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新人教版2016081901128.ppt--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限时特训新人教版201608190162.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高考研析新人教版201608190161.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2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课件新人教版2016081901129.ppt--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2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限时特训新人教版201608190164.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2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新人教版201608190163.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0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2016081901130.ppt--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0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特训新人教版201608190166.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30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高考研析新人教版201608190165.doc--点击预览
- 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新人教版2016081901131.ppt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28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第 8 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固基题组]1.[2016·河北武邑调研]“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原材料大量出口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 A解析 注意题干限制词“直接影响” ,根据材料信息“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可知生丝出口量较大,故 A 项正确;随着生丝大量出口,生丝生产也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这是间接影响,与题干要求不符,故 B 项错误;C、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D 两项错误。2.[2016·苏州质检]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佛山针行原本非常发达,但洋针输入后, “离散殆尽矣” ,可见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故选 C。3.[2015·辽师大附中模拟]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材料中的“设局”指的是创办(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制造局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中“到沪以来”和“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炮弹”可知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企业,该企业性质应该属于军事工业。题肢中 A 项属于此类性质;B 项虽是李鸿章创办,但其性质属于民用工业,不符合题意;C 项是曾国藩在安徽创办的军事工业;D 项是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军事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 A 项。4.[2015·益阳三模]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2A.自强求富的探索 B.列强的经济侵略C.民族工业的兴起 D.经济结构的变迁答案 D解析 四个图片分别反映了自然经济、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选 D 项。[提能题组]5.[2016·银川模拟]李洵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 A解析 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使得农业的商业性大大发展,故 A项正确;B 项与商业性农业无关,故排除 B 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曲折发展也不足以解释商业性农业的发展,故 C 项错误;清政府始终不重视商业性农业,故 D 项错误。6.[2016·祁县月考]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 。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 。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 ,必然会失败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D.中国处于“两半”社会,洋务企业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答案 C解析 由“一手官印”可知材料在强调其对垄断权力的依赖。故 C 为正确答案。7.[2016·哈尔滨月考]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 ,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是( )3A.① B.②C.③ D.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关键信息“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本题应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中选出洋务经济的选项。①是自然经济,②是洋务经济,③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故 B 项正确。8.[2016·河北武邑调研]下表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据此可推断( )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答案 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表格信息反映出农业税、工商杂税收入数额和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没有描述农业生产和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故 A、D 两项与材料不符。中国民族工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短暂春天,而非 1849 年到 1885 年,故 B 项错误。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可知,工商业税收入的数额和比重从 1849 年到 1885 年呈增长趋势,故 C 项与材料相符。二、非选择题(20 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3~1856 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4——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二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19 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 19 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 “机”主要指兵器, “船”主要指战船, “矿”主要指煤矿, “路”指铁路。为了制造“机” “船” ,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 “求富”的重要意义。——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43~1856 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6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6 分)答案 (1)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2)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3)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5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图表“总计”的纵向一栏可以总结出生丝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特点,从表格的出口地点来总结广州生丝出口数量减少,上海生丝出口数量增多的特点;第二小问,可从导致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出发,结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加以归纳。第(2)问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的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这一时代背景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1第 8 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高考研析 新人教版真题典例 1.[2015·课标全国卷Ⅰ]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解析 由题干材料“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强烈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中国生丝,故 D 项正确。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可以满足外包装的需要,A 项与题目要求不符,可排除。英国棉布运到中国是为了销售,不是为了包装,可排除 B 项。包装布的变化不能体现出中国生丝在英国的销售情况,可排除 C 项。2.[2015·课标全国卷Ⅱ]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答案 A解析 材料中倡导办洋务的奕、丁日昌被称为“鬼子六” “丁鬼奴” ,郭嵩焘出使西方受到冷嘲热讽,说明人们对西方事物存在抵制情绪,这是传统观念与洋务运动冲突的体现,A 项正确。3.[2015·天津高考]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 A解析 由“农民开始在农闲时……贩运皮毛” “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可知,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由此可知,A 项正确。材料所述为“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的状况,B 项错误。C 项错在“全面冲击”过于绝对,可以排除。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其标志是“耕与织分离”和“纺与织分离” ,D 项错误。2考向分析(1)与传统中国农耕经济、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考查近代以来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2)从通史角度出发,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理解其相互关系。(3)从联系的角度出发,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中国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仿真练习1.[2016·贵阳摸底]下表为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茶养蚕。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农民从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为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不能体现农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A 项错误;表格体现的是农产品出口额增加,无法判断出口贸易占优势,B项错误;从材料和表格都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商品,C 项正确;19 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D 项错误。2.[2015·芜湖期末]有学者列表对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进行成本分析。通过表格分析可知( )A. 近代工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近代工业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C.近代工业创办克服了诸多困难3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答案 D解析 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虽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究其原因在于,官办企业是封建衙门官场的翻版,经营者的独断、草率决策最终影响到企业发展,故 D 项正确;C 项是表面现象,A、B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3.[2015·扬州期中]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B.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C.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答案 C解析 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的表现是兴办军事工业,因为“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 ,而题目问的是其“再进一步”的举动,故 A 项错误;民族工业是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是私人性质,而材料强调的是洋务派再进一步的表现,故 B 项错误;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之后,为了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又创办了民用工业,符合题目“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故 C 项正确;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层次上局限于器物方面,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改变,故 D 项错误。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29讲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第 8 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固基题组]1.[2015·兰州期中]1895~1913 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增 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环境安定 B.列强放松经济侵略C.政府政策支持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答案 C解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迎来了初步发展的时期。故本题应选 C 项;1895~1913 年,中国曾遭受过八国联军的侵略,爆发过辛亥革命等,故 A 项的表述错误;B 项应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与题目中的时间“1895~1913 年”不符;D 项开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与题目中的时间“1895~1913 年”不符。2.[2015·嘉兴期末]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短暂春天时期,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B.1935~1936 年间,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抗日战争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发生重大改变D.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是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答案 D解析 抗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因,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符合史实。3.[2016·长春调研]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B.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2答案 B解析 解读图表,可知 1936 年时外资企业在中国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不是最大,故 A项错误;从图表可知民族资本从 1913~1936 年比重不断增加,故 B 项正确;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是在抗战时期,故 C 项错误;世界局势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决定不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故 D 项错误。4.[2016·湖南永州模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答案 D解析 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判断这一时期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接着,由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大多数设在湖南” “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可见这种选择完全是出于国防的考虑,在抗日战争中,这些工厂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故 D 项正确;全面控制不是以地域作为标准的,故 A 项不正确;题中所述与经济危机无关,故 B 项不正确;未见经济增长速度,故 C 项不正确。[提能题组]5.[2016·温州调研]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B.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C.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 27 年间增长了近八倍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答案 A解析 由表格可看出中国出口的原料比重不断增加,进口的工业品不断增加,这说明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即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6.[2016·吉安高三段考]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3吹草低见牛羊’ ,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优势,从材料看明显经济格局不均衡,故排除②④,选 B 项。7.[2016·保定摸底]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程,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A.图中 B 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有关B.图中 C-D 出现的最主要影响是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图中 D-E 出现的外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图中 G-H 出现的内因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1919 年的五四运动中,这与图中 D—E 段有关,B 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8.[2016·河北武邑调研]1945 年 12 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 85 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 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 4378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 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的经营(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答案 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4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可知,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对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A 项正确。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 项错误。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垄断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优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加剧了国统区的危机,C 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 10 年,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 分)9.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1928 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 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3~1934 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大“围剿” 。1945 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 年,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分析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6 分)(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其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 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6 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4分)答案 (1)政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5(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3)内部因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挤压。外部因素: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外国的侵略。(4)历史地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是一种先进的经济成分;遭受双重压迫,不能独立、正常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转型是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分析材料二中的图片信息,回答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第(3)问,提取材料三中的信息,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局势进行回答。第(4)问,既要看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先进性,又要看到其发展的局限性。1第 8 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2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高考研析 新人教版真题典例 1.[2015·福建高考]下表为 20 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表'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A. 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答案 A解析 题干表格信息反映了美国对华经济侵略的加强,故 A 项正确。1929~1931 年中国对英贸易入超额反映了英国对华贸易的优势下降,B 项错误;中国对法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无法体现法国对华转嫁经济危机,C 项错误;1919~1921 年中国对俄国贸易出超额明显下降,说明在此期间俄国对华贸易并非稳步增长,D 项错误。2.[2015·四川高考]1935 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国家干预与题干中的“全盘之统制”相符,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由 1935 年中国的国内、国际形势可判断③正确,②“消除了”的说法太绝对,③中“遏制了”的说法错误,应为“有利于” ,故正确选项为 A 项。3.[2015·重庆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从 1870 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与教育事业。1896 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2——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材料二'1897 年 5 月 27 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1)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答案 (1)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2)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从银行与票号、钱庄之比较,自办银行之积极影响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判断放款的重点领域;第二小问从对民族工业、经济近代化产生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主要作用;第三小问据材料二中“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 “用洋人……掌握……实权”等信息归纳。考向分析(1)从纵向来看,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等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影响民族企业发展的因素。(2)从通史角度出发,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进步思想、社会生活的变迁联系起来,考查经济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内在关系。(3)从联系的角度出发,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相联系,考查国际形势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仿真练习1.[2016·山东临沭月考]卢作孚于 1925 年创办的民生公司,其章程曰:“以个人影响社会,以事业影响环境,以社会影响国家” , “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益的” 。材料体现的卢作孚的经营理念主要是( )A.培养员工的关爱国家精神B.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精神3C.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思想D.关注员工的人本主义精神答案 A解析 由“以社会影响国家” “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等可见其经营理念是培养员工的关爱国家精神。故 A 项为正确答案。2.[2016·枣强期末]《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广州十三行的兴盛说明(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清政府积极开拓世界市场C.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 D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闭关锁国政策结束,排除 A、C 两项。这一时期清政府没有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排除 C 项。十三行是负责外贸的,它的兴盛,直接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加,而这一增加正是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中国卷进资本主义市场的缘故。故 D 项为正确答案。3.[2015·益阳检测]1934 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 ,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C.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答案 C解析 根据“1934 年”及所学知识可知,A 项和 D 项所述明显错误,因为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初步建立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材料只是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不涉及国共关系,排除 B 项。故选 C 项。必考部分 第八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30讲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板块一 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 板块二 互动探究 ·分层突破1第 8 单元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0 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时间:25 分钟 满分: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固基题组]1.[2016·吉林汪清月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农户,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私营经济之间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提出调整的“八字方针”D.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出了土地改革后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这给生产资料的公有化提出了必要性。根据所学可知,为此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故 A 项为正确答案。2.[2016·安徽联考]阅读下表分析,引起 1957 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 年与 1957 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A.新中国的成立 B.优先发展重工业C.苏联的支援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 D解析 通过 1953~1956 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基本建立。相对而言,A、B、C 三项不是表格反映的最主要的原因,均可排除。故选 D 项。3.[2016·湖北孝感调研]据统计,1949~1960 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26.4%迅速上升至 66.6%,1961~1966 年这一比值降至 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八字方针”的实施B.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2答案 A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 1949~1960 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 1961~1966 年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 A 项正确;B 项时间不符;C 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 项主要影响的是农业,故 D 项错误。4.[2016·山西祁县月考]“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 年以前每年以 1700 万亩的速度增加,到 1980 年达到 7.33 亿亩。 ”材料反映出( )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 “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答案 D解析 由“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 1980 年以前每年以 1700 万亩的速度增加,到 1980年达到 7.33 亿亩”可见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的发展。[提能题组]5.[2015·北京海淀区调研]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农业是最低的,①说法正确,故 C 项错误;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可知,②中“调整任务完成”说法错误,故A、D 两项错误,B 项正确。6.[2016·慈溪模拟]下边是“1957~1960 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3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 “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 D解析 通过识读图片可知,与 1957 年相比,1960 年农业总产值下降,工业总产值上升。这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密切相关。 “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促使工业产值大幅上升;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强调“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出现了农业总产值的下降,B、C 两项不全面,D 项解读最为全面,故选 D 项。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在 1957~1960 年并没有被贯彻执行,故 A 项错误。7.[2016·河北武邑调研]中国经济在 1965~1976 年出现了三次复苏回升,其分别是在 1965 年、1973 年、1975 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 “大跃进”的推动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 1965~1976 年中国经济的相关知识。1965~1976 年,我国尚未开始改革开放,故排除 A 项。 “大跃进”始于 1958 年,且使经济出现衰退,排除 B 项。 “一五”计划发生于 1953~1957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C 项。由所学知识可知, “1965 年”经济复苏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提出的结果;1973 年经济复苏是周恩来纠“左”的结果;1975 年的经济恢复是邓小平全面整顿的结果,故选择 D 项。8.[2015·湖北调研]据下列图表数据分析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表4A. 已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D.实现了农、轻、重的协调发展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中重工业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轻工业和农业,农、轻、重比例不协调,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B、D 两项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20 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 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 年材料三 1953~1977 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薛风旋著《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说明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7 分)(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 1953~1977 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7 分)5答案 (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制约因素:生产资料的缺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薄弱、生产技术的落后。措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3)状况:城市化进程由发展到“停滞” 。发展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和“大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停滞原因: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解析 第(1)问“变化”可从材料一的图表中分析得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采取的措施和积极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分析表格中的数字,由此分析城市化进程;“原因”主要与当时的背景有关;综合各个时期的史实可以分析城市化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