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201608110120.doc--点击预览
- 201608110121.doc--点击预览
- 201608110122.doc--点击预览
- 201608110123.doc--点击预览
- 201608110124.doc--点击预览
- 201608110188.ppt
- 201608110189.ppt
- 201608110190.ppt
- 201608110191.ppt
- 201608110192.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优化方案】2017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 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岳麓版必修 1[随堂巩固]1.(2015·浙江学考)1946 年 3 月,一位英国政治家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该政治家是( )A.丘吉尔 B.尼克松C.马歇尔 D.肯尼迪解析:选 A。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故选 A 项。2.(2015·广东学考)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成立欧共体解析:选 B。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提出的反共反苏政策,主要是政治层面,与西欧经济困难无关,故 A 项错误;针对“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困难,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欧洲的“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故 B 项正确;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的,与美国无关,故 C 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与美国无关,故 D项错误。3.(2016·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考试)“二战”后形成的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开始于美国对苏联实施的“冷战” 。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D. “北约”组织成立解析:选 A。 “杜鲁门主义”宣称美国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标志美苏进入“冷战”时期,故 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应用,故 B 项错误;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故C 项错误;“北约”组织成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故 D 项错误。4.(2013·浙江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解析:选 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 项正确。5.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的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居霸主地位B. “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要求全世界采取美国的制度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解析:选 D。 “二战”后,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异常强大,美国领导集团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杜鲁门的话反映了这一点。6.下列关于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②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选 B。在美国采取“冷战”政策的同时,苏联也做出了回应,于是引起了两个超级大国 40 多年的争霸,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造成的,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故选 B 项。[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 “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3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解析:选 A。由于美苏两国的社会性质不同,所以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矛盾状况,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2. “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 ,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 ,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B.马歇尔计划C.丘吉尔“铁幕”演说D.杜鲁门主义解析:选 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贵族” “号召同苏联战争”及“‘二战’结束后初期”等信息,可知所指的事件是丘吉尔“铁幕”演说。3.美国总统杜鲁门(1945 年)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这说明( )A.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政策B.美国要以武力征服世界C.美苏同盟关系公开破裂D.美国要同苏联进行合作解析:选 A。注意题目的时间是 1945 年,当时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题干材料体现了“二战”后美国要领导世界,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的强烈愿望,此后美国极力推行世界霸权政策。4.(2016·浙江绍兴高一期末考试)漫画是一种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的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如图,这一漫画描绘并讽刺的是“二战”后两极格局对峙形成过程中( )4A.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提出的“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D.苏联为首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析:选 C。结合漫画中的“$” “贷款” ,联系所学知识,战后,西欧经济普遍出现衰落的局势,经济衰退导致国内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不稳定,当时,美国正在实施“冷战”政策,为了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行了“马歇尔计划” ,在经济方面援助西欧,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乘机控制西欧,通过美国的援助,西欧各国大部分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选择 C 项符合题意。5.1949 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 ,据此判断美国正在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反击措施便是成立经互会,故选 B 项。6.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有一个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5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选 C。分析材料可知, “条约”应指《华沙条约》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故本题选 C 项。A 项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B 项是雅尔塔体系的影响;D 项是杜鲁门主义的影响。7.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5-1948 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 ,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C. “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 越南战争D.朝鲜战争 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选 B。注意时间, “铁幕”演说是在 1946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经济互助委员会都是在 1949 年成立,朝鲜战争开始于 1950 年,越南战争开始于 1961 年。8.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C.维持了世界和平局面D.虽然不断制造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解析:选 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美苏“冷战”长期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威胁之下,并肆意干涉他国内政,使世界不得安宁,但又使得半个多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它应该是我们的政治参谋班子在目前这个时刻进行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像解决战时重大战略问题一样的彻底精神和慎重态度,必要时,还要在计划工作方面做出同样大的努力,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不能在这里试图提出全部答案。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致国务院6电报第 511 号(1946 年)材料二 “冷战”在欧洲和东亚展开的过程就是以政治军事对抗为基础的美苏关系形成新的稳定状态的过程,也是双方逐渐在战略上达成均衡的过程。因为在对抗中维持稳定和均衡是双方的共同愿望,因为它们都认识到打破均衡意味着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战争,是核条件下的“互相确保摧毁”……它们都把在经济上最终超过对方,建立更美好的社会,推广自己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争取到更多的追随者作为最终战胜对方的深层决定性因素。——牛可《1870 年以后的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乔治·凯南电报的要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电报出现的背景。(2)美国在杜鲁门时期(1945-1953 年)是如何解决乔治·凯南在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个问题”的?(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冷战”的世界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第(1)题,根据材料一提取作者主要观点,再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来美苏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美苏综合国力接近等方面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美国“冷战”政策。第(3)题,结合材料二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全面分析“冷战”的世界影响。答案:(1)要点:对付苏联是美国的最巨大任务;美国有能力对付苏联,而且不必通过军事冲突。背景:雅尔塔体系勾画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壮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提出“杜鲁门主义” ,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冷战”正式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抗衡苏联;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在东亚加紧包围和封锁社会主义阵营,武装干涉朝鲜内战。(3)影响: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引发美苏军备竞赛,造成国际关系紧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机会。7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一、课中思考题(教材 P106)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提示:不应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应该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二、解析与探究(教材 P109)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了苏联与美国的什么意图?提示:材料一表明苏联极力利用“二战”提供的机会大肆扩张自己的影响,在东欧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战后将确保自身的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重心,而在东欧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作为阻止资本主义扩张的屏障。材料二表明美国凭借在“二战”中急剧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认为自己当仁不让地拥有领导世界的责任和机会,并将努力谋求这种实质上的霸主地位。2.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概括出美苏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原因。提示:(1)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想通过建立帝国来维护安全,因此极力在东欧扩张自身的势力范围与影响,这种对自身安全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东西方关系的日益紧张。(2)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企图依靠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到它所希望的发展轨道中,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新秩序。(3)凯南认为苏联将在战后采取扩张政策,将尽可能多的欧洲地区置于苏联的控制下,这势必会破坏西方乃至美国的“自由”制度,夸大了苏联对于美国的威胁。(4)争夺世界霸权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但诺维科夫也片面夸大了美国对于苏联的威胁,认为美国正准,备与苏联进行战争。战后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以及双方的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三、自我测评(教材 P109)1.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提示:(1)美国:①在战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②1947 年 3 月 12 日,以遏制“共产主义威胁”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③实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④将美、英、法三国8占领区合并并实行货币改革,导致“柏林危机” ;⑤为遏制苏联,于 1949 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军事同盟。(2)苏联:①在战后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外交政策核心,在东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影响;②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苏联实行了“莫洛托夫计划” ,后来又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③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于 1955 年成立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冷战”从 1947 年开始直至 1991 年苏联解体结束,前后持续 40 多年,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两个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大打代理人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1【优化方案】2017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 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岳麓版必修 1 [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考)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 ”这些变化主要源于( )A.冷战政策 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 D.欧洲一体化解析:选 D。材料中“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故 D 项正确。2.(2016·江苏徐州高一期末考试)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罗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欧洲联合“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表明联合的出发点是( )A.联合发展应对大国威胁B.避免战争维护欧洲和平C.经济互携增强竞争能力D.加强合作壮大军事力量解析:选 C。根据材料“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 ,表明联合不仅仅是为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维护地区的和平,故 A、B 项错误;欧洲只有经济上联合发展,才能在美苏主宰的国际舞台上争得一席发言权,故 C 项正确;欧共体全称为欧洲共同体,它是一个经济组织,并非军事组织,故 D 项错误。3.(2016·山东文登期末)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步骤。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使西欧经济走向繁荣B.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消除西欧国家的矛盾使政治走向稳定解析:选 D。欧共体的产生和发展,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西欧各国要求与美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2鼎立的局面;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缓解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这些矛盾。4.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他指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大国C.中国 D.英国解析:选 B。既是美国的盟友,又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同美国竞争的只能是日本和西欧大国。5.(2016·江苏南阳中学高一期末)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诸因素中不包括( )A.美国的扶植B.民主化改革C.重视科技教育D.主动改善对华关系解析:选 D。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二战”之后,日本经济再次迅速的崛起,主要原因包括美国的扶植、民主化改革、重视科技教育等,原因里并不包括改善对华关系,改善对华关系的时候日本已经崛起了。6.1961 年,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可见,当时不结盟国家认为( )A.两极格局的“冷战”威胁了国际和平B.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原则是“冷战”C.和平共处可以避免两极分化现象D.核灾祸是人类面临的唯一灾难解析:选 A。本题考查处理信息的能力,B 项不符合材料,C、D 两项明显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6·辽宁大连二十中期末考试)1950 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3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解析:选 A。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直接原因”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六国联合的直接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战争导致欧洲衰落,衰落的欧洲又面临美苏对峙的威胁,欧洲国家感到联合的必要性;二从起因上看是法德为消除两国之间的战争恐惧;三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故只有 A 项符合“直接原因”的要求,为本题正确选项。2.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在国际舞台上体现这一声音的历史事件有( )①1948 年“马歇尔计划”提出②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③1949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④1967 年欧共体成立A.①②③ B.①②C.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 C。本题考查识记分析能力。体现戴高乐观点的历史事件应该是欧洲走向联合,排斥美国的史实。①和③体现了两极格局下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排除。3.(2016·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考试)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欧洲共同体解析:选 A。根据所学,西欧国家联合的进程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年;欧洲共同体——1967 年,选择 A 项符合题意。4.1957 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 ”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服务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D. “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4解析:选 A。题干材料中“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的信息,说明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服务,故选 A 项。5. “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 。 ”“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A.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B.实现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C.自由主义运动开始席卷全球D.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趋势解析:选 D。 “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是指欧共体成立,其“国际影响”更多的是指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成为国际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 D。6.(2016·甘肃民乐一中高一期末考试)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解析:选 C。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它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其经济实力的状况,对比题干的四个备选项可知 C 项正确。7.(2016·湖南永州高一期末考试)1975 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表明不结盟运动将致力于( )A.反对美苏霸权主义B.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C.解决内部的矛盾和纠纷D.维护世界和平解析:选 B。材料未提及美苏霸权主义,故 A 项错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被“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 ,表明这种5经济秩序是不合理的,所以不结盟运动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 B 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未提及和平问题,故 D 项错误。8.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做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 ”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B.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非集团的宗旨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 “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体现出其独立、自主的宗旨,B 正确;A 题干无此角度;题干不涉及经济发展和国家独立,C、D 排除。二、非选择题9.学习贵在积累。小龙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专题时制作了学习卡片。请你根据要求,帮助小龙同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卡片一:卡片二:(1)请把卡片一中 A 处补充完整。A____________(2)根据卡片二,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3)根据卡片内容,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解析:第(1)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识记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即可回答;第(2)问依据卡片信息即可得出;第(3)问主要是结合卡片一和卡片二提供的信息进行回答,两个卡片提供的时间信息是二战后初期到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6势的出现。答案:(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或北约)。(2)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欧共体;中国等。(3)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一、课中思考题1.想一想,这段话说明了什么?(教材 P111)提示:可先让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归纳:这段话表明,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独立于两个超级大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欧共体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政治外交方面的独立倾向已日趋明显,摆脱美国控制的决心也更加强烈,在国际政治领域已慢慢与美国鼎足相处。2.在 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教材 P113)提示:“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实际上为美国所把持,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这种局面逐渐被打破。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二、阅读与思考(教材 P113)请思考: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较,体现出美国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材料一声称美国领导资本主义世界(自由世界),表明了美国当时的霸主地位。材料二强调的是美国拒绝与中国交往。材料三中,尼克松明确表达了使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目标。材料四表明美国要与欧洲建立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四段材料表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两个变化:一是从领导西方世界到与西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二是从拒不与中国交往到力求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是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西欧的联合和实力的增强,长期以来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当时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的形势。三、自我测评(教材 P113)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7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 。尼克松的话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提示:“二战”刚结束时,是典型的两极格局,美苏两国的抗衡决定着世界的形势。70 年代以后,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显露,形成了一些新的力量中心,冲击着旧的两极格局。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 26 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岳麓版必修 1 [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考)《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 ”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C.日内瓦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 C。万隆会议是亚非会议,不是解决朝鲜问题,故 A 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中国没有参加,故 B 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周恩来” “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可知是新中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故 C 项正确;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周恩来没有参加,故 D 项错误。2.(2015·浙江学考)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他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这次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 B.布雷顿森林会议C.万隆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 C。雅尔塔会议是 1945 年召开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于 1944 年,主要讨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国际会议,并且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因此应是万隆会议,故 C 项正确;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是 1971 年召开的,故 D 项错误。3.(2015·安徽学考)2015 年 4 月 22 日,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该会议的召开距今( )A.50 周年 B.60 周年C.70 周年 D.80 周年解析:选 B。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万隆会议” ,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为1955 年,故距今(注:此题为 2015 年学考题,今指 2015 年)60 周年。B 项正确。4.(2015·浙江学考)周恩来说:“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我们希2望……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个“新的开始”发生在( )A.20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 60 年代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解析:选 C。材料“尼克松总统来华”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根据所学,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故 C 项正确。5.(2015·广东学考)21 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C.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选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 1950 年,不是 21 世纪初,故 A 项错误;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不是 21 世纪初,故 B 项错误;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在 1991 年,不是 21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2001 年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与俄罗斯及中亚四国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故 D 项正确。6.(2014·江苏学考)阅读以下“1972-1985 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 年 60 321975 年 304 1561980 年 3 755 1 0591985 年 3 855 3 840A.两国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优势B.改革开放打开中美交往的大门C.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了经贸往来D.经贸发展得益于世界贸易组织3解析:选 C。1972 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促进了经贸的往来。[课时作业]1.(2016·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考试)《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不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选 A。根据所学, “另起炉灶”指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符合材料内容,故 A 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与题干所述不符,故 B 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材料并未涉及,故 C 项错误;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材料未涉及,故 D 项错误。2.1949 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些决策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②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③奠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④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A.②③④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选 D。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故①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从而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故②正确;“一边倒”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就奠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故③正确;新中国初期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因而不可能出现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故④错误,选择 D 项符合题意。3.(2016·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2015 年 12 月 16 日,美国政府宣布向台出售约18.3 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对此,中方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决定采取必要措施,中方认为4美方严重违背了( )A.独立自主原则 B.公平竞争原则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选 C。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干涉了中国内政,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公平竞争和分权制衡原则没有体现,独立自主原则包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选择 C 项符合题意。4.(2016·四川内江高一期末考试)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说:“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 ”亚洲的这两个迫切问题是( )A.中国和印度问题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印度和缅甸问题D.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解析:选 B。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由苏、美、中、英、法五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选择 B 项符合题意。5. “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一主张能够于 1955 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 “另起炉灶”的方针C. “一边倒”的方针D. “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选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另起炉灶”的方针、 “一边倒”的方针都是新中国成立时的外交方针, “求同存异”的方针是 1955 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选择 D 项符合题意。6.(2016·四川乐山高一质检)仔细阅读下图。对该图所示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5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重要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解析:选 B。票数一路增长,说明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大势所趋,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多极化格局尚未正式形成,中国是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随着亚非拉独立国家的增加,它们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支持中国,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一直反对中国重返联合国,而支持中国的票数在增加,说明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7.2015 年 1 月 8 日至 9 日,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五年合作规划、论坛运行规则等三个重要成果文件。这次“主场外交”盛会反映出(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B.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解析:选 D。注意题干中提到的会议是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体现了中国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故选 D 项;其他各项表述与题意无关。8.(2016·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解析:选 B。上海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无关,故 A 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既有俄罗斯、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有一些小国家,它的成立开创了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故 B 项正确;上合组织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故 C 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69.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舞台上,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中国外交史》材料二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 8 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尼克松回忆录》材料三(1)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这个突出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3)材料三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的“握手”对中美关系有何重要意义?此后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具体表现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解析:第(1)问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美苏两极格局的对峙,从而决定了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第(2)问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第(3)问结合中美和中日关系正常化进行总结。第(4)问需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和尼克松访华分析。答案:(1)突出特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7(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表现:中日建交;中美建交;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变化:由对抗到合作。因素:国家利益。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一、阅读与思考(教材 P119)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外交,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在当时有何意义?提示:旧中国奉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上面临三大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毛泽东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一边倒” ,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明确地表示。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宣告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的终结,从此我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屈辱外交。二、自我测评(教材 P119)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政府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实践。尤其是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使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不仅是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2.简述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8提示:在建国一周年时,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粉碎了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50 年代中期,外交方面的新成就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不仅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指导性原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是我国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所起的积极作用。日内瓦会议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原因及影响。提示:总的来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以来,中美双方利益共同需要的结果。从美国一方来讲,它实行了 20 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但是到了 60年代末,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使美国被迫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以牵制苏联。从中国一方来讲,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当时,苏联陈兵于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美国在亚洲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已不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在此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4.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提示: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2002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1 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