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7593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眩   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眩 晕,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组,导 学,定义眩晕是由于清窍失养,脑髓不充,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为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病位在清窍。源流眩晕记载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风调眩,皆属于肝。” 汉代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并用泽泻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严用和济生方眩晕门首次提出了六淫、七情所伤致眩之说。 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指出“无痰不作眩”。明代张景岳论述了“无虚不作眩”。秦景明在症因脉治眩晕总论中认为阳气虚是本

2、病发生的主要病因。范围西医学的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耳源性眩晕、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病因病机,痰浊中阻瘀血阻窍风阳上扰气血亏虚肝肾阴虚本病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性以虚者居多,如肝肾阴虚,虚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养。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风邪外犯,上犯清窍;或瘀血闭窍。,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 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摄颈椎X线片、经颅多普勒检查

3、有助于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的诊断。 测血压、查心电图、检查眼底有助于明确高血压病及其危象的诊断。 检查血常规及骨髓检查有助于贫血的诊断。 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等。,鉴别诊断 中风 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昏仆相似,但眩晕无半身不遂及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登表现。 厥证 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昏仆,但一般神志清楚。 痫病 痫病以其昏仆常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口中发出猪

4、羊叫声等症状;重症眩晕也可仆倒,但无上述表现,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脏腑 本病虽病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症见眩晕、头胀痛、面潮红。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症见眩晕、纳呆乏力、面色白。肾精不足,症见眩晕、腰酸腿软,耳鸣如蝉。辨虚实 本病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属实一般新病;体壮者;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发作期。属虚久病;体弱者;体倦乏力、耳鸣如蝉者;缓解期。,辨标本 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 气血亏虚证舌质淡,舌胖,舌边有齿印,脉细或沉细。瘀血证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风阳上扰证舌红,苔黄,脉

5、弦数。肝肾阴虚证舌红或绛,苔少或无,脉细数。治疗原则 总的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肾阴;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者燥湿化痰;清肝泻火;清镇潜降。,分证论治 痰浊中阻主症:视物旋转,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兼次症: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舌脉: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滑。,治法: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解: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平熄肝风白术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中 加减:呕吐频繁代赭石、竹茹脘闷、纳呆、腹胀者白蔻仁、砂仁肢体沉重,苔腻者藿香、佩兰,瘀血阻窍主症:眩晕时作,头痛如刺(瘀血阻窍

6、,脉络不通,脑脉失养)兼次症: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失眠,心悸。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袪瘀生新,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方解:麝香开通诸窍,活血通络老葱辛温通窍鲜姜辛温发散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大枣调和营卫黄酒活血通窍 加减:神疲乏力,少气自汗者黄 芪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附子、桂枝,风阳上扰主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或恼怒加重(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风阳升动)兼次症: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肢麻震颤。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 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黄芩、栀子清肝热

7、,泻肝火牛膝引血下行;桑寄生、杜仲滋养肾阴益母草活血通经茯神、夜交藤宁心安神加减:阴虚甚者生地、麦冬、玄参便秘者大黄、芒硝或用当归龙荟丸肝火甚者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主症: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气血不足,脑失所养)兼次症: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自汗,唇甲淡白,心悸少寐。舌脉: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 方解:黄芪、党参补脾益气龙眼肉补心安神,益脾养血白术助参、芪益气茯神、酸枣仁助龙眼肉安神当归滋养营血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炙甘草甘温益气姜枣调和营卫 加减:自汗者加重黄芪量、防风、浮小麦畏寒肢冷,腹中隐痛者桂枝、干姜血虚甚者熟地、阿胶

8、、紫河车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肝肾阴虚主症:头晕目眩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耳鸣,腰膝酸软(肝肾阴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兼次症:少寐多梦,健忘,心烦,口干。舌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 方解: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脾肾阴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生精补髓龟板滋阴降火,补肾壮骨 加减:阴虚生内热者鳖甲、黄柏、知母心肾不交者阿胶、鸡子黄、夜交藤肺肾阴虚者沙参、麦冬、玉竹,结 语,转归眩晕病情轻者,治疗调理得当,预后多属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病情重,则难以获得根治,日久可形成中风,轻则致残,重则致命。若眩晕属肝血、肾精耗伤,日

9、久可致失明、耳聋重证。,临证要点眩晕病证,临证应分虚实,与肝脾肾三脏本身虚弱关系密切,故临床上依据脏腑用药,疗效显著。眩晕一证,发病时多有风动证与胸闷欲吐证,可在辨证用药基础上,适当使用熄风药如僵蚕、钩藤、全蝎,降逆止呕药如半夏、生姜,能较快缓解疗效。眩晕一证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警惕有发生中风的可能,必须监测血压、神志、肌力、感觉等,以防病情突变。,病 案,王某,男,50岁,1975年9月6日初诊。有肺结核、轻度肺气肿、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及慢性结肠炎等病史。近1个月来,因用脑过度,头目昏眩,耳鸣,恶心欲吐,只能闭目安睡,不能转侧起坐,形体消瘦,进食甚少,肠鸣腹痛,舌苔干黄,脉濡细,西医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辨证:气血亏虚。治疗:益气升清健脾。处方:潞党参15g 炒白术9g 大白芍9g 煨木香5g 炒扁豆9g 炒苡仁15g 云茯苓9g 广陈皮6g 炙甘草3g灵磁石15g 干荷叶1角用法:20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思考题,简述“无痰不作眩”与“无虚不作眩”的病机含义?试述眩晕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内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