要生理需要相对的满足为基础的,生理需要是利己的.在今天,我们更应该认识儒家利他主义的缺陷,承认人性需要的合理性.儒家的理想主义道德教育观要求个人无条件为社会的政治和道德标准无私奉献
5、.其实质就是把个体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这种道德理论强调个人利益绝对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可社会与个体也有统一的一面,即个体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只有个体得到充分发展,社会才能够更加进步和作者简介:蒋良凤(1971 一)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湖南长沙,邮编:410081)53第 l5 卷第 6 期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OO6 年 12 月繁荣.二,当前我国学校,社会教育中“见义勇为“ 行为的理性缺失辽宁省大连市 104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见义勇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案例教学.案例 2的例子是 2004 年深圳 ll 岁少年见义勇为的事迹.少
6、年与歹徒周旋了 6 个多小时,最后歹徒被警方狙击手一抢击毙,他才安全脱险.这个成功案例的教学目的是让青少年认识怎样是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倡导未成年的青少年遇见违法犯罪分子,不仅要见义勇为,还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今天的道德教育赋予“见义勇为“ 行为新的内容 .要求小学生“对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中学生在“敢于斗争“的基础上要“善于斗争 “和“学会白护自救“.我们今天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提倡“见义勇为 “行为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对未成年的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中学生善于斗争,这不切实际,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即使是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的公安和警察们来说也不容易做,因
7、为他们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时候,依然存在风险,仍然有生命危险.可见我们的道德教育还是存在盲目性和狂热性,缺乏理性,没有把人放在第一位.2005 年 3 月,湖南大学的女大学生高舂娜过完春节,准备返校.到青海省西宁市火车站时刚好遇到歹徒抢劫了一位女人的手提包夺路而逃,她毫不犹豫,追赶歹徒.在同歹徒的搏斗中,她身负重伤,幸好救兵及时赶到,抢劫犯才丢包逃跑.【4 像高春娜见义勇为的事迹,社会媒体对此总是赞扬.每每读到这样的事迹.我的心总是沉甸甸的,无法轻松起来.我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对这类事迹社会媒体总是提倡呢? 难道失主的手提包比与歹徒拼搏的高春娜的生命还重要? 我们道德教育的人性在哪里
8、 ?为什么我们不提倡遇到这类事情时要以人为本?有没有更有效率的途径来解决而又可以避免较少的代价?为什么个人单薄的力量要承担如此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的道德教育在要求个人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要求我们的社会也应尽最大的力量保护个人的利益?我们的道德教育保护和关爱个体吗?我们的道德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吗?三,我们的道德教育中“见义勇为 “行为应提倡以人为本虽然政治教育是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长期以来我们的道德教育偏重“政治性“.学校道德常常提出一些过于高尚,理想和空洞的口号.如“ 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我们的社会媒体也逃脱不了儒家道德的束缚,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政治和道德
9、标准发生冲突时,提倡要牺牲个人利益.若在这次与歹徒的搏斗中,高春娜牺牲了,对社会来说,高春娜只是一个普通的个体;但是对她的父母来说,高春娜却是整个世界.从高春娜见义勇为,身负重伤为失主夺回手提包的事迹中,我们可以冷静地想一想,作为一个女大学生.遇到此类事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报警,而不是一个人赤手空拳,冒着生命危险为失主夺回手提包.因为维护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安定是公安机关和警察局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公安机关和警察局在抓歹徒的经验上比手无寸铁的女子丰富;在力量上比手无寸铁的女子强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公安机关和警察局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比方说在
10、人口流量大的火车站,在阴暗的小胡同等地装上摄像头,以帮助公安机关和警察及时侦察或破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这样就用不着手无寸铁的女子冒着生命危险为失主夺回手提包.从策略上讲,明知个人单薄的力量不可为而为之,就是盲目冒险,就是不讲策略,就说缺乏理性.再退步讲,即使失主失去手提包,也就是失去了一些物质财富而矣,而物质财富是人创造的.“人是万物之灵“,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重人而不是相反.可长期以来我们道德教育中的“见义勇为“ 行为只见“义“即社会的政治和道德标准,而不见人.即使今天的道德教育增添了新内容,但是仍然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与人,人是本.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中在提倡“见义勇为“行为时 ,理应把关爱个人 ,珍视生命中的个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参考文献1辞海(第 l 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 年,P16262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论语? 里仁第四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3管傻玲.见义勇为 ,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 年第 l 期,P464王英春.我要做像你一样的好人J:读者.2006 第 9 期.P28 30责任编辑: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