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过关练(打包4套)岳麓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打包4套岳麓版.zip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打包4套岳麓版.zip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201608190370.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2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201608190371.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3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201608190372.doc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4中外历史综合岳麓版201608190373.doc
  • 全部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201608190370.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2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201608190371.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3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201608190372.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过关练4中外历史综合岳麓版201608190373.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阶段过关练(一) 政治文明历程(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史记》载:“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材料现象反映出( )A.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 B.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 D.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解析】 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材料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强调等级秩序下的合理行事方式,与节俭没有关联,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可知,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强调社会各阶层必须遵守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故 C 项正确;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故 D 项错误。【答案】 C2. 《唐会要》载:“元和二年十二月敕:自今以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解析】 科举制是需要通过层层考试授予不同官职,不能直接报考,故 A 项错误;从“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就不得申送,还会被停职,可知科举制重视对品德的考查,故 B 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隋唐时期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 C 项错误;“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可知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的,故 D 项错误。【答案】 B3.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 ”材料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 A、B 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2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D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 C 项。【答案】 C4.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 ”这一案例体现罗马法原则的( )A.重视证据 B.契约至上C.公平公正 D.注重程序【解析】 由材料中“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信息可知,洗衣人与衣服的所有者之间已经达成契约,洗衣人有义务保证衣服质量不受损害,由材料中“老鼠将衣服咬坏了”可知由于洗衣人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要按照契约付赔付责任,这一案例体现了罗马法的契约至上的原则,B 项符合题意。【答案】 B5.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对这段材料解读无误的是( )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D. 《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解析】 “必然导致”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 A 项错误;光荣革命后的国王依然拥有行政权,在责任制内阁形成后才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 B 项正确;材料中表述是“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 ,并非首相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故 C 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在法律上宣布国家主权属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王权受到限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B6.1875 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 ,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 ,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解析】 当时法国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强大,最终是以超出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承认共和制的 1875 年宪法,故 A 项错误;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3使行政权” ,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 ,说明法国总统权力很大,不仅有行政权,还有立法权,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而总统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故 B 项是根本原因,C 项为直接原因;D 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答案】 B7. 《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 1911 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 ”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解析】 辛亥革命“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爆发,条件不够成熟,故 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 “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 ,具有盲目性,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民众缺乏思想准备的局限性,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 C 项错误;革命党人以反满为口号发动民众参与,但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 D 项错误。【答案】 B8.以下摘自中国某一时期的军事电文:“……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己为惋惜,迨其进入湖南……沿五岭山脉西窜而来,广西首当其冲……” “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 根据“匪盘踞赣闽于兹七载,东西南北四路围剿兵力达百余万,此次任匪从容脱围”可知是国民党围剿红军,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 C 项正确,排除 A、B、D 三项。【答案】 C9.1912 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道:“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的“希望”实现于(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C.卫国战争 D.反法西斯战争【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时间 1912 年以及“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可知希望推翻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权。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 A 项正确;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而不是君4主专制政府,故 B 项错误;卫国战争是在二战中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要求是实现反君主专制,而不是反法西斯,故 D 项错误。【答案】 A10.下面的资料中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1979 年,雷抒雁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小草在歌唱》 ,得天时、地利、人心,因而广泛流传,成为新时期诗歌史开篇之际无法绕过的标志性建筑。A. “文化大革命”后期民众逐步觉醒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解析】 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1978 年是中国在徘徊中前进的时期,都不符合该作品问世时间,A、C 两项错误;1979 年对外开放刚刚从沿海地区起步,D 项错误;1978 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即得“天时、地利、人心” ,故 B 项正确。【答案】 B11.1953 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为“解决好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解析】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进行谈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与材料“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相符,故 A 项正确;1950 年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材料“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不符,故 B 项错误;中国周边国家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亚非国家会议与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边界纠葛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 A12.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一历史事件做出这样评价:□□是美国政府想出来帮助欧洲树立信心用的,至少公开宣传中是这样说的,目的是使其不至于迫于苏联的压力在政治上屈服,走向绥靖和中立。其中“□□”缺失的文字应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德国分裂5【解析】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与帮助欧洲树立信心无关,故A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措施,与材料“政治上屈服”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描述可看出是美国政府主导的一个机构或计划,而且材料中说是其在政治上对抗苏联的,由此推测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 C 项正确;德国分裂并不是帮助欧洲,而是使欧洲分裂,故 D 项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十款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到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美国 1787 年宪法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继承。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 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 30 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归纳材料一中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并分析本条款产生的历史影响。(7 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9 分)(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 ”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军事、经济等角度概括;再与 1787 年宪法颁布前美国的社会状况对比,然后分析其影响。第(2)问根据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回答如何解决当时大州与小州、南部各州与北部各州的矛盾。第(3)问结合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分析6错位的含义与影响。【答案】 (1)权力:外交权、财政权、军事权、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历史影响: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和统一的关税政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维持足够的权威的军队来维护国内统治秩序,应对外来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2)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政府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缓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宪法间接地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缓和了南方各州和北方各州的矛盾。(3)错位: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国现代化的领导权。影响:德国由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使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重寻近代中国》中写道:如何评估 1928 年之前的中华民国史,过去的言说,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将这一时间段看作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即便中性表述,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或“北洋时期” 。如果从大历史视角观察,1912—1928 年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继续妖魔化这段历史,其实是对中国历史的不尊重。概括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对这一时期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 材料强调了 1912—1928 年中国历史的正统是北洋政府,这打破了革命史观“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历史的弊端,承认北洋政府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答题时要注意题目限定的“现代化”角度,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角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答案】 示例: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推动工业化进程。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加快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变迁。1阶段过关练(二) 经济成长历程(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一朝天子一朝臣”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 “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 。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 )A.农耕生活 B.传统观念C.儒家思想 D.自然现象【解析】 农民的循环思想植根于春播秋收,年复一年,单调重复,进化迟缓而又稳定的农耕生活节奏,材料中信息印证着政事和人事的循环,故 A 项正确;传统观念也是源于农耕经济,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究的循环思想,不符合儒家思想,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属于思想观念,不是自然现象的反映,故 D 项错误。【答案】 A2.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 “瓦肆”“瓦子”或“勾栏” ,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B.城市建设的变迁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 从材料中“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 “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等信息可知,从唐代到宋代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科学技术创新推广”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变迁,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才会由限制到逐渐放松,故 C 项正确;“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也不是推动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故 D 项错误。【答案】 C3.1596 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荷兰船长,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8 个月。在恶劣的险境下,17 名水手中有 8 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从上述事实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2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解析】 人性的启蒙是在 18 世纪启蒙运动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 B 项正确;“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说明商人并不是唯利是图,故 C 项错误;材料虽反映了商人的诚实,但不能说明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故 D 项错误。【答案】 B4.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 19 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这可以说明( )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解析】 “正是德国人在 19 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体现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 B 项错误; 19 世纪下半叶德国已经完成统一,故 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 A5.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等人大量购买外国装备来搞中国国防。原因有二:一是采购大吃回扣……二是人力成本高……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吃拿卡要。由此可见( )A.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B.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C.洋务派借自强之名中饱私囊D.当时中国没有建立军工企业【解析】 材料无法表明洋务运动实际上被外国控制的信息,故 A 项错误;“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洋务单位,吃拿卡要”反映封建官僚管理体制弊端明显,故 B项正确;洋务派初衷是以自强为旗号来维护清王朝统治,故 C 项错误;洋务派建立了军工企业,故 D 项错误。【答案】 B6.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 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 1944 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 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 93.52%和 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3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解析】 材料中显示工业布局调整显然是日本侵华的缘故,不是国民政府努力,故A 项错误;四大家族主要代表官僚资本,其对民族工业的挤压,材料中没有显示该信息,故 B 项错误;抗战爆发,许多民族资本家为避免战争破坏,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导致工业布局的变化,故 C 项正确;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D 项错误。【答案】 C7.甲午战争后, “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 “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解析】 根据题干中“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的信息可知服饰西化损害了国内传统纺织企业的利益,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及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也并未提及宪政改革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 【答案】 A8.下面是 1952—2000 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③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B.②的形成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的C.④的出现是由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D.④→⑤的变化是由于两极格局瓦解所带来的挫折【解析】 ①的出现是因为我国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三大改革,建立起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导致的结果,而③出现的原因则主要是受“文革”的影响,故 A 错误;②的形成是因为 1958 年推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故 B 项正确;我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在 90 年代初,故 C 错误;两极格局瓦解和苏联解体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与图示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4【答案】 B9.1980 年 8 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 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A.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B.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D.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解析】 1980 年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四个经济特区就已经建立,说明这个活动得到了中央的支持,故 A 项错误;此材料显示了经济特区创办初期人们的一些担心,并不能表明具有变相租界的危险,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而此题涉及开放,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文章的发表显示了当时人们对建立租界的担忧,进一步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过程,故 D 项正确。【答案】 D10. “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解析】 A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 “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 “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不符,故排除;B 项与“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不符,排除;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而实现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符合史实,故 C 项正确;D 项与“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不符,故排除。【答案】 C11.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 “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实践中体现为(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C.国家工业化政策的推行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于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目的是为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争取战争胜利并实现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要求消灭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利用“资产阶级” ,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的信息“列宁” “资本家” “资产阶级专家”可以推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来建设社会主义,故 B 项正确;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都是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的, “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消灭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故 C、D 两项错误。【答案】 B1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15 年 3 月 12 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至 2015 年 4 月 15 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扩至 57 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殆尽B.经济区域集团化深度发展C.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D.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 1973 年宣告结束,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在发挥作用,与“瓦解殆尽”不符,故 A 项错误;亚投行是“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 ,但“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 ,不是区域性集团,故 B 项错误;“亚投行,是中国政府牵头……创始成员国扩至 57 个(其中不少欧洲发达国家)”体现了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故 C 项正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兴起,目前还不能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故 D 项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家庭和妇女地位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 、 “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材料二 20 世纪 20—40 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 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 ,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 ,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6——张国刚《中国家庭史》材料三 梁启超曰: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梁启超《变法通义·论女学》材料四 梁启超认为,新型的“贤妻良母”必须有一定的知识,才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这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6 分)(2)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20—40 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并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因素。(7 分)(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妇女教育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8 分)(4)材料四是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分)【解析】 第(1)问,从经济、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分析导致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社会,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儒家三纲五常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使得妇女成为男子的附庸;传统宗法观念“重男轻女” 。 第(2)问的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关键信息“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 “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 “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 “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概括即得。第二小问,由材料二中“民国政府新《民法》的规定”可得出政府的法律支持;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西学东渐促进思想启蒙、社会习俗的进步、新式教育带来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小问,由“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可知,梁启超认为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第二小问,梁启超的教育观直接有利于女子教育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从长远看,推动了思想启蒙和救亡图存运动。第(4)问的第一小问,材料四认为,梁启超的教育观显然较以前的“贤妻良母”论者要进步得多,是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历史的评价;同时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是一分为二辩证的评价。第二小问,梁启超的教育观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发展(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7【答案】 (1)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的特点;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儒家思想宣扬的纲常观念和伦理思想;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答对三点即可)(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城乡家庭婚姻关系变迁不平衡。(答对三点即可)主要因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推动;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政府的法律支持与教育发展等。(答对其中四点即可)(3)教育观: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任答三点即可)(4)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辩证的评价(一分为二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对 18 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两种解释框架引人注目。那些最先使用市场机制和“看不见的手”等术语来解释说明 18、19 世纪英国经济史的人,简称“斯密派” ,而那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强调权力和“看得见的手”的人,简称为“马克思派”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 18 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 “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 18 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以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为例,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 本题以两个派别对英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为命题切入,介绍了两种观点,要求以其中一种观点或两种观点为论点,寻找史实论据,进行史论结合的评述,要注意的是“斯密派”侧重于经济上的分析, “马克思派”在经济分析的同时,也重视阶级和政治的分析。8【答案】 观点:同意“斯密派” 。 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扩大了海外市场;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观点:同意“马克思派”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 ;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答出一种观点即可)另:将两种观点综合评述也可,史实可参考前两种观点的答案。1阶段过关练(三) 文化发展历程(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下面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 道家主张随其自然,无为而治,即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故 B 项正确。【答案】 B2.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B.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C.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解析】 依据材料“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可知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故 B 项正确。【答案】 B3.伏尔泰对孔子称颂备至。他说:“孔子常说仁义,人们若实行此种道德,世界上就不会再有什么争斗了。 ”他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整套完整的伦理学说,教人以德,用普遍的理性去抑制人们的利己欲望,从而建立起和平与幸福的社会。下列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A.伦理学说有助于法国社会稳定B.儒家理性抑制了人们私欲膨胀C. “仁义”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容D.中西思想跨越时空、时代融合2【解析】 材料中伏尔泰认为,儒家伦理学有利于世界的稳定,而不仅仅局限于法国社会,故 A 项错误;儒家理性有利于抑制人们私欲膨胀,但这仅仅是伏尔泰推崇儒家的表象,故 B 项错误;启蒙运动重视法治,而儒家思想强调德治,有利于丰富启蒙思想的内容,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部分思想为启蒙思想家所利用,与中西思想融合无关,故 D项错误。【答案】 C4.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 26 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 3—18 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 4项。以上现象说明(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解析】 闭关锁国政策出现于 17 世纪清朝,与题中“公元 3—18 世纪”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作者是西方人,找到 4 项西方传入中国的发明符合史实,不是作者立场偏颇,故 B 项错误;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中国科技发明开始落后于西方,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大量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故 D 项正确。【答案】 D5. “17 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这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促使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解析】 17 世纪不可能“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故 A 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 世纪 60 年代,与材料无关,故 B 项错误;“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并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故 C 项错误;“自信” “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等关键信息,说明自然科学在当时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故 D 项正确。【答案】 D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 5.6%和 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 19 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3C.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解析】 “四分之一世纪”是指二战后到 70 年代初期。此阶段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推动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出现,但非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B 项属于两个阶段经济繁荣的相同原因,而非此阶段独特的原因,故错误;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故 C 项正确;二战后到 70 年代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早已结束,故 D 项错误。【答案】 C7.1898 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解析】 该评论强调学生要首先“明中国大道” ,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故 C 项正确。【答案】 C8.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 ,可是,1895 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解析】 依据材料中“1895 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信息可知,1895 年以后,戊戌变法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些事件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 B 项正确。【答案】 B9.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 ,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 ,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4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解析】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与“以民道代天道” “有民无天”相符,B 项正确。【答案】 B10.1960 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 35 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 69 项,其中劳动模范有 13 项、这一现象( )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 A 项错误;通过题干中的“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 “69 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范占据了 13 项”这些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 B 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并不是工农大众素养普遍提高,故 C 项错误;“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主要指人民拥有的“选举” “被选举” “参与国家决策” “监督国家机关”等权利,材料没有体现此信息,故 D项错误。【答案】 B11. “我的作品有它的地理,有它的谱系和它的家族,它的场所和它的特点,它的人物和它的事件,正如法国有它的盾徽,有它的贵族与平民,有它的手艺者和农民,有它的政治家和花花公子,有它的军队一样,总之,有它的整个社会。 ”与此作品流派最为相似的是( )A. 《战争与和平》 B. 《巴黎圣母院》C. 《西风颂》 D. 《等待戈多》【解析】 材料中该作品“有它的整个社会” ,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符合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 《战争与和平》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 A 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 B 项;《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C 项;《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排除 D 项。【答案】 A12.在无线电和电视时代,工人阶级的物质生活提高到中产阶级的水准。与此同时,人们的闲暇大多花在“嬉戏逗趣的活动”上,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精神生活的无产阶级化。这反映了( )A.无线电和电视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B.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进步的毒瘤5C.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没能避免人们精神的空虚D.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暂时难以改变【解析】 材料分两层意思:一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中产阶级水准” ,二是人们精神生活依然“无产阶级化” ,说明精神生活没有跟上物质生活的发展。A 项与材料的中心思想无关,故排除;B 项中“毒瘤”不恰当,材料并没有反映科技阻碍社会进步,故排除;材料中把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作了对比,说明了精神生活落后于物质生活的进步,故 C 项正确;工人阶级作为无产者的阶级属性与他们的精神生活无关,只是与他们的物质地位有关,故 D 项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密切,既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仅用数学便得到如此严格的证明,这使我心中充满又惊又喜的感觉。……大炮和迫击炮轰击时,最大射程(即炮弹发射的最远距离),是在仰角 45 度时获得的……但是要理解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这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证据甚至反复实验得到的证据重要得多……通过探索原因而达到对某一效应的理解会使人顿开茅塞,从而使理解和确证其他事实无须再借助实验,目前的例子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伽利略《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材料三 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在恐怖时代获得了实现,对自己的政治能力丧失了信心的市民等级,为了摆脱这种恐怖,起初求助于腐败的督政府,最后则托庇于拿破仑的专制统治。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价值。(6 分)(2)根据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形成对欧洲思想领域产生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新思潮对欧美社会革命的作用。(5 分)(3)材料三中,作者对由理性主义指导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持什么看法?试举一例文学艺6术美术作品佐证这一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8 分)(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6 分)【解析】 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第(2)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在批判封建神学的基础上形成理性主义思潮(启蒙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举例:法国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宣传启蒙思想,鼓励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殖民压迫,争取民主和独立而展开的社会革命。第(3)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知,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第二小问举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即可,如《自由引导人民》 ,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关键是抓住认识对象之间有何相互影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观点: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应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价值:推动了经典力学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2)影响:批判封建神学,形成理性主义思潮(启蒙运动)。举例:法国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任答一点即可)(3)看法: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举例:《自由引导人民》 。理由:言之有理即可。(4)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言之有理亦可)14.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 《传》 ,少者不失《诗》 《论》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 《孝经》者,尚为人师,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7——《颜氏家训》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筛选,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中任选一角度阐释《颜氏家训》的史料价值。(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能利用材料,明确史料与史论的关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答案】 示例一:《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经济史研究资料。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颜氏家训》规定:“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 ”从中可以透析当时的家庭收入来源和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透视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幅典型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式风光。示例二:《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资料。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对封建纲常礼教的极力倡导,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强大精神支柱。家是微缩的社会, 《颜氏家训》强调人伦道德教育,承袭了儒家孝悌仁义的传统思想。将夫妇、父子、兄弟三亲当作人伦之重,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作为治家的基本法则,体现了儒家伦理纲常在家族中的实施。 《颜氏家训》以《礼》 《论语》等儒家经典作为家庭教育的教材,这是儒家文化不断向下层社会普及与渗透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