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 第二单元) (60分钟 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9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12.10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解析】选C。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是由物种本身决定的,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2.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
2、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 A.光照强度较弱 B.红光及蓝紫光比例较大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解析】选A。本题是一道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与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题。森林群落(或海洋藻类)有分层现象,主要是光透射的强度及光谱的区别所致,使各种生物都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的利用率。随高度的下降,红光及蓝紫光由于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光照越来越弱,而它们也正是植物所能利用的最有效光波,因此下层的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3.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振荡几
3、次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解析】选D。酵母菌培养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条件,为了保证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分布均匀,计数前从试管吸取培养液时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在培养后期由于酵母菌数量过多,培养液需要先稀释后再计数,每天定时吸取计数但量不一定相同。,4.(2010温州模拟)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当降低温度可以降低绿色植物的细胞呼吸速率 B.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
4、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零 【解析】选C。生态农业的建立,由于分解者充分分解各营养级的营养物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并未改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5.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A。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是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6.(2010安徽名校联考)发生在祼岩上的群落原生演替过程,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A.生物种类增多 B.不会有某些物种的灭绝 C.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生物
5、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丰富 【解析】选B。在祼岩上发生原生演替以后,生物种类增多,导致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丰富。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某些物种因不适应环境可能导致灭绝。,7.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8.如图表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间的关系,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生态系统,b表示群落,c表示种群,d表示个体 B.一片鱼塘中所
6、有的动植物可用c表示 C.b的未来发展趋势可通过年龄结构来预测 D.d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选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范围是依次增大的,A项错误。一片鱼塘中的所有动植物既不是种群(有多个物种),也不是群落(缺少微生物),也不是生态系统(没有无机环境等),B项错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D项错误。,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解析】选D。食物网中有八条食物链,叶状虫为
7、第二营养级,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10.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如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 )A.45 kg B.22.5 kg C.90 kg D.20 kg,【解析】选A。按能量流动最高效率计算,蛇生长1 kg需 5 kg的食物,由于其食物的4/5来自鼠,1/5来自蛙,所以需 4 kg的鼠,1 kg的蛙,而鼠生长4 kg需20 kg的植物,而蛙生长1 kg需25 kg植物,所以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45 kg。,11.在水藻小鱼大鱼组
8、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水循环是单向的 【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是单向流动的。,12.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 ) A.更大的个体体积 B.更多的能量 C.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更多的个体数 【解析】选B。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a肯定比b具有更多的能量。,13.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 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
9、分解者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 D.流入到狐体内 【解析】选B。兔所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兔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遗体被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及未被利用的能量;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是兔所同化的能量,仍属生产者的能量。,1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解析】选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生物
10、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为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因次级消费者自身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15.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 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选A。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产生的CO2应越多。消费者呼吸释放的C
11、O2量可表示其异化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应小于消耗量,剩余CO2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农作物体内。,16.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解析】选D。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甲、戊;在能量传递效率相同的情况下,食物链越长,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消耗越多,则营养级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少;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除了丁和辛之外,还有乙和丁、丙和乙。,17.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
12、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甲虫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这种甲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这种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这种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 【解析】选C。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不参与一般食物链的构成,但却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具有促进作用。,1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根瘤菌将大气
13、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B. C. D. 【解析】选A。根瘤菌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贮存在植物体内,并不直接回到大气中。,19.(2010吉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而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 【解析】选D。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就越强,恢复力就越弱。,
14、2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A.A B.b C.c D.d 【解析】选B。在生态系统中人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不会被其他生物捕食,而且食物来源有植物和动物,故b为人。,2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 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发生在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会发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农业生产中,过度耕作导致分解者有氧呼吸加强,这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一个原因 B.在食物链中,每
15、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都有一部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C.竞争和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两种重要的种间关系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都能进行光能自养代谢 【解析】选B。最高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再流向下一营养级,而是流向分解者。,23.(2010温州模拟)农业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虽然产量大大提高,但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现在农村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B.生态农业的抵抗力比现代农业高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突出,【解析】选A。生态
16、农业的目的是废物资源化,使能源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所以营养级并非越多越好。总体上看,生态农业设计比现代农业生物间关系复杂,所以抵抗力较高,但人的作用仍然非常关键。,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解析】选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
17、,25.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解析】选D。拔草是为了减少与水稻竞争的其他植物,排水可使水稻根系向地下水更丰富的方向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但排出的水会有较多N、P、K等矿质营养,可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焚烧稻秆可加速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
18、,第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6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A、B、C分别代表三大营养功能类群的生物。试分析回答:,(1)请写出图中的捕食链:_。在这条捕食链中,被B2所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有哪些:_。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_kg。 (2)图中各种成分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功能是_。 (3)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太阳能,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 (4)碳和硫在生物群落中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若短时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迅速增加,会造成的环境问题分别是_等,我们可以采取_等措施来减轻这种
19、环境问题。,【解析】(1)图中的食物链是AB1B2B3,B2所同化的能量由4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现存生物暂未被利用部分。按能量传递效率10%20%,若次级消费者增重2 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x,则x20%20%=2 kg,x=50 kg。 (2)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在生物群落中物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CO2过多会出现温室效应,而SO2过多会形成酸雨。,答案:(1)AB1B2B3 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的 50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
20、递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含碳有机物、含硫有机物 温室效应、酸雨 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答出两点即可),27.(14分)下面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右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 (2)图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3)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 (4)左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21、_。 (5)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恢复力稳定性较弱。原因是_。 (6)右图中,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 (7)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_。 _。,【解析】含碳有机物和CO2是碳循环分别在食物网和大气中的存在形式。最多增重可按20%计算,生态系统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中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增长率先增后降,说明呈“S”型增长。 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3)80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
22、多,营养结构复杂 (6)不变 (7)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 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28.(20分)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 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 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10 到30只。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 人虎冲突。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1)华南虎和东北虎
23、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不同。 (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_信息。 (3)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能量摄入量。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_、 _、_。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_。,(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_。 (5)如果陕西镇坪存在华南虎,对该区域内的华南虎最好的保护方式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亚种间的差异在于种群基因库的不同。 (2)尿液为化学信息。 (3)B、D、E由图分析依次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生产者固定能量最少值应按20%传递效率来计算,虎也应以位于第三营养级来计算。 (4)栖息地碎裂化意味着生存空间缩小,而岛屿化则意味着出现了地理隔离。 (5)保护华南虎的最好方式就是就地保护。,答案:(1)基因库 (2)化学 (3)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25B (4)生存领地缩小,使华南虎难以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造成地理隔离,阻碍了雌雄个体之间的交配 (5)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