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跳出题海15大秘诀(含解析)(打包15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高考化学总复习跳出题海15大秘诀含解析打包15套.zip高考化学总复习跳出题海15大秘诀含解析打包15套.zip
2016120731.doc
20161207310.doc
20161207311.doc
20161207312.doc
20161207313.doc
20161207314.doc
20161207315.doc
2016120732.doc
2016120733.doc
2016120734.doc
2016120735.doc
2016120736.doc
2016120737.doc
2016120738.doc
2016120739.doc
  • 全部
    • 2016120731.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10.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11.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12.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13.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14.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15.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2.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3.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4.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5.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6.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7.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8.doc--点击预览
    • 201612073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快速突破“元素周期表(律) ”选择题在历年高考中,元素周期表(律)的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何突破一考点,获取较高得分率。下面谈谈我的想法:一、了解题型,熟悉解题思路1. 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特点推测元素种类的命题例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0)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和 Z-,Y +和 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 2-Y+Z- D.原子序数:XYZ【解析】第一步:掘题干信息,确定元素名称第二步:根据周期律,判断递变规律2. 根据元素化合价(性质) 、原子序数以图表形式推测元素种类的命题例 2.(2012·广东·22)图 7 是部分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2D.Y 和 Z 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解析】第一步:挖掘题干信息,确定元素名称第二步:根据周期律,判断递变规律3. 提供某一限定条件,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推测元素种类的命题例 3. (2014·广东·23)甲~辛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 3,戊的一种单质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丁与辛属同周期元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性:甲乙丁B.原子半径:辛己戊C.丙与庚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差 13D.乙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解析】第一步:挖掘题干信息,确定元素名称 第二步:根据周期律,判断递变规律确认甲为 Li,乙为 Na,丙为 K,丁为 Ca,戊为 C,己为 Si,庚为 Ge,辛为 Ga。金属性:乙甲,A 错误;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得原子半径:辛3二、归纳常考考点,寻找突破方法常考考点 突破方法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如 2013·广东·22) 方法 1: R 为 F,Q 为 Br,由位置 知:R 原子序数为 9,Q 原子序数为 35。方法 2:R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Q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离子)半径的比较.比较微粒大小的依据(三看):(1)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 KNa (2)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Cl -K+ (3)看电子数:电子层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如:Cl - >Cl;金属(还原)性强弱或金属单质与水(酸)反应的剧烈程度非金属(氧化)性强弱或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简单离子氧化(还原)性的比较方法 1:离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还原性越强。方法 2:原子的氧化(还原)性越强,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阴离子还原性顺序表)方法 3:氧化还原原理、电解原理的放电顺序。单质熔沸点的比 金属单质熔沸点比较: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原子4较 半径和阳离子电荷数。非金属单质熔沸点比较: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决定于相对分子质量从物质状态看熔沸点:固体液体气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沸点)的比较气态氢化物沸点比较: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决定于相对分子质量(注意氢键的影响:如 NH3、H 2O、HF)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碱)性的比较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性质及反应常考物质性质:如氢氧化铝的两性,Al 2S3的双水解,氨气溶于水呈碱性,硝酸铵、过氧化钠、双氧水、二氧化硅等等。离子(共价)化合物的判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了解下列常见物质:①NaOH、②Na 2O2、③Cl 2、④NaCl、⑤C 2H6、⑥H 2O、⑦H 2O2、⑧AlCl 3、⑨Ar、⑩NH 4Cl、⑪ Cu、⑫ CO2 (1)只含离子键的有④。 (2)只含共价键的有③⑤⑥⑦⑧⑫。(3)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有①②⑩。 (4)不含化学键的有⑨。(5)含有金属键的有⑪。 (6)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①②④⑩。(7)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⑤⑥⑦⑧⑫。5三、精选训练题,强化基础,提升能力1.(2014·江苏高考·9)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 2 倍,Y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 2+与 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 与 X 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B.Y 分别与 Z、W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C.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W 的弱D.Y 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2. 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元素代号 L M Q R T原子半径/nm 0.166 0.143 0.112 0.104 0.066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A. 氢化物的沸点为 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 L Z MC.由 X 与 N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D.Z 单质不能从 M 与 R 元素构成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 M4.(2014·浙江高考·9)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 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W ZTA.X、Y、Z 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B.由 X、Y 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6C.物质 WY2、W 3X4、WZ 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D.T 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 与 Z 元素可形成化合物 TZ45. (2010·广东·10) 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6. W、 X、 Y、 Z 是 四 种 常 见 的 短 周 期 元 素 , 其 原 子 半 径 随 原 子 序 数 变 化 如 下 图 。 已 知 W 的一 种 核 素 的 质 量 数 为 18, 中 子 数 为 10; X 和 Ne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数 相 差 1; Y 的 单 质 是 一 种 常 见的 半 导 体 材 料 ; Z 的 非 金 属 性 在 同 周 期 元 素 中 最 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应简单离子半径:X>W B.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Z C.化合物 XZW 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D.Y 的氧化物能与 Z 的氢化物和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反应1原电池电极方程式书写技巧【考点分析】高考关于原电池的考题频频出现,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更是考查的重点。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两大类型:1.是根据题给图示书写电极方程式 2.根据文字叙述书写。【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氧化还原反应、金属活动性、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基础,且已经复习原电池的基本原理部分;具备一定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2.学生在解答新型原电池这类题时出现思维无序、知识综合能力缺乏、对细节的把握能力差等问题,得分率往往是偏低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2.能够敏捷、准确的获取试题所给的相关信息,并与已知知识整合,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新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边讲边练、思维建模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新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替身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整合新旧知识,正确书写电极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特别是燃料电池和新型电池。难点:思维训练(怎样思考分析) 。【设计思路】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以讲练结合、思维建模的形式,通过常见课本中的原电池正负极方程式的书写,带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复习,然后归纳总结规律,共建思维模型,形成书写电极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接着,在用思维模型培养学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知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教学过程】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学生学习《化学能与电能》知识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有很多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题目做不出。但其却是每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如何准确书写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呢?学生活动 1:锌铜原电池的总反应: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思考:1.找出总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在电极反应中标出?说说总反应与电极反应的关系?注意得失电子的算法?难点:得失电子的计算答案:【思维建模 1】总反应:还原剂 + 氧化剂 =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负极: 还原剂 - n e - === 氧化产物正极: 氧化剂 + n e - === 还原产物学生活动 2: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剖面图如图所示:总反应:Zn+2MnO 2+2H 2O===Zn(OH)2+2MnOOH,负极反应式为 。思考:1.为什么不能写 Zn-2e - ===Zn2+ ?为什么不能写 Zn-2e - + H2O===Zn(OH)2 + 2H+ ?32.如何书写正极反应?难点:正极和负极上的反应物及生成物判断, 电池反应= 正极反应 + 负极反应答案:Zn-2e - + 2OH- == Zn(OH)2【思维建模 2】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①找出在正极和负极上的反应物及生成物;②分析元素化合价升降,计算电子转移;③结合电解质溶液,根据原子守恒,电荷守恒配平写出半反应。原电池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2:电池反应= 正极反应 + 负极反应学生活动 3: (1)铅蓄电池总反应:Pb(s)+PbO 2(s)+2H 2SO4(aq)===2PbSO4(s)+2H 2O(l)。负极电极反应 ;正极电极反应 ;(2)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酸性和碱性两种。种类 酸性 碱性负极反应式 2H2-4e - ===4H+2H2+4OH - -4e - ===4H2O正极反应式 O2+4e - +4H + ===2H2O O2+2H 2O+4e - ===4OH-电池总反应式 2H2+O 2===2H2O思考: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为什么会导致电极方程式的不同?电解质中移动的离子是如何影响电极方程式书写的?4难点:关注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移动。答案:(1)负极电极反应 Pb -2e - + 2SO42- == PbSO4 正极电极反应 PbO 2+4H + + SO42- + 2e- ===PbSO4 +2H 2O【思维建模 3】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 H+离子从负极移向正极。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中的 OH-离子从正极移向负极。【课堂练习】以甲烷燃料电池为例来分析在不同的环境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酸性条件燃料电池总反应式:CH 4+2O 2===CO2+2H 2O①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O 2+4H + +4e - ===2H2O②①-②×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2)碱性条件燃料电池总反应式:CH 4+2O 2+2NaOH= ==Na2CO3+3H 2O①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O 2+2H 2O+4e - ===4OH- ②①-②×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 O2- )燃料电池总反应式:CH 4+2O 2===CO2+2H 2O①燃料电池正极反应式:O 2+4e - ===2O2- ②①-②×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 K2CO3)环境下电池总反应式:CH 4+2O 2===CO2+2H 2O①正极电极反应式:O 2+2CO 2+4e - ===2CO②①-②×2,得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 。5【设计特色】1. 由课本资源走向高考试题,是课本价值的充分利用,也实现了“教—学—考”的无缝对接。2. 从常规试题走向原创、新型试题的中间桥梁是思维模型,也可说是由知识运用走向能力提升的可行途径。1高考化学文字表述题的几个模板文字简答题不但能够考查学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的了解层次能力,而且也能够考查学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的理解(掌握)层次能力,更能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文字简答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之一,每年都占到较大的分值。对于文字简答题,看似容易做起来难,使得它成为历年高考失分较严重的题型之一。下面以2014 年高考化学题 T33(2)、T31(2)分析出错原因及应试对策。一、解答情况汇总及错因分析T33(2)利用图 21(a)和 21(b)中的信息,按图 21(c)装置(连能的 A、B 瓶中已充有 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 B 瓶中气体颜色比 A 瓶中的 (填“深”或“浅” ) ,其原因是 。评分标准:(2)①2 分,填“深” 。其它错误答案,给 0 分。②共 3 分,紧扣 3 个给分点第 1 个给分点:H 2O2分解反应放热(图 a),1 分•明确指明 H2O2分解或图 a 反应放热、放出能量、△H0,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2 分•△H0,随温度升高 lgK 增大更显著;△H0,随温度升高 lgK 减少更显著 2 分•|△H|越大,lgK 随温度升高的变化(率)越大 2 分•反应①、③为放热反应,△H 越小,随温度升高 lgK 减少更显著 2 分.•|△H|越大,lgK 随温度升高的变化越快 1 分案例:a.反应①的 lgK 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1 分a.反应 I 的 lgK 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1 分a.反应 II 的 lgK 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1 分b.反应 II 的 lgK 受温度影响大 1 分b.吸热反应的 lgK 受温度的影响比放热反应大 0 分b.反应 II 的曲线的变化率越大 0 分b. △H 数值越大,升温,lgK 减小越明显 0 分b.∣△H∣越大,曲线变化率越大; 0 分典型错误 快、速率、H<0,①、I混用△H 越小1.不指明哪个反应或是用 K,2.只有定性(无定量)如:吸热反应的lgK 受温度的影响比放热反应大∣△H∣越大的反应变化越大错因分析 语言不规范 信息获取、回答不完整 原理不清晰 表述混乱二、文字简答题应试策略1. 结构推理题文字表述模板: 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例 1.(2013▪北京)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 NOX的排放。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 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 N2排出。写出 NO 被 CO 还原的化学方程式: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 NOX生成盐。其吸收能力顺序如下: 12MgO 2oCaO 38SrO56BaO.原因是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氧4化物对 NOX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2.平衡推理题文字表述模板:存在…平衡, 改变…条件,平衡向…移动, 导致…结果。例 2.(2011·北京理综·26)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原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电解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 pH 在 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 。 【答案】氯水中存在 Cl2+ H2O HCl+ HClO;增大 HCl 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氯气的溢出。3. 化工生产工艺条件的选择 文字表述模板:突出该条件给实际生产带来的优点(略谈非该条件的缺点) 例 3. 氨气制取尿素 CO(NH2)2]的合成塔中发生反应:2NH 3(g)+CO2(g) CO(NH2)2(l)+H2O(g)。 图 14 为合成塔中不同氨碳比 an(NH3)/n(CO2)] 和水碳比 b n(H2O)/n(CO2)] 时二氧化碳转化率(x) 。b 宜控制在 (填序号)范围内(A.0.6~0.7 B.1~1.1 C.1.5~1.6) ;a 宜控制在 4.0 左右,理由是 。4.化学原理、规律的应用文字表述模板:先理论,后实际,对比后突出优点,略谈缺点。例 4.煤作为燃料,可以有下列两种途径(把煤看成由碳组成):5途径Ⅰ:C(s)+O 2(g)===CO2(g) Δ H=- a kJ·mol-1途径Ⅱ:C(s)+H 2O(g)===CO(g)+H 2(g) Δ H=+ b kJ·mol-12CO(g)+O 2(g)===2CO2(g) Δ H=- c kJ·mol-12H2(g)+O 2(g)===2H2O(g) Δ H=- d kJ·mol-1试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等质量的煤,途径Ⅰ放出的热量 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理由是 。(2)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答案】 由盖斯定律可知:物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及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其中间的变化过程无关,所以,燃烧等质量的煤,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等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 SO2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5.实验设计文字表述模板:取样,操作,现象,结论。例 5.设计实验比较 Cl2和 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 CCl4于试管中,____。 6.因果推理文字表述模板:先因…(逻辑推理)后果。例 6.用高铁酸钠处理水,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的原因是: 。【答案】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其还原产物 Fe3+能水解产生 Fe(OH)3 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7. 化工生产某操作的目的文字表述模板:正面回答 反面强调 结合目的“有利于… 或促进… ”例 7.KIO3在酸性条件下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能被 Cl2、次氯酸盐氧化为KIO4。KIO 3在常温下稳定,加热至 560℃开始分解。工业生产 KIO3的流程如下:6(1)写出反应器中生成 KH(IO 3) 2的化学方程式:6I2+11KClO3+3H2O=_____________。当有 1.2 mol 电子转移的时候,生成 KH(IO 3) 2的物质的量为 。(2)生产过程中,在反应器中加入反应物之后,还需加入硝酸酸化并保持微沸 1 小时,加硝酸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微沸 1 小时的目的是 。【答案】(1)6KH(IO 3)2+ 5KCl + 3Cl2 0.12mol(2)使溶液呈强酸性,防止碱性条件下 KH(IO3)2被氯气氧化;增大 c(H+),有利于KH(IO3)2析出。微沸 1 小时,可升高温度,降低氯气的溶解度且除尽氯气,防止氯气氧化 KIO3;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总之,在高三复习迎考阶段,对于高考较易失分的化学文字简答题,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课堂上老师要培养学生解答文字简答题的能力,对于课外布置作业中的文字简答题,老师要加倍用心地认真批改、修正,另外老师更要提供一些典型文字简答题及相应科学、规范的答案,让学生记录到专用的练习本上,让各位学生在每次模拟考试前乃至高考前都要拿出这一练习本好好得温习几遍。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文字简答题中的解答缺陷方面一定会得到改观,学生的解题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复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1紧扣官能团的变化 仿写有机陌生方程式 利用重要提示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机题中体现为“紧扣官能团的变化书写陌生的化学方程式考查学生信息迁移能力”每年必考。一、典例展示如 2014 年广东卷 30 题:反应①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原料合成有机物 ,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 以 2014 年广东卷 30 题为例,谈谈此类题的解题三步骤:Ⅰ.信息提取:从有机反应的本质(共价键断裂与形成)出发,理解题给信息反应的原理:具体操作:对比反应前后有机物结构,找不同(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序寻找,圈出不同)Ⅱ.信息处理:用自己易记易理解的语言、符号和编号对断键(成键)的原理进行加工、重组和整合,形成结论(规律)后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具体操作:信息编码(碳碳双键端碳原子的氢和醇羟基中的氢与氧气提供的氧结合生成水,剩余部分结合 CO 生成酯)Ⅲ.信息迁移:将信息处理提炼出来的结论(规律)迁移到设问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应用的有机物)具体操作:对比题给信息与设问信息,找出其相似的关键部分(断键、成键、反应条件)2进行模仿,书写出新反应、推断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简单概括就是关键部位模仿已知反应,其他结构不变。此三步骤中,重要又关键的一步是信息处理阶段的信息编码,大致又有三种类型:二、类型呈现1. 脱缩型【例 1】已知:卤烷基化反应①也是卤烷基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解析】1. 信息提取:2. 信息处理:3. 信息迁移:对比题给已知信息 和问题信息完成方程式: 。【练习】1在药物、香料合成中常利用醛和醇反应生成缩醛来保护醛基,此类反应在酸催化下进行。如:已知具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缩醛比较稳定。写出用乙二醇(HOCH 2CH2OH)保护苯甲醛中醛基的反应方程式 。提示:羟基中的氢与碳氧双键中的氧结合成水。2. 加合型3【例 2】已知信息:; 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Ⅴ能与 CO2发生类似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请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解析】1. 信息提取: (由于氧原子的干扰,可以对环氧键中氧原子进行标记)2. 信息处理: CO2中 C=O 其中一键断裂,环氧键的 C-O 断裂开环,连接成环。【练习】下列反应称为 Diels-Alder 反应,常用于有机物的合成:H3C OOH3C O实验发现 与 CH(乙炔〉也能发生 Diels-Alder 反应,请写出该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 。提示:①对双烯的双键中和单烯中的碳原子进行 1 ~ 6 标号。4②对设问中的 与 CH(乙炔)中的相应碳原子进行 1’ ~ 6’标号。3. 换元型【例 3】V(正丁醛)与Ⅱ也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其中一种)。反应① 【练习】1.Ⅱ→Ⅲ的反应类型: 。提示: 原子团 演变为 H 原子。1解答有机物制备实验综合题的突破方法以有机物制备为情境的综合性实验题是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这类题内容科学,背景真实,能体现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能渗透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不但取材思路开阔,试题陌生度高,能体现创新、公平的原则,而且分值高、考点多,能彰显学科特征,是体现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优秀题型。回顾了近三年各省有关有机物制备为情境的综合性实验题,发现该题型结构一般分为两部分:题干部分通常有四块内容即反应原理、相关物理性质、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或流程图) ,(通常也有变化:如 2013•江苏•21·B 甲氧基苯酚的制备没有装置图,实验步骤也是暗含在题尾设问中,2015•江苏•21•B 苯甲醛制备间溴苯甲醛没有反应原理,2014•广西•29 苯乙酸铜的制备实验步骤也是暗含在题尾设问中)题尾部分就是设问内容,常考的高频考点的有: ①仪器的认知与使用,实验装置图的识别与选用。②实验操作安全常识。③产品的除杂、分离与提纯操作的目的、原因。④反应原理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操作原因。⑤产率的计算等。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技巧有:一、掌握有机实验基本特点,排除无机实验思维定势,突破难点1. 有机物通常易燃易爆,要注意防高温、防氧化。【典例】 ①2013•课标Ⅱ•26 合成正丁醛(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 90—95℃,其原因是 。②2015•课标Ⅱ•36 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4)反应②为 (填“放热”或“吸热” )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 50-60℃,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是 。③2015•江苏•21•B 苯甲醛制备间溴苯甲醛(5)步骤 4 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 。【答案】①根据正丁醛的沸点和还原性,主要是为了将正丁醛及时分离出来,促使反应正向进行,并减少正丁醛进一步氧化。②放热;可能会导致(过氧化物)爆炸 ③间溴苯甲醛被氧化。【解题技巧】以上错因分析,同学们在解答有机物制备实验题受无机物制备实验题的影响很大,也可以说是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如果同学们能从有机实验的基本特点入手,了解有机物通常易燃易爆,要注意防高温、防氧化,能及时清除无机实验的干扰,这些得分率较低的题,2将迎难而解。2.有机反应通常伴随的副反应多,副产物多。【典例】2013•课标Ⅰ•26 环己烯的合成(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错因分析】没认真审题,图书写方便的,答 CO2、SO 2、 等。【解题技巧】从有机反应的特点①副反应多②反应条件(催化剂、温度等)可控制反应的方向等入手,就要认真审题,就不会忽略“最容易” 。3. 有机物一般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典例】①(2014•浙江•28)葡萄糖酸钙的制备(4)第④步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5)第⑥步中,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 。A.冷水 B.热水 C.乙醇 D.乙醇-水混合溶液②(2014•广西•29)苯乙酸铜的制备(2)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人冷水的目的是 。【答案】①(4)可降低葡萄糖酸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利于葡萄糖酸钙析出 (5)D②有利于苯乙酸析出【解题技巧】陌生有机物的相关物理性质,题中一般都会给出数据,抓住这些数据的应用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如相对分子质量会在计算是用到,密度会在分层时判断有机物所在用到,溶解度会在溶解、萃取、结晶和洗涤时用到,熔沸点会在控温和蒸馏时用到。4. 有机溶剂有毒易挥发,实验装置一般需要密封、冷凝、回流等。【典例】①(2014•浙江•28)葡萄糖酸钙的制备(1)第①步中溴水氧化葡萄糖时,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 。3②(2014•课标Ⅰ•2)6 乙酸异戊酯的制备(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填标号)【答案】 ① B ② b【错因分析】①这题是个控温技术、密封技术和冷凝技术的综合应用,要关注的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效果。②最容易错选的答案是 c,要关注的同一仪器不同用途是的优缺点。二、抓住有机物制备实验的几个重要环节,夯实基础1. 反应原理【典例】①(2014 浙江 28)葡萄糖酸钙的制备(2)第②步充分反应后 CaCO3固体过量,其目的是 ;本实验中不宜用 CaCl2替代 CaCO3,理由是 ②(2015 江苏 21 B)苯甲醛制备间溴苯甲醛(2)步骤 1 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化学式 ③(2015•课标Ⅱ•36)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2)反应 1 和 2 分别在装置 _和_ 中进行(5)中和釜 D 中加入的 Z 最适宜的是 (填编号。已知苯酚是一种弱酸) 。a. NaOH b. CaCO3 c. NaHCO3 d. CaO【答案】①(2)除去 HBr,确保葡萄糖酸完全转化葡萄糖酸钙 CaCl2难与葡萄糖酸直接反应得到葡萄糖酸钙,也不能除去 HBr ②(2)AlCl 3;③(2)A(反应器) ;C(分解釜) (5)c【解析】①C 6H12O6(葡萄糖)+Br 2+H 2O C6H12O7(葡萄糖酸 )+2HBr 氧化反应原理2C6H12O7(葡萄糖酸)+CaCO 3 Ca(C6H11O7)2(葡萄糖酸钙 )+H 2O+CO 2↑强酸制弱酸原理。CaCO3过量可除去氧化反应产生的 HBr;CaCl 2不能替代 CaCO3,不与葡萄糖酸反应。4②三颈瓶中的无水 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的作用分别是催化剂、溶剂和反应物。③第 2 个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苯酚是一种弱酸,是要制备的产品,中和釜中要除去的是硫酸。境,副产品可综合利用。⑤制备过程还经常需要应用一些酸、碱及各种溶剂作为反应的介质或精制的辅助材料。如能减少这些材料的用量或用后能够回收,便可节省费用,降低成本。2. 仪器与操作【典例】①(2014•广西•29 苯乙酸铜的制备(2)将 a 中的溶液加热至 100℃ ,缓缓滴加40g 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 130 ℃ 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 b 的作用是 ; 仪器 c 的名称是 ,其作用是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 ( 填标号)。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②(2013•江苏•21·B)甲氧基苯酚的制备(3)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a. 蒸馏除去乙醚 b.重结晶 c.过滤除去干燥剂 d.加入无水 CaCl2干燥③(2013•课标Ⅱ•26)正丁醛的制备(1)实验中,能否将 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5④(2013•江苏•21·B) (4)固液分离常采用减压过滤。为了防止倒吸,减压过滤完成后应先 ,再 。【答案】①滴加苯乙腈 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 BCE ②dcab③不能将 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加到 Na2Cr2O7溶液,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容易溅出伤人。④拆去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 关闭抽气泵【解析】①仪器 b 是分液漏斗,实验通过分液漏斗往三颈瓶中滴加苯乙腈,仪器 c 是球形冷凝管,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回流进三颈瓶。冷却结晶出来的苯乙酸粗品是晶体,此时分离的操作是过滤。②洗涤完成后,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然后过滤去掉干燥剂,再蒸馏出乙醚,最后重结晶得到产品。③这是实验安全操作,浓硫酸与其他溶液的混合操作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也要防止混合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引起液体的飞溅。④这也是常规的实验安全操作,为防止倒吸,减压过滤后应拆去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抽气泵温度计、搅拌器、冷凝管等)的用途。五种漏斗——普通漏斗、长颈漏斗、球形分液漏斗(用于滴加反应液) 、犁形分液漏斗(用于分液) 、恒压漏斗(烧瓶与漏斗连通,以平衡压强,使液体能顺利滴下)的应用。②实验操作主要考虑实验安全、实验效果和干扰因素的排除和控制,经常考的实验操作有:试剂混合顺序、加热方式、操作顺序、沸石的作用、事故的处理等。3. 产品的分离提纯【典例】①(2013•江苏•21•B)甲氧基苯酚的制备(1)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的 。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 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 )层。(2)分离得到的有机层依次用饱和 NaHCO3溶液、饱和食盐水、少量蒸馏水进行洗涤。用饱和 NaHCO3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 ;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目的是 。②(2014•浙江•28)葡萄糖酸钙的制备 (3)第③步需趁热过滤,其原因是 。③(2015•课标Ⅱ•36)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6(6)蒸馏塔 F 中的馏出物 T 和 P 分别为 和 ,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1)蒸馏 检查是否漏水 上 (2)除去 HCl 除去少量 NaHCO3且减少产品的损失②(3)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如不趁热过滤会损失产品③(6)丙酮、苯酚;苯酚的沸点高于丙酮【解析】①(1)甲醇的沸点为 64.7℃,且生成的有机物易溶于甲醇,故应用蒸馏的方法;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分液时有机层在上层。 (2)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 HCl,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目的是除去少量的碳酸氢钠和减少产品的损失。②趁热过滤分离的是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溶液,防止葡萄糖酸钙冷却后会结晶析出,造成产品损失。③由于苯酚的沸点高于丙酮,丙酮先气化,所以蒸馏塔 F 中的馏出物 T 和 P 分别为丙酮和苯酚。【解题技巧】有机物粗产品常常是与过剩的原料、溶剂和副产物混合在一起的,要得到纯度较高的产品,还需要进行精制。精制的实质就是把所需要的反应产物与杂质分离开来,这就需要根据各组分物理常数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混合物分离技术。如气体产物中的杂质,一般可通过装有液体或固体吸收剂的洗涤瓶或洗涤塔除去;液体产物可借助萃取或蒸馏的方法进行纯化;固体产物则可利用沉淀分离、重结晶或升华的方法进行精制。有时还可以通过离子交换或色层分离的方法来达到纯化物质的目的。三、典例分析,建构解题思维模型有机物制备实验的基本模型是反应原理的选择、装置的装配、实验操作的步骤、杂质的分析、产物的分离与提纯、产率的计算等。每一阶段的问题总是围绕着原料经济、操作简单、产量更高、纯度更好的目的展开。有了这个模型,就能将具体的问题套入相应的模型中,就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具体明确地回答各种问题。【典例】 (2014 ▪ 全国Ⅰ▪ 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橡胶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信息如下:7实验步骤:在 A 中加入 4.4 g 的异戊醇,6.0 g 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 2~3 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 A,回流 50 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 ,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B 的名称是: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的目的是: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 (填标号)(7)本实验的产率是: A.30℅ B.40℅ C. 50℅ D.60℅(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 130 ℃开始收集馏分,产率偏 (填高或者低)原因是____. 8【解析】试题内容 思维模型实验目的由乙酸、异戊醇制备乙酸异戊酯 原料的选择:廉价,易得,经济,环保,成本低。实验原理科学,可行,无污染,条件易控,副反应(副产品)少。实验装置仪器使用正确,微型化、简单化、方便操作。操作步骤1.在 A 中加入异戊醇、乙酸、数滴浓硫酸和碎瓷片,2 缓慢加热 A,回流 50 分钟,3.将粗产品冷却、除杂、洗涤、干燥,4.蒸馏纯化,收集精产品。操作简便、步骤少,顺序合理、安全、无重复。实验现象现象明显最优化产物分离提纯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 140~143 ℃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3.9 g。杂质的成分,分离的方法,确定分离方法的依据。产率 n(乙酸)=0.1mol n(异戊醇)=0.05mol n(乙酸异戊酯)=0.03mol 按异戊醇计算的理论产量为 0.05mol,实际产量 0.03mol;产率为 0.03/0.05×100%=60%。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答案】(1)仪器 B 是球形冷凝管(2)第一次水洗主要是洗掉浓硫酸和过量的乙酸。第二次水洗则主要是洗去上一步加入的饱和 NaHCO3。主要从物质的溶解性和存在的杂质考虑。(3)乙酸异戊酯比水要轻,分液时下层必须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所以选d。9(4)由于乙酸的沸点最低,所以会有较多的乙酸挥发损耗,加入过量的乙酸可以保证使异戊醇更多的转化为产品(8)会使产率偏高,溶于乙酸异戊酯的异戊醇会进入到产品中。【解题技巧】有机物制备实验题的解题思维程序一般是:明白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和理解实验原理与步骤,认识实验仪器和装置,由制备装置和实验步骤(流程图)分析生成的产物、分离提纯产物、检验产物、收集产物。有机物制备实验题的信息处理的方法、技巧——与课本原型(如例 1 与教材乙酸乙酯的制备)对比,实现知识能力的正迁移:例 1 乙酸乙酯的制备 对比分析原料选择乙酸过量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乙醇过量提高乙酸的转化率乙醇较乙酸廉价易得,乙酸较异戊醇廉价易得,提高贵重原料转化率原料混合往异戊醇中加入醋酸、浓硫酸混合液往乙醇中加入醋酸、浓硫酸混合液参考异戊醇的密度与乙醇差不多,原料混合的操作也相同。实验原理1 异戊醇 4.4 g,乙酸 6.0 g2 浓硫酸、碎瓷片3 缓慢加热1 无水乙醇、冰醋酸2 浓硫酸、碎瓷片3 文火加热酯化反应原理,条件控制几乎一样实验装置1 使用球形冷凝管2 饱和 NaHCO3溶液洗涤粗产品1 长导管2 饱和碳酸钠溶液接收粗产品乙酸异戊酯的沸点较高,不易蒸出,在烧瓶中分层。乙酸乙酯的沸点较低,蒸出,用试管接收。实验操作缓慢加热 迅速升温文火加热乙醇易挥发,迅速进入反应状态,通过控制温度,控制副反应程度实验现象在烧瓶中分层 在接收试管中与碳酸钠溶液分层生成酯类物质性质相似,油状密度小于水,在上层。产品分离提纯冷却、分液、洗涤、干燥,蒸馏分液、干燥,蒸馏杂质未反应完的反应物,主反应的副产物,副反应产物。由于醇、酸、酯、醚的性质相似,所以除杂、分离方法类似。10教材中有机物制备的实验原型有:工业乙醇的蒸馏,苯甲酸的重结晶,乙烯和乙炔的实验室制取,溴苯、硝基苯的制取,溴乙烷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制取,酚醛树脂的制取等,对于江苏、浙江等考查《实验化学》的考区,还要做好选修 6 模块中的抽滤、层析等实验。四、巩固练习(2015•江苏•21)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表) 。其实验步骤为:步骤 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 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温至 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步骤 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步骤 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 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步骤 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1)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 ,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 。(2)步骤 1 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 。(3)步骤 2 中用 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 (填化学式)。(4)步骤 3 中加入无水 MgSO4固体的作用是 。(5)步骤 4 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 。附表 相关物质的沸点(101kPa)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溴 58.8 1,2-二氯乙烷 83.5苯甲醛 179 间溴苯甲醛 229【答案】 (1)冷凝回流,NaOH;(2)AlCl 3;(3)Br 2、HCl;(4)除去有机相的水;(5)间溴苯甲醛被氧化。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