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背侧移位骨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高伟,王秋根,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绝大多数患者采用保守治疗,目前国内状况,恢复桡骨长度重建关节内关节面恢复桡骨角度(尺偏、掌倾角)提供并维持骨折部位稳定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治疗原则,保守治疗适应症,稳定骨折 无移位骨折 背侧成角 10 1mm侧方移位 1mm关节内台阶 无桡骨短缩,手术治疗适应症,10的成角骨折 5mm的桡骨短缩 2mm的关节面台阶 侧位片越过中线的粉碎性骨折 掌侧、背侧皮质骨粉碎性骨折 最初明显移位骨折 难以复位的骨折 复位后再丢失 年龄60岁骨质疏松患者 合并尺骨骨折,斜型、粉碎性骨折是不稳
2、定骨折,克氏针固定 接骨板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包括结合接骨板、克氏针固定) 髓内钉固定 关节镜,常用手术方法,接骨板选择,理想的内植入物,满意的内固定长期置放位置 能对骨质疏松进行稳定的固定 微创 技术操作简单 软组织侵袭小 不同类型骨折的适应性强 能提供早期功能锻炼,背侧?,掌侧?,三柱?,根据损伤机制即移位方向如果掌侧移位则掌侧钢板 如果背侧移位则背侧钢板,背侧入路的缺点,手术剥离较大 关节僵硬背侧不平坦、板钉紧贴肌腱肌腱刺激症状肌腱断裂的危险,通常需要取出,掌侧入路的优点,接骨板因骨面平整便于安放 钢板有旋前方肌覆盖保护,不需要取出 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背侧 不会磨损肌腱 掌侧关节囊粘连
3、机会少,有利于腕关节的屈曲,应用锁定钢板的优点,对骨质疏松仍有良好的把持力 可以对小碎骨块进行固定 允许早期活动,掌侧锁定接骨板对背侧移位骨块的复位、固定,先测量需要纠正的角度,术中预留出要恢复的角度先固定远端骨折块,掌侧锁定钢板用于背侧移位骨折,利用卵圆孔,使用普通螺钉加压固定,利用螺钉在卵圆孔中的位置改变纠正尺偏角(桡骨长短),然后利用杠杆作用复位掌倾角,最后置入近端螺钉,对于背侧骨块较小并粉碎、复位欠满意者,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 背侧小切口,复位骨折,克氏针固定 术后3-4周取出 背侧骨缺损5mm,植骨,手术注意事项,先恢复角度(掌倾角) 再恢复桡骨长度(尺偏角) 最好使用桡骨远端2.4系
4、统锁定接骨板 背侧骨块较小并粉碎,复位欠满意,可取背侧小切口,复位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3-4周取出 ,背侧骨缺损5mm,植骨 掌侧皮质完整者不建议使用该技术,适应症,适用于A型(A2、3)和C2型C3.1型对于掌侧皮质完整的剪力型骨折,一般不建议采用该方法,典型病例,张XX,男,25, 交通事故 右桡骨远端B2、右胫骨平台骨折,病例1,病例1,张XX,男,25, 交通事故 右桡骨远端B2、右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术中,术后二月功能状况,林XX,女,62,跌伤,右A2.3,病例2,术后月复查,病例2,史XX,女,59,右C2.2,跌伤,病例3,术后天复查,病例3,女,84,跌伤,左尺桡骨远端,C
5、2.3,病例4,女,84,跌伤,左尺桡骨远端,C2.3,病例4,术后康复,术后3-4天,疼痛减轻后既进行主动手指和腕关节无负重屈伸功能康复锻炼术后3周开始抓握力量练习术后4-6周增加尺偏、桡偏、旋前、旋后以及抗阻力练习,结果,18例患者 AO分型: A2.2型:6例; A 3.2型4例; B2.3型:2例; C1.3型4例; C2.2型2例。,Garland & Werleg评分法: 优:9例; 良:6例; 可:3例; 差:0例。,总结,掌侧接骨板复位、固定背侧移位骨折块虽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选择,但在治疗上仍具局限性要根据患者的需要和骨折的类型,尽可能选用最合适、对患者创伤最小的方式进行治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