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例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临床分析(1)作者:刘美霞 孙希明 刘玉霞 宋延虎 李洁【摘要】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ocytosis,简称恶组)是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呈体系性、进行性浸润的恶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苍白、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以及不同脏器不同程度受累表现,在病情加重的过程中可出现出血、黄疸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等。少数病例可合并组织细胞白血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病情凶险且病情较短,未经化疗者大多数病例在起病 6 个月内因消耗衰竭、肝、肾功能衰竭、胃肠及颅内出血而死亡。其主要病理特点是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造血组织以及非造血器官和组
2、织中有分化不同阶段的异常组织细胞呈灶性或弥漫性浸润,异常组织细胞可有吞噬血细胞现象。本病病变在早期不像急性白血病成全身弥漫性浸润,又不同于恶性淋巴瘤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由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目前国内诊断本病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骨髓细胞形态及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早期诊断较困难。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ocytosis,简称恶组)是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呈体系性、进行性浸润的恶性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苍白、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以及不同脏器不同程度受累表现,在病情加重的过程中可出现出血、黄疸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等。1 病理 异常组织细胞浸润是本病病理学的特征。异常
3、组织细胞分核巨型异常组织细胞、吞噬型异常组织细胞、未分化上皮样组织细胞。在一个病例中,各型的异常组织细胞可以同时出现,有时呈斑片状浸润,有时呈肉芽肿变化,也可由肉芽肿变成大结节。病理变化累及的范围很广,不同病例累及器官不一。8%的患者累及器官在 5 个以上,累及的程度不一样其中以脾脏(红髓血窦内) 、肝脏(窦内汇管) 、淋巴结(髓系和窦内)和骨髓最为显著。异常组织细胞浸润的范围比较局限,不象白血病的全身弥漫性浸润。恶组是从全身各处正常组织细胞转化而成,所以也缺乏一般恶性肿瘤所具有的原发及转移病灶以及有高度破坏的局部肿瘤特点。2 临床表现依据恶组细胞浸润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有不同的表现,如,内脏
4、型、皮肤型、儿童型、胃肠型、肺型、肾型、神经型、多发性浆膜炎型、肠穿孔型、巨脾及脾自发破裂型、慢性复发型,等等。本文认为该病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难以某型概括,临床与病理对照也不尽一致,认为分型对预后意义不大。不论何型的恶组,发热常是首发表现。热型以高热居多。出血也是在首发表现中常见,随病情发展而加重,死亡的致死原因之一。黄疸一般晚期出现。骨、关节疼痛者,肝、脾肿大是常见得体征。表浅淋巴结肿大一般似黄豆大,花生米大,最大的如鸡蛋大。皮肤损害以结节和肿块最为常见(可形成肉芽肿或导致纤维化,肉眼观形成结节,但镜下观细胞并不黏集)可伴有溃疡,可伴有非特异性损害,如斑丘疹、紫癜及红皮病等。由于骨髓被大量
5、异常组织细胞浸润以及组织细胞有吞噬血细胞的作用。恶组大多有全血细胞减少,发生严重进行性贫血。3 骨髓检查增生活跃者本文有 10 例占 77%,增生度与异常细胞浸润有关,增生度差表示病情严重,已达晚期。组织细胞的局灶性增生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细胞的形态特征异型组织细胞:细胞体积大,圆形,胞浆兰或深兰色,量多,深兰色者浆内无颗粒,淡兰色者浆内有少数或较多细小颗粒并有数量不等的空泡。核型不规则,有时呈分叶状,偶有双核,染色质细或呈网状,核仁隐显不一,有时较大。多核巨组织细胞胞体甚大,外型不规则,浆浅兰,无颗粒,或有少量颗粒。核 36 个,彼此贴近或呈分叶状,核仁隐显不一,骨髓涂片中不易见,但组织切片中易见。淋巴样组织细胞、胞体大小及外形似淋巴细胞,可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或狭长弯曲尾状。胞浆浅蓝或灰蓝色,可含细小颗粒,核常偏于一侧或一端,核染色质较细致,偶可见核仁。单核样组织细胞。形态颇似单核细胞,但核染色质较深而粗,颗粒较明显。(作者: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