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同步测试卷(打包15套)人民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打包15套人民版必修2.zip优化方案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卷打包15套人民版必修2.zip
20161029011.doc
201610290111.doc
201610290116.doc
201610290121.doc
201610290126.doc
201610290131.doc
201610290136.doc
201610290141.doc
201610290146.doc
201610290151.doc
201610290154.doc
201610290159.doc
20161029016.doc
201610290164.doc
201610290169.doc
  • 全部
    • 2016102901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1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1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2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2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3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3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4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4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5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5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5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6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9016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高中同步测试卷(八)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有人形容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 。……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 “牢狱的围墙”被突破是由于(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2.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载:“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的,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这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A.直接促成新航路的开辟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C.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天文理论 D.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3.16 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4.1522 年 9 月 6 日,某国国王举行褒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 18 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 ”该国王是( )A.西班牙国王 B.英国国王 C.葡萄牙国王 D.荷兰国王5.某学者写道:“拿意大利来说……(16 世纪后)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2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荷兰的崛起 B.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6.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所谓“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及贸易中心转移③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④工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由于立场的不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评价往往会有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如对哥伦布远航美洲就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价。下列哪一种说法最能体现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立场( )A.发现了新大陆 B.开辟了新航路 C.证实了“地圆说” D.找到了“无主地”8.时任墨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纪念日上发言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 ”能为该观点提供依据的有( )①屠杀印第安人 ②发现新大陆 ③沟通欧美文明 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化交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根据美国著名学者杜波伊斯的估计,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数字如下:16 世纪 90 万人,17 世纪 275 万人,18 世纪 700 万人,19 世纪 400 万人,共计 1 500 万人。对于该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给南北美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B.奴隶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非洲的政治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C.奴隶的鲜血和生命变成了欧洲殖民者手中的巨额利润D.400 年的奴隶贸易,使非洲共计损失了 1 500 万人口10.17 世纪中期,一个国家骄傲地宣称:“我们在世界各地采蜜。挪威是我们的森林,3莱茵河沿岸和加龙河岸是我们的葡萄园;德意志、西班牙、爱尔兰是我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我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我们的果园……”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葡萄牙11.17 世纪,荷兰凭借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海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后来其地位被更为发达的西班牙所取代 B.其海上霸权的确立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展开C.英国的《航海条例》 ,矛头直指荷兰 D.在航海业上的垄断地位为荷兰赢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12.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应该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列图片的历史信息,应输入的关键词是(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14.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地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15.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 。 ”下列历史时期与帕尔默森勋爵的话最相对应的是( )A.17 世纪中期 B.18 世纪中期 C.19 世纪中期 D.20 世纪 30 年代16.18 世纪中后期,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革命在英国发生,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17.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如下图所示的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 “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5C.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垄断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19.下表是 1750-1900 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表格提供的信息中可得出( )1750 年 1800 年 1830 年 1860 年 1880 年 1900 年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A.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C.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D.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相当大的份额20.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题号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1 题 16 分,第 22 题 14 分,第 23 题 10 分,共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麦哲伦与奥斯曼帝国大将的对话6材料二 本章的事迹,可以分为两段叙述:其一,是大发现时期,约自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这个大发现的动机,是一个极普通的人类活动,即是新土的开拓。这个活动的需要,历史上自有人类之后,即已表现,所以地理上的发现,并不是一件新异的事。但此次的发现,却有数点与从前不同。其一,从前的开拓目的,是大抵偏于政治或经济的,而此次的开拓目的,则兼有一个甚强的宗教分子。其二,从前欧洲的开拓,是以地中海沿岸为限的,而此次的开拓,则遍及东西两半球。——陈衡哲著《西洋史》材料三 英国在 16 世纪末实际上还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国。英国的强大最终还是通过商业和殖民地的经济扩张。西班牙阻挡了它的发展,荷兰人和后来的法国人都挡了它的路。因此英国必须利用它的海军,挑战所有这些国家的权威和力量,争夺他们的殖民地和贸易,而伊丽莎白(一世)是第一个真正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哈里·狄更斯(1)结合所学知识,麦哲伦会怎样回答奥斯曼帝国大将?为此,他是怎样做的?(4 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 “此次的发现”是哪次历史事件?与以前相比的突出不同点有哪些?“此次的开拓,则遍及东西两半球”的深远影响是什么?(6 分)7(3)材料二认为“地理上的发现,并不是一件新异的事” ,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 分)(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强大的?最终结果如何?(4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材料二 荷兰有优良的港口面对英国及大西洋,背后有德国为腹地。在西班牙、葡萄牙建立海外殖民帝国之后,荷兰的商船在里斯本和塞维利亚装载来自殖民地的产品,然后把它们贩运到全欧各地。在归途中,荷兰商船又把波罗的海的谷物和海船用具贩运到西、葡两国。最后荷兰商船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1566 年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军队残酷地掠劫南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结果,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都逃到阿姆斯特丹,他们随身带来的技术和资金,既有利于荷兰的工业,也有利于荷兰的海上扩张,因为海上扩张是需要大量资金的。荷兰商人所利用的平底船造价便宜,载运量亦大。与封建专8制主义的西、葡不同,荷兰向外发展不是由政府包办,而是通过独占贸易公司进行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材料三 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摘编自马汉《海权论》(1890 年出版)(1)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4 分)(2)阅读材料二,分析荷兰兴起的主要原因。(4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汉提出“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理由;为应对列强侵略,清政府在维护海权方面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如何?(6 分)23.16 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材料二 在 19 世纪 50 至 60 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材料三 1900 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12%,德国 13%,法国 9%。从 1870 年至 1913 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材料四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 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 1913 年为 100%) 贸易总额(单位:10 亿法郎)1880 年 36 68.81890 年 49 94.21900 年 68 118.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4 分)(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 分)10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 A。 “牢狱的围墙”是指通过地中海到达东方的航线被阻隔。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找到了到达东方的新航线, “牢狱的围墙”被突破。故选 A 项。2.解析:选 D。自《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欧流传以来,人们对书中关于中国等东方国家遍地黄金的描述深信不疑,很多人希望到东方去“寻金” 。3.解析:选 C。从“16 世纪葡萄牙” “大陆,在这里是尽头; 大海,在这里才开头”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诗人所指的是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迪亚士、达·伽马都是葡萄牙优秀航海家,分别开辟了到达好望角和到达印度的航路。4.解析:选 A。从“第一个拥抱了地球”可以看出是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当初支持麦哲伦远航的是西班牙国王。5.[导学号 92610050] 解析:选 B。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6 世纪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经济逐渐衰落,逐渐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荷兰崛起于 17 世纪,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是在 18 世纪中期,故排除 A、D 两项。C 项不是意大利丧失经济强国地位的原因。故选 B 项。6.解析:选 A。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 “商业革命”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和欧洲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表述不正确,应排除含有④的B、C、D 三项。7.解析:选 D。 “无主地”意味着没有主人的土地,找到后占领就是合法的,这符合欧洲殖民主义者的观点。8.解析:选 A。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新航路开辟时近代工业文明尚未兴起,④错误,排除含④的选项。9.[导学号 92610051] 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欧洲殖民掠夺中的黑奴贸易。事实上,在 400 年的黑奴贸易中,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 5 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人口。10.解析:选 B。根据所学,17 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 1.5 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1.解析:选 C。地理大发现后,继西班牙、葡萄牙之后,荷兰于 17 世纪垄断了世界海上航运,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而英国的《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航运。12.[导学号 92610052] 解析:选 A。由“18 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可知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其政治前提,①正确;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劳动力条件,②正确;机器工厂的出现是工业革命的结果,③错误;11殖民霸权的建立扩大了市场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④正确。13.解析:选 C。图片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些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14.解析:选 A。工厂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不是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A 项符合题意。15.[导学号 92610053] 解析:选 C。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主义。从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并结合所学可知:17 世纪中期和 18 世纪中期的英国盛行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体现的不是“自由贸易的信念” ,故 A、B 项错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此基础上倡导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符合材料意思,故 C 项正确;20 世纪 30 年代受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人们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了广泛的质疑,而在英国兴起了凯恩斯主义,故 D 项错误。16.解析:选 C。时间是 18 世纪中后期,因此在英国发生的应是工业革命,其突出特点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7.解析:选 C。该题考查的是受科学研究成果启发而产生的发明创造,实质上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汽车的发明受内燃机发明的启发,电灯的发明受电学的启发,两者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和骡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属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18.[导学号 92610054] 解析:选 A。考查新能源的应用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能源对工业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A 项正确。B 项说法绝对;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才出现经济垄断;D 项新能源与经济垄断没有必然联系。19.[导学号 92610055] 解析:选 A。从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由 1750 年的 23.2%快速上升到 1900 年的 62.0%,故 A 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工业生产总值所占世界份额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中国工业生产总值的下降,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欧洲列强对印度的侵略以及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份额,故B、D 项错误。20.解析:选 C。由于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能够生产大量商品,资产阶级为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把广大亚非拉落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B 两项不是最主要原因,D 项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无关。21.解析:第(1)问,根据麦哲伦环球航行回答。第(2)问,首先回答出新航路开辟,然后结合材料二中的“其一,从前的开拓目的……东西两半球”回答出“此次的发现”的性质和范围不同,最后回答出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第(3)问,关键是回答出理由,同意的理由从材料中获得,不同意的理由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中总结。第(4)问,回答英国殖民帝国建立的过程。答案:(1)回答:地球是圆的,绕过你,我一定会到东方的(其他围绕“地球是圆的”的答案,言之有理皆可)。12做法: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2)事件:新航路开辟。不同点:性质和范围不同。影响: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日益连为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答案一:赞同;都是人类活动,新土的拓展。答案二:不赞同;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结束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4)强大过程: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 世纪,通过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18 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获得法国大量海外殖民地。结果: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22.[导学号 92610056]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 “黄金热” 、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第(2)问需要细读材料,依据材料信息提炼,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结合材料中的“优良港口、资金、航运、技术、贸易公司”等关键词进行说明。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马汉提出“海权论”的时代背景及中国长江流域的特殊战略地位进行思考。第二小问的“对策”从洋务运动重视海防并建立新式海军方面进行说明, “结果”联系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及影响进行说明。答案:(1)原因: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2)原因:拥有面向英国及大西洋的良港;商业贸易发达并垄断了全世界的航运业;安特卫普的工匠、商人及银行家带来了技术和资金;造船技术先进,载运量大;通过独占贸易公司向外扩张;荷兰脱离西班牙取得独立。(任意列出两点即可)(3)理由: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急需寻找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长江介于中国南北之间且沟通海洋,长江流域在地理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控制长江流域进而可以从政治经济上控制中国,维护其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对策:开始整顿海防,建立新式海军。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去制海权;《马关条约》的签订便利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腹地,攫取财富;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3.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意大利的威尼斯……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二中“在 19 世纪 50 至 60 年13代……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中心转移、英国崛起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基本特点直接据材料归纳即可,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 19%,美国 12%,德国 13%,法国 9%”可知英国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美、德等国崛起,使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知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从材料四的表格数据中可读出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增长。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原因。答案:(1)变化:由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2)基本特点: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高中同步测试卷(九)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A 卷)(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1.在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 268美元上升到 39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 165美元上升到 258美元。这种“牛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A.缓解社会矛盾 B.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分化严重C.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来临 D.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2.右边这张图片记录的是美国人在一幅巨大的宣传画前面排队领取救济品的情形。造成图片里宣传画中情形与现实状况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B.世界大战的严重破坏C.能源危机的日益加深 D.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3.据美国 1935年的调查显示,年龄在 25至 30岁的未婚妇女比例比 5年前提高30%。未婚妇女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妇女婚姻观的变化 B.经济危机C.社会动荡不安 D.受当时社会习俗的影响4.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子:“爸爸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 B.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2C.股票投机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关系 D.工人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5. “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 ”这个比喻可用来形容的经济政策或经济模式是( )A.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 C.凯恩斯主义 D. “新经济”6.20 世纪 20年代,美国经济趋于繁荣,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这是由于( )①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②资本家为眼前利润,盲目扩大生产③股票投机盛行 ④劳动人民手中的股票分文不值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成员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 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它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推行贸易自由化 B.克服经济发展困难C.扩大进出口数额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8.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 “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资本主义已过时 B.渴望扩大政府职能C.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9.根据 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颁布了第 6166号行政命令,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并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1939 年 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 ,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新政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 B.以机构调整保障新政推行C.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D.总统行政权力得到加强10.为迅速摆脱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中农业领域的调控措施是( )①减少种植面积,调控农产品产量 ②调整农产品结构,鼓励农产品进出口③增加政府储备,规范农产品销售 ④努力降低农产品价格,解决民生困难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1.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兴办公共工程12.1933 年 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 ,到 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 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 年,又通过《社会保险法》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13.2010 年美国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出版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一书,从是否符合史实的角度看,最不可能成为支持作者观点的是,罗斯福新政( )A. “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 B. “对劳资关系置若罔闻”C. “浪费性支出严重” D. “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14.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这是指(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415.观察右图漫画,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罗斯福受此殊荣的理由不包括( )A.新政使美国完全克服了经济危机B.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C.巩固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D.建立了劳工、雇主、政府三方合作关系16.伯顿·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C.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1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二战后,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主要表现有( )①实现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③企业普通员工与资本家一样拥有股份 ④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18.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 )A.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B.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D.重工业、轻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19.1979 年 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采取货币主义政策,在英国进行经济改革。其主要措施是( )①国有企业私有化 ②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 ③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 5④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1981 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里根政府强调, “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意思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 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题号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第 21题 12分,第 22题 13分,第 23题 15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下面是与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有关的两幅图:材料二 美国胡佛总统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就可以了。 ”材料三 6请回答:(1)请结合材料一中两幅图,说明两幅图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4 分)(2)材料二反映了胡佛政府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危机?结合材料三说明胡佛政策的后果。(4 分)(3)根据材料,分析胡佛对政府职责的看法。(4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材料一 他(胡佛)认为 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 ,说什么“对美国经济的前途,或对美国企业经营能力哪怕有丝毫的不信任,都是蠢事” 。他把大危机看成“一种心理现象” ,并用“萧条”一词代之以“恐慌”或“危机” ,说这样不至于“那么吓人” 。——黄安年《20 世纪初的经济发展和 30年代经济大危机》材料二 这个伟大的国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它会复兴和繁荣起来。因此,让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不得不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一种莫名其妙、丧失理智的、毫无根据的恐惧,它把人转退为进所需的种种努力化为泡影。凡在我国生活阴云密布的时刻,坦率而有活力的领导都得到过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胜利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据富兰克林·罗斯福《名人演讲》(1)材料一中胡佛认为 1929年的股市崩溃“只是一件孤立事件”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史实简要分析。(4 分)(2)胡佛和罗斯福都对美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但是,在应对危机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指出二者的主要不同之处。(4 分)(3)罗斯福为什么能够取得应对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的成功?请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加以分析。(5 分)823.1981 年,美国总统里根上台,他向国会提出“经济复兴计划” ,其中之一就是“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 。它所体现出的经济主张,有人称为“里根经济学”或“里根革命” 。这些措施的确成为美国经济 1983-1984 年强劲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 “里根革命”也给美国留下了巨大隐患。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里根提出“经济复兴计划”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该计划还有哪些主要内容?其实施的结果如何?(7 分)(2)“里根革命”给美国留下了哪些巨大隐患?以后,美国政府是怎样解决这些隐患的?(8分)9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 D。解题时注意时间为“1929 年夏季的三个月” ,所述历史现象为“股票狂涨”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是美国当时猖獗的股票投机活动,其所导致的结果是后来的股票价格猛跌,经济危机发生。2.[导学号 92610057]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灵活辨析的能力。造成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20世纪 3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打击,B 项与材料无关,世界大战并未给美国带来严重破坏;造成反差与能源危机无任何关联,故不选 C项;中央政府不是软弱无力,而是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排除 D项。3.解析:选 B。根据时间信息可知题干中未婚妇女比例提高的历史现象的大背景是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未婚妇女比例提高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故 B项正确。4.[导学号 92610058]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处理能力。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造成“爸爸失业”的原因是生产与销售的不对称,其反映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应是 A项。B 项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C 项股票投机与材料中的工人失业、生产过剩无关,D 项是危机的表现。5.解析:选 A。本题考查对经济政策及模式的判断理解。从题干比喻看,到成年无需帮扶,需要自由、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这符合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属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6.解析:选 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④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含④的 A、B、C 三项。7.[导学号 92610059] 解析:选 B。1932 年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各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设置关税、贸易壁垒,以克服经济危机,B 符合题意。A 错误,题干反映的是贸易保护主义;C 错误,题干反映的是限制进口;D 错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手段而非目的。8.[导学号 92610060] 解析:选 B。在经济危机爆发时,美国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无法挽救危机。而这时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出现“羡慕” 。又从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可以看出人们“希望”加强政府职能,故 B项正确;从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说明当时人们对政府抱有希望,故 A、C、D 项不正确。109.解析:选 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和国会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目的在于为新政提供行政保障,克服经济危机,故 B的说法最符合题意。10.解析:选 A。此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农业领域的内容。新政前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因此要实行①③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不鼓励农产品进口,②排除;罗斯福新政提高农产品价格,④排除。11.解析:选 D。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罗斯福新政中,曾推行“以工代赈” ,兴办公共工程,如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既能够解决失业问题,又能够刺激经济发展。12.[导学号 92610061] 解析:选 A。 《联邦紧急救济法》是一种临时救济,而《社会保险法》则是一种制度保障,A 项正确;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这两项措施是关于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并没有提到如何促进就业,因此排除 B项;也没有提到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排除 C项;D 项显然与题干材料中的两项措施无直接关系,故排除。13.解析:选 B。罗斯福新政强调对经济的干预,而且有很多解决劳资关系的措施,并进行了相关立法,因此 B项不可能支持作者的观点。14.[导学号 92610062]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题干这句话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影响加强。15.解析:选 A。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就不可能完全克服经济危机,故 A项错误,符合题意。16.解析:选 D。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罗斯福新政的负面影响,D 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17.解析:选 C。从二战结束到 20世纪 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说明经济有计划性,部分企业实现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③④不符合题意。18.解析:选 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混合经济”的理解。 “混合经济”是指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19.解析:选 C。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③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不是 1979年英国进行经济改革的措施,排除含③的 A、B、D 三项。20.解析:选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牢记教材基础知识。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故本题选 A。21.解析:本题围绕经济大危机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认识及对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造成的后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第(1)、(2)问应注意将材料中的信息11和课本知识结合组织答案;第(3)问则注意从“自由放任政策”的角度作答。答案:(1)股市崩溃,许多人因破产而廉价出售汽车;失业人员太多,使失业工人降低了求职要求,就业工人的工资收入(要求)也大大减少;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2)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后果:危机越来越严重,许多人生活贫困,无家可归,住在用废品搭成的“胡佛村”里,经济危机给普通劳动者造成深重灾难。(3)胡佛认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力发展的条件” ,应该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22.解析:本题考查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1)问先判断胡佛的观点是错误的,然后结合史实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第(2)问两人的主要不同在于其经济政策,一个是自由放任,一个是国家干预;第(3)问注意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分析概括,从新政的措施中概括其成功的原因,然后用史实加以论证。答案:(1)不正确。分析:由史实可知股票崩溃导致股民财产一夜缩水,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陷入动乱,故不是独立事件。(2)胡佛采用自由放任不干涉政策,罗斯福采用积极的国家干预政策。(3)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恢复了工农业生产,恢复了金融信用与秩序,扩大保障了就业,福利制度避免了矛盾极端激化等。23.[导学号 92610063] 解析:本题主要应结合教材知识去回答,旨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第(1)问中的“背景”应从石油危机、往届政府的政策和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三个方面分析, “内容”与“结果”可围绕采用新的经济政策和医治生产停滞等进行解答;第(2)问中的“隐患”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解决方式”是变相考查克林顿政府的措施,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背景:20 世纪 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一时见效;面对严重的经济“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内容:采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结果:1982 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得到了缓解。(2)隐患:大幅增加国防开支,造成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高贸易逆差并存的局面,给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问题。解决: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12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同时,执行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这些措施的实行,使美国经济再度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