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条件:,臂线机或下,1,2,3,4,5,6,7,8,1. 穿刺针,2. 科氏针,3. 手术套管(2个),4. 扩张器,5. 钻头(4.2mm),6. 活检针,7. 骨水泥置入管 (3个),8. 3cc 针筒(3个),9. 椎体通道测量杆,聚合物材料 插入直径: 小: 4mm大: 5mm 最大的膨胀直径: 小: 14mm大: 16mm 膨胀后有楔形和方形两种,Before expansion,fully expanded,手术适应征,新鲜或陈旧性椎体骨折 椎体的其它病理性骨折,如: 椎体血管瘤 骨髓瘤合并病理性骨折 椎体转移瘤 骨质疏松症骨折是最佳适应征,手术目的,恢复
2、椎体前柱高度 提高脊柱前柱的承载性能 改善力线或避免力线进一步后凸 有效缓解疼痛 预防病椎的进一步压缩骨折 早期活动,缩短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处理,影像学评估:X-ray,MRI,CT,DSA 椎体骨质疏松程度 椎体压缩度 骨折时间估计 骨折性质 椎弓根立体解剖学评估,禁忌症,无症状的稳定性骨折 其它治疗方法有效者 对骨量减少但无急性骨折迹象者的预防性应用 靶椎体骨髓炎 患有凝血障碍性疾病者 对材料过敏者,术中要点,体位:拱型支架,腰桥,双垫 单双侧选择:单侧选择压缩严重侧 骨水泥稠度选择: 椎体爆裂骨折合并椎管前壁骨折者:稠 血管瘤椎体皮质骨完整者:稀,定位技术,预定位的必要性 术前预定位 减
3、少术中盲目穿刺数 减少椎体选择错误 减少椎体附件损伤,定位技术,注射器针定位 创伤小 时间快 操作简单 可重复性 可在正式消毒铺单前进行,穿刺进针技术(椎弓根进路),选点:根据预定位标记和方向进针 骨性标志的感觉(腰椎) 横突:上下穿刺 椎板:左右穿刺 关节突:椎板根部突起 松质骨落空感,穿刺进针技术,初试深度不宜超过5mm,目的: 有利于方向调整 前后位透视确定选点的准确性以利调整 减少椎弓根破坏及神经脊髓误伤,穿刺进针技术,克氏针置入的技术要求 落空感提示选点准确 置入困难提示选点或方向错误 初试深度控制 钻孔时维持,避免带入误伤血管,椎体内置针位置,过高易在膨胀时损伤上终板 过低不易达到
4、撑开效果 过前穿透椎体前壁造成水泥外漏,插入穿刺针,手术入路,经椎弓根; 10 11 & 1 oclock, 2 mm lateral to the pedicular ring (T5-T12),Starting Position,Mid Pedicle,Junction Body & Pedicle,Mid Body Position,Final Position,To Far Medial,To Far Lateral,Starting Position,Mid Pedicle,Extrapedicular Radiographic Landmarks,Junction Body & P
5、edicle,Mid Body Position,Extrapedicular Radiographic Landmarks,经单侧椎弓根入路,正位片:科氏针前端靠 近椎体中线,侧位片:科氏针前端距椎体前沿20%,侧位片:科氏针前端距椎体前沿20%,经双侧椎弓根入路,插入工作套管和扩张器 (经科氏针),钻椎体通道 (经科氏针),Do not forcefully insert or reposition the SKy once inserted,在膨胀期间, 可能需要回缩并重新定位,但仅仅只能在膨胀第一级时进行这样的调整,膨胀至预定的位置,3 mm,5 mm,成形器逐段膨胀,术前,成形器膨胀
6、后,手术图片 (下),SKy 成形器完全膨胀,使用专用的骨水泥 (Ex. Disc-O-Tech)待调和后的骨水泥呈牙膏状时注入椎体对于双侧入路,在对侧先放置骨水泥置入器,以防渗漏, 再行注入骨水泥取出骨水泥置入器前,旋转骨水泥置入器,以防骨水泥 拖尾 对于爆烈性骨折采用骨水泥放置技术(在骨水泥拉丝后期用压棒技术将稠厚的面团骨水泥推入到预制的椎体空腔),注入骨水泥,不规则的表面 增加了骨水泥注入后的稳定性 (锚钉特性) 膨胀后在椎体内形成的空间保证了骨水泥的整体性 手术过程简单 与其它方法相比,减少了神经损伤 患者只需要局部麻醉微创切口便可进行手术,总结,手术过程安全 操作简便快速 广泛的适应症: 新创的或陈旧性椎体骨折 压缩性或爆裂性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创伤或病理性骨折,膨胀高度受控,可选择不同的植入物尺寸 仅在需要重建椎体高度的部位直接膨胀,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同时在椎体内建立了用于注入骨水泥的空腔 B-Twin VBR主要在椎体高度方向膨胀,避免了对椎体侧壁产生压力,从而减少了骨水泥的注入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和压迫 骨水泥是由椎体空腔的中心以安全和集中的方式注入的,减少了骨水泥由椎体后侧溢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