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作业(九)一、选择题1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身就不需要外来商品,再加上农民的极端贫困,所以并没有出现列强所期待的商品倾销的结果,A项正确。答案A2如图为1843年前后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对比,造成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更多通商口岸的开放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D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解析根据图示可知1843年后进口
2、货物的税率较之前都在迅速下降,这和南京条约中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有关,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与关税下降无直接关系,故排除。答案D3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中的农家棉纺织业、制针、制烛、木版印刷等行业走向没落,另一批手工业行业如制茶业、丝织业、缫丝、轧花、制裘、毛笔、中药加工、木器却意外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这表明()A自然经济有较强的独立性B近代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C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市场D技术水平决定行业竞争力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行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答案C4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
3、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解析依据材料“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可知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尽管开始解体,但仍占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A5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
4、;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材料直接反映了()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商品粮的比重上升直接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D。鸦片战争前后尚未产生民族工业,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但这并不是直接反映的,而是本质上反映,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中国粮食出口国外,无法显示被卷入世界市场,C项错误。答案D6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说:“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下列最能体现上述材料含义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
5、 D继昌隆缫丝厂解析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兴起的挽救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没有超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排除A、B两项;D项继昌隆缫丝厂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与洋务派无关,故排除;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兴办的民用企业,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7下表是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的基本状况。这些投资()类别工矿、纺织铁路运输数量18个364千米投资额1546万元1251万元A.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B制止了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侵略C是民族工业产生的唯一途径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解析表格体
6、现了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在洋务运动后期对民用工业的投资,是清政府“求富”的重要途径,故选A;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并不能制止侵略,B项错误;民族工业还可以由商人、官僚和手工业者自己创办,C项错误;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A8对下图理解准确的是()A造船技术落后 B清政府政治制度的腐败C清政府官员愚昧无知 D清政府盲目排外解析从材料中清朝官员回答船速慢的原因是“天气不好”,可知清朝官员的愚昧,其实质是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故选B;材料中提及船速慢,但图片反映的主旨不是造船技术的落后,A项错误;清朝官员愚昧无知是材料中表面现象,不是
7、图片的主旨,C项错误;图片体现不出清政府盲目排外,D项错误。答案B919世纪80年代,广东南海发生了机工自发捣毁裕厚昌、继昌隆及其几家丝厂的风潮。对此,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说明当时()A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B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D奖励实业的政策在地方遇阻解析垄断是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据材料机器丝厂不存在垄断经营,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当时的南海知县认为机器缫丝工厂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夫以
8、一家殷商之攘利,而失数万家贫户之资生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可得,新兴工业采用机器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物美价廉,冲击着传统的手工业,使大量手工业者破产,导致政府要求机器丝织厂停工停产,说明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故C项正确;奖励实业政策是清末新政的内容,材料反映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10洋务运动期间于18751895年聘用洋员的详细资料(部分)据此表可推知()姓名国籍职位服务单位备注巴思士德国炮术教习武备学堂赠四等宝星尼格路士英国教习北洋水师甲午海战中阵亡阿壁成德国总管轮定远舰甲午海战受伤赏三等第一宝星马吉芬美国炮术教习镇远舰甲午海战受伤返国A.洋务运动完全依赖于欧美
9、各国B欧美国家积极支持中国的洋务运动C外援促使中国近代化顺利完成D中国军事近代化洋员也做出了贡献解析洋员不等于欧美各国,故A项错误;洋员参与洋务运动不等同于欧美国家积极支持洋务运动,事实上许多洋员都是以谋取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部分推动中国近代化而非近代化完成,故C项错误;洋员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答案D1119世纪下半期,棉布、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比重约占中国进口商品的30%。其中消费产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材料反映了()A西方的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西方的商品输出扩大了中国对
10、外贸易的逆差C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D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或逆差的状况,故B项错误;从材料“其中消费产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反映出中国消费产品基本上依赖进口,体现近代中国工业化水平低,无法供应充足的消费品,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12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约开商埠16处。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
11、化的起始点。这反映了()A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产生建设性影响C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解析西方扩张属于外因和诱因,不可能成为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故A项错误;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很明显对中国是一种双刃剑的作用,在给中国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冲击着中国的封建旧制度并传播着西方资本主义新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并非是“最先近代化的沿海城市成为列强侵华基地”,而是最先被西方列强侵略的沿海城市成为最先近代化的地区,这属于因果颠倒,故D项错误。答案B13下表是海关统计
12、的中国进口净值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进口净值(万关两)1864年46211865年55721866年67171871年7010A.清政府鼓励发展对外贸易B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C中国市场进一步被迫打开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进口值从1864年到1871年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市场不断被打开,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故C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清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也不能体现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故A、B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
13、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料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
14、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四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2)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
15、变化?(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一“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材料二“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分析回答。(2)据材料三“其物充积于厦口十室而九”分析回答。(3)根据材料四中“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答案(1)信息:棉纺织业产品除了自用外,还用于还债和交税;棉纺织业分工细;统治者重视棉纺织业。(2)新现象:西方机器纺织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作用:
16、促进近代棉纺织业的发展;为洋务派发展军事工业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局面(或: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任答三点即可)15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18361838年、1894年)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1)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中国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1894年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第(2)题结合材料信息“李福明在北京开办”“机器面粉厂”可知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经济作物的出口不断增加。原因: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小农经济自身的落后性和脆弱性。说明:中国经济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理由:李福明个人创办;采用西方机器生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