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余萼英语老师 文档编号:21843881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

2、”,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专著,他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的“中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21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

3、,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

4、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 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或“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

5、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续认真加以解决。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她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节选自2010年1月7日参考消息)1. 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B. “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C. “中国模式”是继19世纪的英

6、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D. “中国模式”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结果。2. 下列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B. “中国模式”虽然还不具备高度发达国家所创造的发展模式那样的普适性,但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C. “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处于现在进行时,它会继续发展和完整, 不会一成不变。D.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 中国有理由坚持自己的选择,走独立发展的道路

7、。3.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际社会的某些人借中国的快速发展宣扬“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些推断都是错误的。B. “中国模式”不具备“博爱”、“自由”、“和平”、“民主”等因素,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的根本原因。C. 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有参考的意义。D. 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中国逐年扩大了参与度,这表明中国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答案】1. C 2. B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有

8、关“中国模式”的表述,C项,结合文本内容“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则是错误的推断”分析,“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属于无中生有。【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关于中国对所谓“中国模式”所持的立场和态度的认识,B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分析可知,“但很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错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

9、析推断。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B项,结合文本内容“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分析,“这是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的根本原因”,因果关系不当。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儿遣使襚吊之。俄从通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下邳,贼众十余万,须陀所统十之一,坚壁未敢进,粮尽,欲引去。须陀曰:“贼见兵却,

10、必悉众迫我,得锐士袭其营,且有利,谁为吾行者?”众莫对。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明月奔还,须陀回击,大破之。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以前后功擢建节尉。从须陀击李密荥阳。须陀死,率残兵附裴仁基。仁基降密,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密与宇文化及战黎阳,中矢堕马,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后归王世充,署龙骧大将军。与程咬金计曰:“世充多诈,数与下咒誓,乃巫妪,非拨乱主也!”因约俱西走,策其马谢世充曰:“自顾不能奉事,请从此辞。”贼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

11、俾事秦王府,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多,帝赐以黄金瓶,劳曰:“卿不恤妻子而来归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寻授秦王右三统军,走宋金刚于介休,拜上柱国。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进封翼国公。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后上书称疾,尝曰:“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注】襚:向死者赠衣被。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

12、追蹑 遁:撤军B. 即斩关纳外兵 纳:容纳C. 策其马谢世充 谢:告别D. 走宋金刚于介休 走:使跑,击退5. 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是()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密得叔宝大喜,以为帐内骠骑,待之甚厚。濒死,追兵至,独叔宝捍卫得免。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战美良川,破尉迟敬德。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莫不如志。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攻打卢明月时,须陀要派人去偷袭,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最终大败卢明月。B. 几经辗转,秦琼被李密任命为帐内骠骑。有一次李密

13、在作战中中箭,坠于马下,这时追兵又到了,幸亏秦琼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C. 秦琼英勇善战,战功赫赫,他所侍奉的主子如来护儿、李密、唐高祖、秦王均十分看重他。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D. 秦琼在军队中长大,经历了两百多次战争,累官进爵,多次受封赏。后来秦琼上书称病,去世后他的灵柩葬在皇帝的陵墓旁。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朕肉可食,当割以啖尔,况子女玉帛乎!(2)每敌有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秦王辄命叔宝往取之。【答案】4. B 5. C 6. C 7. (1)如果我的肉可以吃,就应该割下来拿给你吃,何况是美女、财物呢!(2)每当敌军中有在

14、军前出入炫耀,在众人面前耍威风的勇猛精锐的将士,秦王就命秦叔宝前去击败他。【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本题B项中“纳”: 迎接;句意为: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审读题干要求,注意关键提示语;然后逐一翻译所给语句,对应要求一一分析辨别,再做出选择。如遇不易分辨的句子,可

15、从有把握的句子入手,选用排除法作答。本题要求选择“全部直接表现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的一组”,注意提示语“直接表现”和“秦琼勇武过人、战功赫赫”。 其中是说李密得秦琼这一员大将后很高兴,厚待秦琼;是说秦琼在亲王府做事,镇守长春宫,做马军总管。排除A、B、D三项。故选C。【6题详解】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

16、发现问题。本题C项“但王世充却不重用他,因此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说法有误。由原文第四段可知不是王世充不重用他,而是秦琼看出王世充不是明主,不值得效忠,所以他才改投在唐高祖门下。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有:(1)使:如果、假如;以:介词,拿;啖:给吃,使动用法;子女玉帛:泛指财物、美女。(2)震耀:震动、显耀;骁将锐士震耀出入以夸众者:定语后置句;夸:夸耀;辄:就;取:击败、击杀、斩获敌人的首级。【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17、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秦琼字叔宝,是齐州历城人。他最初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做事,他母亲死了,来护儿派遣使者向他的母亲赠衣被来凭吊她。不久,跟随通守张须陀在下邳攻打敌人卢明月。敌军有十余万人,而张须陀所统帅的兵马只有敌人的十分之一,只能加固壁垒而不敢进攻。最后粮食吃完了,便想

18、引兵退去。须陀说:“敌人看到我们退兵,一定会用全部的人马来追我们,如果我们用精锐的士兵去袭击他们的营寨,一定能胜利,谁愿意为我去?”众人没有愿意去的。只有叔宝与罗士信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分了一千精锐的士兵埋伏在草丛中,须陀弃营撤军,明月用全部的军队追击。叔宝等人骑马快速攻打敌营,城门关着进不去,于是爬上城楼拔下敌人的旗帜,杀了几十人,敌营中开始混乱,叔宝等人便砍断门闩迎接外面自己的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十多个屯。明月返还,须陀回击,大败明月。又与孙宣雅在海曲进行战斗,秦琼第一个登上城楼。因为前前后后的功绩升为建节尉。(秦琼)跟从须陀在荥阳攻打李密。后来须陀死了。秦琼率领剩下的部队归附裴仁基。仁基投降

19、了李密,李密得到叔宝后很高兴,封他为帐内骠骑,待他非常好。李密和宇文化及在黎阳打仗,李密中箭落马,快要死了,追兵到,幸亏叔宝保护他,他才免于一死。后来又归附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大将军。他和程咬金商量说:“王世充很狡诈,多次与下属诅咒发誓,简直就是巫婆,而不是能改变乱世的主人!”于是相约一同西去,秦琼骑着自己的马前去向王世充告别,说:“我自认为不能为侍奉您,请让我现在告辞吧。”王世充不敢逼迫他,于是秦琼来投奔高祖。高祖让他在秦王府做事。秦琼镇守长春宫,官拜马军总管。在美良川打仗,他打败了尉迟敬德,功劳很大,皇帝赐给他黄金瓶,慰劳他说:“你不顾念妻子儿女而来归附于我,并且又立了大功,如果我的肉可以吃

20、,就应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是财物、美女呢!”后来又封他为秦王右三统军,他在介休击退宋金刚,官拜上柱国。跟从秦王讨伐世充、建德、黑闼三个叛贼时,他没有不冲锋在前,在战场上激战的,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进封为翼国公。每当敌军有在军前出入来炫耀的勇猛的将士,秦王就命叔宝前去击败他。秦琼跃马挺枪在万军中(奔驰),没有不取胜的,因为这秦琼颇为自负。平定隐、巢后,他因功升官为左武卫大将军。后秦琼上书称病,要求隐退,他曾经说:“我从小长在军队,经历二百多次战争,多次受重伤,出血有好几斛,哪能不生病呢?”死后,秦琼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在昭陵。(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采桑子

21、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注:金觥:大酒杯。此词是作者受诬陷、弹劾后于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8. 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9.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案】8. “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可)。上阕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9. “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词人毕竟历经

22、沧桑,他是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诗词,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其使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该手法是如何使用的;最后结合诗词,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本题要求回答“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先解读上阙内容: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春风得意前途光明。如今好友相继离去,忧愁疾患催人朽。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上阙内容分两层,概括交代了十年前后的经历。十年前后的境遇、心情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无限悲慨。其中“月白风清”是乐景,形象

23、的衬托出十年前自己人生得意时的心情。据此整理答案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词的下阕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句等来分析;最后组织语言作答。作答时注意不要只写几个表现情感的词语,要结合内容答情感,指出情感生发的原因,如有手法要一并写出。解答此题要抓住关键句,“鬓华虽改心无改”,写诗人“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联系整首词的内容可知,诗人虽面对生活的失意,但内心仍保持着一种老当益壮的人生态度;“犹似当年醉里声写出词人重听旧

24、曲“就好似当年酒醉中听到的一样”,表现其历经沧桑之后,虽矛盾、感伤,但依然有着那种豪迈的生活气息。【点睛】解答诗歌情感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

25、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_。(杜甫春望)(2)_,_。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答案】 (1). 烽火连三月 (2). 浑欲不胜簪 (3). 晓镜但愁云鬓改 (4). 夜吟应觉月光寒 (5). 侣鱼虾而友麋鹿 (6). 驾一叶之扁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26、别字形。本题要求直接填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烽、簪、鬓、麋、驾”等字。【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寓言课上的预言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

27、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

28、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

29、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

30、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1)下列对小说

31、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寓言课上的预言十分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寓言”是故事的载体,“预言”是故事的焦点,读题目引人入胜,读完小说,回味无穷。B“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这是对小女孩小男孩的典型的侧面描写。C小说的构思有些脱离现实生活实际,20年后董玉素和吴宝河的变化与20年前的反差太大,而且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D小说结尾“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表明姜琳老师又在犯一个新的错误,难道吴宝河的犯罪一定与家庭有关吗?E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董玉素和吴宝

32、河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叙述,引发人们对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进行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3)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对姜老师的 “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答案】(1)C D(2)这篇小小说截取两个场面,非常集中地写两堂课寓言课、帮教课,时空跨度大,情节跳跃性强。结局与“预言”相反,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3)错误指寓言课上对董玉素的批评,没有去了解和思考吴宝河“智慧”后面的背景和原因。她业务水平高,富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得当,思想成熟,

33、敢于反思自己。(答其中的3点即可)分析时要言之有物(4)示例一:评价“预言”。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姜老师的课设计得很精彩,对学生,姜老师盛赞吴宝河想像力丰富,故事讲得精彩。并预言他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作家。这是很好的鼓励。但姜老师的“预言”,对学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了吗?如果是,董玉素怎么能成为“三实”的经理?如果是,吴宝河怎么会沦为阶下囚?本文的预言不能实现,正是对把教育的功能看得绝对化的一种讽刺,教育不是万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出充满变数的戏,它往往不是依据某条公式定理来推导的,又或者不是由某位真理家来预设的。小说写到这里,是作者的思索,也是读者对自己

34、阅读期待的检视,对自己灵魂进行的一次拷问:我们有没有资格以真理裁决者的身份去轻易裁判别人的人生?示例二:评价“反思”。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这样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疑问。姜老师的自责,有一定道理。教师是应该用心呵护孩子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充满善良的同情心和洒满阳光的爱心,但当年她却用成年人所谓的理智的道德说教否定了这种宝贵的同情心,这是让她深为内疚和不安的。但把吴宝河看成是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要去探究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隐藏的可怕的东西,恐怕也多虑和危言耸听了。至于把孩子的智慧看成是“狡诈的心计”就大错了,童心无拘,童言无忌啊

35、!了解一个人的命运,不能从现有的固定思维去判断,而更应该具体结合学生的性格、心理、成长环境,去把握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做老师的更重在引导,而不再急于下结论。我们到底该怎样去教育一个学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了解一个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遇见的人和事?或许,正确与错误,引导和误导,真理和谬论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间,我们都应该认真地思考。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老师的一句预言,学生的一句话,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有深刻的意味。但不要轻易下一个结论,下任何结论前都应该认真深思。【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36、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两项。其中C项“小说的构思有些脱离现实生活实际,20年后董玉素和吴宝河的变化与20年前的反差太大,而且生活中不可能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说法有误,小说情节具有虚构性和戏剧性特点,它不同于纪实文学;D项说法有误,小说结尾“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是姜老师的一种思考,没有把吴宝河的犯罪强加给家庭教育的意思。故选CD。(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梳理行文思路,

37、给文章划分层次;最后结合内容,思考分析其情节安排的特点。这篇小说围绕姜琳老师的一堂乌鸦与狐狸的寓言课展开。分为两个部分,场面安排也很明显,一个是课堂上,上寓言课说出预言;一个是监狱里,上帮教课证实预言。前后相差几十年,时间跨度大,结局出人意料,却让人深思,预言与结果形成强烈的对比。作答时可以先说是怎样巧妙的,然后再联系课文来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分两问,解答第一问,要先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范围,最后根据分析概括答案。题干要求回答“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根据故事结局可知,姜老师的错误指的是当年课堂上对两个孩子做出的

38、错误评判,据此整理答案即可。解答第二问,要将人物放到具体情节中,结合直接的人物描写和间接的描写客观、全面的分析,作答时要结合内容。本文中姜琳老师的形象分析,根据情节特点,可分二十年前后两点进行。二十年前,她犯下错误,但能反思己过;二十年后,她由一名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书育人、思想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应该是值得肯定的。(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指定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并理解题干要求,准确把握出题者意图后表明自己看法;然后再结合文本,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具体阐释自己的看法。注意阐释时尽量做到主题突出、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对“

39、预言的评价,需要从多角度思考,既可以对“预言”进行赞扬,因为这样的“预言”有鼓励性,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对“预言”提出质疑,学生的道路毕竟是以后的事,变数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走。对“反思”的评价,可以对姜老师的当年的做法给予评判,当年在教育吴宝河的时候,不应该只是肤浅的对语言思维进行评价,应该想到出现那样情况背后的根源;或者吴宝河当时就是即兴的发挥,老师也没有必要大做文章,大加赞扬。但是不管怎样,作为老师,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到学生,所以对某一件事不要轻易下结论,下任何结论前都应该认真深思。本题虽是开放性试题,但解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阐释要做到合情合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

4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林天宏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

41、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

42、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

43、他曾自言:“学问即爱好,爱好即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纂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

44、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的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45、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C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他”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

46、情。(2)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3)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D(2)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作铺垫。(3)他在巴黎留学时指挥众人作乞讨状照相、征求方言时挨骂等事例表现出他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等特点。为他送别之日他嘲讽、嘲讽考试院院长等事例表现出他不通世故、胸无城府等特点。他采访名妓赛金花的事例表现出他治学既认真又不失灵活等特点

47、。(4)同意。从为人处世来说,做人当然贵在正直、诚实,但还需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别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如在为他送别的宴会上,他讽刺文友就不合适。从治学上来说,爱好广泛是一件好事,但不可过杂,因为这样往往很难出成果。如果他的爱好不是如此广泛,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情感、观点、手法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两项。本题B项说法有误,“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与“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歌词”无因果联系;D项“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说法不当,从文中第九自然段看,他虽然所学颇杂,但研究颇深,成就颇大。故选BD。(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写作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其使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该手法是如何使用的;最后联系语境,结合全文内容及文意,分析其效果作用。审读本题题干“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