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helsealennox 文档编号:2181854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怀化中方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硅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错误;B、锂离子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错误;D、燃气灶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考点:本题考查设备与能量转化。2.在生活、生产中为增大反应速率而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 食物放在冰箱中B. 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C. 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D. 塑料制品中添加

2、抑制剂【答案】C【解析】【详解】A冰箱中温度较低,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小食物腐败的速率,故A错误;B在糕点包装内放置小包除氧剂,可抑制糕点的氧化,防止变质,故B错误;C燃煤发电时用煤粉代替煤块,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D塑料制品中添加抑制剂,可减小塑料老化的速率,故D错误;答案为C。3.H2与O2发生反应的过程用模型图示如下(“”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是吸热过程B. 该反应过程所有旧化学键都断裂,且形成了新化学键C. 过程一定是放热过程D. 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答案】D【解析】【详解】A过程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故A

3、正确;B过程中所有的旧化学键断裂,过程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故B正确;C过程为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故D错误;答案D。4.已知:83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平衡常数K=1。某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量分别为1.0 mol CO,3.0 mol H2O(g),1.0 mol CO2和1.0mol H2,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A. v正= v逆B. v正 v逆C. v正 v逆;答案为B。5.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4、。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 一定属于吸热反应B. 一定属于可逆反应C. 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一定属于分解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A该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2H2O2=2H2O+O2是放热反应,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C该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因此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答案选A。【考点定位】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名师点睛】化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数据、图表、

5、示意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考查学生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这些信息蕴含着解决试题的重要思路、数据和方法,如物质性质、物质形态、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等。这就要求考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从中概括抽象出新的知识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过的知识相组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这种试题培养和考查了考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6.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 反应物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一定为有效碰撞B. 升高温度,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

6、率增大C. 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容器容积增大压强,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D.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分析】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以此解答。【详解】A当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且有生成物生成时,发生化学反应,此时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如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则不是有效碰撞,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C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

7、,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则增大气体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C正确;D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故D正确;答案为A。7.300下,在一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CO和0.4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 。下列各物理量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不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伴随反应的进行,CO的转化率从0开始不断增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O的转化率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B伴随反应的进行,CH3OH的体积分数从0开始不断增

8、大,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B正确;C反应CO(g)2H2(g) CH3OH(g)的正方向是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故C错误;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和容器的体积始终为定值,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是定值,故D正确;答案为C。8.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H2O(g) CO(g)+H2(g),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 容器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B. 容器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C.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 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H2O(g),同时生成1molCO(g)【答案】D【解析】【详解】A容

9、器内CO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当容器内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H2O(g),同时生成1molCO(g)都体现正反应方向,未体现正与逆的关系,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

10、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9.体NH4Br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NH4Br(s)NH3(g)HBr(g),2HBr(g)Br2(g)H2(g),2 min后,测知H2的浓度为0.5 molL1,HBr的浓度为4 molL1,若上述反应速率用v(NH3)表示,则下列速率正确的是()A. 0.5 molL1min1B. 2.5 molL1min1C. 2 molL1min1D. 1.25 molL1min1【答案】B【解析】【详解】根

11、据反应可知,溴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浓度与溴化氢浓度相等,溴化铵分解生成的溴化氢的浓度为:c(HBr)+2c(H2)=4mol/L+20.5mol/L=5mol/L,所以2min后溴化铵分解生成的氨气的浓度为:c(NH3)=c总(HBr)=5mol/L,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5 mol/(Lmin),故选B。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分析、理解题中可逆反应中氨气与溴化氢的浓度关系,根据2min后氢气和溴化氢的浓度计算出氨气的浓度;10.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

12、. 【答案】B【解析】【详解】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图像B符合,答案选B。【点睛】注意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11.2SO2(g)O2(g) 2SO3(g) H=-196.6kJ/mol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SO3(g)浓度保持不变B. 催化剂V2O5能够加快反应速率C. 增加O2的浓度将提高SO2的转化率D. 降低温度可以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答案】D【解析】【详解】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SO3(g)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B催化剂V2O5能够降低反应

13、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C增加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增长,故D错误;答案D。12.以下是镍催化乙烯与氢气的反应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 过程吸收能量,过程、释放能量C. 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焓变D. 反应中有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故A正确;B过程是H-H断裂吸收能量,过程、是形成C-H键释放能量,故B正确;C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不改变反应焓变,故C

14、错误;D从反应过程中可知断裂的H-H键为非极性键,形成的C-H键为极性键,反应中有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故D正确;答案为C。13.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400,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的大B. c点处反应达到平衡C. d点和e点处n(N2)不相等D. d点3v正(H2)= v逆(N2)【答案】A【解析】【分析】在N2(g)+3H2(g)2NH3(g)反应中,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当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

15、量不再改变,曲线为水平直线,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则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大,故A正确;Bc点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仍在变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d点和e点都处于平衡状态,n(N2)不变,d点和e点n(N2)相等,故C错误;D点d(t1时刻)处于平衡状态,v正(H2)=3v逆(N2),故D错误;答案为A。14.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O(g),发生反应:CO+H2O (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

16、分数大于x的是A. 0.5molCO+2molH2O(g)+1molCO2+1molH2B. 1molCO+1molH2O(g)+1molCO2+1molH2.C. 0.5molCO+1.5molH2O(g)+0.4molCO2+0.4molH2D. 0.5molCO+1.5molH2O(g)+0.5molCO2+0.5molH2【答案】B【解析】15.可逆反应X(g)2Y(g)2Z(g)、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 达平

17、衡()时,X的转化率为5/6C. 在平衡()和平衡()中,M的体积分数相等D. 对于反应,平衡()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0:11【答案】D【解析】【详解】A降温由平衡(I)向平衡(II)移动,同时X、Y、Z的总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放热,故A错误;B达平衡(I)时,右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仍为2mol,左右气体压强相等,设平衡时左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为xmol,=,解得x=,即物质的量减少3mol-mol=mol,等于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所以达平衡(I)时,X的转化率为,故B错误;C由平衡(I)到平衡(II),化学反应发生移动,M的体积分数是不会相等的,故C

18、错误;D平衡时,右边物质的量不变,由图可以看出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故D正确;答案为D。16.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在中充入1 mol CO和1 mol H2O,在中充入1 mol CO2和1 mol H2,在中充入2 mol CO和2 mol H2O,700 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容器、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 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 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中的少D. 容器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中CO2

19、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答案】D【解析】【详解】A两个容器中平衡建立的途径不相同,无法比较反应速率大小,故A错误;B、两个容器恒容绝热,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的热效应不同,所以平衡常数K不同,故B错误;C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容器中反应从正方向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在升高,而温度升高会使平衡逆向移动,抑制了CO的转化,容器中反应从逆向开始,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在降低,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促进了CO的转化,因此容器中CO的转化率比容器中的小,平衡时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中的多,故C错误;D如果温度相同时,容器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因为容器绝热,容器中所到达的平衡状态,相当于

20、在容器中的基础上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比两容器相同温度时容器中CO2的转化率低,所以容器中CO 的转化率与容器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正确;答案为D。17.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s)nB(g) pC(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速率vBvCvDnp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答案】B【解析】【详解】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

21、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A是固体,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等,容器的体积不变,若体系的密度不变,说明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正确;A是固体,浓度变化为0,不能用A表示反应速率,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在反应时的任何时刻都正确,因此当反应速率vB:vC:vD= n:p:q时,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所以只有正确;答案为B。【点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

22、核心的判断依据: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变量不再发生变化。1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X(g) + bY(g) cZ(g) +d W(g)。反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当再次达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a + b c + d

23、C. Z的体积分数增加D. X的转化率下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各物质的浓度都变为原来的一半,当再次到平衡,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说明平衡逆向移动,a+b c+d,X的转化率减小,Z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选C。考点: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名师点睛】影响化学平衡的的条件:(1)浓度: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压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注意:对于气体体积相同的反应来说,增减压强平衡不移动;

24、 若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增减压强平衡也不移动; 压强变化必须改变了浓度才有可能使平衡移动.(3)温度:在其它条件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改变时,平衡一般都要移动)注意:催化剂同等倍数加快或减慢正逆反应的速率,故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平衡,但可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19.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答案】A【解析】【分析】由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得,该反应化

25、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详解】A. 由题意知,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A正确;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增大而不会减小,B错误;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错误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应为CO2+H2CO+H2O,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A。【点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考查已成为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命题主要考查的内容为求算化学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注意:在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不代入公式中;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

26、物的浓度无关;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时,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改变。20.碳铵(NH4H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B. 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C. 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焓判据,不能自发分解D. 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答案】A【解析】【详解】A碳铵自发分解,NH4HCO3NH3+H2O+CO2,NH4HCO3为固体,产物氨气和二氧化碳为气体,气体的生成,使体系中熵增大,所以碳铵NH4H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是熵增大决定的,故A正确;B碳铵在室温下分解是自发

27、进行的,与外界是否给予能量无关,故B错误;C碳铵分解是吸热、熵增的反应,熵增大决定了反应自发进行,故C错误;D碳酸盐有的不稳定,有的稳定,碳酸盐常温下分解不都是自发的,故D错误;答案为A。21.温度为T 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15,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在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mol()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mol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15、0.20 mol PC13和0.20 mo1 C12,达到平衡前的v(正)v(逆)D.

28、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13、2.0 mol C1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在前50 S内三氯化磷的物质的量增加0.16mol,所以前50 S内的平均速率0.16mol/2.0L/50s=0.0016mol(),错误;B、若升高温度,三氯化磷的浓度比原平衡时0.20mol/2.0L=0.1mol/L增大了,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向是吸热反应,错误;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可知平衡时氯气的浓度是0.1mol/L,五氯化磷的浓度是1.0mol/2.0L-0.1mol/L=0.4mol/L,则该温度的平衡常数是K=0.12/0.

29、4=0.025,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15、0.20 mol PC13和0.20 mo1 C12,Qc=(0.2/2)2/1.0/2=0.020, S0,高温条件下能自发,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向。二:非选择题(共56分)23.一定温度(t)下,向1 L密闭容器中通入H2和 I2各0.15 mol,发生如下反应: H2(g) + I2(g) 2HI(g),H、【解析】【详解】(1)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需要在同等条件下,研究单一变量对速率的影响,则此方法需要控制的变量是相同温度和锌粒大小;为了衡量反应的快慢,还可以采用新的测定方法是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到

30、的气体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需要的时间;(2)已知:Cr2O72- (橙色)+ H2O2CrO42-(黄色)+ 2H+。D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使c(H+)减小,平衡右移,c(CrO42-)增大,则实验现象溶液由橙黄色变为黄色;(3)实验()是在相同浓度情况下,不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实验目的是探究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是在室温下进行实验(),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溶液褪色的时间:t(A) t(B);25.工业上已经实现CO2与H2反应合成甲醇。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定条

31、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1)该密闭容器的容积是_L。 (2)达到平衡状态的时刻是_min(填“3”或“10”)。(3)在前10min内,用CO2浓度的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CO2)=_mol(Lmin)。(4)10min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_。(5)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数值是_。(6)已知: CO(g)+2H2(g) CH3OH(g) H= -90.1 kJmol-1 CO(g) +H2O(g) CO2(g)+H2(g) H= -41.1 kJmol-1,则CO

32、2与H2反应合成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在10 min内所放出的热量为_kJ.【答案】 (1). 2 (2). 10 (3). 0.075 (4). 5:8 (5). 5.3 (6). CO2(g)+ 3H2 (g)= CH3OH(g) H=-49kJ/mol (7). 73.5 【解析】【分析】(1)图示起始时C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浓度为1mol/L,结合c=计算容器的体积;(2)当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3)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4)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5)平衡常数K=;(6)已知: CO(g)+2

33、H2(g) CH3OH(g) H= -90.1 kJmol-1,CO(g) +H2O(g) CO2(g)+H2(g) H= -41.1 kJmol-1,由盖斯定律-得CO2(g)+3H2(g) CH3OH(g)+H2O(g),则可计算H和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详解】(1)图示起始时C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浓度为1mol/L,则容器的体积V=2L;(2)当反应进行到1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3)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0.25mol/L,c=1mol/L-0.25mol/L=0.75mol/L,则(CO2)=0.075 mol(Lmin)

34、;(4)由CO2(g)+3H2(g) CH3OH(g)+H2O(g)可知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3=0.75 mol/L,H2O(g)的浓度为0.75mol/L,结合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可知10min时体系的压强与开始时压强之比为=5:8;(5)平衡常数K=5.3;(6)已知: CO(g)+2H2(g) CH3OH(g) H= -90.1 kJmol-1,CO(g) +H2O(g) CO2(g)+H2(g) H=-41.1 kJmol-1,由盖斯定律-得CO2(g)+3H2(g) CH3OH(g)+H2O(g),则此反应的H=(-90.1 k

35、Jmol-1)-(-41.1 kJmol-1)=H=-49kJ/mol;反应在10 min内参加反应的CO2的物质的量为0.75mol/L2=1.5mol,放出的热量为49kJ/mol1.5mol=73.5kJ。【点睛】盖斯定律的应用,首先要根据所求的反应分析,分析以下几点:所求反应中的反应物在哪个反应中?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所给反应中哪些物质是所求反应中没有的?如何才能去掉无用的?然后,通过相互加减,去掉无关物质;将所对应的H代入上述化学方程式的加减中就可以了。26.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探究反应条件对0.10 mol/L Na2S2O3溶液与0.10

36、mol/L稀H2SO4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方程式为:Na2S2O3+H2SO4 Na2SO4+S+SO2+H2O。设计测定结果如下:编号反应温度/Na2S2O3溶液/mL水/mLH2SO4溶液/mL乙2510.0010.0x255.0a10.0y4010.0010.0z若上述实验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_,乙是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表格中“乙”为_,x、y、z的大小关系是_。(2)氨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是N2(g) +3H2(g) 2NH3(g) 已知:化学键HHNNNH键能kJ/mol(断开1mol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436945391则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7、_。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若反应起始时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 3 mol/L、0.1 mol/L,达到平衡时NH3浓度c(NH3)的范围是_。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上述中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a. 1mol 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 NH键断裂 b. N2、NH3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 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容器内N2、 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保持不变 e. 2 v正(NH3)=3 v逆 (H2)在工业生产中,及时分离出NH3,有利于合成氨,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是_。【答案】 (1). 5 (2). 溶液变浑浊所需时间 (3). yxz (4). N2(g) +3H2(g) 2NH3(g) H=-93kJ/mol (5). 00.3 (6). a,b (7). 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解析】【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