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语文试题 (总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答题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 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卷面清洁,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5分)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mng),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 中
2、一样,可谓沧海一(s).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 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fi )页。而行走 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 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din)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 后的阴影, A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 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 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 层地夜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
3、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 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B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加(mng) 沧海一(s) (fi )页 沉(din) (2)请在文中画A, B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巧15个字。(2分) A. B.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
4、渔家傲)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然后知困。(一则)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3.名著阅读。(6分) A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 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 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 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的响了一 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 不死了,放声
5、大哭起来。(选自儒林外史) 选段中A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 些相同之处?(4分)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平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林外史中传神地刻画了卑微的小人物。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 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 中知县汤奉和太守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B. 宋江三打祝家庄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先拆散了祝家庄和雇家庄的同盟关系,二是先派花 荣等人打入祝家庄做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这才取得胜利。 C. 艾青在抗战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
6、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D.儒林外史在极力的夸张中描写范进中举发疯的可笑、严贡生至死不肯点两根灯芯的 吝啬,讽刺丰法具有鲜明的独创性。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 。测热查 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 域多方,联屯除孽,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
7、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1分)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2 分 )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第二部分(4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6分)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5.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1分)6.中间两联写景
8、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
9、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注】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卷轴,卷,念jun,这里泛指书籍。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B.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D.以中有足乐者(
10、送东阳马生序)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10.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3分)11.结合本文,联系下面的材料,试具体分析两者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
11、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4题。(8分)做一个有“祖”的人王开岭 (1)我曾说,无论教育再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 (2)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 (3)“山一程,水一程”你身在何
12、处?你到了哪一程?这就是“身世”。大的身世,即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国史;小的身世,即我们的家族谱系和故乡史。所谓“家国”,蕴意于此。 (4)给中学生讲座,我问台下,回到过你们的祖籍地吗?知道祖父外祖父曾祖父们的故事吗?摇头,大部分连名字都不知。 (5)我笑着说,你们都是“孙语空”啊,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6)日前,我的央视同事做了一档节目,叫客从何处来。这是一档名人寻根的节目,第一季有阿丘、易中天、陈冲、马未都等人,他们从一点线索开始,寻访祖辈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细节。它虽然外壳上借鉴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但在我看来,它对国人的意义尤为重大,在文化和精神上,它更有理由成为正源的本土节目,因为没有比传
13、统中国更推崇“认祖归宗”了,它可以帮我们做好“中国人”那种骨子里致认的“中国人”。我在评点易中天那集时说:“这是一条探亲的路。这是几百年的亲,这是几千年的路。不谙身世,生命即缺少出处,即来历不明、犹若孤儿,我们的灵魂即无舍可守、无枝可栖这样的人生不仅尴尬,而且虚无。易中天著作等身,不过是立言,今乃立身。” (7)中国人需要一条“回家”的路。这条路,曾经照熙攘攘,如今人迹稀冷。这就叫“人心不古”。不久前,有媒体发起了“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祖”、“探亲”。 (8)我问孩子们,什么情形下你会想到自己的“祖国”?通常答: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卫星发射成功的时候
14、,奥运健儿夺冠的时候 (9)我说是,但我更多是在如下情形:坐飞机俯瞰山河的时候;儿时翻地图册的时候,尤其五颜六色的地形图;过长江三峡、观黄河瀑布的时候;爬泰山、游晋祠、登长城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的“祖国”,它太美了,我没理由不爱它。还有汉川地震时,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会不由自主想到“祖国”这个词,我被大地的裂口震撼,我为它疼痛,为它祈祷。 (10)疚首老歌,叫我的祖国,作者首先描绘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稍公的号于,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觉得这段词写得特别好,几句话一出来,即会油生“祖国”之感,热爱之情也随之涌
15、至。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才是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的祖国。也只有这样肥沃清洁的山河,我们才能在“祖国”情感上与之相认。 (11)我认为“祖国”一词,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撑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东西,是在“变”中坚持“不变”的东西,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最信任的东西。有句话我们常挂嘴边,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何以安身? (12)国庆节,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热烈庆祝伟大的祖国诞辰XX周年!”我们的祖国至少有五千年文明史啊!显然,它忘“祖”了。一旦抽离了“祖国”的丰富涵
16、义,“爱祖国”即一种空洞的情感,一种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政治献媚而已。 (13)准一个有“祖”的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功课!我们需要文化的国籍、美学的国籍、灵魂的国籍,并在此基础上诞生真正的“爱国者”。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现代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只要他了解“身世”,知道家族谱系和故乡史,他 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 B.有媒体发起的“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微家史”征集活动,其实质即精神上的“问 祖”、“探亲”。 C.我爱“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也为它遭受灾难而疼痛,当这个民族承受着大苦难,所 有人缔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这就是爱“祖国
17、”。 D.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若没有了“祖业”,若没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遗存,若没有了祖 上的文章、语言、习俗、礼仪,甚至连祖坟都没了,“祖国”将无处安身。13.文章第(4)段举了我给中学生讲座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祖”的人?(3分) 【材料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 【材料二】你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不要一笔抹杀、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从历史来探求本源,要在时代的变迁中
18、肩负起维护中国历史文化的责任。 钱穆 【材料三】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8分)锔匠刘鸿伏 在古玩市场收到一件宣德青花瓷器,深腹,侈口,平底,古人称为“洗”,文房中用品,专门洗笔的。这件宣德青花瓷洗内外壁满绘萱草纹饰,华丽大气,青花发色浓艳,像一位大家闺秀穿着的华丽大方的锦衣。这是典型的进口苏麻里青料,郑和下西洋时从海外带回的,专供宫廷烧制瓷器之用。笔洗外壁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这是一件很珍贵的明朝宣德官窑文房佳器,体大工精
19、,十分罕见。 二十多年前收到这件东西时,价极低廉,因为它已经破了。破成数块。这件老物,我极喜欢,虽破,却很有研究与收藏价值。然而因了它的残破,心中常耿耿,总想着怎样才能将这件宝贝复原如初。 数年后,去乡间采风,结识了一位老锔匠。锔匠年七十余,花白头发,一辈子只干锔匠活,别无生计。他这手艺是三代传承,算得锔匠世家。大抵破铜烂碗这类东西,只需经他双手,便可恢复完整如初,且坚实耐用。活儿做得极精细,锔的花式美观,破物锔过后反比原貌要古雅漂亮,因此他在江湖上有不小的名声。 锔匠的手艺,早已在乡间绝迹。记得儿时家中常有破碗破锅破瓶之类,一有锔匠来,母亲便会捡来出要紧必用之物如盆、碗请匠人锔好。锔匠一般是
20、外地人,并不常见,所以一进村子,便忙个不停,总要锔上好多天才会离开。当年物质贫乏,人人手上缺钱,旧衣必缝,破物必补必锔,而且老祖宗留下的惜物美德,在乡间也是根深蒂固的。锅子补好可以再用许多年,瓷碗锔后照样好用。 锔匠的手艺有高低,手艺精湛的,锔出来的碗儿瓶儿就很漂亮,破缝上打进小小的铜马打,将缝箍紧箍结实了,再在器物上依据残破的图形锔出花鸟藤蔓形状,不仅结实,而且较原先更加好看。锔一只碗收一角或两角,有时几分钱。大的器物如花瓶、瓷缸,费工费力,一天锔不完,便按工算价,每天在主家吃三餐饭,收二角钱工钱。 记得我家曾有一件祖上传下来的大瓷缸,用来装米。缸上绘有粉彩人物,是水浒传中李逵背母杀虎的场景
21、,奶奶十分珍惜。可是,一次意外,那口大瓷缸被砸成三片。奶奶哭了,一家人很难过。幸好不久后村里来了一个锔匠,扔扔赶紧请他修那口大缸。 锔匠是一位中年人,脸上长了麻子,粗手粗脚,样子慈厚。 他将破成三片的大瓷缸用木桩和铜箍先固定在禾坪里,再取出一应工具,坐在小板凳上慢腾腾地干着活计。他手粗,但下手极轻,凝神屏气,心无旁鹜。我们小孩子围在他身边看热闹,捣蛋顽皮,他也不恼不气,专心手上功夫。那大缸被他用铜马打细致地联结起来,严丝合缝,而且坚固,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从上午到天黑,锔匠只吃了一顿饭,是坐在小板凳上吃的,没进屋也没上桌。他很少说话,只是对着那口大缸叹
22、息着,说:“可惜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锔匠。 大缸完全锔好后,摆在禾坪里。真是神乎其技!除了打出花式漂亮的锔钉,缸上的图案居然没有一点破坏! 锔钉总是很巧妙地绕过图案画面,又钉在紧要处,起到固定作用。再细看,便发现锔钉居然不仅将破缸缝合如初,而且走出三株漂亮的牵牛花图案!那牵牛花在乡间常见,所以人人识得,邻人一齐叫好。我们小孩子家不懂好坏,只晓得这个锔匠有点儿神秘,非同寻常。 有关乡间锔匠给我的印象,大抵如此。回到前面采风偶遇的那位老锔匠身上来.老人姓葛,他看了我的宣德青花瓷笔洗照片,惊叹不已,说:“这种东西台北故宫有一件类似,但无款识,先生的有款识!”我也很吃惊,老人竞能识得此物好坏。原来
23、,老锔匠祖上是安徽有名的世家,曾祖精于古物的收藏、鉴赏,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为了打发时间,还拜了一个师傅学锔瓷器,哪晓得他把这爱好爱到入迷,竞能巧手复原任何残器。后来家道中落,无意间传下的这门技术,让后人赖以求生。我谈及儿时在乡间所见锔匠种种情形,老人说:“先生看到的印象,也是我们这些锔匠生计的缩影呢。老祖宗传下的这门手艺,于今已经鲜有人记起,更没有人学它,将来失传,是必然的了。现在年轻人,哪个能静得下心来做这种费力不挣钱的活?我儿子不学,孙子更指望不上,葛家锔艺,也就到我这里打住了。”老人叹息,神情落寞。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己也高兴。再
24、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谈及我的宣德青花洗,老人说,若信得过他,东西可先放他这儿,时间不能急,这活儿催不得,半年之内不接别的活,专门弄这件洗。我当然愿意。如能让这件残破了的宝贝恢复如初,再次呈现几百年前的皇家风采,不仅了去我一桩心病,或许还有功于子孙。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那件华美大气的青花洗,有一天摆在晴窗下的案几上,幽幽地呈现出古远的气韵与神采。倘或这世上破碎的一切都可以复原如初,倘若有一双妙手能让这个世界完美,那该多好!15.请从“我”的角度,概括文章相关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我”意外收到一个罕见的笔洗 “我”结识了一位技艺高超的老锔匠 ;“我
25、”放心地将笔洗交给老锔匠修复 16.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17.结合上下文,分别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笑”的内涵。侈分) 奶奶一边递茶送水,一边夸他手艺,锔匠只憨厚地笑笑,也不吭声儿。 谈到收费问题,老人笑了:“藏家给多少就多少吧。一是我自己喜欢这活计,弄漂亮了自 己也高兴。再者呢,如今不缺衣少吃,要那么多钱也没用。”18.文章主要是写“我修复笔洗”,为何花大量的笔墨回忆儿时的锔匠修复大瓷缸?(3分)19.请阅读上文的第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这两段文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点和用意 的不同点。(5分) 【链接材料】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6、马作的卢飞 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 (1)表现手法相同点: (2)用意不同点:第三部分(60分)20.作文。(60分)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线上学习诊断性评价语文试题 (总分:130分 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
27、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试号等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 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答题时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 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时必须保持卷面清洁,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5分)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对于我在一九五七年的加(mng),武汉这座巨大的城市,只如一滴水掉入这长江 中一样,可谓沧海一(s).但对于我来说,它就几乎塑造了我的生命。我常常会想,这 座城市有如一本摊开着的书,长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fi )页
28、。而行走 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字里行间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地去读懂它的每 一行文字的内容,努力去参透沉(din)在这些文字深处的寓意,努力去看清落在这些字 后的阴影, A .我在这样无数次的穿行中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 无法读懂无法参透无法看清也无法获悉的。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 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 层地夜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 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 寻,让它成为我最熟悉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29、B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加(mng) 沧海一(s) (fi )页 沉(din) (2)请在文中画A, B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巧15个字。(2分) A. B.【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加(mng)”写作“加盟”,“沧海一(s)”写作“沧海一粟”,“(fi)页”写作“扉页”,“沉(din)”应为“沉淀”。(2)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补写语句要在对上下文内容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本题A中要结合前面的句子的内容和形式去写,表现了文字内容的多样;本题B中要结合前面“如果你问
30、我为什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的内容去作答,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即可。【解答】答案:(1)盟粟扉淀(2)示例:A努力去获悉在这些字后的故事B武汉就是我的敬亭山【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 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
31、傲)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然后知困。(一则)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解答】欲辨已忘言;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会当凌绝顶;谁家新燕啄春泥;万里风鹏正举;年少万兜鍪辛弃疾;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宠辱偕忘3.名著阅读。(6分) A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 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 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A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 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
32、灌了下去。喉咙里咯的响了一 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A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 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选自儒林外史) 选段中A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他见到天字号和号板,为什么要一头撞死?他和范进有哪 些相同之处?(4分)【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根据“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可知此人为周进。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周进和范进都是出身贫寒,暮年得第;都是除了八股之外
33、,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他们都是利用八股这块敲门砖敲开了仕途的大门,终于从社会的底层挤进了统治者的行列。两个扭曲灵魂的失态发疯同样让人心酸。【解答】答案:周进。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但求之不得的的心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所以想一头撞死。周进和范进相同点:都醉心功名,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都半生潦倒,受人欺凌、侮辱和嘲笑,都晚年中举,飞黄腾达。【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
34、,不平确的一项是( )(2分) A.儒林外史中传神地刻画了卑微的小人物。可怜的读书人一旦考中了进士,便可以名 正言顺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怜的读书人一旦做了官,很快便会成为贪官污吏,其 中知县汤奉和太守王惠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B. 宋江三打祝家庄之所以能成功,一是先拆散了祝家庄和雇家庄的同盟关系,二是先派花 荣等人打入祝家庄做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这才取得胜利。 C. 艾青在抗战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
35、伤祖国的命运。” D.儒林外史在极力的夸张中描写范进中举发疯的可笑、严贡生至死不肯点两根灯芯的 吝啬,讽刺丰法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解答】ACD正确;B有误,应该是派孙立做内应。故选:B。【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4.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武汉瘟神,晓袭江城,夜犯北京。又嚣张尘
36、上,随人潜入,全民告急, 。测热查 巡,杀消病毒,不见硝烟比炮鸣。正春节,听燕声淒切,岁首寒星。 中南海里灯明。夜难寐令军医出征。看白衣天使,银装素裹,爱心涌动,舍已挟生。九 域多方,联屯除孽, 。无所惧,隔离肺炎菌,明日相迎。 (1)根据这首词的形式,可以知道其词牌名称是。(1分) (2)上阕和下阕各有一句省略,请根据该词牌知识,从下面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2 分 ) A.闭户又疏朋 B.闭户疏朋 C.度过难关一定赢 D.度过难关定赢 【分析】本词交代了在武汉疫情到来时,全国上下积极应对疫情。白衣天使奋不顾身奔赴抗疫一线,无惧死神,铲除疫魔。表达对抗疫人员,特别是在抗议一线的医务人员
37、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的形式特点的把握。快速回忆我们背过的词,根据我们熟悉的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的行数、每句的字数,可以很容易地验证该词为“沁园春”。(2)本题考查根据沁园春词牌的特点来填写句子。根据沁园春雪每行的字数,可知句是四个字。故选:B。句,根据“只识弯弓射大雕”是七个字,所以该句也应是七个字。故选:C。答案:(1)沁园春。(2)B;C。【点评】本题考查词牌沁园春的形式特点,要把握沁园春在结构,以及韵律方面的知识。第二部分(4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57题。(6分)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
38、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注】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阖闾城,苏州城。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5.用自己的话概括首联中“水国”春天的特点。(1分)6.中间两联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7.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分)【分析】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
39、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解答】(1)本题考查对景物特点的分析。首联“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的意思是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很容易概括出春天的特点:春寒料峭,时阴时晴。(2)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及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颔联“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诗人和朋友在笑谈之际,天上,飘来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微微润湿。树上,偶尔飘落几朵残花,轻轻的,一点声音都没有。这里,诗人
40、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得听不到,如此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上句“日斜江上孤帆影”是实写,朋友又要告辞,诗人亲送至岸边,眼见船帆飘摇而去,在夕阳下中渐渐远去。实写落日去帆之景,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仍恋恋不舍的情景。下句则点出友人所去之地。“草绿”“万里”,是想象之景,虚写想象中湖南的景物,掺杂有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万里情”直抒胸臆,惜别之情尤其突出。(3)本题考查对尾联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青袍”官服上的色彩。据资料记载唐贞观间,八九品官服为青色。上元间规定,八品官
41、服深青,九品官服浅青。作者当时是八九品官员,穿青色官袍。“儒生“指读书人。在古代一般中了秀才以上的人。“君去若逢相识问”是诗人对朋友临别时的嘱托。说你(朋友)这回去湖南,若有相识的人问起我,你就说“青袍今已误儒生”,也就是我现在还是穿青袍的小官吏。这里,一个“误”字,明显地表明了这是诗人的牢骚话,是失意的读书人的愤激之语。也可以说,寥寥七个字,说尽了诗人半世生涯。答案:(1)特点是春寒料峭,阴晴不定。(2)视听结合,虚实相生、想象的表现手法。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朋友的牵挂。(3)尾联体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官场失意的情怀。诗人借朋友传话给湖南相识的人,“青袍今已误儒生”,仅仅做一员小生,耽误了自
42、己的前程。【点评】古诗鉴赏答题方法: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3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43、,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注】通籍,指做官,步入仕途。蟫,这里指书中生的虫。卷轴,卷,念jun,这里泛指书籍。 (本文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清朝的文学家袁枚)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B.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2)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10.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是什么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