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10题元素“位_构_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2017020711.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11题常见有机物(必修)2017020712.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12题化学实验基础2017020713.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26题化学实验综合题2017020714.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27题元素化合物综合题2017020715.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2017020716.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36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2017020717.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37题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2017020718.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7题化学与STSE2017020719.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8题阿伏加德罗常数20170207110.doc--点击预览
- 金版新学案2017届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增分练第9题离子反应2017020711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 10 题 元素“位—构—性”之间的关系及应用1.下列实验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推论A H2O 的沸点比 H2S 的沸点高 非金属性:OSB HCl 的酸性比 H2SO3的酸性强 非金属性:ClS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NaKD HF 的热稳定性比 HCl 的强 非金属性:FCl解析: A 项,H 2O 的沸点比 H2S 的沸点高与 O、S 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 项,HCl、H 2SO3不是 Cl、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比较 Cl、S 的非金属性;C 项,K 的金属性强于 Na;D 项,根据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本题选 D。 答案: D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B.ⅠA 族与ⅦA 族元素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ⅦA 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D.第二周期ⅥA 族元素的原子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均为 8解析: 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A 项错误;ⅠA 族与ⅦA 族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如氯化氢,B 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项正确;O 的不同核素中,中子数不同,D 项错误。答案: C3.已知 33As、 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sClPB.热稳定性:HClAsH 3HBrC.还原性:As 3- S2- Cl-D.酸性:H 3AsO4H2SO4H3PO4解析: As 和 Br 处于同一周期,P 和 As 处于同一主族;A 项,原子半径 AsPCl;B项,热稳定性 HClHBrAsH3;D 项,酸性 H2SO4H3PO4H3AsO4。答案: C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 X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 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的氢化物比 R 的氢化物稳定B.原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 ZYXC.Y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强酸2D.XZ 5分子中的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解析: 由周期表结构知 X 是第三周期元素,其最外层有 5 个电子,故 X 是磷,Y 是硫,Z 是氯,R 是氧,故稳定性 PH3SiNO,A 项正确;因为 N 的非金属性比 Si 强,所以 HNO3的酸性比 H2SiO3强,B 项错误;因为 O 的非金属性比 Si 强,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H2OSiH4,C 项正确;O 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ⅥA 族,D 项正确。答案: B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所示:元素代号 X Y Z W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B.一定条件下,Z 的单质与 W 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 ZW2C.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D.相同条件下,X、Y 的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时,后者反应剧烈些解析: 由化合价知 W 是 O 元素,Z 是 N 元素,X、Y 分别是 Mg、Al 元素,HNO 3与 NH3化合生成 NH4NO3,A 正确;N 2与 O2直接反应只能得到 NO,B 错误;Al(OH) 3不溶于氨水,C错误;镁比铝活泼,故镁与盐酸反应更剧烈些,D 错误。答案: A7.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X、Y 处于同一周期,X、Z 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 X2- 和Z- ,Y + 和 Z-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C.离子半径:X 2- Y+ Z- D.原子序数:XYZ3解析: 依题意,不难确定 X、Y、Z 分别是 S、Na、F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FSNa(ZXY),A 错误;单质沸点 NaSF2(YXZ),B 错误;离子半径S2- F- Na+ (X2- Z- Y+ ),C 错误;原子序数 SNaF(XYZ),D 正确。答案: D8.X、Y、Z、W、Q 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除 Z 外的另外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Y、W、Q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与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X YW Q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关系:WZYB.核外最外层电子数:QYXWZC.X 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极性键D.常见单质的熔点:ZW解析: 因为 Y 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 Y 不是氧、氟元素,再由“Y、W、Q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与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和题图知 Y 是氮元素、X 是碳元素、W 是铝元素、Q 是硫元素。结合 Z 的性质与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知 Z 是钠元素。N 3- 、Na + 、Al 3+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半径最小的是Al3+ ,A 项错误;核外最外层电子数:SNCAlNa,B 项正确;碳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甲烷只含极性键,乙烷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 项错误;常见单质的熔点:铝钠,D 项错误。答案: B9.短周期元素 W、X、Y、Z 位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奇数,Z 的一种含氧酸盐溶液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W + X3+ Y3- Z-B.X、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C.Y、Z 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中一种含非极性共价键D.X 3+ 能抑制水的电离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 W、X、Y、Z 分别为 Na、Al、P、Cl。Na + 、Al 3+ 比 P3- 、Cl - 少一个电子层,故离子半径:P 3- Cl- Na+ Al3+ ,A 项错误;Al(OH) 3与 HClO4能发生反应,B 项正确;PCl 3和 PCl5中均不含非极性共价键,C 项错误;Al 3+ 水解,能促进水的电离,D项错误。答案: B10.已知 A、B、C、D、E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 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 A 在反应4中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3 倍,D与 A 位于同一族,元素 C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 CE 是海水中的重要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EBCB.熔点:CESiCl4,B 错;Na 2O 与 Na2O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同,C 错;选项 D 中 A、D、E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不是逐渐增强的,D 错。答案: A1第 11 题 常见有机物(必修)题型 1 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类型1.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解析: 植物油中含较多不饱和烃基,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 项,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产生的沉淀不能重新溶于水。答案: B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聚乙烯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C.煤油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 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都生成葡萄糖解析: B 项,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没有固定的分子组成,与乙烯不互为同分异构体,错误;C 项,煤油是石油的分馏产物之一,错误;D 项,蛋白质水解得到氨基酸,错误。 答案: A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 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解析: A 项,乙醇与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即为取代反应;B 项,C 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C 项,氨基酸为小分子化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 D4.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酯、油脂、蔗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这些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B.石油分馏和煤的气化均为物理变化C.烷烃的取代反应和烯烃的加成反应均能生成卤代烃D.苯分子的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六个碳氢键完全相同,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解析: 蔗糖是双糖,可以水解,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 正确;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B 错误;烷烃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可以生成卤代烃,乙烯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而生成卤代烃,C 正确;苯分子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这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能发生加成反应,六个碳氢键也完全相同,2能发生取代反应,D 正确。答案: B5.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糖、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B.苯、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均不溶于水C.用 NaOH 溶液不能区分 和 CH3COOCH2CH3D.与 Na 反应的剧烈程度:CH 3COOHCH3CH2OHH2O解析: A 项,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错误;B 项,苯、溴苯、硝基苯、乙酸乙酯均不溶于水,正确;C 项,苯和乙酸乙酯均不溶于水,但乙酸乙酯能与氢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和乙醇,最终不分层,用 NaOH 溶液能将其区分开来,错误;D 项,根据羟基的活泼性 R—COOHH—OHR—OH,则与 Na 反应的剧烈程度CH3COOHH2OCH3CH2OH,错误。答案: B6.有机反应类型能体现其官能团的性质。下列反应中与其余 3 个反应的反应类型不相同的是( )A.2C 2H5OH+O 2 2CH3CHO+2H 2O― ― →催 化 剂 △B. +Br 2 +HBr― ― →Fe C.CH 3Cl+Cl 2 CH2Cl2+HCl― ― →光 照 D.CH 3COOH+CH 3CH2OH CH3COOCH2CH3+H 2O 浓 硫 酸 △解析: A 项为氧化反应,B、C、D 项均为取代反应。答案: A7.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苯的硝化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C.乙醇和乙酸制取乙酸乙酯;乙烷和氯气制取氯乙烷D.乙醇和氧气制取乙醛;苯和氢气制取环己烷解析: 苯的硝化反应为取代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为加成反应,A 错误;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发生氧化反应,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生成氨基酸是水解反应,B错误;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乙烷和氯气制氯乙烷均为取代反应,C 正确;乙醇和氧气制乙醛为氧化反应,苯和氢气制环己烷为加成反应,D 错误。 答案: C3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加成反应 B.酯化反应C.氧化反应 D.水解反应解析: 该有机物中没有酯基,所以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答案: D9.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 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 香叶醇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 错误;碳碳双键和—CH 2OH 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故C 错误;香叶醇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卤素单质、乙酸等发生取代反应,故 D 错误。答案: A10.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C7H6O5B.分子中含有 2 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 H+解析: 莽草酸的分子式为 C7H10O5,A 项错误;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B 项错误;在水溶液中,羟基不能电离出 H+ ,D 项错误。答案: C11.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苹果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 2 种4B.1 mol 苹果酸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C.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生成 1 mol H2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解析: 苹果酸中含有—OH 和—COOH,二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A 项正确;1 mol 苹果酸只能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B 项错误;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生成1.5 mol H2,C 项错误; 与苹果酸是同种物质,D 项错误。答案: A题型 2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1.(2016·东北三省四市一模)青蒿素是抗疟特效药,属于萜类化合物,如图所示有机物也属于萜类化合物,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5 种 B.6 种C.7 种 D.8 种解析: 该有机物中有如图 所示 7 种类型的氢原子,故一氯代物有7 种,C 项正确。答案: C2.六氯丙烷(C 3H2Cl6)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 )A.3 种 B.4 种C.5 种 D.6 种解析: 六氯丙烷(C 3H2Cl6)和二氯丙烷(C 3H6Cl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而二氯丙烷的同分异构体为 CH3CH2CHCl2、CH 3CCl2CH3、CH 2ClCHClCH3、CH 2ClCH2CH2Cl,共有 4 种。答案: B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机物 CH3CH2CH(CH3)2的一氯代物有 5 种B.二氯甲烷有 2 种同分异构体C.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用—C 4H9取代苯环上的 1 个氢原子,最多可得 4 种同分异构体解析: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能力和有机物空间构型的判断能力。有机物 CH3CH2(CH3)2有 4 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故其一氯代物有 4 种,A 选项错误;二氯甲烷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 选项错误;丙烯分子中含有—CH 3结构,所有5的原子不可能共面,C 选项错误;—C 4H9碳链可写成 C—C—C—C—、 、和 ,所以 —C4H9取代苯环上的 1 个氢原子,得到 4 种同分异构体,D 选项正确。答案: D4.一氟二氯丙烷是《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控制使用的氟氯代烃之一,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7 种 B.8 种C.9 种 D.10 种解析: 根据丙烷的结构简式 CH3CH2CH3可知,如果 F 原子取代甲基中的 1 个氢原子,则另外 2 个氯原子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 2 个氢原子(3 种),也可以取代相间碳原子上的 2 个氢原子(1 种),还可以取代相邻碳原子上的 2 个氢原子(2 种);如果 F 原子和中间的碳原子相连,则另外 2 个氯原子可以取代同一个碳原子上的 2 个氢原子(1 种),也可以取代相间碳原子上的 2 个氢原子(1 种),还可以取代相邻碳原子上的 2 个氢原子(1 种),因此共计 9 种。答案: C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生成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B.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C.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D.乙酸乙酯没有同分异构体解析: 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一氯代物、二氯代物等均无同分异构体,A 项错误;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反应的生成物有邻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等,B 项错误;乙烯与溴加成只生成 1,2-二溴乙烷,C 项正确;乙酸乙酯与甲酸丙酯、丙酸甲酯、丁酸等互为同分异构体,D 项错误。答案: C6.含有苯环的烃的化学式为 C10H14,则其可能的结构共有 ( )A.18 种 B.20 种C.22 种 D.24 种解析: 根据不饱和度可确定该烃含有 1 个苯环,除苯环外其余 4 个碳原子形成烷基,若 4 个碳原子形成 1 个取代基(丁基)有 4 种结构;若 4 个碳原子形成 2 个取代基,在苯环上有邻、间、对 3 种位置异构,取代基的组合可以是 1 个甲基和 1 个丙基(丙基 2 种结构),也可以是 2 个乙基,共 9 种结构;若 4 个碳原子形成 3 个取代基,3 个取代基为 2 个甲基、61 个乙基,共 6 种结构;4 个碳原子还可以是 4 个甲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互补原理有 3种结构。因此共有 22 种。答案: C7.分子式为 C5H12O 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5 种 B.6 种C.7 种 D.8 种解析: 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该化合物一定含有—OH,所以此有机物的结构符合 C5H11—OH,首先写出 C5H11—,其碳链异构有三种: ①C—C—C—C—C、② 、③ 。再分别加上—OH,①式有 3 种结构,②式有 4 种结构,③式有 1 种结构,共 8 种。答案: D8.某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4H9OCl,该物质遇钠有气体产生,则符合此条件的有机物最多有( )A.12 种 B.11 种C.10 种 D.13 种解析: 由能与钠反应生成气体知该物质结构中含有—OH,该有机物可看作是丁烷的取代产物,4 个碳原子有 2 种不同的排列方式:C—C—C—C、 。在前一种碳骨架上,氯原子、—OH 与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接的结构有 2 种,当—OH、—Cl 连接在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的结构有 3 种,连接在相间的两个碳原子上的结构有 2 种,连接在首尾碳原子上的结构有 1 种,共有 8 种。后一种碳骨架上,—OH、—Cl 共有 4 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故符合条件的该有机物最多有 12 种。答案: A9.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 B.戊醇C.戊烯 D.乙酸乙酯解析: A 项,戊烷有 3 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2CH3、(CH 3)2CHCH2CH3和(CH 3)4C。B 项,戊醇可看作 C5H11—OH,而戊基(—C 5H11)有 8 种结构,则戊醇也有 8 种结构,属于醚的还有 6 种。C 项,戊烯的分子式为 C5H10,属于烯烃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CH2==CHCH2CH2CH3、CH 3CH==CHCH2CH3、CH 2==C(CH3)CH2CH3、CH 2==CHCH(CH3)72、CH 3CCH3CHCH3,属于环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 。D 项,乙酸乙酯的分子式为 C4H8O2,其同分异构体有 6 种:HCOOCH 2CH2CH3、HCOOCH(CH 3)2、CH3COOCH2CH3、CH 3CH2COOCH3、CH3CH2CH2COOH、(CH 3)2CHCOOH。答案: A10.已知有机物 A、B 之间存在转化关系:A(C 6H12O2)+H 2O B+CH 3COOH(已配平)。 稀 硫 酸 △则符合条件的 B 的同分异构体最多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4 种 B.5 种C.6 种 D.7 种解析: A 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则 A 属于酯类,B 属于醇类,根据原子守恒可知 B 的分子式为 C4H10O,则 B 的同分异构体有 CH3CH2CH2CH2OH、CH 3CH2CH(OH)CH3、(CH 3)3COH、CH 3CH(CH3)CH2OH,共 4 种,即丁基有 4 种,符合条件的 B 有 4 种。答案: A11.分子式为 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 种 B.28 种C.32 种 D.40 种解析: 分子式为 C5H10O2的酯可能是 HCOOC4H9、CH3COOC3H7、C 2H5COOC2H5、C 3H7COOCH3,其水解得到的醇分别是 C4H9OH(有 4 种)、C3H7OH(有 2 种)、C 2H5OH、CH 3OH,水解得到的酸分别是HCOOH、CH 3COOH、CH 3CH2COOH、C 3H7COOH(有 2 种)。C 4H9OH 与上述酸形成的酯有4+4+4+4×2=20 种;C 3H7OH 与上述酸形成的酯有 2+2+2+2×2=10 种;C2H5OH、CH 3OH 与上述酸形成的酯都是 1+1+1+1×2=5 种,以上共有 40 种。答案: D1第 12 题 化学实验基础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液体解析: A.锥形瓶和容量瓶都是定量实验仪器,洗净后自然晾干,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错误;B.酸式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溶液的体积,先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2~3 次,否则将导致待装溶液的浓度偏小,影响实验结果,正确;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滴定溶液,若用待滴定溶液润洗,所含溶质的量增大,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增大,测得实验结果偏高,错误;D.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多余部分,所得溶液的浓度将偏低,错误。答案: B2.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D.检验滤液中的 Fe3+ ,选用③、⑧和⑩解析: 茶叶灼烧在坩埚中进行,酒精灯、坩埚、三脚架和泥三角,A 正确;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不能用来稀释,B 错误;过滤用到漏斗、玻璃棒、烧杯,C 正确;检验铁离子一般用 KSCN 溶液,因此需要试管、胶头滴管和 KSCN 溶液,D 正确。答案: B3.为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A 分离 Br2和 CCl4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Br2和 CCl4混合物、蒸馏水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2C 实验室制取 H2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锌粒、稀 HNO3D 测定 NaOH 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NaOH 溶液、0.100 0 mol/L 盐酸解析: A 项,溴能溶解在 CCl4中,不能使用分液法,可以使用蒸馏法,错误;B 项,葡萄糖中有醛基,可以使用醛基的鉴别方法,正确;C 项,与硝酸反应不能制取氢气,错误;D 项,缺少酸碱指示剂,错误。答案: B4.下列装置能实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是( )A.图 1 可用于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B.图 2 可用于除去 NO2中的少量 NOC.图 3 可用于除去 Cl2中的少量 HClD.图 4 可用于分离碘和四氯化碳解析: A 项,由于乙酸乙酯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相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正确;B 项,NO 不能与水反应,而 NO2却能够与水发生反应,错误;C 项,Cl 2、HCl 均能与AgNO3溶液反应,错误;D 项,可用蒸馏的方法将碘和四氯化碳分离,但该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放置错误,冷凝管自来水的流向也错误,故错误。答案: A5.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配制 0.10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引流和转移,用胶头滴管定容B.选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20.00 mL KMnO4溶液C.用 pH 试纸测定氯水的 pHD.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 SO2解析: A 项,为了使所配溶液的浓度精确,需要在液面接近刻度线 1~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定容,正确;B 项,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KMnO4溶液(KMnO 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皮管),错误;C 项,由于氯水中含有 HClO,能将试纸漂白,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氯水的 pH,错误;D 项,收集 SO2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中导管应长进短出,错误。3答案: A6.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择是( )选项 a 中的物质 b 中的物质 c 中收集的气体 d 中的物质A 浓氨水 CaO NH3 H2O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 溶液C 稀硝酸 Cu NO2 H2O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 溶液解析: 实验室利用 CaO 和浓氨水制取氨气,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 项错误;收集 SO2时选择向上排空气法,B 项正确;制取 NO2时选择浓硝酸和 Cu 反应,C 项错误;MnO 2氧化浓盐酸制取 Cl2需要加热才能发生,D 项错误。答案: B7.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解析: A 项,配制溶液时应在加水至距刻度线 1~2 cm 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该选项错误;B 项,中和滴定碱时,酸溶液应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该选项错误;C 项,符合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示意图,该选项正确;D 项,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时,应将导管伸入试管底部,否则收集不到氨气,该选项错误。答案: C48.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制取少量氨气 B.用装置②收集 NO2C.用装置③除去 Cl2中的少量 HCl D.用装置④做喷泉实验解析: A 项,加热氯化铵不能制取氨气(NH 3与 HCl 在试管口又重新化合),且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B 项,由于 N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反应,故能用装置②收集 NO2气体,正确;C 项,洗气瓶中导气管应该是长进短出,故错误;D 项,NO 气体不与水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产生喷泉,故错误。答案: B9.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 A 项不能达到目的,形成原电池必须形成闭合电路,该装置未形成闭合电路;B 项正确,热水中颜色深,说明加热平衡向生成 NO2的方向移动;C 项错误,中性环境下主要发生吸氧腐蚀,析氢腐蚀需在强酸性溶液中发生;D 项错误,硫离子浓度较小时,不能实现沉淀转化。 答案: B1第 26 题 化学实验综合题题型 1 物质的制备型综合实验1.下图所示 A~E 为实验室常见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何检验装置 A 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实验室若用 NH4Cl 和熟石灰作试剂来制取、收集干燥的 NH3,则需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②若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 CO2,则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为( )→( )→( )→ ( )。(填所选仪器接口字母)(3)若在 A 的分液漏斗内加浓氨水,圆底烧瓶内加 NaOH 固体,也能制取氨气。请解释装置 A 中能产生氨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干燥的氨气在高温下能被 CuO 氧化成 N2,同时 CuO 转化为 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5)向浓 CaCl2溶液中通入 NH3和 CO2可以制备碳酸钙,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写出制备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检验装置 A 的气密性的操作为将装置 A 导管末端密封后,向分液漏斗内装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2)①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加热制备氨气选用装置 B;再通过碱石灰进行干燥,选用装置 D;最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用装置 E。②制取二氧化碳一般选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用装置A 制取 CO2,用装置 C 干燥 CO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选择各仪器接口的顺序为 a→c→d→g。(5)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首先通入的是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CO 2+2NH 3+H 2O===CaCO3↓+2NH 4Cl。答案: (1)将装置 A 导管末端密封后,在装置 A 的分液漏斗内装一定量的蒸馏水,然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若水不能顺利流下,则气密性良好(合理描述均可)(2)①BDE ②a c d g2(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体系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减小而放出;氢氧化钠吸水,促使氨气放出;氢氧化钠电离出的 OH- 促使 NH3·H2O 的电离平衡左移,导致氨气放出( 任写一种,合理即可) (4)2NH3+3CuO N2+3H 2O+3Cu CuO N 2= = = = =△ (5)NH3 CaCl 2+CO 2+2NH 3+H 2O===CaCO3↓+2NH 4Cl2.苯甲醇是有微弱芳香气味的无色透明黏稠液体,有极性,低毒,常用作醇类溶剂。实验室可用苯甲醛制备苯甲醇,其反应原理为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苯甲醛 C7H6O 106 178苯甲醇 C7H8O 108 205乙醚 C4H10O 74 34.6反应过程如下:①向如图所示装置中加入适量 KOH、水和 2.12 g 苯甲醛,混匀,加热,使反应充分进行。②从冷凝管上口加入冷水,混匀,冷却。倒入分液漏斗,用乙醚萃取、分液。将乙醚层依次 10%碳酸钾溶液、水洗涤。 ③将②中得到的乙醚层倒入盛有少量无水硫酸镁的锥形瓶中,混匀、静置后将其转入蒸馏装置,缓慢均匀加热,收集 203 ℃左右馏分,最后得苯甲醇 0.98 g。回答下列问题:(1)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应从________口进________口出。(填“a”或“b”)(2)步骤②中,最后用水洗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分液漏斗中两层液体分离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③中缓慢均匀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蒸馏过程中不可能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A.漏斗 B.蒸馏烧瓶 C.冷凝管 D.牛角管 E.量筒(6)本实验中苯甲醇的产率为 ________%。3(保留一位小数)解析: (1)冷却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保证冷凝效果。(2)乙醚层有杂质,最后用水洗涤是为了除去 KOH、苯甲酸钾和碳酸钾等杂质;分液时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步骤③中无水硫酸镁能除去有机层中的少量水,起到干燥作用。(4)乙醚的沸点为 34.6 ℃,缓慢均匀加热的目的是除去苯甲醇中混有的乙醚。(5)蒸馏过程中不需要漏斗和量筒。(6)2.12 g 苯甲醛理论上可以制备 1.08 g 苯甲醇,则苯甲醇的产率为×100%=90.7%。0.981.08答案: (1)a b(2)除去 KOH、苯甲酸钾和碳酸钾等杂质 把下层液体从下端放出 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3)干燥(4)除去苯甲醇中混有的乙醚(5)AE(6)90.73.硫代硫酸钠(Na 2S2O3)在工业生产、医药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工业上普遍使用Na2SO3与硫黄共煮制备 Na2S2O3,装置如图 1。已知:Na 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1)步骤 1:打开 K1、关闭 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试剂甲并加热,则试剂甲为 ________。步骤 2:始终保持 C 中溶液呈碱性,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打开 K2、关闭 K1并停止加热。必须保持 C 中溶液呈碱性的原因:若呈酸性,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装置 B、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步骤 3:将 C 中所得混合物分离提纯后得产品。(2)利用反应 2Na2S+Na 2CO3+4SO 2===3Na2S2O3+CO 2也能制备 Na2S2O3。所需仪器如图2。4①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____→g,h→____,____→____,____→d。②装置 G 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3)Na2S2O3还原性较强,工业上常用来除去溶液中残留的 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残留的 Cl2被还原成了 Cl-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题意,装置 A 中要制备 SO2,所以试剂甲为浓硫酸。Na 2CO3和 Na2S2O3都会与 H+ 发生反应,所以要保持 C 中溶液呈碱性,若呈酸性,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2H + ===H2O+CO 2↑,S 2O +2H + === SO2↑+S↓+H 2O。在装置 A 中制备 SO2,所以2-3 2-3装置 B、D 的作用是吸收 SO2,防止污染。(2)①分析知,在装置 H 中制备 SO2,在装置 G 中制备 Na2S2O3,进而可得到仪器接口连接顺序。②装置 G 盛装的试剂是 Na2CO3和 Na2S 的混合溶液。(3)Na 2S2O3还原性较强,与 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2O +4Cl 2+5H 2O===2SO +8Cl - +10H + 。(4)根据(3)中的离子方程式知,要证明生成2-3 2-4了 Cl- ,需先排除 SO 的干扰,证明生成了 Cl- 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2-4中,滴入 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 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 Cl2被还原成了 Cl- 。答案: (1)浓硫酸 CO +2H + ===H2O+CO 2↑ S 2O +2H + ===SO2↑+S↓+H 2O 2-3 2-3吸收 SO2,防止污染(2)①a b c e f②Na 2CO3和 Na2S 的混合溶液(3)S2O +4Cl 2+5H 2O===2SO +8Cl - +10H +2-3 2-4(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 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 Cl2被还原成了 Cl-题型 2 定性综合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二氧化氮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设计了如下装置图: 5已知:2NO 2+2NaOH= ==NaNO2+NaNO 3+H 2ONO2+NO+2NaOH= ==2NaNO2+H 2O请回答下列问题:(1)盛放浓硝酸的装置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丙中的实验现象为淡黄色固体变为白色,其反应为 Na2O2+2NO 2===2NaNO3,该实验证明 N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性。(4)装置丁可证明 NO2具有氧化性,其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戊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Cu(NO3)2稀溶液呈蓝色,某同学认为装置甲的 B 中反应后所得溶液呈绿色是由生成的红棕色 NO2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其正确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盛放浓硝酸的装置是分液漏斗。(2)由于生成的 NO2中含有水蒸气,H 2O 能与 Na2O2反应,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除去 NO2中含有的水蒸气。(3)由反应 Na2O2+2NO 2===2NaNO3可知,Na 2O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NO 2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NO2表现出还原性。(4)NO 2具有氧化性,可将溶液中的 I- 氧化为 I2,I 2与淀粉作用出现蓝色。NO 2具有氧化性,在反应过程中 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生成 NO,而不是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O2+2KI+H 2SO4===K2SO4+I 2+NO+H 2O。(5)NO 不能被 NaOH 溶液直接吸收,需通入空气将 NO 转化为 NO2,NO 2可被 NaOH 溶液直接吸收。(6)欲证明反应后的溶液呈绿色是由红棕色 NO2溶于溶液中引起的,可将反应后绿色溶液中的 NO2除去或在Cu(NO3)2稀溶液中通入 NO2。答案: (1)分液漏斗(2)除去生成的 NO2中含有的水蒸气(3)还原(4)溶液变蓝 NO 2+2KI+H 2SO4===K2SO4+I 2+NO+H 2O(5)将 NO 转化为 NO2,被 NaOH 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6)将绿色溶液加水稀释,得到蓝色溶液[或往显蓝色的 Cu(NO3)2溶液中通入 NO2,合理即可]62.已知 Mg 能在 CO2中燃烧生成 MgO 和 C,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镁在 SO2中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如下实验。(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Mg 和 SO2反应的实验。①选择制取 SO2的合适试剂是________。A.10%的 H2SO4溶液 B.80%的 H2SO4溶液C.Na 2SO3固体 D.CaSO 3固体②装置 C 中 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认为上述装置________(填“有”或“没有”)不足之处。如果有,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确定燃烧产物的成分①收集所得燃烧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发现试管中有气泡冒出,并伴有臭鸡蛋气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将①中反应后的产物进行过滤后,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滤渣置于试管 d 中,滴入浓硫酸、加热,将产物依次通过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试管 E 中品红溶液褪色,F 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滤渣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 SO2。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的结果,写出镁在 SO2中燃烧的产物__________。写出滤渣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①实验室中一般用较浓的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制取 SO2。②装置 C 用来处理没有反应的 SO2,防止污染环境。③装置 C 中缺少防倒吸装置、A 和 B 之间缺少干燥装置。7(2)①H 2S 具有臭鸡蛋气味,说明燃烧产物中有 MgS,MgS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H2S。②滤渣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并且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气体是 SO2;从而证明 Mg 在 SO2中燃烧所得产物中有 S。再结合原子守恒,可知燃烧产物还有 MgO,即燃烧产物有 MgS、S 和 MgO。硫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答案: (1)①BC ②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环境③有 在 A 和 B 之间未连接干燥装置;未设计防倒吸装置(答出一点即可)(2)①燃烧产物中有 MgS,MgS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H2S②MgS、S、MgO S+2H 2SO4(浓) 3SO2↑+2H 2O= = = = =△ 3.高纯度镍是许多有机反应的催化剂。某化学课题组拟以电镀废液(含有NiSO4、CuSO 4溶液和 FeSO4溶液)为原料,设计提取高纯镍的简单流程如下(阴离子省略):难溶电解质 NiS CuS Cu(OH)2 Ni(OH)2 Fe(OH)3Ksp或沉淀完全的 pH1.1×10-21 1.3×10-36 pH=9 pH=9.5 pH=3.7注:Ni 2+ 开始沉淀时的 pH=7。(1)加入新制氯水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入 Ni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室中灼烧固体所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氧化镍制备高纯度镍,有两种方案。方案 1:氧化镍溶于稀硫酸,加入足量锌粉,过滤、洗涤、干燥。方案 2: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镍。制备等质量的镍粉,从消耗原料量、产品纯度、实验安全等角度评价两种方案的优点。方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方案 2 所用的氢气可以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来制取,收集氢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_。(填写字母)8解析: (1)分析题给流程知,加入新制氯水后电镀废液中的 Fe2+ 被氧化为 Fe3+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Fe 2+ ===2Fe3+ +2Cl - 。(2)结合题给工艺流程和信息知,加入 NiCO3的目的是调节溶液 pH=3.7,使溶液中的 Fe3+ 完全变成 Fe(OH)3沉淀而除去。(3)在实验室中灼烧固体所使用的仪器有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4)方案1:操作简便、节省原料、实验安全。方案 2:产品纯度较高。(5)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为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可选用装置中的 B、D;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与空气中的成分不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氢气可选用装置 F、H。答案: (1)Cl 2+2Fe 2+ ===2Fe3+ +2Cl -(2)调节溶液 pH=3.7,使溶液中的 Fe3+ 完全变成 Fe(OH)3沉淀而除去 (3)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坩埚、坩埚钳(4)操作简便、节省原料、实验安全 产品纯度较高(5)BD FH题型 3 定量综合实验的设计与评价1.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完成下列填空:【实验步骤】(1)用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准确称量瓷坩埚的质量。 (2)在瓷坩埚中加入约 2 g 研细的硫酸铜晶体,并称量。(3)把盛有硫酸铜晶体的瓷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慢慢加热,直到蓝色完全变白,然后把坩埚移至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冷却到室温,并称量。(4)重复(3)的实验进行恒重操作,直至两次称量结果相差不超过 0.001 g。【数据记录与处理】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坩埚的质量(g) 29.563 30.064坩埚+试样的质量(g) 31.676 32.051恒重后,坩埚+硫酸铜的质量(g) 30.911 31.324x 的值 5.05 5.139(5)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处理结果,计算本实验的相对误差为__________%。(已知 x 的理论值为 5)【分析与讨论】(6)做一次实验,至少需要加热________次(填数字,下同);至少需要称量________次。(7)恒重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8)实验值比理论值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编号)。a.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b.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c.实验前,晶体表面潮湿d.晶体灼烧后直接放在空气中冷却解析: (3)在加热后冷却时,为了防止硫酸铜吸水,应将硫酸铜放在干燥器中进行冷却,从而得到纯净干燥的无水硫酸铜。(5)本实验的相对误差为×100%=1.8%。 5.05- 5 + 5.13- 525(6)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是一个基本的定量实验,实验的关键是加热过程中使晶体中的结晶水全部失去。为了保证失去全部结晶水,实验中要加热、称量、再加热、再称量,直到最后两次称量值相差不超过 0.001 g。注意此实验最少要称量 4 次:即称坩埚、称坩埚和晶体、称坩埚和无水硫酸铜、加热后再称量至恒重(至少一次)。(7)恒重操作的目的是确保晶体失去了全部结晶水,减小实验误差。(8)a 项,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导致结晶水的质量测定结果偏大,实验值偏大;b 项,被测样品中含有加热不挥发的杂质,会导致测定的硫酸铜的质量偏大,测定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小,实验值偏小;c 项,实验前,晶体表面潮湿,导致测定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大,实验值偏大;d 项,晶体灼烧后直接放在空气中冷却,硫酸铜会吸收少量水,计算出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小,实验值偏小。答案: (1)电子天平(3)干燥器(5)1.8(6)2 4(7)确保晶体失去了全部结晶水,减小实验误差(8)ac2.某实验小组做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时,发现 NaOH 的用量对反应产物有影响,于是他们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均使用 0.5 mL 40%的乙醛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编号 2%CuSO4 10%NaOH 振荡后 pH 加乙醛水浴加热10溶液的体积 溶液的体积 的现象 后的沉淀颜色1 2 mL 3 滴 浅蓝绿色沉淀 5~6 浅蓝绿色沉淀2 a 15 滴 浅蓝色沉淀 7~8 黑色沉淀3 1 mL 1 mL蓝色悬浊沉淀较少9~10 红褐色沉淀4 b 2 mL蓝色悬浊沉淀较多11~12 红色沉淀5 1 mL 3 mL 蓝紫色溶液 12~13 ______(1)上表中 a、 b 应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5 滴、1 mL B.2 mL、1 mLC.15 滴、2 mL D.2 mL、2 mL(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 1 中的浅蓝绿色沉淀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SO4,受热不易分解。写出生成 Cu2(O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实验 1、2 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NaOH 用量较少时,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同学推测实验 3 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 CuO 和 Cu2O 的混合物,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实验 4 可以得出结论:当 NaOH 的用量较大时,新制氢氧化铜可以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 Cu2O 红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Cu(OH) 2可与 OH- 继续反应生成蓝紫色溶液{[Cu(OH) 4]2- },由此提出问题:[Cu(OH) 4]2- 能否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设计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合理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获得结论:乙醛参与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时,需控制体系的pH10。解析: (1)本实验探究 NaOH 的用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实验 1 和 2 为一组,实验3、4、5 为一组,每组中 NaOH 的量不同,硫酸铜的量必须相同。(2)NaOH 与 CuSO4反应生成 Cu2(OH)2SO4,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 2NaOH+2CuSO 4===Cu2(OH)2SO4↓+Na 2SO4。实验 1、2 没有出现红色沉淀,说明乙醛未参与氧化反应。(3)可依据实验现象提出依据:实验 2 中的黑色沉淀可能是 CuO;实验 4 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 Cu2O,所以实验 3 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 CuO 和 Cu2O 的混合物。(4)乙醛能够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为乙酸,乙酸与 NaOH 反应生成乙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Cu(OH)112+NaOH CH3COONa+Cu 2O↓+3H 2O。(5)探究[Cu(OH) 4]2- 能否与乙醛发生反应生成红― ― →△ 色沉淀,可将 1 mL 2% CuSO4溶液与 3 mL(或3 mL)10%NaOH 溶液混合振荡后(或取实验 5的蓝紫色溶液),加入 0.5 mL 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热。答案: (1)B(2)2NaOH+2CuSO 4===Cu2(OH)2SO4↓+Na 2SO4 乙醛未参与氧化反应(3)实验 2 中的黑色沉淀可能是 CuO;实验 4 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 Cu2O,所以实验 3 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 CuO 和 Cu2O 的混合物[或当 NaOH 用量逐渐增多时,产生的 Cu(OH)2一部分受热分解生成黑色的 CuO;另一部分被乙醛还原为 Cu2O 红色沉淀,所以实验 3 中的红褐色沉淀可能是 CuO 和 Cu2O 的混合物](4)CH3CHO+2Cu(OH) 2+NaOH CH3COONa+Cu 2O↓+3H 2O― ― →△ (5)将 1 mL 2% CuSO4溶液与 3 mL(或3 mL)10% NaOH 溶液混合振荡后(或取实验 5 的蓝紫色溶液),加入 0.5 mL 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热3.碱式次氯酸镁[Mg a(ClO)b(OH)c·xH2O]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微溶于水的无机抗菌剂。为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 1.685 g 碱式次氯酸镁试样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 KI 溶液,用足量乙酸酸化,用 0.800 0 mol·L-1 的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离子方程式为 2S2O+I 2===2I- +S 4O ),消耗 25.00 mL Na2S2O3标准溶液。2-3 2-6②另取 1.685 g 碱式次氯酸镁试样,用足量乙酸酸化,再用足量 3%H2O2溶液处理至不再产生气泡(H 2O2被 ClO- 氧化为 O2),稀释至 1 000 mL。移取 25.00 mL 溶液至锥形瓶中,在一定条件下用 0.020 00 mol·L-1 的 EDTA(Na2H2Y)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 Mg2+ (离子方程式为 Mg2+ +H 2Y2- ===MgY2- + 2H+ ),消耗 25.00 mL EDTA 标准溶液。(1)步骤①需要用到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2)步骤②若滴定管在使用前未用 EDTA 标准溶液润洗,则测得 Mg2+ 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___(填“偏高” “偏低”或“不变”)。(3)通过计算确定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答案: (1)淀粉溶液(2)偏高(3)根据关系式:ClO - ~I 2~2S 2O 得,2-3n(ClO- )= n(S2O )= ×0.800 0 mol·L-1 ×25.00×10-3 L=1.000×10 -2 mol12 2-3 12n(Mg2+ )=0.020 00 mol·L -1 ×25.00×10-3 L× =2.000×10 -2 mol1 000 mL25.00 mL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n(OH- )=2 n(Mg2+ )- n(ClO- )=2×2.000×10 -2 mol-1.000×10 -2 mol=3.000×10 -2 mol12n(H2O)=1.685 g-1.000×10 -2 mol×51.5 g·mol-1 -2.000×10 -2 mol×24 g·mol-1 -3.000×10 -2 mol×17 g·mol-1 =0.180 gn(H2O)= =1.000×10 -2 mol0.180 g18 g·mol- 1n(Mg2+ ): n(ClO- ): n(OH- ): n(H2O)=(2.000×10 -2 mol):(1.000×10 -2 mol):(3.000×10-2 mol):(1.000×10 -2 mol)=2:1:3:1故碱式次氯酸镁的化学式为 Mg2ClO(OH)3·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