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类型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20200430220.doc

  • 上传人:马心欣
  • 文档编号:21809158
  • 上传时间:2023-12-09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2.03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20200430220.doc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二) (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

    2、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自己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卷1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

    3、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20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

    4、文学的性质,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在少年中国说中表现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所及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上文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

    5、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如此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五四”作家的忧郁是青春的忧郁,“五四”作家的幻想是青春的幻想,他们对于青春的迷恋已经到了走极端的程度,钱玄同甚至说过不可理喻的话“人过四十该枪毙”。(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

    6、春、欢乐与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由于他们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的生命形态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B“五四”文学运动的转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为特征的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学的转向。C“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终结了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催生了中国现代的青春型文化,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化运动。D“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历史和时代生活基础的,梁启超、李大钊和郭沫若等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解析:选D。D项,无中生有,“具有历史基础”文中无依据;“郭沫若等

    7、为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不正确,文中只提到“至于郭沫若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但说郭沫若做出贡献就牵强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诗句,为论述“五四”文学的鲜明特征奠定了昂扬、欢乐的基调。B文章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实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式。C文章第三段先以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为例,然后以李大钊的文章为例,集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D文章四、五两段的论证思路是相同的,一开始就提出论点,然后列举事实加以佐证,很有逻辑力量。解析:选C。C项,“集

    8、中论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时期的重要作用”不正确。第三段论述的中心是首句的分论点,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开篇引用徐志摩的诗句,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青春、欢乐与光明这个话题,为论述“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主旨服务。B一个时代的作家主体特性往往决定一个时代的文学性质,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C“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从封建文化向新文化转变的背景中,前者与后者是相应和的。

    9、D“五四”新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那么,“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气息使祖国成为年轻的祖国。解析:选A。B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明确介绍“李大钊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的原因,且原文说“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并不是“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C项,混淆二者关系,“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平等并列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正确,由原文来看,不是“平等并列”,而是从属关系。D项,“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群自然是青年”说法绝对,且文中也没有关于五四新文学的读者的内容,依据现实可知,五四新文学的读者不只是青年人

    10、。故选A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戏剧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 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摘编自传统戏曲困境还需要创新求解) 材料二: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间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

    11、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解,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也导致了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戏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摘编自“中国戏曲网”)材料三: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行进在街道、咖啡屋、茶馆、书店或美食区,都能偶遇川剧变脸、古装小

    12、品、剧情再现、杂技魔术 在四川大佛景区可以看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其间的数十个小戏台,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气异常火爆。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免费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收“门票”,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观众观看戏剧表演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图、发视频扩大宣传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看似“不花钱”的艺术表演,其

    13、实却延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免费演出服务的商业运营方,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材料四:最近,“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燃爆大舞台,多场大戏让观众过足了戏瘾。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直播观看了演出盛况。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来,已在全国建立 300 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

    14、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摘编自河南日报)4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中国传统戏曲发展陷入困境,这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B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流失。C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是戏曲程式的存在条件,现在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D有些青年学生对戏曲有误解,再加上害怕被别人嘲笑,所以即使喜欢也不太愿意接触戏曲。解析:选C。C项,“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扩大范围,原文只说“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

    15、料一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在新时代遭遇生存问题的内部原因,材枓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B材料三、材料四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适应时代方面的成功尝试,是对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的回应。C在四川大佛景区特色文化街区,戏剧表演虽然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独具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对接。D手机App可以扩大戏曲的宣传效应,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振兴的关键。解析:选A。A项,“材料一重点分析内部原因,材枓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错误,材料一、材料二都既分析了内因,也分析了外因。6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题干要求分析如何

    16、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听不懂、戏曲程式化、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来,已在全国建立 300 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概括答题要点。答案:创新传统戏曲

    17、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接轨时代文化审美。加强传统戏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教育,以更新、更好的艺术形式,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期望的优秀戏曲作品赢得青少年受众的关注和喜爱。打造戏曲特色街区,不断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打造“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围绕戏曲将各种资源整合互联,打造全产业链,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推动传统戏曲在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中不断传承与发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

    18、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窗外的田垄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

    19、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1号随机点检测。”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

    20、通过。“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11号测试未通过!12号测试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

    21、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 921 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

    22、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大约每秒1至10比特。”“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

    23、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但,阁下,确实如此。”“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他们叫教师。”“教师?”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

    24、、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B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D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解析:选D。D项,“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分析不恰当。根据文本内容可知,小说表现的应该是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歌颂了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功绩,引发的应是读者的崇敬之情。8文中画线句子“

    25、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6分)答:_解析:设题的句子在第十四段,结合上文第五、六段以及十一至十三段来看,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一方面,小山村碰巧成为碳基舰队的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这句暗示了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第十四段处于文章的中间部分,且很短小,“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既让读者对这个小山村的人物命运更加关注,又领起下文3C级文明测试情节,该星球最终被判定为3C级以上文明的内容,故从结构上来看,这一句话起到制造悬念,

    26、做出铺垫作用。答案: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一方面,小山村碰巧成为碳基舰队的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制造悬念,做出铺垫。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合理的引出了该星球最终被判定为3C级以上文明的情节。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下伏笔,巧妙地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歌颂了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功绩。9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文的主人公乡村教师在困境中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

    27、守,他以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从次要人物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表现了他们对文明的尊重。这样就可概括出本文蕴含的人文精神,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惊叹于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

    28、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溪鸟勅鸟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

    29、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垂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

    30、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朔,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八、十,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B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C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D及长善骑

    31、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解析:选C。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及长”作句首状语,后面断开;“稍习春秋”的结果是“通大义”,中间断开。故选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与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B刺史,古代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地方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D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解析:选A。A项,春秋不属

    32、于“四书”,属于“五经”,“四书”包括孟子大学中庸论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B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

    33、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解析:选D。D项,“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错误,李嗣源是因“军变”而造反的,不是被李存勖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造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5分)译文:_(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5分)译文:_答案:(1)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怠惰发动进攻。(2)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意见。参考译文: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起初,李克用在邢州击败孟方立,回师上党,在三垂岗设宴,演戏的人奏百

    34、年歌,声音很悲哀,弄得满座的人悲伤。当时李存勖年方五岁,在李克用旁边坐,李克用感慨地捋着须,指着李存勖笑着说:“我们老了,这孩子很奇特,二十年后,他能代替我在此地作战吗?”李存勖十一岁时,跟随李克用打败王行瑜,李克用派他献捷报于京城,昭宗对李存勖的相貌感到惊奇,赐给绘有双水鸟的圆形盛酒器、翡翠盘,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形貌奇异,后当富贵,不要忘了我们。”李存勖长大了,善骑射,胆勇过人,稍学习春秋,就能了解春秋之大义,尤其喜欢音乐、歌舞和戏剧。天祐五年(908)正月,李存勖在太原即晋王位。叔父李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他的宠幸大臣史敬镕告李克宁谋叛。二月,李存勖捉住史敬镕杀掉,并将先王之丧、叔父之难

    35、告诉周德威,周德威为此从乱柳回师太原。梁在夹城的将士听说晋有大丧事,周德威的军队退走了,就松懈起来。晋王对众将说:“梁兵庆幸我有大丧事,认为我年少新立,无所作为,我想乘其怠惰发动进攻。”于是进兵上党,行至三垂岗,感叹地说:“这是先王摆酒宴的地方啊!”那天雾大得白天像晚上一样,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告太庙。同光二年(924),帝坐车来到文明殿,任命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任命储德源为宪州刺史,二人都是梁朝演戏的优伶。起初,庄宗平定梁朝,陈俊与储德源都被宠伶周匝推荐,庄宗因此答应让他们当郡官,郭崇韬认为不可以,庄宗秘密召见郭崇韬对他说:“我已经答应了授予他俩郡官

    36、,很多年没兑现,我不好意思见这两个人,你应委屈一下听从我的意见。”所以有这次的任命。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都因谗言被害死,李嗣源因为名位高,也被李存勖怀疑猜忌。赵在礼在魏州反叛,大臣都请求让李嗣源讨贼,庄宗不答应。大臣们多次请求,庄宗不得已,才派遣他去。李嗣源到魏州城下,在河南屯兵抵御,赵在礼登楼谢罪。遇到亲军哗变,李嗣源被胁迫入魏州城,与叛军赵在礼合势,派遣石敬瑭率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叛,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归附李嗣源,李嗣源拥军入汴州。皇帝从万胜镇返回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谋反,四月一日,皇帝死。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二)古代诗歌

    37、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415题。生查子独游西岩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C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

    38、月与词人的情谊。D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解析:选D。D项,“心情轻松愉快”错误。从注释中不难发现,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根据理解诗句“听读离骚去”,体现的是诗人内心的悲苦和惆怅。15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解析: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词人辛弃疾的资料;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听读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一生坚决主张抗击

    39、金兵,收复失地。在任时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和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后曾在江西一带长期闲居,不被重用。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

    40、“_,_”。(2)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18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

    41、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之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

    42、,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解析:选C。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联系上下文语境,并结合括号前“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一句,可知此处论述的中心是“创新”,故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用“创新”,排除A、B两项。虽然C、D两项表意相似,但C项语言更为凝练、连贯,更恰当,排除D项。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43、是(3分)()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解析:选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语境强调的是戏曲的消亡,应用“寿终正寝”。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为传播。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强调在当时的影响,名垂青史强调对后世长久的影响。语境强调的是对后世有长久影响的京剧名伶,应用“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

    44、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从语境分析可知,此处用“博采众长”更合适。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语境强调的是尚小云等人敢于突破藩篱,不满足于照样子模仿,应用“照猫画虎”。据此,答案为C。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解析:选B。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眼花缭乱”一般不直接作定语,往往要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短篇小说单元综合检测二含解析粤教版选修短篇小说欣赏20200430220.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2180915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