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114216.doc--点击预览
- 20161114217.doc--点击预览
- 20161114239.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第 10 课时文意概括(说明:“文意概括”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1.(2011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 败:毁坏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 易:平坦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 反:返回,这里指收回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 略:简略(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目中有疵,不害于视,(则)不可灼也B.喉中有病,(苟)无害于息,不可凿也C.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而)犹之为平D.遁逃奔走,(然)不使其难,不可谓勇(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的见解并十分关注。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5)(2011 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 分)熹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其身 然 后 推 以及 人 非 徒欲 其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所以敬 人之 法 具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2.(2015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3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條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3. (2015 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4(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3 分)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B.方苞无法告诉僮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C.心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①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 分)②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 分)4. (2014 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1)—(5)题。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③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节选自《资治通鉴》 )5【注】①使司:指转运使官署。②榷:专卖。(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 )①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②率一斛得八斗至者③其间缘水置仓 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2)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3)对下列两句中“以”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①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 ②以河流湍悍A.①②中的“以”都是介词 B.①中的“以”是连词,②中的“以”是介词C.①②中的“以”都是连词 D.①中的“以”是介词,②中的“以”是连词(4)第②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5)第③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请加以概括。 (3 分)参考答案1(1)D【解析】 略是“简要”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2)C【解析】C 项的两个“使”都表假设,译为“假使”或“假如”。A 项第一句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但是”;第二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并列,“并且”。B 项第一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第二句中的“为”是动词,“成为”。D 项第一句中的“臣”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子”;第二句中的“臣”是名词,“臣子”。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备考需要夯实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3)D【解析】D 项的“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两个分句间是顺承关系,不应该补表示转折关系的“然”字。【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4)B【解析】B 项中,周公、齐桓和曹子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大美”可以掩盖“小过”,“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个结论是典型的无中生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5)熹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之 意 /莫非 使 之 讲 明 义理/ /以修其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词 章/ /以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6也/ 今 人 之 为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以 敬 人之 法/ /具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辨 之【解析】单斜线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不断处。要充分掌握文言文行文的基本特点以及具有标志性的虚词的用法。【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事情有可以做却不可以说的,也有可以说但不可以做的。有容易施行却难于成功的,也有难于成功却容易失败的。这四方面的谋略,是只有圣人能认识而且留意的。曲折一寸而伸展一尺,圣人做这样的事;枉曲小的而大的正直,君子实行这样的主张。周公有杀害弟弟的的牵累,齐桓公有与兄长争当国君的名声。然而周公用道义来弥补缺点,齐桓公用功绩来消除恶名,因而都成为贤人。假如因为人家小的过失而掩盖人家大的美好行为,那么天下就没有圣明的君主、贤能的宰相了。因此眼睛里有毛病,只要不妨碍看东西,不可以用火炙烤;喉咙里有毛病,只要不妨碍呼吸,就不能凿穿它。山坡上的土丘,多到数都数不过来,但仍旧可以看作是平坦的;水激荡兴起波澜,浪峰波谷相临,相差用寻(一寻为八尺)常(一常为两寻)来计算,还是可以看作是平静的。从前,曹沫为鲁国带兵打仗,连战三场都不能取胜,丧失了以千里土地。假使曹沫决计不顾后果,脚跟都不旋转一下,在阵地上拔刀自杀,那么一辈子也只是一个败军中被俘虏的武将罢了。然而曹沫不以他的失败为可耻,羞愧到死仍旧没有功劳。柯邑结盟,曹沫手持三尺匕首,逼近齐桓公的胸膛,使自己三次战败而失去的土地,一下子就夺了回来,武勇的名声传遍天下,在鲁国建立了功劳管仲辅佐公子纠,不能说是有智慧;失败后逃亡却没有死于危难,不能说是勇敢;被戴上手铐脚镣,不顾忌耻辱,不能说是忠贞。有这三种毛病的人,一般的百姓都不屑于他交朋友,君主也不愿意把他作为臣子。然而管仲却能使自己免于牢狱之苦,执掌齐国的政权,就此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假使管仲自杀捐躯,不顾以后的打算,哪里会有这种建立霸业的功劳呢!如果君主评论他的臣下,不考虑他的大功,不总结他的主要行为,却苛求他细小之处的完美,那么,这就是失去贤人的作法了。因此,人只要有大德,就不追问他的小节;只要有美好的名声,就不挑剔他小的过失。牛蹄印里的积水不能生长出鳝鱼鳣鱼鲔鱼的,蜂巢里容不下天鹅卵的,因为小的形体不能容下大的内容的。2(1)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文断句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其次文言文中对话常用“话曰”、“云”、“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应根据7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比如文中的“傅言”。明辨句读还可以找虚词,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中“而”表示转折关系,所以在“而”前有停顿。最后找出动词或形容词谓语,这样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2)D【解析】D“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 此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官职,科举考试,帝王谥号以及对君主儿子的称呼。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谓“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学常识题,此题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类的选择题,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的选择题,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3)C【解析】C 对应原文“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选项“杀二宦官”,混淆人物,错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内容归纳题,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此题 C 项张冠李戴,人物混淆。(4)①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②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责斥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解析】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1)“帝”译为“统治”、“苟”译为“如果”、“死”意动用法,译为“为……死”。(2)“金人虽不吾索”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索吾”、“庶或”译为“也许”、“面责”译为“当面责斥”。【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语句翻译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8【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袺不听。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必须亲自下去作法。”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住在皇城司值班,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叱骂他的儿子道:“让你不要来,却竟然来了!我已经决心为国殉难,即使你们来一百个人又有什么改变!”挥手让他赶快离开。他的儿子也哭着说:“大人以身殉国,儿还有什么说的。”孙傅于是把留守事托付给王时雍而跟从太子出城。到南薰门时,范琼极力劝阻他,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3(1)B【解析】试题分析:答题时答所给的词语的解释带到原文中去,看语句是否通顺,向人“搜寻”衣食显然不通顺,索应是“索要”的意思。【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题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一词多义,答题时只要把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带到文中,看上下文是否通顺即可。文言实词的考核主要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双音节词与古今异义,课标卷又加上了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注9意考虑平时学习的课本内容和成语的意思。(2)D【解析】试题分析:答题时首先看题干是什么人物的什么要求,此题是“方苞”的“愿望”①④⑤不是方苞的愿望,是现实的处境。【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信息山选的题目,较为典型。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主要从“愿望”的是否上设置选项,难度不大。(3)B【解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选项 B“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错误,应为“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就是虚度年华,没有功成名就。【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有是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进行准确辨析,注意选项表述的重点和文章的细微差别,区分“事件”表述错误。(4)①(3 分)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②(3 分)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解析】注意重点词语和语意的流畅,“岩——在山岩上”“系——束缚”“虽——即使”“逆旅——旅馆”。【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今年的翻译题目难度不大,重点突出文意的理解,句式上没有设置障碍,平时注意重点实词的积累。所以答题时注意直译,严格落实重点实词词义的意思,这是评卷是的赋分点,抓住这些也就得到了分数,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和重点句式的落实。这些重点的内容落实之后还要作答语句通顺。【参考译文】方苞叩首说:自从与您在书斋告别之后,没有能够再度见面。今日有幸收到您亲手写给我的信,情谊深厚但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人之间的交往难道有超过于此的吗!我跟您朋友之间的交往,断断续续将近十年了,我们两人之间可谓心灵志趣相通,能了解我内心深处的,也只有我的老兄您了。我自从离开京都,泛舟南行,远离了北方风沙尘埃之苦,耳目为之开朗清爽;又因为远离父母未能对父母孝养侍奉已经很久了,现在得以回来问候看望父母,很有忘却自己身份的卑贱与穷困。只是念念不忘三二知心好友,因离别而相隔在不同的地方,会合之日期很难约定,梦10中常常看到王兄您和褐甫等新老朋友击掌言欢,酣畅地饮酒、嬉戏、笑谈、高呼,醒来时黯然感伤徒增离群索居的遗憾。我于十月下旬回到家中,逗留了八天,就因为被饥饿驱使到了宣城县和歙县,中途乘隙进入泾河。一路上只见两岸高耸的山峰刺破天空,水流清澈凉爽可清可见底,悬崖岩石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风云在这之间吞吐出没,古树、枯藤、修竹茂盛盘曲生机勃勃。聚集生活在这里的人,神态悠闲从容。于是就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些人,他们安闲自得、放荡不羁,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他们得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渍、熏陶着他们的内心,得以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所以他们的文章都能做到文如其人。假如我在这里能有简陋的居处,数顷的薄田,一边耕种养活自己,一边钻研经籍著书立说,心胸坦荡无拘无束,不被外物所侵扰,我所取得的成就,不一定就不如古人。现在的我却只能舟车劳顿,向人求衣索食,有时山行有时水路,一路颠踣困顿为利所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被世间杂事所束缚,不能有一天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宽松闲适。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怕自身的劳累辛苦体型憔悴,但我确实害怕因此而神智纷乱,学业因此而荒废,这样就只能空抱着无穷的志向而最终却一事无成。我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假如这样虚度时光浑浑噩噩,一如往常那样,那么从现在开始到了四十岁、五十岁的时候,难道还有什么困难吗(很容易就会学业生活荒落,终不能成功)!没有能够让自身(生活)有所得,也不能给身后留点什么(学业),这样必将像庸众们一样不足称道了。每当想到这些事,就如同得了不治之症困扰着自己,常半夜不眠起身,绕着房子独自彷徨徘徊。我的仆夫童奴都惊诧不已不能了解我在想些什么。我的心事,有谁能够倾诉呢!王兄您能为我指点筹划一下吗!王兄您高中了举人,士人朋友间没有不为您祝贺的,但我私下却有点害怕了。韩退之说:“众人的进,未必不是退。”希望您能时刻让自己清醒冷静。我近来很想尽力研读经书,冲破旧有学说的门户只见,而探究其本质的东西。即使冒着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日月如梭,我们只能各自互相勉励,以此安慰各自离群索居的伤感之情。方苞再度叩首。4(1)记录 大致 沿着 立即【解析】本题属于《2014 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应熟练掌握课本到的实词,做好课内实词迁移,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本题中“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的意思是“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 , “具”是“记录”的意思;“率一斛得八斗至者”的意思是“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 , “率”是“大致”的意思;“其间缘水置仓”的意思是“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 , “缘”是“沿着”的意思;“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的意思是“如果立即同这些人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 , “遽”是“立即”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1(2)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 ,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解析】本题属于《2014 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考点。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解答的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 “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画线句子中“为” ,动词,做、担任;“以” ,拿、用;“直”通“值” ,钱财;“觇” ,察访;“虽” ,即使;“数” ,几。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3)D【解析】本题属于《2014 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提醒考生在备考时要熟练掌握常考虚词的用法,同时做好课本虚词的迁移。虚词的“以”的用法有:(一)作介词①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④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⑥ 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⑦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 ,可译为“和” 、 “跟” ;有时可译为“率领” 、 “带领” ;(二)作连词。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 ,可译为“而” 、 “又” 、“而且” 、 “并且”等,或者省去;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③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 “来” “用来” “以致”等;④表示因果关系,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 ,或省去。 (三)作助词 。 ①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② 起调整音节作用。 (四)作动词。①以为,认为;②用,任用。 (五)作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如,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六)通假。①通“已” ,已经;②通“已” ,止。本题中“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中的“以”是介词, “把”的意思;“以河流湍悍”中的“以”是连词, “因为”的意思。因此答案应为 D 项。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4)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的段落,确定问题所涉及信息的区间,然后分析归纳。文章第②段一共五句话,其中涉及刘晏增加户口数量办法的信息在中间三句,“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写刘晏设置知院官,及时了解情况;“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 ,写知院官的职责;“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写救助的及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写出刘晏采取措施后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的结果。12考生根据上述信息就可总结出答案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5)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解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所要求段落的内容,明确段内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逐层归纳,就可以得到答案。本文第③段共有八句话,第一句是第一层,写刘晏只在盐乡设置盐官,其他地方不设置,体现了按需设置官职的理念;第二句到第四句是第二层,写刘晏根据水情分河段运送粮食,沿河建粮仓,减少了损失,体现了他因地制宜的理念;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刘晏对造船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是从长远打算,体现了他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参考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 ,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 ,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 “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 。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11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第 10 课时文意概括(时间:45 分钟,分数:30 分)(说明:①“文意概括”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②只计“文意概括”题目分数,每小题 5 分。)1.(2016 届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第二次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2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2.(2016 届江西临川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3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B.“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C.“临幸”,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帝王亲自到达某处。D.“博士”,是对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的称呼。(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 惜之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②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3.(2016 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4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B.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C.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D.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5 分)A.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命;晚年担任5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B.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D.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②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4.(2016 届河南郑州一中高三调研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包恢传包恢字宏父,建昌人。自其父扬、世父约、叔父逊从朱熹、陆九渊学。恢少为诸父门人讲《大学》,其言高明,诸父惊焉。嘉定十三年,举进士。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进左司郎官,未行,移福建兼知建宁。闽俗以九月祠“五王”生日,靡金帛,倾市奉之。恢曰:“彼非犬豕,安得一日而五子同生,非不祥者乎?而尊畏之若是。”众感悟,为之衰止。兼转运判官,以侍御史周坦论罢。光州布衣陈景夏上书云:“包恢刚正不屈之臣,言者污蔑之耳。”又四年,起为广东转运判官,寻为大理少卿。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嘉兴吏因和籴受赇百万,恢被旨虑囚,减死。 景定初,为中书舍人。林希逸奏恢守法奉公,其心如水。权刑部侍郎。豪有夺民田寄公租诬上者,恢上疏,指为以小民祈天永命之一事,帝览奏恻然,罪任事者,即归民田。召赴阙,辞。度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郊祀礼成,还,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恢历仕所至,破豪猾,去奸吏,政声赫然。尝因轮对曰:“此臣心恻隐所以深切为陛下告者,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参知政事董槐见而叹曰:“吾等有惭色矣。”他日讲官因称恢疏剀切,愿容纳。理宗欣然曰:“其言甚直,朕何尝怒直言!”经筵①奏对,诚实恳恻,未尝不从容谆至。度宗至比恢为程颢、程颐。恢侍其父疾,涤濯拚除之役不命僮仆。年八十有七,临终,举卢怀慎卧箦②穷约事戒诸子敛以深衣③,作书别亲戚而后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谥文肃。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②箦:竹编:床席。③深衣:古代上衣、下裳相连缀的一种服装。为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常穿的衣服。(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福建兼知建宁 知:主管。B.众感悟,为之衰止 衰:懈怠。C.召赴阙,辞 阙:朝廷。D.遗表闻,帝辍朝 辍:停止。6(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B.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 C.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D.邵武守王遂辟光泽主簿/平寇乱建宁守/袁甫荐为府学/教授募土豪讨/唐石之寇会岁饥/盗起金坛溧阳之/间恢部诸将为十诛夷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A.包恢少有才华,后考中进士。包恢年少的时候就为父辈们的门人讲《大学》的内容,见识很高明,父辈们很惊异;他在嘉定十三年时考中进士。B.包恢善于揭示本质、说服百姓。闽地祭祀“五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恢说,五个孩子一起出生只有猪狗能做到,人这样应该不是神而是祸害。C.包恢为官刚正,受到百姓好评。包恢因为与侍御史周坦争论太过激烈被罢官,光州有一个布衣陈景夏上书称赞包恢刚正不屈,说周坦污蔑了包恢。D.无论是上疏还是廷对,包恢都敢于直言,受到皇帝的喜爱。比如理宗就说,包恢直言,他从来没有生气过。(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时海寇为乱,恢单车就道,调军建寨,一旦集诸军讨平之。②陛下恻隐之心如天地日月,其闭而食之者曰近习耳。 5.(2016 届山西忻州一中、长治二中、康杰、临汾一中高三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李纲,字伯纪,邵武人也。自其祖始居无锡。父夔,终龙图阁待制。登政和二年进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年,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所以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 朕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未几,复决意南狩,纲入见曰:“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求遣大臣至军中议和,纲请行。上遣李梲。金人须金币以千万计,求割太原、中山、河间地,以亲王、宰相为质。梲受事,自不措一辞,还报。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宰执议不合,纲不能夺,求去。上慰谕曰:“卿第出治兵,此事当徐议之。”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以皇弟康王、少宰张邦昌7为质。时朝廷日输金币,而金人需求不已,日肆屠掠。四方勤王之师渐有至者,种师道、姚平仲亦以泾原、秦凤兵至。纲奏言:“金人贪婪无厌,凶悖已甚,其势非用师不可。彼以孤军入重地,犹虎豹自投槛阱中,当以计取之,不必与角一旦之力。”上深以为然,约日举事。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金使来,宰相李邦彦语之曰:“用兵乃李纲、姚平仲,非朝廷意。”遂罢纲,以蔡懋代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B.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C.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D.陛下已许臣留/复戒行何也/今六军父母妻子皆在都城/愿以死守万一/中道散归陛下/孰与为卫敌/兵已逼/知乘舆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分)A.靖康元年,金兵渡过黄河,兵临城下,宋廷从皇帝到宰执等人打算弃城逃跑,只有李纲坚持应该死守都城。B.钦宗皇帝决意率军南逃,李纲向他分析了形势,指出了南逃的危险后果,钦宗才终于答应停止行动。C.金兵求和,李纲主动请求到金营谈判,但皇帝却派遣李梲前往。李梲竟然不置一词,全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条件。D.李纲等人不等朝廷同意就发动反攻,结果姚平仲作战没有取胜,害怕被杀而逃跑,李纲也因此被罢免。(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 ②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斡离不及取康王以归。86.(2016 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也。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始,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元师破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曰:“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阅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曰:“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某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节选自《明史・郭子兴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 归:出嫁B.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 椎:宰杀C.子兴奇.太祖状貌 奇:认为……奇特D.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 谮:谗言(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B.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C.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D.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5 分)A.郭子兴的母亲眼瞎,但郭家日渐富裕。郭子兴是家中老二,他出生时,父亲为他占卜,卦象显示大吉。9B.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孙德崖等四人粗鲁而愚直,常常抢劫掠夺,郭子兴因看不起他们而面临倾轧之祸。C.徐州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部众逃奔到濠州后,郭子兴因彭大有智谋,就和他交好而冷淡赵均用。D.赵均用曾因孙德崖的谗言而逮捕郭子兴,后来又挟持并要杀害郭子兴。郭子兴因太祖的一席话而免死。(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 ②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 参考答案1(1)C【解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做此题时一是要注意文句的连贯性,不割裂文句,保持句子的整体性。二要注意每句表达时的主语。“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①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 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 词占多数的特点,应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 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2)A【解析】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即可。“前倨后恭”应该改为“倨傲无礼”。【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对于文学文化常识类题必须加强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才行。(3)B【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根据原文“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B 项中“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系无中生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0【名师点睛】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 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项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 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4)①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采分点:弃反、捐、以、且 各 1 分,句意 1 分)②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采分点:中国、王、使、遽 各 1 分,句意 1 分)【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弃反”背弃,“捐”抛弃,“以”凭借,“且”将要。②“中国”中原,“王”称王,“使”假如,“遽”何遽 hé jù 犹言怎么就,表示反问.遽,助词,犹遂也。【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②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参考译文】陆贾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在高祖刚把中国平定的时候,尉佗平定了南越,于是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带着赐给尉佗的南越王之印前去任命。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一撮椎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他。陆贾就此向尉佗说道:“您本是中原人,亲戚、兄弟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而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大汉天子听说你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你。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11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你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众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你祖先的坟墓,诛灭你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你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尉佗听罢,于是立刻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的时间长了,太失去礼节了。”接着,他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陆贾说道:“你似乎比他们强一点。”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王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国。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你的人数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你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尉佗听了,哈哈大笑,说道:“我没能在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于是就非常喜欢陆贾,留下他和自己饮酒几个月。尉佗说:“南越人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的道理。”陆贾完成授予尉佗南越王封号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说苑》)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统一天下。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尉佗趁此机会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赐予尉佗南越王的称号。(《史记》)2(1)D【解析】D 项“博士”属于古今异义词,文中用的是古义,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选项解释的是“博士”的今义。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定位】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本题将实词与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起来考查,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本题所高四个选项,AD 涉及古代官职知识考查,B 项涉及婚姻民俗考查,C 项涉及宫廷礼仪词汇考查。考生可结合平时积累与选文语12境来推断其含义。(2)B【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画线句子在文章最后一段,有总结上文的意思,因此可结合语境来推断其含义,从而正确断句。从上下文看,画线句子说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据此可以断句。【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再断句就轻而易举了。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证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本题可根据文意断句,也可抓住词语断句,如“成务”,人名,其后应有谓语动词及宾语,由此可判断出“成务有词学”应为一句;“博闻稽古”“文雅”,皆是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词语;“善谈论”“好谐笑”,对称结构;“然”表转折可放句首。(3)C【解析】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 ’乃求解职。”是说“叹”“求解职”。【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 C 选项属于曲解文意。(4)①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13上报。②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要以直译为主,争取做到字字落实。①“知”,主管;“制敕”,皇帝的诏令;“封驳”,封还驳正。②“祀汾阴”状语后置,在汾阴祭祀;“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咸”,都。【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句子可按上述方法翻译。如①中“庠”是人名,应按现代汉语习惯,写出全名;“给事中”官职名,保留;“制敕”现代汉语中已没有这个说法,需要换;“封驳”现代汉语中是两个词,可用组词法翻译。②句中“祀汾阴”是省略句,要翻译时要补出所省略的内容,并且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句序;“咸”“以为”,现代汉语中皆有相对应的说法,所以要换。参考译文: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官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