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7064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腹膜后间隙和泌尿生殖系统影像诊断,正常影像表现,正常影像表现,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双侧肾脏后方线状肾后筋膜影, 划分肾旁后间隙与肾周间隙,正常影像表现,腹膜后脂肪在T1WIT2WI上均为高信号,膈脚和腰大肌为低信号, 腹部大血管因流空效应呈低信号,正常影像表现,异常影像表现,腹膜后间隙肿块: (1)肿块使腹膜后脏器移位,尤其是向前移位 (2)肿块与腹膜后脏器分界不清,脂肪间隙消失,但肿块最大径线仍在脏器之外 (3)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受累或包埋,异常影像表现,腹膜后间隙肿块: (4)肿块使腹腔内脏器向前方或侧方移位,但其间的脂肪间隙仍存在; (5)巨大肿块,其前缘因壁层腹膜(或同时有肾前筋膜)的被覆

2、作用而多显光整,即使接近或抵达前腹壁,二者间仍可见窄条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影,此可与腹腔内肿瘤鉴别。,异常影像表现,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纤维化,腹膜后肿瘤,原发:少见、种类多、85%为恶性,且以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组织细胞肉瘤、血管肉瘤等)及恶性畸胎瘤等最常见。 良性瘤主要为:脂肪瘤、平滑肌瘤、良性畸胎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淋巴瘤等。 转移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特征,例如:脂肪肉瘤分为实体型、假囊肿型和混合型,常呈侵袭性生长,其中混合型者表现为不均一密度并含有脂肪性低密度灶;平滑肌瘤易

3、发生坏死、囊变,其内有广泛而不规则的水样低密度灶,甚至呈囊性表现(较缺乏血供);成神经细胞瘤内常有斑点状钙化,并易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其余恶性肿瘤缺乏明显特征。增强检查,腹膜后恶性肿瘤多呈不均一强化。,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内部结构,肿瘤(典型)成分脂肪粘液基质胶原纤维钙化坏死、囊变 特殊征象,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后脂肪肉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后脂肪肉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后脂肪肉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钙化,常见:节细胞神经瘤、神经母细胞瘤、节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少见: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髓脂肪瘤、平滑肌瘤、脂肪肉瘤、平滑

4、肌肉瘤、恶性间质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坏死高度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高血供肿瘤:副神经节瘤 囊变神经源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黏液基质,T2WI呈明显高信号,易与囊变及坏死混淆 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黏液基质中的血管网数量有关 良性肿瘤:延迟中等强化或无强化 恶性肿瘤:强化较早并相对明显 常见: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及神经节来源)、黏液型脂肪肉瘤、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少见:硬纤维瘤、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间质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原发腹

5、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血供,高:副神经节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中:黏液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等肉瘤 低:低度恶性脂肪肉瘤、淋巴瘤、多数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动态强化特点(MRI),无强化:良性(脂肪瘤、淋巴管瘤) 快进快出:良性(副神经节瘤、巨大淋巴增生) 快进慢出:大部分恶性瘤部分良性:部分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 延迟强化:多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硬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少数恶性:黏液型脂肪肉瘤、平滑肌瘤、淋巴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腹膜后良性肿瘤常呈圆形或椭圆

6、形肿块,边界清楚,和邻近结构多有明确分界。 个性:脂肪瘤呈均一脂肪性低密度,畸胎瘤含有三个胚层组织结构而呈多种成分的囊实性肿块,其中包括低密度脂肪组织、水样低密度区、软组织密度区及高密度钙化灶;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包括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神经节、副神经节瘤(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通常位于脊柱两旁,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其密度可从水样密度到肌肉密度,增强检查肿瘤实体部位发生强化。,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另有一些肿瘤虽表现不具特征性,但根据病变位置、临床表现,也可做出提示性诊断,例如位于脊柱两旁的肿瘤常为神经源性肿瘤,若病人有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则可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 其余缺乏特征

7、的肿瘤,影像学定性困难,需穿刺活检或手术才能确诊。,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脂肪瘤,畸胎瘤,生长方式,沿器官间隙生长,对周围脏器无挤压淋巴管瘤节细胞神经瘤淋巴瘤 深入椎间孔:神经源性肿瘤 血供,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Target sign (靶征),T2WI肿瘤中心呈低等(肌肉)信号,周围有高信号区包绕,CT呈中心高密度,周围低密度 增强扫描靶心强化相对明显 中心为肿瘤实质区(瘤细胞成分+纤维+脂肪),周围为粘液组织。 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极少见于恶性病例。 节神经细胞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

8、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胶原纤维,T1WI、T2WI均呈低信号 致密胶原纤维增强扫描表现为延迟强化 常见:神经纤维瘤、节细胞神经瘤、硬纤维瘤、平滑肌肉瘤、MFH、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纤维肉瘤及腹膜后纤维化等 少见:神经鞘瘤和恶性间质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原发腹膜后良性肿瘤,腹膜后淋巴瘤,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或淋巴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恶性程度不一,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本病分为Hodgkin病与非Hodgkin淋巴瘤两类。前者以肿瘤组织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腹膜后淋巴瘤,平扫时可见后腹膜软

9、组织密度影,盆腔内髂血管淋巴结也可肿大,其内密度较均匀。 增强后肿大淋巴结略有强化,但明显不及血管及其分支,较易区别。 早期淋巴结呈局部肿大,单发或多发,呈融合表现,进一步发展可融合成团状,可以部分或全部累及后腹膜,可致血管压迫或移位。 以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后方淋巴结肿大为主的病例,可见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漂浮”征。 此外,盆腔与后腹膜淋巴结有淋巴管相连,病人也多是中晚期,故CT显示淋巴结范围较广泛。,腹膜后淋巴瘤,腹膜后淋巴瘤,平扫CT,脊柱前方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并相互融合成分叶状团块, 其内密度不均,腹主动脉显示不清,呈所谓的“主动脉淹没征”,腹膜后淋巴瘤,脊柱前方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

10、 主动脉淹没征,腹膜后淋巴瘤,脊柱前方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 轻度强化,腹膜后转移瘤,腹膜后器官、消化系统、盆腔、泌尿和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多见 转移方式为淋巴扩散、血性播散、经肠系膜和韧带附着处直接扩散或种植 原发肿瘤部位不同,其淋巴转移途径和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情况有所不同(卵巢肿瘤和睾丸肿瘤),腹膜后转移瘤,实质肿块 单一或多个结节状淋巴结肿大,CT呈软组织密度,T1WI信号强度略高于肌肉,T2WI为显著高信号,液化坏死呈混杂信号 淋巴结明显肿大相互融合,密度不均匀,边缘环状强化,腹膜后转移瘤,增强CT,腹主动脉旁前方及两侧可见多个边缘模糊 的类圆形结节,相互融合,呈环状强化,腹膜后转移瘤,平扫及增强CT,腹主动脉旁及腔静脉旁多个边缘清楚 的类圆形结节,相互融合,呈均匀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