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1028014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014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014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014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8 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14 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岳麓版(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6·江苏扬州模拟)“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 ”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解析:选 D。 “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未体现商业危机,故 A 项错误;“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不是扩大海外市场,故 B 项错误;“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 ,不是对外倾销商品,故 C 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以分享这笔厚利” ,故 D 项正确。2.(2016·陕西渭南质检)16 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 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解析:选 A。材料反映出欧洲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这些现象都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故 A 项正确;题干这些现象不符合价格革命的表现,故 B 项错误;这些现象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无关,故 C 项错误;海外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无法据此推断欧洲矿产资源匮乏,故 D 项错误。3.(2016·福州模拟)观察下图《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 年》 。它表明( )A.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B.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解析:选 B。17 世纪时,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与“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不符,故 A 项错误;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故 B 项正确;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1763 年初,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与“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 年”不符,故 D 项错误。4.1999 年,利物浦市政厅正式就那段历史道歉, “为城市在这样一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 。利物浦过去承担“人类悲剧”的角色指的是( )A.在远东建立东印度公司B.在大洋洲进行欺诈贸易C.在美洲掠夺金银D.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解析:选 D。本题需要对利物浦的历史发展有一定了解:位于英格兰西北部,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是英国第二大港,因为奴隶贸易而发展繁荣,利物浦在黑奴贸易中占有特殊地位,因此利物浦市政厅为“人类悲剧的贸易中扮演的角色表示羞愧和懊悔”指的是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故 D 项正确。5.T·斯普拉特在《增进一般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的历史》(1734)中记载“所有地区都忙于并热心于这项工作:我们发现每天交给学会的许多极好的奇物珍品不仅出自博学的、专门的哲学家之手,而且来源于技工的工场、商人的航海、农民的耕地以及绅士的种种运动、养鱼塘、猎园和花园。 ”这表明( )A.发明主要来自哲学家之手B.英国工业革命已蓬勃展开C.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D.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解析:选 C。根据材料“我们发现……不仅……之手,而且来源……猎园和花园” ,可知发明创造来源多样,故 A 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中期,时间晚于题干,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我们发现……不仅……之手,而且来源……猎园和花园” ,可知工业革命前夕发明创造来源多样,科学研究尚未与技术结合,故 C 项正确;科技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D 项错误。6.(2016·江西景德镇质检)“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 ”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的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解析:选 D。题干中“产业革命的实质……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说明其对实质的认识不是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 A 项错误;题干中“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说明其对实质的认识不是经济结构的变动,故 B 项错误;题干中没有体现出生产重于消费分配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产业革命的实质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说明其对实质的认识是自由市场制度的确立形成了自由竞争,故 D 项正确。7.(2016·河北邯郸一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均由私人投资修建;欧洲大陆国家3的铁路或由国家负责投资兴建,或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后逐渐转移到国家手中。这说明欧洲大陆( )A.钢铁工业发展迅速B.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C.政府扶植工业革命D.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解析:选 C。材料主题是铁路投资修建的方式,不能说明钢铁工业发展迅速,故 A 项错误;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村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仅由铁路修建投资方式不能说明,故 B 项错误;对比“英国铁路均由私人投资”和“欧洲大陆国家的铁路或由国家负责投资兴建,或由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而后逐渐转移到国家手中” ,说明欧洲大陆政府投资修建铁路,故 C 项正确;工业革命前,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 D 项错误。8.(2016·河南洛阳模拟)18 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 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B.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C.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D.生产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解析:选 D。材料主要说的是英国的经济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民主化,故 A 项错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指的是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科学技术,也并未体现其作用,故 C 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 D 项正确。9.(2016·陕西临洮模拟)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 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B.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求解析:选 D。公司制是一种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大航海时代并没有出现,故 A 项错误;工场手工业改进技术的需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公司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 B 项错误;蒸汽时代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其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为工厂,故 C 项错误;电气时代,即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投资需求提高,公司制即垄断组织应运而生,故 D 项正确。10. 《全球通史》中指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这反映出( )A.大企业和垄断组织普遍产生B.金融资本推动了扩大再生产4C.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选 B。材料主要提及的是银行贷款给企业,无法体现垄断组织普遍产生,故 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银行通过……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可见银行贷款满足了工厂“购买材料和支付工资”的需求,故 B 项正确;资本主义社会化趋势加强是在二战后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 ,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11.(2016·河南郑州模拟)1874 年 1 月 1 日,经营了 274 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 年,刚组建 8 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 84%,并控制了近 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垄断组织的推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解析:选 A。东印度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在英国迅速壮大,而作为商业垄断资本代表的东印度公司地位下降并且必须为工业资本的发展让出巨大的印度市场,所以破产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即生产力的发展,美国洛克菲勒石油公司迅速崛起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石油成为主要能源,二者命运变化都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工业革命后政府普遍奉行自由主义政策,故 B 项错误;垄断组织的推动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的原因也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 项错误。12.(2016·山东菏泽模拟)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 16 世纪、荷兰漫长的 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 19 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 20 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金融霸主的地位B.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C.经济体制的创新D.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解析:选 B。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共同因素,而西班牙没有成为金融霸主,故 A 项错误;无论是西班牙、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均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故 B 项正确;西班牙没有进行经济体制创新,故 C 项错误;美国没有广大的殖民地,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材料二 5材料三 1500 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写出 15-16 世纪欧洲航海家“探索世界海洋”的两条重要航线。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如何推动全球化进程的。(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与图一相比发生的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8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为什么说“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0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图二从方向上归纳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贸易中心、贸易路线、贸易范围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由材料三中的信息“1500 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可知这应为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所带来的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和拓展;此外,也可从文艺复兴对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一角度思考。答案:(1)航线:迪亚士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找到通往东方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实现环球航行。(任答两条航线即可)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建立起了全球贸易的新航线,有利于各地的交流;物种的交流,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人类群体的迁移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2)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以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6(3)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逐步走向相互联系,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张和殖民制度登上历史舞台,改变了东西方历史发展轨迹,东方从属于西方。文艺复兴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人文主义兴起。14.(2016·湖南永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区域/国家 GDP 总量 (百万美元) 人均 GDP GDP 比例世界百分之 (%)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228 600 600 32.9法国 38 434 1 135 5.5英国 36 232 1 706 5.2日本 20 739 669 3德国 26 349 1 077 3.81820 年美国 12 548 1 257 1.8大英帝国 265 000 24.1清穆宗同治九年 189 740 530 17.2英国 100 179 3 190 9.1美国 98 374 2 445 8.9法国 72 100 1 876 6.5德意志帝国 71 429 1 839 6.51870 年日本帝国(明治时代) 25 393 737 2.3大英帝国 570 406 21.1美国 517 383 5 301 19.1中华民国 241 344 552 8.9德意志帝国 237 332 3 648 8.8英国 224 618 4 921 8.3法国 144 489 3 485 5.31913 年日本帝国(大正时代) 71 653 1 387 2.6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24 分)解析:比较从 1820 年到 1870 年各国 GDP 总量和比例的变化,中国的世界领先地位被英国取代,依据英国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析;比较从 1870 年到1913 年各国 GDP 总量和比例的变化,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分析。综上所述,国家的发展战略在立足国情同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7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8 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15 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后达标检测 岳麓版(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6·乌鲁木齐高三诊断性测试)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这种“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结构解体B.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C.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中国原料D.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解析:选 C。自然经济结构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的过程,材料只谈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没有谈到家庭手工业的破产,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解体,故 A 项错误;清政府一直坚持重农抑商政策直到清末“新政”才有所改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鸦片战争前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是出口土产品到外国市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结果促使商业性农业进一步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故 D 项错误。2.1887 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 57 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 87 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解析:选 D。题干反映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广州市场印度棉纱比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低的经济现象,可知中国本土手工纺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故 D 项正确;A 项“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故排除;B 项“萎缩”说法无法从题干中体现,故排除;C 项中的“长江流域” “逐渐消失”说法错误,故排除。3.(2016·天津武清区高三模拟)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19 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解析:选 B。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源头来自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故 A项错误;材料中“鸦片战争后” “19 世纪中期以来”以及“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等信息说明买办数量增加是列强入侵加深的结果,故 B 项正确;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的起因也与外国列强入侵有关,故 C 项错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题干中时间信息不符,2故 D 项错误。4.(2016·太原模拟)1863 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 27 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 “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D.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解析:选 D。材料中并未涉及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而且列强推进中国近代化也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故 B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可知 1863 年,列强对华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非资本输出为主,故 C 项错误;依据材料“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可知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 D 项正确。5.(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1881 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解析:选 C。近代工业化从本质上说,主要采用机器生产,开平煤矿是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并不能代表所有企业,故 A 项错误;产品远销国外,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开平煤矿采用机械开采,并且有股东查核,可以看出此企业具有近代企业的某些特点,故 C 项正确;“中外合资”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 D 项错误。6.1895 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派人查访江甫制造总局的情况后说:“制造局积弊,在换一总办,即添用心腹委员三四十名,陈陈相因,有增无减,故司员两项,几至二百,实属冗滥。 ”出现“制造局积弊”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成本高昂 B.封建官僚把持C.人事管理混乱 D.制造技术落后解析:选 B。材料中没有提到生产成本高昂,故 A 项错误;材料认为制造局积弊在于换一位总办就添加自己的心腹人员,只有增加的人员没有减少的人员,以至于造成冗官的局面,可见积弊的原因是管理者任人唯亲,故 B 项正确;人事管理混乱也是原因,但人事管理混乱是由于封建官僚把持引起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谈到技术问题,故 D 项错误。7.下图反映了 19 世纪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棉布进口3棉纱进口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解析:选 A。从图中可看出 19 世纪 60-80 年代中国棉布(成品)进口整体上变化不大,而棉纱(原料)进口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抵制作用,另一方面对国外廉价原料需求量增加,故 A 项正确;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 B 项错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与棉纱进口增加的现象不符,故 C 项错误;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成为西方廉价商品倾销地,与中国棉布进口整体变化不大的现象不符,故 D 项错误。8.(2016·陕西渭南模拟)1881 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下令:“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安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 ,并以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材料表明( )A.政府努力规范商办企业B.政府保护商办企业的发展C.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D.政府淘汰不良企业解析:选 C。广东地方政府查封各处缫丝厂的理由,都是其阻止商办企业发展的借口,并非出于规范的目的,故 A 项错误;因此可见政府法令阻碍了商办企业的发展,故 B 项错误;商办企业缺乏法律保护,往往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故 C 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推断这些企业是否为不良企业,故 D 项错误。9.(2016·天津五区县模拟)20 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 5 000 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 1900 年前相比,约增加 6 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解析:选 A。1895 年之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给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初步发展机会,导致材料中工业发展迅速,故 A 项正确;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故 B 项错误;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属于民国时期原因,故 C 项错误;题干的时间应该是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出现,不是盛行,故 D 项错误。10.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请根据此表判断,X 至 Y 这段时间应该是(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X 年输 90 000 3 500 9 600 520 2 8004入总值Y 年输入总值 240 000 000 110 000 000 4 900 150 0A.1895—1912 年 B.1914—1919 年C.1927—1937 年 D.1945—1949 年解析:选 B。从材料中看,英、法、德三国输入中国的商品减少,而美、日两国商品数量激增,该情况应该出现在一战期间(1914—1918 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美、日两国加紧侵略中国,选择 B 项符合题意。11.(2016·江西上饶模拟)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年份 1914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1921 年布机(台) 2 316 2 736 3 839 4 139 4 139纱锭(枚) 544 780 647 570 658 748 842 894 1 248 282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B.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解析:选 B。材料中的表格反映的是棉纺织业的发展,并没有和其他行业作比较,不能得出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的结论,故 A 项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发现从 1914—1921 年整个棉纺织业无论是从布机的台数还是纱锭的枚数都呈现增长趋势,因此是迅速发展,但是 1921 年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沉重的一击,因此发展背后隐藏着危机,故 B 项正确;民族工业并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小农经济依然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故 C 项错误;利润丰厚与否在表格中并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12.(2016·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近代以来,1898 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 1911 年为止,该厂获利 370 多万两白银,1917—1921 年连续获利 560 多万两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 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 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解析:选 D。材料中没有涉及思想解放,而且思想的产生总是在经济与政治变化的基础上出现的,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先天不足指的是中国缺少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本土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正常成长,这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建专制统治,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所述, “好景”主要发生于 1911—1921 年之间,此时一战发生,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民族工业得到发展,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萎缩,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30 分,第 14 题 22 分,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宋)陈亮《四弊》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5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 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10 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10 分)(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10 分)解析:(1)从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可以看出作者提倡农商并重。分析原因要从主客观两个角度来分析。结合材料出处“(宋)陈亮《四弊》 ”,可知朝代为宋,宋代商品经济发达,要求冲破传统政策藩篱,结合材料中作者的认识来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知识的掌握,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各种经济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关系。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外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有识之士的努力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即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提出“商战”和“实业救国”等。(3)本题不回避热点,考查学生以史鉴今的能力。关键要懂材料中心意思,面对经济危机,如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或者经济侵略,社会就会撕裂,因此要以合作代替算计。这对于当今金融危机后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答案:(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原因:作者认识到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富民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策的藩篱。(2)问题: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努力: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机器工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各派别主张学习西方,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倡导“实业救国” ,并为此而进行政治、思想变革的努力,以期强国富民。(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3)意义: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应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迎接挑战,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14.(2016·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中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 1 000 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 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 60 年内仅见之盛举。——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 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6国销至 10 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 3 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 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2 分)解析:材料一介绍了清末政府鼓励工业发展的措施,材料二列举了 1917 年民国政府奖励实业的办法。比较两则材料的信息,可以从总体上看出清末和民初对实业的重视,并分析奖励实业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也可以依据两则材料具体内容,分析清末和民初在奖励实业的方式、对象,以及鼓励贸易的范围等方面的差异。答案:任答两项,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信息 1:清末和民初都很重视实业。说明:民族危机严重,发展实业是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清末和民初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都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信息 2:清末的奖励以爵位为主要形式,民初以奖章(奖状)为主要形式。说明:政治体制和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民初更注重精神鼓励。信息 3:与清末相比,民初奖励的对象更加广泛,奖励的条件降低。说明:民国时期民主政治和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重工商、兴实业的社会风气。信息 4:民初鼓励出口贸易。说明:一战期间,西方国家忙于战事,为国货出口提供机遇,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优化方案】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 8 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 16 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课后达标检测 岳麓版(时间:45 分钟,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6·湖北黄冈质检)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 ,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解析:选 A。题干中“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的变化表现出平等原则,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西方服饰在中国流行,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新服饰是在旧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表现出社会习俗变化的快慢,故 D 项错误。2.(2016·江苏盐城高三模拟)1902 年 7 月 27 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 ,材料中“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材料反映了当时( )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B.传统的社会习俗受到挑战C.妇女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D.白话文已成传媒主体语言解析:选 B。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中“普遍”说法绝对,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中“通晓中西学术门径” “悉照文明通例”说明传统的社会习俗受到挑战,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妇女受教育的信息,故 C 项错误;“白话文已成传媒主体语言”说法绝对,故 D 项错误。3.(2016·江西赣州摸底)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中解析:选 C。留辫子是在清朝时期,辫子作为清王朝统治的象征,辛亥革命推动剪辫子是反封建的一种表现,流行戴帽子是社会自发而行的,不能反映出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不彻底,故 A 项错误;中国和西方的帽子有不同的含义,从材料中未能体现出与西方近代文明相关的内容,流行戴帽子不能说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故 B 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后,人们失去辫子,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兴起戴帽子,故 C 项正确;起初帽子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来体现的便是彻底的装饰品和实用价值,流行戴帽子2与民主共和的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4.(2016·江西鹰潭一模)从 1883 年 8 月 1 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解析:选 C。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但是不能体现自来水在中国普遍使用的过程,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自来水的使用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可知中国的社会陋习还是存在的,不能说彻底的革除,故 B 项错误;依据材料“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可知自来水的使用经历了从抵触到接受的变化过程,故 C 项正确;如果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话就不会有材料中的现象了,故 D 项错误。5.(2016·广东湛江月考)以下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中餐 西餐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新式婚礼A.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的推动B.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D.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解析:选 D。依据表格“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信息可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服饰、饮食、交通、婚姻礼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运动是推动因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 A 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外部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 B 项错误;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的政策是政治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故 C 项错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故 D 项正确。6.1912 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反映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解析:选 D。社会经济结构一般指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个方面,材料所述显然不符合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涵,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民族工业发展的3相关信息,而且按照材料时间,当时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故 B 项错误;材料只描述了上海一地的公务员这一类人的生活状态,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 C 项错误;据材料描述,当时上海存在着“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文化现象,故 D 项正确。7.(2016·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 , “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解析:选 D。与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上海“电车初试人都怕”也不能说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故 A 项错误;“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的事例,不能说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影响了中国,但不是“相互” ,故 C 项错误;从“初试人都怕”到“人坐车中称稳便”表明市民逐步接受,故 D 项正确。8.(2016·河南洛阳高三模拟)民国时期, “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故近城镇者习奢华,而山泽则尚朴素,风气固判然两截” 。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城乡思想观念的截然对立B.城乡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C.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日益拉大D.交通的发展是社会习俗变革的根源解析:选 B。从“自铁路四通,奇技淫巧毕萃于都市”可知,城乡观念差距是由于新式交通工具带来的,体现出交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导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故 B项正确。9.(2016·北京海淀质检)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解析:选 B。材料反映的事物与经济无关,故 A 项错误;从材料“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电话,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衣食住行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鲜事物是洋务运动引进的,故 D 项错误。10.如图是 1869 年成立的万国邮政联盟的标志,该组织的建立使邮政事业实现了全球系统化。这主要得益于( )A.交通工具的发展 4B.资本输出的加强C.福利国家的出现 D.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解析:选 A。结合时间 1869 年,可知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万国邮政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故 A 项正确;资本输出主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而材料所给时间是 1869 年,故 B 项错误;福利国家是在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互联网技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相符,故 D 项错误。11.(2016·山东日照模拟)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 《国民公报》 《新生活》 《觉悟》 《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解析:选 C。根据题干中的报刊类型中有《新生活》可判断,近代中国的某一时期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故 A、B 项错误;五四时期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之内,故 C 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 D 项错误。12.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 19 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解析:选 B。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定军山》摄制于1905 年,故 A 项错误。C、D 两项与题干无关。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13.(2016·天津红桥区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 1870 年到 1913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铁路发展极为迅速。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 1870 年的 21 万公里增加到 1913 年的 110.2 万公里,每年平均修建 2 万公里以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部分投资用于修建铁路,大量钢材用于轧制钢轨。……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被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材料二 1875 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长 14.5 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1877 年清政府用银 28.5 万两将这条铁路赎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1881 年,开平煤矿请英国人设计唐山到胥各庄铁路。顽固派官僚认为火车的轰鸣与振动会“损伤地脉” ,最后竟不行机车,而以骡马拖拽,唐胥铁路变成“马车铁道”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 1911 年,共建铁路 8 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 46%,贷款修建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 14%。——周积明《最初的世纪》5材料四 1905 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他面临重重困难: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沿线重峦叠嶂,修路工具简陋,外国人正等着看热闹。工程成败与中国荣辱系于詹天佑一身。……他以中国科学家特有的爱国热忱,昼夜奋战,顶着巨大压力和困难,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结合材料一,分析世界铁路在 1870 年到 1913 年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8 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中国铁路建设的情况。(6 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在中国铁路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8 分)(4)综上,分析阻碍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6 分)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一时间“1870 年到 1913 年”可以归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环世界的铁路网初步形成,大多数国家被纳入了世界市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说明了铁路的发展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2)材料二中吴淞铁路、唐胥铁路的命运说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受封建势力的阻挠,材料三“甲午战后……至 1911 年,共建铁路 8 200 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 46%,贷款修建铁路占 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 14%”说明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自建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3)第一小问历史地位,从詹天佑最早自行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可以概括为“中国铁路之父” ;第二小问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深远的角度分析,直接影响是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和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深远影响是增强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结合四则材料可以从列强的侵略、国家的衰败和思想观念的落后等方面回答。答案:(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影响:重工业发展迅速,殖民体系形成,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贸易得到较快发展。(2)情况:中国早期的铁路建设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阻挠、破坏;甲午战后,中国铁路得到发展,但自建铁路里程很短,主要为外国人所修建。(3)地位:“中国铁路之父” 。影响:发展了中国的铁路事业,增强了中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4)因素:思想观念的落后,对先进文明成果的排斥;国家衰败,经济实力不足;帝国主义的觊觎和争夺。14.(2016·湖南常德模拟)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 1924 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 1926 年 10 月 10 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运用此广告图片中的信息,可确定哪些主题来研究民国时期的历史?并说明你的理由。(24 分)(要求至少说出三个历史主题)答题示例6主题:国民大革命理由:广告刊登时间为 1926 年,此时正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年);广告图片中有孙中山像、 “革命尚未成功”标语,与国民革命有密切关系。解析:根据题干,充分利用图片上的文字,提取有效信息,可以从经济、思想、社会风俗等方面归纳主题,提炼出主题后,史论结合便可。答案:主题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理由:做广告的上海三兴烟草公司为民族工业,为推广自己的产品在《申报》上刊登精心设计的广告。主题 2:社会思潮。理由:广告图片中有“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标语,说明实业救国是此时期的社会思潮。主题 3:时尚潮流演变(或“妇女解放”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理由:广告图片中有年轻美女像,该美女穿着打扮时髦。主题 4:大众传媒的发展。理由:广告刊登在《申报》上,可以用来研究大众报业的发展及其与民族工业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